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艾特、郵箱符號、圈兒a、電郵符號、花a(已很少使用)[1]
臺灣小老鼠、at、tag
港澳at
@
@
一般標點符號
撇號  '
括號 [ ]  ( )  { }  ⟨ ⟩  ( )
冒號 :
逗號  ,  ،  
頓號
連接號 ‒  –  —  ―    
破折號      ——
省略號  ...      
驚嘆號  !
句號  .
書名號 ‹ ›  « »  《 》  ﹏ ︴
專名號 _  
連字號
連字暨減號 -
問號  ?
引號 ‘ ’  “ ”  ' '  " "  「 」『 』
分號 ;  
斜線 /    
着重號
示亡號  ‌
隱諱號 ×
分字符
間隔號 ·
空格     
一般排版符號
和號 &
星號 *
@ @
井號 #
數字符號
反斜線 \
等號 =
倒感嘆號 ¡
倒問號 ¿
乘號 ×
除號 ÷
序數標識 º ª
百分號 %
千分號
萬分號
加號減號 + −
正負號負正號 ± ∓
度數符號 °
角分符號    
段落符號  //  
豎線 |    ¦
分節符號 §
參考標記
項目符號
脫字元 ^
波浪號 ~
上橫線
下橫線 _
虛缺號
劍標 † ‡ ⹋
同上符號
知識產權符號
著作權符號 ©
copyleft
錄音著作權符號英語Sound recording copyright symbol
註冊商標符號 ®
服務商標
商標符號
貨幣
國際貨幣符號 ¤

؋฿¢英語Brazilian cruzeiro$֏ƒ英語Florin sign英語Philippine peso sign£英語Ruble sign英語Indian rupee sign 英語Shekel sign圓 圆 円 元 ¥

特殊排版符號
三星符號英語Asterism (typography)
花型英語Fleuron (typography)
標示號
疑問驚嘆號
反諷號英語irony punctuation
菱形
連結線
相關符號
  • 空白字元
其他語言標點符號

@」(半形@全形),是英文單詞「at」,表示「在」、「以某一速率或比率」等意思。它是一現在常見的符號,因為在電子郵件地址中,它是用戶名和郵件伺服器的網域名稱之間的分隔符,該用法也有時被延伸除電子郵件外的其他網絡服務,用於標識在該伺服器上的身份標識。此外,「@」符號也被用作斯沃琪互聯網時間(Swatch Internet Time)的前置符號,代表的是目前以「拍」(.Beat)做單位的時間。

「@」符號在Twitter新浪微博等微博客網站,YouTubeBilibili等影片網站也會使用到。例如,在Twitter中,在 @ 符號後邊緊跟一個用戶名可以讓用戶直接給對方傳送訊息。例如,一條包含有@example的訊息可以直接送達對方,並且在「Reply」中顯示,同時,別人也能看到這條訊息。

「@」的正式名稱為commercial at,不過一般讀作英文單詞「at」。而根據其外形,中國大陸在20世紀末通常稱其為「圈a」、「花a」或「小老鼠」,但是到21世紀初,中國大陸的網民受到百度貼吧網上討論區的影響而改用「艾特」(英語「at」的音譯)。在台灣普遍稱之為「小老鼠」,而在香港與澳門則直接稱英文「at」,另外英文中也有「A-Tail」(帶尾巴的a)、「monkey tail」(猴尾巴)和「asperand」等別名。

歷史

[編輯]

