蕗之台站
蕗之台 | |||||||||||
---|---|---|---|---|---|---|---|---|---|---|---|
日语名称 | |||||||||||
蕗ノ台 – ふきのだい – Fukinodai | |||||||||||
车站概览 | |||||||||||
位置 | 日本北海道雨龙郡幌加内町字蕗之台 | ||||||||||
地理坐标 | 44°22′11″N 142°8′58″E / 44.36972°N 142.14944°E | ||||||||||
车站构造 | |||||||||||
站体类型 | 地面车站 | ||||||||||
月台 | 1面1线 | ||||||||||
其他信息 | |||||||||||
电报码 | フキ | ||||||||||
历史 | |||||||||||
启用日期 |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0日 | ||||||||||
关闭日期 | 1990年(平成2年)3月10日 | ||||||||||
邻近车站 | |||||||||||
| |||||||||||
|
蕗之台站(日语:蕗ノ台駅/ふきのだいえき Fukinodai eki */?)是位于北海道雨龙郡幌加内町字蕗之台,北海道旅客铁道(JR北海道)的深名线车站(废站)。由于使用人次减少,车站在1990年(平成2年)3月10日废除。
历史
[编辑]车站位于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演习林和国有森林的边界中,靠近国有林一方[1]。原本该地方不是北海道厅指定的殖民地区,在1929年(昭和4年)起,只有林业职员才可进出[2]。邻站白桦站也是同样情况[2]。在开启车站,只有居住在该处的林业相关人士才可于此站上下车[2]。该处的殖民开拓于战后的1946年(昭和21年)才开始,随着终战实施了紧急开拓,原本从事军需产业的成员与其家眷迁移至幌加内村[2]。在1950年(昭和25年)的统计中,此地区居住了167人[2]。后来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加上人们不习惯农业,因此农业收获较差。在1955年(昭和30年),开始有居民离开村落,使人口减少[2]。在一段时期,驻守当地的林业相关人士会在此站或邻站白桦站搬运木材。在幌加内村内,此站仅次于朱鞠内站,货物装载量很跨张。后来,随着使用人次一直减少,车站1964年(昭和39年)无人化[2]。在1972年(昭和47年)夏天,最后一户也离开了村落,自此无人居住[2]。
-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0日 - 铁道省深名线朱鞠内站至初茶志内站(后来名为天盐弥生站)之间开通(深名线全线开通)[3][4]。当时为一般车站[5]。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 - 日本国有铁道成立,成为日本国有铁道车站。
- 1964年(昭和39年)4月1日 - 结束处理货物和行李[4]。同时成为无人车站[4]。
- 1977年(昭和52年)12月1日 - 当年起,车站于冬季暂停服务[5]。暂停期间为当日至翌年3月31日。
- 1987年(昭和62年)
- 1990年(平成2年)3月10日 - 在冬季停业期间废除[5]。
站名的由来
[编辑]原本车站名称取自附近地名,地名取自附近由于有许多蜂斗菜(日文又名“蕗之台”)而得名[3][6]。
车站构造
[编辑]截至车站废除前,车站是一座地面车站,设有1面1线的单式站台。站台位于路轨西边(名寄方向会开启左边乘降门),站内没有转辙器[7]。原本设有1面2线的岛式站台和货物站台(货物侧线),当时可进行列车会让。截至1983年(昭和58年),站内只使用一边的岛式站台。另一边的站台路轨变成侧线,在两方设有连接了本线,但转辙器已撤走[7]。站台前后的路轨均设有弯位,这是分支留下来的走线[7]。
此站是无人车站,在有人车站时代,车站大楼被撤走,并以预制构件方式建造候车室。站台曾经以泥土升高而成,站台地面使用木板搭建,与临时乘降场的站台相同规格。后来在冬季停业期间会把站台一度撤走[7]。在深川一方(南边)设有斜道[6]。
车站周边
[编辑]开拓团迁入车站周边区域时,分别设有地方名为“蕗之台第1区”,该处设有木工场、木仓库和日通营业所,里程1公里处设有蕗之台小学和中学[2]。也有地方名为“蕗之台第2区”,该处主要是住宅和农地[2]。
- 北海道道528号蕗之台朱鞠内停车场线
- 北海道道688号名寄远别线
- 朱鞠内湖(雨龙第一水坝)
- 泷之泽[8]
- 釜渊 - 车站西南方[8]。
- 二重泷 - 车站西南方[8]。
- 夫妇石 - 车站西南方[8]。
现况
[编辑]在车站废除后,可确认路轨是弯曲的,这可推侧站台的位置[6]。
在深名线废除后一段时期,遗址成为了路轨撤走作业基地。截至1999年(平成11年)9月,正在进行路轨撤走作业,轨道工程车牵引货车运走路轨和枕木[9]。撤走作业用的路轨会向名寄一方延伸,在越过“宇都内川桥梁”后会到达“第二雨龙隧道”[9]。截至2010年(平成22年),撒走工程大致完成[10]。
另外,“第二雨龙隧道”在2010年(平成22年)还存在[10]。
其他
[编辑]在太平洋战争时间,当时设有临时列车发送食用蜂斗菜前往战场[9]。
在站名牌方面,会以“蕗の台”标记,而车站日文名为“蕗ノ台”。
相邻车站
[编辑]- 北海道旅客铁道(JR北海道)
- 深名线
注脚
[编辑]- ^ 《旭川営林局史 第一巻》 1960年12月发行,P476。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新幌加内町史 2008年3月发行,P225-228。
- ^ 3.0 3.1 北海道 駅名の起源 第1版. 札幌市: 日本国有铁道北海道総局. 1973-03-25: 115. ASIN B000J9RBUY (日语).
- ^ 4.0 4.1 4.2 《北海道铁道百年史 下巻》1981年3月 日本国有铁道北海道总局 编集、发行。
- ^ 5.0 5.1 5.2 5.3 《停车场変迁大事典 国铁・JR编 II》1998年10月 JTB编集发行。
- ^ 6.0 6.1 6.2 书籍《JR・私铁全线各駅停车1 北海道630駅》(小学馆,1993年6月发行)77页。
- ^ 7.0 7.1 7.2 7.3 7.4 书籍《国铁全线各駅停车1 北海道690駅》(小学馆,1983年7月发行)206页。
- ^ 8.0 8.1 8.2 8.3 书籍《北海道道路地図 改订版》(地势堂,1980年3月发行)15页。
- ^ 9.0 9.1 9.2 书籍《铁道廃线迹を歩くVII》(JTB出版,2000年1月発行)36 - 37页。
- ^ 10.0 10.1 书籍《新 铁道廃线迹を歩く1 北海道・北东北编》(JTB出版,2010年4月发行)4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