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欧·亨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亨利
1910年的欧·亨利
出生威廉·西德尼·波特
William Sydney Porter

(1862-09-11)1862年9月11日
 美利坚联盟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
逝世1910年6月5日(1910岁—06—05)(47岁)
 美国纽约州纽约
职业小说家
国籍美国
创作时期1899年~1910年
代表作条子与圣歌》、《最后一片叶子》、《圣贤的礼物》、《四百万》、《都市报道》、《命运之路》、《“真凶”》、《似戏非戏》、《白菜与国王》,等等
受影响于马克·吐温居伊·德·莫泊桑
施影响于林·拉德纳

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笔名欧·亨利(英语:O. Henry美国小说家

欧·亨利出身寒微,父母虽为医师家庭但幼年依然家境贫寒,曾想当画家,后来曾经担任药剂生牧人厨师照顾服务员乐师歌手演员记账士地政局书记记者编辑、银行出纳员等,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而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由于经济困难,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情节大多出人意料,故引起广大欢迎。假释后,便成为专业作家。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以其众多巧妙、幽默的作品而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成为美国文学独树一帜的极短篇大师,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和“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欧·亨利与居伊·德·莫泊桑安东·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早年的生活

[编辑]

南方的生活

[编辑]

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idney Porter,1898年他改名为 William Sydney Porter)于1862年9月11日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他的父亲名叫阿尔格农·西德尼·波特(Algernon Sidney Porter ,1825年-1888年),是个医生,酗酒,生活无节制。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名叫玛丽·简·维吉尼亚·斯维姆·波特(Mary Jane Virginia Swaim Porter,1833年-1865年 )。他的父母于1858年4月20日结婚。1865年,欧·亨利3岁时,母亲因结核病而去世。这一年,他和他的父亲搬到他的祖母家居住。他与兄弟被送往堂亲所开办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他后来由他的祖母和姑姑(Evelina Maria Porter)抚养长大,姑姑启发了他对文学的喜爱。年幼的欧·亨利很爱读书,他最喜欢的书是《天方夜谭》。

1876年,他从姑姑的私立学校毕业。然后就进入高中读书,但是在1877年被迫辍学,到叔叔的药局当学徒。这份工作让他觉得既伤自尊又无聊,但他却先后干了五年(他后来在监狱里当的就是药剂师,而“欧·亨利”这个笔名也与药剂师有着很大的关系)。少年时的欧·亨利喜欢画画,且颇具天分,他年少时便一心想当画家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所男子学校就曾经表示,只要欧·亨利为其作画,学费和膳食费可免,但被他谢绝,因此欧·亨利的校服费和书本费仍无着落。南方生活对欧亨利的影响很大,比如短篇小说《都市生活》就是讲的南方的故事,而且欧·亨利40岁移居纽约后也染上了他父亲酗酒恶习。

奥斯汀撑著竹伞的威廉·波特

从南方到西部

[编辑]

1882年3月,格林斯伯勒的詹姆斯·霍尔(James K. Hall)医生要到得克萨斯州拉萨尔县的一个牧羊场探望自己的儿子理查德·霍尔(Richard Hall),见欧·亨利身体不好,一直咳嗽,便提议带欧·亨利去调养身体,欧·亨利同意了,希望能够康复。欧·亨利一去便喜欢上了西部牧场的生活,在那儿一住就是两年。在那里他帮忙做牧羊人、厨师、婴儿看护员。在那儿,他向一些移民学了一段时间的西班牙语德语西班牙语在他后来逃亡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流浪到了讲西班牙语洪都拉斯)。

1884年,他和霍尔医生的儿子理查德·霍尔(Richard Hall)来到了奥斯汀,并在奥斯汀找到了工作。欧·亨利在那儿当过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记者出纳员等,他的幽默细胞逐渐显露了出来,他很逗人喜爱,拿的工资也较高,终于改变了贫穷的生活状况。西部生活激发了他的幽默细胞,而且成为他后来的短篇小说的重要素材。他笔下对美西明显显露出好感,把他们写得善良、纯朴、勤劳、能干、勇敢、富于同情心,特别是重朋友义气。这些小说也很夸张幽默,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他写西部的小说往往都是喜剧性小说和类似滑稽剧的小说。他在21岁这一年改变了志向,立志成为作家。

第一次结婚

[编辑]