關於該符號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 從商業上的「each at」(單價)發展而來,因為@看起來像是放在小「e」裏面的小「a」。它被用於區分表示總價的「at」(只用一個字母「a」表示)或者「per.」。例如,「12 apples @ $1」(12個蘋果,每個1美元)的價錢為12美元,而「12 apples at $1」(12個蘋果共1美元)的價錢為1美元,所以將他們區分清楚很重要和必要;
  • 中世紀的僧侶對拉丁單詞ad(在,向,約)的簡寫,書寫在數字旁;
  • 希臘語的介詞ανά的簡寫,意思為「以某一速率或比率」或者「每」;
  • 意大利學者宣稱,其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弗朗切斯科·拉比(Francesco Lapi)1537年5月4日簽署的一份威尼斯商業文書上發現了符號@。[2]該檔案是關於與皮澤洛的生意的,特別是秘魯一個@的葡萄酒的價格;@表示雙耳瓶意大利語anfora西班牙語葡萄牙語:arroba)。而現時,單詞「arroba」表示的即是at符號以及一個重量單位。這一用法中,該符號代表一個「雙耳瓶」,這是一個根據每個標準雙耳瓶的容量所制定的重量和容積單位,傳入北歐後又有了現代「以某一速率或比率」的意思和用法。
使用@來代表法語的「à」(意為「每」)的證據,出自1674年瑞典一低階法院和司法長官的協定(Arboga rådhusrätt och magistrat
對at符號演變的假想
  • 出自諾曼法語「à」,意思為「每」,例如「2 widget à £5.50 = £11.00」(每件5.50英鎊,兩件共11.00英鎊)就是英國人在會計上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的一種速記形式。而在現代法語和瑞典語中仍有這樣的用法。從這個角度看,@是人們為了書寫簡便(寫à時筆尖要從紙上抬起來)而將à變形得來的,這種介於@和à之間的折衷寫法在法國的路邊市場上仍可見到。

紐約朗伯打字機公司1902年生產的朗伯打字機上開始包含@。這個字元也被收錄於原始的1963年ASCII字元集中,不過這不足為奇,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標準的商業打字機字元(1961年的IBM電動打字機的鍵盤上帶有)。

字元編碼

[編輯]

「@」在 Unicode 共有三個變體,以下表格詳細列出了在不同編碼中「@」字元及其變體的編碼方式。

字元 @
Unicode名稱 Commercial At Fullwidth Commercial At Small Commercial At
編碼 十進位 十六進位 十進位 十六進位 十進位 十六進位
Unicode 40 U+0040 16520 U+FF20 16471 U+FE6B
UTF-8 64 40 239 188 160 EF BC A0 239 185 171 EF B9 AB
UTF-16 64 0040 65312 FF20 65131 FE6B
字元值參照 @ @ @ @ ﹫ ﹫
ASCII and extensions 64 40
EBCDIC (037, 500, UTF)[3][4][5] 124 7C
EBCDIC (1026)[6] 174 AE
Shift JIS[7] 64 40 129 151 81 97
EUC-JP[8] 64 40 161 247 A1 F7
EUC-KR[9] / UHC[10] 64 40 163 192 A3 C0
GB 18030[11] 64 40 163 192 A3 C0 169 136 A9 88
Big5[12] 64 40 162 73 A2 49 162 78 A2 4E
EUC-TW 64 40 162 233 A2 E9 162 238 A2 EE
LaTeX[13] \MVAt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張福德. 关于@的研究. 电子商务概论. 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4. ISBN 9787302091509. 
  2. ^ Willan, Philip. merchant@florence wrote it first 500 years ago. The Guardian. 2000-07-30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1). 
  3. ^ Steele, Shawn. cp037_IBMUSCanada to Unicode table. Microsoft / Unicode Consortium. 1996-04-24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4. ^ Steele, Shawn. cp500_IBMInternational to Unicode table. Microsoft / Unicode Consortium. 1996-04-24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4). 
  5. ^ Umamaheswaran, V.S. 3.3 Step 2: Byte Conversion. UTF-EBCDIC. Unicode Consortium. 1999-11-08 [2020-07-16]. Unicode Technical Report #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6. ^ Steele, Shawn. cp1026_IBMLatin5Turkish to Unicode table. Microsoft / Unicode Consortium. 1996-04-24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 
  7. ^ Unicode Consortium. Shift-JIS to Unicode. 2015-12-02 [1994-03-08]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8. ^ Unicode Consortium; IBM. EUC-JP-2007. International Components for Unicode.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9. ^ Unicode Consortium; IBM. IBM-970. International Components for Unicode.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10. ^ Steele, Shawn. cp949 to Unicode table. Microsoft / Unicode Consortium. 2000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5). 
  11. ^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SAC). GB 18030-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ese coded character set. 2005-11-18. 
  12. ^ van Kesteren, Anne. big5. Encoding Standard. WHATWG.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13. ^ Pakin, Scott. The Comprehensive LATEX Symbol List (PDF). 2020-06-25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