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徐士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士年(1928年9月23日—1973年12月12日,英语:Si Neen Chu) 字大成、号长松,生于戊辰年八月初十,江苏宜兴人。1951年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前任大中报、中央日报,南京晚报和上海金融时报记者;195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在河南大学[1](平原大学 河南师范学院 开封师范学院)、郑州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七级讲师(期间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代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3],兼任《文艺报》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部编委等职。

徐士年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青年时期即有建树,尤其是在唐宋小说研究上成就卓著,著有《唐代小说选》[4]和《古典小说论集》[5]等,对古代小说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至今其学术观点仍被中国和其它国家、地区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教学领域广泛沿用。 徐士年治学严谨,讲课生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讲解和精湛评论在业界有口皆碑,在学界中有“中国普希金”的美誉。

家世及生平[编辑]

徐士年,1928年9月23日生于江苏宜兴茶局巷,并于1946年结婚,育有三女一子。

其祖上世代为官,世祖徐鋻明宣德五年任琼州知府;曾祖父徐鸣皋清同治进士,在江西任知县知府二十年,人称“徐青天”;祖父徐致英为奉直大夫;父亲徐仁铣(又名麟祥),1913年前后曾留学日本帝国大学,因支持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受孙中山首肯。在浙江温州乐清县任县长[6]时携友人游雁荡山大龙湫瀑布题摩崖石刻:“矫若游龙 缥缈空濛”,至今仍鲜活醒目。

徐士年1947年9月大学毕业—1949年4月,任中央日报驻南京记者(采访经济、文教新闻);兼任南京晚报记者、上海金融时报驻南京记者。其间1948年7月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研究所攻读全职硕士研究生。1951年7月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支援新建平原省平原师范学院(现河南师范大学),先后任语文系七级讲师、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代系主任。1956年12月由中央教育部部长周扬指定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中文系七级讲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并受聘《文艺报》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部编委。

屡受迫害[编辑]

1955年6月—1956年5月“肃反”运动扩大化中被诬告受审查,运动结束后中共河南省委予以平反。

1958年10月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整风运动”大鸣大放中有右倾言论和政治历史问题为由定为“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管制二年,回配偶工作地开封接受监管。

1962年,经推荐由河南省教育厅作为编外教师安排到郑州大学中文系任教,但在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得署名。

1966年9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郑州大学红卫兵扣上“历史反革命”和“反动学术权威”帽子逐出校门,抄没其所存全部家传古董文物,遣送江苏宜兴原籍,后转回开封家中待业。

1973 年 8 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根据国务院科教文组落实高级知识分子政策意见,发文开封师范学院,安排其在中文系任教。

1973 年 8 月 12 日上午,其去开封师院办理报到手续时被开封市公安局逮捕,因言获罪。此概源自与一位相识老干部闲聊时谈到1946年曾与时任中央文革领导之一姚文元之父姚蓬子在大中报上海记者站有过共事经历。之后这位老干部私下写信向(乡友)邓颖超举报此事而招致祸端。1973 年全国搞群众专政,案子均经全市各单位讨论公开征求审判意见,为不使家人遭受株连迫害,在案例公布前于开封市看守所服药含冤自尽,终年 45 岁。

恢复名誉[编辑]

1978年10月——1980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公安局,郑州大学党委分别出具正式文件和法律文书,纠正错误,为徐士年同志彻底平反,宣告无罪,撤销判决、撤销开除公职处分,恢复政治名誉,补发工资,向家属赔情道歉。

学术思想[编辑]

徐士年被誉为业界的一颗彗星短暂而明亮,他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唐宋小说的研究贡献颇大,是继鲁迅、郑振铎、汪辟疆等人之后深入探讨和研究唐代小说的主要学者之一[7],他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角度剖析了唐代小说的艺术成就,从历史沿革、民族经济发展背景、语言文体、主题选择、艺术造诣等各个维度对于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的小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价,包含唐代古文运动和小说发展的相辅相成,小说和骈文、唐诗的相互影响等,对唐代文言文小说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部分论著[编辑]

《学习实践论克服创作中的公式主义和经验主义》 (《文汇报》1951年1月 )

《关于文章体裁问题的一点意见》 (《光明日报》1953年6月)                      

《谈“水浒传”的现实主义》(1954年《长江文艺》2月号)

《试谈三国演义的思想性》(1954年《长江文艺》7月号 )

《薛宝钗的典型意义》(河南文艺1955年2月第三期)

《古典小说论集》(1955年上海出版公司 出版;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出版)

《谈“范进中举”》(河南师范学院语文教学通讯1956年第四、五号)

《三国演义代序》(1956年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

《西游记节本》   (1956年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   

《略谈关汉卿的生平和他的艺术风格》(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蓓蕾》六、七月份合刊)

《试论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性》(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学报》1957年第6期)

《读两篇古典爱情小说》(札记 1957年6月《文艺学习》第六期)

《唐人小说的近代现实主义特征》 (奔流 1957年第4期)

《古典小说评论集》(195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谈关汉卿剧作的思想和艺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8年纪念世界大文化名人专题广播)

《谈“聊斋志异”王舍范本》 (郑州大学学报  创刊号1962年)

《谈乾隆三十二年刊十八卷“聊斋志异”残本》(郑州大学学报 1962年11月第一期)

《试说唐人小说细节描写的特色》 (郑州大学学报 1981年9月第三期)(遗作)

《唐代小说选》   (韩毓贤整理   中州书画社出版 1982年3月) (遗作)

参考资料[编辑]

  1. ^ 河南大学:悠悠河大情:徐土年先生,他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徐先生那时候还很年轻,大约只有二十五六岁,英俊潇洒,操一口流利的“江南普通话”。
  2. ^ 郑州大学文学院 -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简介:古典文学教研室是中文系设立最早的教研室之一,前辈学者......徐士年......等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郑州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基础。
  3. ^ 奉调入京: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徐士年先生,他的现代文学教学,历年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1956年,国家开始实施研究生制度,徐先生奉调入京,到某著名高校担任研究生指导工作。不过,他的颇有影响的力作《古典小说论集》的出版,宣告了他已从“现代”走到“古代”,开始改换门庭。伊甸园之歌:林语堂现象透视
  4. ^ 《唐代小说选》:徐士年你著,美国密歇根大学藏书,中州书画社出版。Google 图书 - 唐代小说选
  5. ^ 古典小说论集:徐士年著,上海出版公司出版。Google 图书 - 古典小说论集
  6. ^ 浙江省乐清县县志卷二十四:徐麟祥,字澄秋,乐清县知事(自1927年起乐清县公署改称乐清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7. ^ 见《杜晓勤:二十世纪唐代小说研究》: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对唐代小说的评价则更高了......当时发表的一些专题论文也同样给予唐传奇以极高的评价。如徐士年在《略谈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中就认为:唐传奇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它所塑造的人物有鲜明的个性,有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体贴入微的心理刻划,同时也有动人心魄的浪漫情调,这一切使唐人小说在艺术上区别于过去的志怪小说。


外部链接[编辑]

Google 图书 - 唐代小说选 - 徐士年著

维基词典 - 一见钟情 - 援引徐士年《略谈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澳洲国家图书馆藏书 - 唐代小说选 - 徐士年 著

郑州大学文学院 -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简介

杜晓勤:二十世纪唐代小说研究

三国演义节选 - 试谈《三国演义》的思想性 - 徐士年

Google Books - 浦江清讲透四大名著 - 援引徐士年

浙江省乐清县县志卷二十四

河南大学:悠悠河大情

教学与研究:略谈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文艺评论:从“家国情怀”“中国影视民族化”到“第三极文化”——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杨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