1885年,他认识了17岁的姑娘阿索尔·埃斯蒂斯(Athol Estes),当时她还在中学念书。欧·亨利当时是吉他手和曼多林琴师。欧·亨利追求了她两年。1887年7月1日夜,也就是阿索尔·埃斯蒂斯中学毕业的那天晚上,她瞒着父母,与欧·亨利双双跑到奥斯汀的一位牧师家结婚,请他证婚。这位牧师虽没料到两位年轻人夜里跑来结婚,但见他们已经成人,便顺水推舟,给他们证了婚。婚后,阿索尔·埃斯蒂斯改名为阿索尔·波特(Athol Porter)。姑娘的母亲本希望她嫁个有钱人,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竟数月不肯上教堂,更不理那位牧师。不过,这一次婚姻只持续了10年。1897年,欧·亨利的妻子因病去世。

创作生涯

[编辑]

创作生涯的开始

[编辑]

欧·亨利与妻子生活得很美满。新婚妻子鼓励欧·亨利写作,于是他结婚那一年就在《底特律自由报刊与真实》上发表作品。欧·亨利成名后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小时候一心想当画家。到21岁,改变了主意,想想还是写作好。”所以说,1887年欧·亨利发表作品,并非完全是受妻子的鼓动,其实早已存在内因。

1888年,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但在襁褓中便夭亡。

19世纪90年代初期,欧·亨利一家的合影

1889年,他们生了女儿玛格丽特·沃斯·波特(Margaret Worth Poter)。

1891年,他在奥斯汀第一国民银行当出纳员。他干这个工作心不在焉。不止一个顾客反映,别人以为他是在埋头算钱,其实就是在作画(他虽然立志当作家,但并没有放弃当画家的梦想)。这份工作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一笔通知放款》、《圣罗萨里奥的两位朋友》等短篇小说里写的都是西部的银行里发生的故事。

三十几岁,入狱前的欧·亨利

逃亡

[编辑]

1894年,欧·亨利花250美元买下了奥斯汀的一家周刊,将它更名为《滚石》(也可以说他创办了《滚石》杂志),使它成为一份幽默杂志。他既当编辑又当出版商,自己写文章,自己作画。也是1894年10月,联邦银行检查员发现欧·亨利的账目有问题,他只好辞职。这个经历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在《一笔通知放款》、《圣罗萨里奥的两位朋友》等短篇小说中,写的都是联邦银行检查员来查账,但账目里有问题。

编辑《滚石》一年后的1895年4月,它完全失败了,于是他将这份杂志物归了原主。接着,他们搬到了休斯顿,欧·亨利转到《休斯顿邮报》当记者专栏作家,每个星期的工资仅为15美元,大约为两个年轻售货员的收入。

1896年2月,他受到了盗用公款的起诉,被传受审并被暂时关押。他的岳父将他保释出狱。本来他的案情并不严重,但他在传讯的前一天,1896年7月7日,逃到了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然后又逃到了洪都拉斯。他在特古西加尔巴的旅馆里待了好几个月。他早年间学的西班牙语帮了他大忙,他在洪都拉斯开始写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Cabbages and Kings

害欧·亨利入狱的第一国民银行,在奥斯汀

1897年2月,他获悉身患结核病的妻子病危,便赶回了奥斯汀。他回国后旋即被捕,但又很快再次被岳父保释出狱。7月25日,他的妻子阿索尔·波特(Athol Porter)死于结核

监狱生涯

[编辑]

1898年2月,他被判有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3月25日,他开始在俄亥俄州哥伦布的联邦监狱服刑。服刑期间,欧·亨利因为一技之长而当上了监狱的药剂师。也是在服刑期间,为了维持女儿和自己的生活,以及供女儿上学,他开始认真写作短篇小说。他之所以选择短篇小说,是因为短篇小说的写作时间不长,发表的地方也很多,可以很快拿到稿酬。也许是逃亡的需要。他的女儿不知道他被判了刑,只知道“他在外地做生意”。她由外祖父母抚养,他们一家搬到了匹兹堡。这一年,他定下笔名为“欧·亨利”。

1899年12月,他以“欧·亨利”为笔名在《麦克卢尔杂志》圣诞专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口哨大王迪克的圣诞袜》(Whistling Dick's Christmas Stocking)。他把小说寄给他在新奥尔良自由人朋友,他的朋友再转寄给杂志社,这样读者才不知道作者其实是个阶下囚,用笔名而不用本名,也是为此目的。此后,“欧·亨利”这个笔名开始为读者所关注。

纽约时代

[编辑]

1901年,服刑3年零3个月后,欧·亨利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而被假释。7月24日,他在匹兹堡与女儿团聚。

