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生物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物學首頁

歡迎來到維基百科生物學首頁,生物學又稱作生命科學或生物科學,是一門探討生命結構、功能、發展規律以及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

生物學首頁是整合維基百科上關於生物學文章的一個主題。所有關於生物以及生物學方面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同時歡迎參與相關條目的修訂和編寫。您也可以加入我們的生物興趣小組和我們一同發展維基百科。

典範條目

家牛哺乳類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牛屬中一群已經馴化的動物。這種群居動物的祖先為原牛,大約8千年前被人類馴化成家養的牲畜。如今地球上生存着13億隻家牛,遍佈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塊大陸。家牛同人類的生活極為密切,一般將它們用來作為皮革的來源,在化石燃料大規模使用之前家牛也是主要的畜力來源之一。為了更好地利用家牛所提供的資源,人類對其進行了長時間的選擇性育種,按其特徵可以分為供食用的肉牛及產奶的奶牛,用於耕作的家牛則日漸減少。在人類的文化中,家牛一般佔有很高的地位,1949年的印度憲法甚至禁止宰殺牛。人們大多將其同力量、財富等聯繫起來,許多地區將家牛視作忠誠、勤勞的象徵。

精選傳記

瑪麗·安寧出生在英國南部多塞特郡萊姆里傑斯。她15個月大時,曾與其他3個人在戶外遭受雷擊,只有她幸運存活下來。

她的父親理查是一名櫥櫃工匠,同時也會在萊姆里吉斯的海岸挖掘化石,並販賣收集來的化石給觀光客以貼補家用。理查原本住在德文郡,後來搬到了多塞特郡,並在1793年8月8日與瑪莉·摩爾結婚。兩人婚後搬進橋上的房屋。瑪麗在他們婚後不久出生,是夫婦倆的第1個孩子。第2個孩子瑪莎在出生後隨即夭折,而第3個孩子約瑟則在1796年出生。1798年,他們第2個兒子亨利早夭,而最大的女兒馬麗也意外身亡。瑪麗·安寧在1799年出生,名字與安寧夫婦的長女相同。後來安寧夫婦雖然陸續產下至少4個孩子,不過都早夭,最後只剩下瑪麗·安寧與約瑟·安寧存活下來。

1810年,瑪麗的父親(當時44歲)死於肺結核,全家頓時失去經濟來源,瑪麗與她的哥哥約瑟開始將收集化石當成全職工作。

在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期,收集化石是相當盛行的活動,是類似集郵一樣的娛樂。不過收集化石後來轉變成了解地質學生物學的一門科學。雖然瑪麗僅僅是販賣她所發現的化石來維持家計。

1811年,就在瑪麗父親去世的幾個月後,她發現了魚龍的化石,這是她最早期的發現之一,也是歷史上第一具完整尋獲的魚龍化石,雖然早在1699年就曾有魚龍化石在威爾斯出土。她的哥哥約瑟一年前發現的頭骨則被認為屬於大型鱷魚。瑪麗一開始並沒有發現其餘部分,但經過一場暴風雨之後,岩石遭受沖刷,露出了其他部分的化石。這是非常重要的發現,很快地在《自然科學會報》上受到刊載。當時瑪麗還未滿12歲,後來她又發現另外2種魚龍。

1821年,瑪麗發現歷史上第一個蛇頸龍亞目的化石。這具化石後來由威廉·丹尼爾·科尼比爾英語William Conybeare (geologist)命名為蛇頸龍,並且被當成模式標本,而蛇頸龍也被當成模式種。她後來在1828年發現了一具重要的翼龍化石,後來被命名為雙型齒翼龍,是第一次在德國以外的地方發現的,也被認為是第一個完整的翼龍化石。

這3次重要的發現讓她在歷史上留名,但她仍然持續尋找化石,並對早期的古生物學產生諸多貢獻。瑪麗注意到一些被稱為胃石的古怪化石有時候會出現於蛇頸龍的腹腔,且當中經常包括魚骨與小蛇頸龍的部份遺骸。這項發現也導致威廉·布克蘭在1829年主張這些化石其實是糞便,並稱之為糞化石

瑪麗·安寧在1830年代再度面臨經濟困難,當時地質學家Henry De la Beche協助她出版彩色版畫《Duria Antiquior》,根據瑪麗所發現的化石來描述史前時代的多塞特郡海岸。瑪麗則以版畫收入來度過經濟困難。這也是歷史上首次此類深邃時間(deep time)場景受到廣泛傳播。

瑪麗在30多歲時曾經獲得英國科學促進協會頒發的獎金。瑪麗·安寧在1847年因乳癌去世。去世的前幾個月,她也成為倫敦地質學會的榮譽會員。

特色圖片

麗龜海龜的一種,牠最大的特色是灰黑色心型背甲,外觀像一顆大橄欖而得名為欖蠵龜,成龜體長達62到72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是世界上現存七種海龜中體型最小的。麗龜是肉食性動物,食物包括各種魚類、軟體動物、甲殼類等。分佈範圍以熱帶海域為主,偶而也會在溫帶海域中看到牠。麗龜母龜在繁殖期時,習慣於白天集體上岸產卵,每季產下1到3窩,每窩約116個龜卵,需55天才會孵化。圖為麗龜,拍攝於墨西哥瓦哈卡州埃斯科維利亞。

分類

文章請求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