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德统一
东欧剧变的一部分和冷战的结束的一部分 | |
原文名 | 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东德转型与和平革命 |
---|---|
日期 | 1989年11月9日—1991年3月15日 |
地点 | 东德 西德 |
起因 | 东欧剧变 |
结果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吸收吞并东德完成统一
|
德国历史 |
---|
历史系列条目 |
两德统一,也称德意志再统一(德语: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完成德国统一。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之后,东西德立即展开统一谈判,最后两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德国的四国(美、英、法、苏)达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统一的德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原东德脱离华沙条约组织,以原西德作为两德统一后的主体。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东德的驻军于1994年撤离,而原东德地区亦在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的框架下加入成为无核武地区。
德国分裂
[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志第三帝国覆灭,德国全境被西方盟军和苏军分别占领。根据波茨坦会议其英、美、法、苏四国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理事会”来治理德国事务。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
1948年2月至6月,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所谓的“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德区与英美占德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西德国家,以西德为中心复兴欧洲。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克。
苏联得知后,于6月19日提出抗议,军事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表《告德国民众书》,认为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6月22日,苏联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走廊通道,史称柏林封锁。1948年中开始,苏联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进行的柏林空运之支援下没有实现。
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解除。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德国正式分裂成两部分。
统一过程
[编辑]东方集团 |
---|
自1945年后,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的状况。由于很多德国人对东德的社会主义政权不满,有大批东德人逃亡到西德。对此,东德实行的政策严格控制两德之间的人员流动。1961年8月13日,东德开始建造柏林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实际上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1989年3月28日,东德开始实施新的边境管理条例,放宽了对公民出境的管制,从而直接引发了一定规模的逃亡潮,在此后的不到一年间,约有十余万东德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辗转移民西欧,形成第三次东德居民出逃浪潮。1989年9月,东德进一步放宽边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东德的领土过夜。更宽松的边境管理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东德公民的抗议浪潮,在莱比锡等城市持续爆发群众集会和游行,要求东德当局发扬民主,实行改革,改善经济和服务,开放出国旅行、放宽对新闻媒介的限制。
1989年9月下旬,同属东欧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变化,开始民主化改革,东德遂停止了其与捷克斯洛伐克间的互免签证交通。同时为了平息国内的抗议活动,东德政府在10月初重新收紧了一度放开的边境管制,再次禁止西德公民进入东德。此举不仅没有平息抗议浪潮,反而火上浇油。
1989年10月7日,即东德的40周年国庆,东德各大城市包括莱比锡、德累斯顿、波茨坦、马格德堡、 耶拿等地爆发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在首都柏林国庆庆典会场附近,7,000余名市民聚集抗议,并与警察爆发了冲突,数百人被捕。此后群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抗争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争取旅行自由,放宽新闻控制,逐渐转变为要求反对派组织合法化、要求多党制和自由选举等,这种全国性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是东德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几乎同时,波兰和匈牙利的政局发生剧变,两国政府相继宣布不再遣返出逃到该国的东德公民。
1989年10月1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宣布因为健康原因辞职,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选举埃贡·克伦茨接替昂纳克出任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克伦茨上台后随即宣布实行“彻底改革”,宣布赦免所有外逃和参与游行的人,并与西德政府正式接触。但是昂纳克的辞职和新政策都没有平息民众的抗议声浪,东德各地的游行依旧进行。
随着新东德领导人的上台,东德境内原本非法的反对派组织开始获准公开活动,在这些反对派组织的协调下,全国各地的抗议活动不断升级,11月4日柏林爆发50万人参与的大游行,6日莱比锡50万市民上街游行。在强大的压力下,民主德国政府于7日宣布集体辞职,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集体辞职,同日选出以克伦茨为首的新政治局。9日,民主德国宣布其公民无需申报特殊理由即可办理护照,东德居民获得迁徙的自由,不久东德居民开始翻越柏林墙前往西德,此后柏林墙形同虚设,两德居民实现了自由迁移。