1902年,他移居纽约,成了职业作家,创作了上百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他是为了离杂志社和出版商更近一些才这样做的。尽管他没有忘记早年的欢乐,他却看见了生活的阴暗面。他不辞辛劳的日夜写作,大量优秀的作品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他这时的写作速度非常快,极少修改。他为此曾说过:“一篇小说一旦开了头,我就非得一口气写到底不可,要不然就再也写不下去。”在纽约,由于大量佳作的发表,他名利双收,有时也受到记者的采访。可他不仅挥霍无度,而且赌博,染上了他父亲的恶习——酗酒。写作的劳累与生活的无节制使他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损伤。

1904年,他出版了一生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Cabbages and Kings),这是一部结构松散的政治讽刺小说,有时也被视作短篇小说集。

1906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四百万》(The Four Million),其中包括《条子与圣歌》、《圣贤的礼物》、《二十年后》和《带家具的房间》等名篇。欧·亨利这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以后的短篇小说中体现了欧·亨利关心社会底层小人物,着重刻画微妙的感情的写作风格。与当时其他作家着重表现纽约等大城市的上流社会不同,欧·亨利一直着力于表现繁华都会与西部乡村中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描写了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对浪漫和冒险生活的追求。欧·亨利笔调幽默,善于使用双关语,而且小说的结尾都能做到“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合乎情理之内”,这就是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由于他写的都是平常生活,情节和文笔又吸引人,所以颇受欢迎。

第二段婚姻

[编辑]

1907年,他跟早年时代的恋人莎拉·林德赛·科尔曼(Sarah Lindsey Coleman)结婚。他们是在欧·亨利一次回乡期间重逢的。然而这次婚姻并未给欧·亨利带来任何幸福,反而带来更多的不和与不快。

1908年,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他的经济状况也开始不好,为了缓解生活压力,他不得不以很快的速度创作小说来换取稿费,这也导致了他的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他经常一周六天赌博饮酒,第七天花一天来写一篇短篇小说,再交给杂志发表。他一周就能发表一篇短篇小说。这一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城市之声》。这一年,欧·亨利创作并发表了《最后一片叶子》,作品文字朴实,但感情浓郁,艺术性很高,给予人很大的感动,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逝世

[编辑]

1909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命运之路》(The Road of Destiny),里面显出了他深受悲观主义宿命论的影响,特别是短篇小说命运之路》(The Road of Destiny)。

1910年,他创作了也许是他最轻松幽默的作品《红毛酋长的赎金》,让人忍俊不禁。长年写作的劳累与无节制的生活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再加之婚姻的不幸,6月3日,他在写作他一生中最后一篇短篇小说《梦》时病倒了。6月5日,他死于肝硬化。《梦》是他最后一篇小说,未完,他原本想让它成为自己的转型之作(当时有人批评他的“欧·亨利式结尾”读多了就没意思),结果未能如愿就病逝了。

他的葬礼在纽约举行,他被葬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1927年,他的女儿玛格丽特·沃斯·波特(Margaret Worth Poter)去世,与他合葬在一起。

评价与影响

[编辑]

评价

[编辑]
欧·亨利的一篇小说的插图

欧·亨利的小说最显著、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特点是结尾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他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将某一方面着力描写。这些描写与主题是密切相关的,但没有触及最重要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只用一两笔带过,读者难以看出他埋下的伏笔。到故事结尾处,笔锋一转,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这时,读者再回想一下整个小说,会为欧·亨利的构思的精妙而拍案叫绝。他的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独具匠心,但非挖空心思才想得出来。

欧·亨利最为人所知的照片

欧·亨利的写作不以任何作家为楷模,但他受到了莫泊桑马克·吐温的影响。他常读莫泊桑的作品,“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受到莫泊桑的《项链》等极短篇的启发而形成的。他的幽默和夸张深受当时大量流行的幽默刊物的影响,其中幽默小说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就是马克·吐温。他创作时不考虑什么创作的规矩,怎样想来就怎样写。然而,他的写作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供读者消遣”。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还没有哪位评论家说过欧·亨利曾“深受”某某作家的影响,他的小说才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为了供读者消遣,欧·亨利的小说常出现极度夸张,如他在短篇小说《都市生活》中形容一位黑人年龄之大时,竟说他“与金字塔的年岁一般大”。他把极度夸张运用得很得当,使作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欧·亨利又是有名的幽默大师,可以与马克·吐温媲美。他的小说经常令读者捧腹。他的幽默与消遣这个目的是分不开的。尽管欧·亨利写小说是一心想给读者消遣,他的小说却愿不全是喜剧或滑稽的,他也写悲剧,而且数量不少。他最优秀的极短篇圣贤的礼物》和《最后一片叶子》就是悲剧。欧·亨利也写爱情小说,但不是像别的作家那样为了歌颂爱情的永恒,他的这类小说总要出现读者意想不到的情况,令读者一笑,一叹,或是一惊。这些小说也能说明欧·亨利构思的巧妙、他的独创天才,但从中也能看出他为供读者消遣而写作的目的。

