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废佛毁释[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描绘废佛毁释的画作,1907年
位于岐阜县东白川村重新复修的南无阿弥陀佛石碑,原被凿开为四块以作庭园石头

废佛毁释(日语:廃仏毀釈廢佛毀釋はいぶつ きしゃく Haibutsu kishaku */?)是指日本历史上打击佛教的主张与政策,其中以明治政府明治元年(1868年)打压佛教的运动为高潮[1]

历史

[编辑]

古代日本长期有神佛习合的传统,将神道佛教混为一谈。甚至有主张认为神道中的神都是佛教菩萨的化身,即本地垂迹

而日本反佛教的思想最早源于中国。中国古代曾有三武灭佛的大规模打击佛教的运动,韩愈等一部分儒家学者也对佛教持否定态度。随朱子学宋明理学)进入日本,日本的儒学者也受到了中国一部分儒家学者反佛教思想的影响[2]。进入江户时代,一部分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领主认为佛教的葬礼以及檀家制度日语檀家制度浪费大把金钱,因此已开始在领内推行神佛分离的政策。日本儒学的重要人物水户光国更是对佛教采取严厉态度,在他治理水户藩期间,藩内大约有一半的寺院被拆除。

进入幕末时代后,因德川幕府为压制天皇长期采用弘扬佛教的政策,一部分反幕府人士因此对佛教也持负面态度。而水户学经长期以来在日本的发展,已形成尊重神道与尊崇天皇一体的思想(在日本神话之中,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代)。因此,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府决定采取打击佛教的政策,从神道中排除掉佛教的影响,从而建立起“纯正的神道”。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天皇下达《神佛分离令》,虽文本本身只是要求抛弃神佛习合,但却引发民间大规模排斥佛教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大量寺院被毁、许多僧人被迫还俗。不少佛寺迫于压力,将主要供奉的对象都被更换成大物主神

参考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