11月13日,东德民主党派德国农民民主党主席京特·马洛伊达当选东德人民议会主席。 17日东德成立了联合政府,在联合政府的26名内阁成员中,统一社会党人只占15位。新政府上台后提出与西德建立契约共同体的构想。 12月1日东德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删去了宪法中国家受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领导的条款;3日,由克伦茨继任总书记并为首的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再次全体辞职,统一社会党中央特别会议决定,驱除包括昂纳克内的中央领导人出党;7日包括统一社会党、民主党派、反对派在内的各东德政党,在柏林召开圆桌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东德新宪法,遣散秘密警察部队,于1990年5月6日举行大选,逮捕和调查包括昂纳克在内的德共领导人当政时的犯罪行为。
12月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召开特别大会,选举了党的新领导人,并宣布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在德国实行多党制,建设民主社会主义。11日,东德政府宣布解散负责柏林墙防务的工人阶级战斗军。25日圣诞节期间,数十万西德居民涌入东德旅游。28日,一家东德公司开始出售柏林墙的碎块。
1990年3月18日,东德大选,基督教民主联盟成为第一大党,东德社民党成为第二大党,民主社会主义党为第三大党。 4月12日东德基民盟和东德社民党宣布联合组阁,民主社会主义党第一次成为在野党。
5月18日,东德新政府与西德签署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了两德将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7月1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退出流通(之前东德居民限量4000以1:1;4000以上2:1的比例,将东德马克兑换成西德马克),自7月2日开始西德马克成为两德统一共同的货币。 7月6日两德开始就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条约规定了两德统一的原则、方式和时间,以及两德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最终在1990年8月31日签署了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东德于同年7月23日恢复设置的五个州,均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3条集体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并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随后,该等条约于同年9月20-21日,分别获双方议会通过,28日同时在东、西德刊登宪报,10月3日00:00(CEST)起生效。
1990年10月2日,东德政府机关停止工作,西德接收了东德的驻外使领馆,10月3日,两德统一庆典在柏林举行,两德正式宣布统一。原属东德的五个州——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图林根正式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当时有两个统一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单纯修改西德基本法(德语:Grundgesetz)把其权力扩展到原属东德的五个州从而于宪制上成为同一个国家;二是把统一过程当成是东西两个德国的正式合并,产生一个新德国并重写宪法。其中前者并非创设了一个新的德国,而是以西德吸收东德的方式统一,程序也比较简单,亦是当时德国选择的方式,但如同没将东德视为对等主权国,让部分原东德人民产生被“旧联邦共和国”占领或成为西德附属地区的情绪。
为了让统一更顺利和让其他国家消除疑虑,德国对基本法作了一些修改:第146条条款的修改,让当时基本法第23条款能用于统一。在原属东德的五个州(后泛称德国新联邦州)加入联邦德国之后,基本法再度被修改,并说明“在已统一的领土以外,没有任何德国领土尚未加入德国”。不过此基本法仍可在未来被修订,它保留容许德国人接纳另一部新的宪法。
1990年11月14日,德国政府与波兰签订《德波边界条约》,最终确认两国现在的奥德尼斯线作为边界;故此,德国放弃对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但泽和东普鲁士的领土要求。12月,举行了1933年以来第一次全德自由公正的选举,结果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领导的联合政府比上次选举赢得更多议席,以代表更强的多数民意领导新的德国。
影响
[编辑]两德统一加速了东欧剧变,更多东欧国家开始摆脱苏联的控制,也同时加速了冷战的结束。统一后的德国成为了欧洲一体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成为了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欧盟成员国,同时德国也进一步成为了欧盟内部事务的仲裁者,西德联邦国防军与东德国家人民军则透过称为“统合军队”(Armee der Einheit)的进程实施了合并[1]。但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原西德地区,导致了大批的东德人移居西德,东德经济迟迟无法发展,所以东德地区的极右翼势力强大,且东德人相较西德人更加排外。两德于1990年统一后苏联驻德集群并未撤回苏联;至1991年苏联解体后,该集群由俄罗斯联邦军接管并继续驻扎于前东德地区,翌年停止在德国境内进行射击演练,但直到1994年俄罗斯的西方集群方才撤出德国。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Army of Unity. Embassy of Germany, Canberra. 2020 [202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参考文献
[编辑]- Kai Diekmann, Ralf Georg Reuth: Helmut Kohl, Ich wollte Deutschlands Einheit. Ullstein, München 2000, ISBN 3-548-36264-8.
- Claus J. Duisberg: Das deutsche Jahr – Innenansichten der Wiedervereinigung 1989/1990. wjs-Verlag, Berlin 2005, ISBN 3-937989-09-9.