欧·亨利有很多的小说以纽约为背景。他不写纽约的繁华,至多只略带几笔。他笔下的纽约是个怪事层出不穷的大都市。当时有人说,纽约的社会基础是四百个上流人物,他们举足轻重,欧·亨利就在《四百万》(The Four Million)中针锋相对地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纽约是由四百万普通民众作基础的,他们是社会中最最重要的人。他主要写小人物,但偶尔也写大人物,但他们不是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出现的,而是出现在滑稽剧性小说中。

欧·亨利的一本书的扉页

欧·亨利在1902年才移居纽约,对纽约人有褒有贬,但他笔下对美西人却表现出明显的好感,这大概与他长期生活在美西有关。他笔下的西部人都是忠厚淳朴、勤劳勇敢、聪明能干、重兄弟义气的人。在写西部人时,欧·亨利同样没有忘记让读者消遣,小说也多夸张与幽默,构思精巧,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欧·亨利在写作时没有打算批判美国社会,也没有想到将人作阶级上的划分(因此阶级意识不强,也就在拒斥阶级理论的后现代社会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况且他的小说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在他的作品中,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坏。他的感情倾向、是非观念在小说中非常清楚。例如,他在《剪亮的灯盏》、《没说完的故事》等短篇小说中显示了他对薪贫的女售货员的同情,但也不客气地勾画出了她们的虚荣心;他在《剪狼毛》中揭露了诈骗犯的勾当,但不讳言许多上当受骗的人本身也居心不良,想占便宜;他的短篇小说《命运之路》(The Road of Destiny)表现出人摆脱不了命运控制的思想,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很深;《“真凶”》(The Guilty Party)告诫人们不要忽视对子女的教育。欧·亨利以他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判别是非,他的作品表现了他观察到的生活和他的思想。

他的长篇小说虽然只有一部,而且结构松散得可以看做短篇小说集,但仍然很不错。一方面,它很幽默;另一方面,它的讽刺力度也很强,直指美国拉丁美洲的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统治。而且它和一些其他长篇小说开启了松散的长篇小说的先河,影响了很多作家。他的讽刺幽默林·拉德纳有着一定的影响。

《流浪儿》(1917年)刊登在扉页上的欧·亨利的照片

批评

[编辑]

有的外国评论家曾说过[谁说的?]:“(欧·亨利的小说)不要真实性,没有道德意识,没有人生哲理。”——不过这种说法被多数评论家[谁?]所否定。当时有人[谁?]批评他的“欧·亨利式结尾”读多了就没意思。——不过这种说法也被多数评论家[谁?]所否定。 有人[谁?]认为他的小说写的浅薄;有人说[谁说的?]:“在欧·亨利的所有小说中 ,找不出一个写得真实的人物。”欧·亨利对自己的小说也不满意,一次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过:“我是个失败的人。我的小说究竟如何呢?老实说,我不满意。我就害怕人们说我是什么‘名作家’。”

欧·亨利(和阿索尔、玛格丽特)一家在奥斯汀的故居,现为“欧·亨利博物馆


去世后的影响

[编辑]

1917年,他最后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流浪儿》(Waifs and Strays)出版了。1918年,美国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一年颁奖一次,奖励每年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延续至今。每年五月,位于奥斯汀的“欧亨利博物馆”还会举办“世界双关语锦标赛”。

汉译

[编辑]

欧·亨利的小说有许多汉译,影响最大的是1952年就开始译介的王永年,1950年代就从原文译出《白菜与国王》等多篇在上海出版,1961年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卷本《欧·亨利小说选》,1986年同社出版1卷本《欧·亨利小说选》,流传很广。

2002年,王永年译完欧·亨利全部的小说,2003年付排。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台《欧·亨利小说全集》,欧·亨利的小说作品终于完整介绍到汉语世界。

在台湾,有徐进夫的2卷本《欧亨利短篇杰作选》等译本。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