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中戰役
陝中戰役 | |||||||
---|---|---|---|---|---|---|---|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 |||||||
解放軍進入西安,右側建築為國民政府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 |||||||
| |||||||
參戰方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1、2、3、4、6、61軍 | 中華民國國軍第11、17、36、38、57、65、69、82、90、118、128、129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趙壽山 | 馬鴻逵 | ||||||
兵力 | |||||||
300,000人 | 200,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12,020人 | 40,900人 |
陝中戰役,為1949年5月至6月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一次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經過進攻,攻佔西安以及陝西省中部廣大地區;中華民國國軍退守陝西北部和甘肅。
背景
[編輯]1949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突破長江防線,佔領南京;位於西安的綏靖公署決定進行戰略轉移,胡宗南集結馬步芳、馬鴻逵部相配合,以陝中、隴東為防禦重點,阻止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西進[1]。五月,胡宗南調令國軍第90軍、國軍第17軍分別鎮守涇陽、西安,其他國軍第36、第38、第57、第65、第69軍分別撤至咸陽、醴泉(今禮泉)、永壽、乾縣、藍田等地,國軍第一軍撤至寶雞[2]。
而此時第一野戰軍總司令彭德懷輔助華北解放軍徐向前進行太原戰役的最後攻堅戰,意圖戰後調令部隊進入陝西[3]。
內容
[編輯]初戰
[編輯]1949年5月11日,第一野戰軍率先進攻陝西中部。解放軍第一、第二、第六軍向中心進攻;第四軍向西防衛馬家軍,第三軍殿後。19日,攻佔咸陽、興平、武功、扶風、岐山等地[4]。20日,第六軍強渡渭河,攻佔西安。第四軍攻克醴泉、乾縣。22日,第一軍、第四軍協同作戰,國軍第五十七軍及國軍第30師在鳳翔全軍覆沒;第二軍隨後攻克鳳翔、郿縣[5]。此時,解放軍地方部隊一部先後進佔潼關、華陰、華縣、渭南、臨潼等地。5月25日,彭德懷返回陝西;至5月底,第一野戰軍控制了虢鎮以東、渭河南北廣大地區,胡宗南撤至寶雞及秦嶺西段佈防[2]。
次戰
[編輯]6月10日,國軍馬步芳第八十二軍、第一二九軍等部組成隴東兵團約4萬人,馬鴻逵的第十一軍、第一二八軍、馬鴻賓第八十一軍等部組成寧夏兵團約4萬人,從甘肅調來的胡宗南系第九十一軍、第一一九軍、第一二〇軍等部組成的隴南兵團約4.5萬人,會同胡宗南集團第18兵團等部第57、第38、第65、第90、第36、第17、第69、第3軍、第1軍,共30多個師,總兵力近30萬人,分別由長武、邠縣、靈台、汧陽和寶雞地區反撲,意圖重佔西安[6]。此時太原戰役結束後,華北野戰軍改隸第一野戰軍建制的第18、第19兵團,進入陝西[2]。第一野戰軍轄第1、第2、第3、第4、第6軍,其中第1軍第3師、第3軍第8師還在由晉返陝途中,總兵力實際僅有13萬左右。從山西趕來支援的第十八兵團、第十九兵團還在行軍途中。
第一野戰軍主力在涇陽、咸陽、鄠縣以西地區採取運動防禦撤退;解放軍第十兵團第六十一軍進駐咸陽,第181師在西郊阻擊青馬騎兵突擊成功,青馬損失2000餘人。而同時解放軍第二軍成功包圍國軍第三十六軍第165師。此後數日,國軍無法攻破解放軍防線。6月16日,國軍撤退,戰役結束[7]。
結果
[編輯]胡宗南部在陝中戰役中損失了第五十七軍、第90軍第53師,第36軍第165師,共計3.56萬人,直接導致了在接下來的扶眉戰役中,胡宗南部缺乏戰役預備隊
參考
[編輯]- ^ 六十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 022中國網. [2013-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9).
- ^ 2.0 2.1 2.2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49年. 人民網. [2013-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5).
- ^ 李庚辰. 《共和国元帅: 朱德》. 長征出版社. 2000年: 493–497頁.
- ^ 金戈铁马战咸阳. 陝西日報. [2013-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3).
- ^ 解放咸阳. 中國咸陽網. [2013-04-13].[永久失效連結]
- ^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部. 《彭德怀传》. 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3年: 372–373頁.
- ^ 蕭超然, 樑柱, 汪其來. 《中共党史简明词典》. 解放軍出版社. 1986年: 2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