- Philip Zelikow, Condoleezza Rice: Sternstunde der Diplomatie. Ullstein, München 2001, ISBN 3-548-26561-8.
- Horst Teltschik: 329 Tage, Innenansichten der Einigung. Goldmann, 1993, ISBN 3-442-12840-4.
- Werner Weidenfeld, Karl-Rudolf Korte (Hrsg.): Handbuch zur deutschen Einheit: 1949 – 1989 – 1999. Campus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9, ISBN 3-593-36240-6.
- Arnd Bauerkämper (Hrsg.): Doppelte Zeitgeschichte: deutsch-deutsche Beziehungen 1945–1990. Dietz, Bonn 1998, ISBN 3-8012-4090-8.
- Ulrich Gausmann: Für Volk und Vaterland: eine historisch-soziologische Studie über die Politik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Deutschlands zur nationalen Frage 1945–1949. IFB-Verlag, Paderborn 2001, ISBN 3-931263-22-3.
- Heike Amos: Die Westpolitik der SED 1948/49–1961: Arbeit nach Westdeutschland durch die Nationale Front, das Ministerium für Auswärtige Angelegenheiten und das 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 Akademie Verlag, Berlin 1999, ISBN 3-05-003446-7.
- Michael Lemke: Einheit oder Sozialismus? Die Deutschlandpolitik der SED 1949–1961. Böhlau, Köln 2001, ISBN 3-412-14200-X.
- David F. Patton: Cold War politics in postwar Germany.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1999, ISBN 0-312-21361-1.
- Alexander Gallus: Die Neutralisten: Verfechter eines vereinten Deutschland zwischen Ost und West; 1945–1990. Droste, Düsseldorf 2001, ISBN 3-7700-5233-1.
- Wieslaw S. Burger: Zjednoczenie Niemiec w mysli politycznej zachodnioniemieckich partii; CDU/CSU, SPD i FDP w latach 1955–1989. Wydawn. Naukowe Uniw. Szczecinskiego, Stettin 2000, ISBN 83-7241-092-5.
- Christian Hanke: Die Deutschlandpolitik der Evangelischen Kirche in Deutschland von 1945 bis 1990: eine politikwissenschaftliche Untersuchung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s kirchlichen Demokratie-, Gesellschafts- und Staatsverständnisses. Duncker & Humblot, Berlin 1999, ISBN 3-428-09453-0.
- David Childs: Germany’s road to unity. Longman, Harlow 2001, ISBN 0-582-31568-9.
- Alexander von Plato: Die Vereinigung Deutschlands – ein weltpolitisches Machtspiel: Bush, Kohl, Gorbatschow und die geheimen Moskauer Protokolle.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Bonn 2003, ISBN 3-89331-462-8.
- Michail Gorbatschow: Wie es war: die 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 Ullstein, Berlin 1999, ISBN 3-550-07005-5.
- Stephan Eisel: Der Beitrittsbeschluss der DDR-Volkskammer. In: Historisch-Politische Mitteilungen (hrsg. Konrad-Adenauer-Stiftung), St. Augustin 2005.
- Andreas Schmidt-Schweizer: Die Öffnung der ungarischen Westgrenze für die DDR-Bürger im Sommer 1989. Vorgeschichte, Hintergründe und Schlußfolgerungen. In: Südosteuropa-Mitteilungen, 37 (1997) 1, S. 33–53.
- 朴成祚策划、朱立熙译:《朝韩,统一必亡》,台湾允晨文化2006年1月10日出版。
外部链接
[编辑]- The Unification Treaty (Berlin, 31 August 199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ebsite of CVCE (Centre of European Studies)
- Hessler, Uwe, "The End of East German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w-world.de, 23 August 2005.
- Berg, Stefan, Steffen Winter and Andreas Wassermann, "Germany's Eastern Burden: The Price of a Failed Reunifi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r Spiegel, 5 September 2005.
- Wiegrefe, Klaus, "An Inside Look at the Reunification Negoti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er Spiegel, 29 September 2010.
- "Unfriendly, even dangerous"? Margaret Thatcher and German Unification, Academia.edu, 20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roblems with Reunification from the Dean Peter Krogh Foreign Affairs Digital Archiv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