門墩
外觀
門墩,又稱門座、門台,是用於東亞傳統建築,的大門底部,起到支撐門框,門軸作用的一個構件,多為石製,但也有木製者。整體稱門枕石,門外部分稱為門墩,主要有箱形和抱鼓形(抱鼓石)兩種。門枕石在中間有一個槽用於支撐門框,門內部分有一海窩用於插入門纂(門軸的下端),與固定在中檻上的連楹一起起到固定門軸,便於門的開關的作用。
中國的門墩常見於四合院建築,是門樓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組成部件,門礅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因此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石刻藝術品。北京的門礅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但還有獅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門礅。
門墩通常由須彌座,抱鼓或方箱,以及獸吻或獅子(有說是狻猊)幾部分構成。根據門樓的形制不同門墩的形制也有差異。
須彌座是整個門礅的基礎,一般會刻有蓮花的形狀,上面通常有錦鋪。抱鼓是一個豎立着的鼓,再鼓面和鼓的側面通常雕刻有各種吉祥紋樣,有福在眼前,歲歲平安,福祿壽等圖案。方箱式一立方體,四面都刻有不同的紋樣。在抱鼓或箱體上面雕刻有獸吻或獅子。整個門枕石由一塊整石雕刻而成。
由於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舊」,現在北京四合院門墩上的獅子大多已殘破。隨着老城改造和拆遷,門墩越來越少,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內的枕石園收藏和保護了一些門礅,並向公眾展出。
這是一篇與建築學或建築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