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炳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炳祥
性别
出生1905年8月1日
美属菲律宾马尼拉市
逝世1959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居住地广东省香山县南朗岐山乡
别名李永孝霍斯特·李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王亚璋

李炳祥(1905年8月1日—1959年6月12日),又名李永孝霍斯特·李,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南朗岐山乡(今属中山市南朗镇李屋边村),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的华侨家庭,中国与菲律宾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李炳祥父亲李雄壁是轮船锅炉修理技师,洪门致公堂成员。李炳祥17岁时,父母送他和弟弟回中国读书[1]。他先入读上海复旦中学,后转入青年会中学。之后参加上海大学夏令讲习所[2]。1924年秋,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国语,不久受陈独秀委派到张家口冯玉祥部队担任翻译。中途停留北京,暂时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工作[3]

1926年春,中共中央安排李炳祥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当翻译,随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顾问团一起北伐。北伐后受中央委派到汉口,他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语翻译。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进行七一五事变,中共中央决定让李炳祥随鲍罗廷由蒙古撤回苏联,留在莫斯科学习[4]。后因其妻子王亚璋己怀孕,不能经受长途跋涉,经周恩来同意,返回菲律宾从事革命活动[3]

李炳祥会讲当地他加禄语和英语,后学会了西班牙语。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在马尼拉创办英文日报,宣传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菲共吕宋局委员许立许敬诚)等,发动华侨支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5]。他身为旅菲华侨劳工团体联合会顾问,动员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抗日进步力量,发动华侨募捐支援八路军新四军,并组织一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新四军。他还创办《建国周报》,推动旅菲华侨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成立中国之友社,经常组织举办《中国问题》讨论会,编印以英语为主的宣传手册,并组织考察团到中国武汉徐州等地考察中国的抗日情况[6]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华支)的臂章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李炳祥作为华侨民主运动的代表人物,积极发动由马尼拉撤至中吕宋的华侨青年,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7]。中国侨民组成独立的抗日队伍,在异邦山河与当地人民一道开展抗日游击战[8]。1942年5月19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华支)建立,被编为菲律宾游击队第48支队,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260多次,歼敌2020人,战绩辉煌。李炳祥担任菲共吕宋局翻译,兼任华支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总部的联络员。1943年3月,日军为对付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的雨季攻势,向中吕宋开展全面清剿,调动5000兵力和5000伪保安队;同时飞机轰炸相配合,对以阿拉悦山树林为中心的抗日军进行围剿,他因此被捕受到严刑拷打,之后因日军撤退而逃脱[9]

1945年1月,美军在菲律宾重新登陆。2月4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和菲律宾抗日游击队进入马尼拉城,李炳祥负责对美军、菲律宾政府和华侨各界进行联络工作。之后,华支派六个大队配合美军十一空运师,开赴南吕宋共同向山地搜索残余日军。菲律宾光复初期,华支向美城防司令提供日军的数量和驻地、军火库等准确情报。当肃清南、 北吕宋残敌后,美军要求配合作战的游击队在离开前把武器交还,唯独华支被允许全部人员携带武器,开到墨菲兵营集中[10]

1946年底,李炳祥从菲律宾转移到香港,在中共华南分局领导下继续从事海外华侨工作,后从香港转往解放区,在北京协助筹备亚澳工会代表大会和亚澳妇女代表大会。1950年后他在中央机关工作,1957年秋,因风湿性心脏病发作而瘫痪;1959年6月12日,李炳祥在北京因病逝世,年仅54岁[11]

家庭

[编辑]

妻子王亚璋共生育两女:李丽君李丽琼[10]

荣誉

[编辑]

为表彰他在菲律宾抗击日军战斗中作出的贡献,1988年夏,菲律宾退伍军人总会追授他奖状和奖章[12]

参考

[编辑]
  1. ^ 杜埃著. 风雨太平洋 第1部.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12: 6–7. ISBN 978-7-218-06557-1. 
  2. ^ 陈汉初主编;汕头市社科联编. 周恩来在潮汕.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07: 609. ISBN 7-5073-1662-9. 
  3. ^ 3.0 3.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 中山文史 总第14辑、15辑合刊. 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1994.12: 50–52. 
  4. ^ 舟山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舟山晚报编. 文史天地 上. 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3.03: 264. ISBN 7-80554-413-1. 
  5. ^ 刘浩然主编. 许立同志追思纪念刊 1905-1995. 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 1995.08: 30. 
  6. ^ 杨保筠主编.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人物卷.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1.02: 264. ISBN 7-80120-427-1. 
  7. ^ 中山市外事侨务局,中山市港澳事务局编. 中山市华侨志 Annals of Zhongsha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12: 30. ISBN 978-7-218-07893-9. 
  8. ^ 龚陶怡编著. 黄薇纪念集.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4.02: 52. ISBN 7-80179-040-5. 
  9. ^ 梁上苑蔡建华合著. 华侨抗日支队.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0.11: 85. 
  10. ^ 10.0 10.1 黎细玲编著. 香山人物传略 2.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08: 180–182. ISBN 978-7-5034-5235-2. 
  11. ^ 曾梅生,黄夏莹主编.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厦门:鹭江出版社. 1991.05: 226. ISBN 7-80533-412-9. 
  12. ^ 李蓉,张延忠主编.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06: 314–315. ISBN 978-7-5098-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