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Cosinepi-fly/历史语言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主要内容[编辑]

分类[编辑]

语系[编辑]

语言亲属关系的假设: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信息,思想的基本工具。这是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区别之一,虽然,初期的语言可能与其它动物的发生交流和肢体语言有相似之处,但是,最关键的人类语言应该是能够在相当范围内进行复杂事物,行为的表达,从而使群居于某个群体内或地域内的族群,产生和形成共同认可,共同使用的原始语言。这就是语言亲属关系的基础。人类之所以能够产生众多的语言体系,就是由其远古时期相对独立封闭的群居团体经济生活方式所决定的。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生活生存区域的扩展,有了对于外界群体的接触,才有可能有不同语言的交流和融合。在原始血亲制度下的原始社会,语言就是族属类别的最好区分方式。当人类由血亲氏族过渡到族外婚阶段,语言依然是判定其民族属性的最关键依据之一。因为,只有在共同血亲亲缘关系维系下的族群,才是同一语言使用者,即使有其他族属人加入,也属于被同化或融合的范畴。何况这种现象只是在奴隶制阶级社会建立后,发生对外战争后,大量产生战俘奴隶之后,才有了少量非亲属关系族群的介入。然而,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一旦人们在共同的地域和生产方式下生存下来,通婚,混血就是不可避免的行为,从而,又建立了新的血缘关系,成为这个民族的语言亲属关系。所以,不管今天人类语言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和相互融合,只要按照遗传学,考古学及生物学的依据,判定人类种属的发源地语言历史,按照可掌握的语言历史线索顺序排序,就可以以其亲缘关系远近,分离时间早晚,判断出语言相互关联的信息,解决语言系统的构成。同时,过去建立在历史学和文献学、考古学基础上的语言学体系,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进步,也会纠正其谬误。例如:印欧语言体系之说,已经随着DNA技术的验证,亚洲人种的来源就在亚洲的西伯利亚地区,推翻了过去传统的北欧雅利安人与亚洲人结合所生成的印欧族属的问题,彻底揭穿了雅利安高贵血统论的谎言。既然,这种亲缘学说不成立,那么,印欧语系之说不也就值得怀疑和纠正吗?

形态变化、语音对应和语言亲属关系的确定:语言不仅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变化,更重要的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区域的扩大,包括新的经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个变化除去本族属语言对新事物,新环境,新的社会活动等事物行为的重新认识,命名,描述而产生大量新词汇,从而使语言词汇逐渐丰富起来。同时,随着人类族群的相互接触,交流,渗透,融合,语言也会不断接收其它语族的语言,逐渐形成另一种从祖源语言分离出去的一种新语言。但是,各种语言的发音模式或形态,应该是有很深的内在联系。例如:今定义为阿尔泰语系的语族,发音以粘着音为主,颚化现象较多。蒙古语、通古斯语、突厥语等,不仅语言相通度很高,其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人群生活地域,乃至于历史脉络都十分接近。只是由于对外接触的语言族群不同,其族属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根据现代DNA遗传学技术,确定了其族属渊源关系,就可以利用目前所存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判定其相互族属语言的祖源,分支关系。解决了族属的亲缘关系,语音的对应,语言亲属关系的确定就会迎刃而解,成为单纯的学术技术问题。

书面材料的运用和亲属关系的考察:书面材料的运用是个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中,既涉及语言的多样性,使用的族群范围,历史文献的相关语言稀缺性,古代语言文字的消亡等。所以在使用书面语言,尤其是远古、中古时期的历史资料是十分稀少,许多语言文字已经消亡,很难还原或释读。所以,借助新的科技手段,确定人类族属,尤其是人种源,起码是智人起源地,就会将人类历史也好,民族历史也罢,都会比较客观地确定下来,然后再利用仅存的历史书面资料,来寻求进一步的区分,才能发现和定义各个语言族属关系和相互的语言亲缘关系,较准确地形成可以经得起检验的语言体系。至于语言亲属关系,只要人群族属关系确定后,根据各个人群族属历史发展关联,社会形态变化经历,语言构成因素,相互包容内容等就可以进一步使用各种形式考察相互的亲属关系。

语言的分化和语系的形成[编辑]

语言的分化是指同祖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异变或分离主语言体系,形成一种既包含祖语成分,也吸收其他语族语言,自成体系的语族结果。这种分化,目前的区分是以语系作为主干,以语族作为分化标志,同时用语支来表述语族中的分化。所以说,语系的形成应该指来源于同一祖语的民族人群,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进步,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社会结构的同一祖语语言变异人群的语言体系。语系范围以语言亲属关系来界定,语族以使用人群范围来界定,语支以同语族人群中存在语言差异人群来界定。

汉藏语系[编辑]

基本假设和四邻,两种不同的系属划分,对立的分类原则 ,傣、苗瑶两语族的系属关系新证

历史比较法:[编辑]

(上)客观根据和拟测步骤

  • 历史比较法及其客观基础
  • 材料的收集和选择
  • 同源成分的确定
  • 年代顺序的确定
  • 原始形式的拟测
  • 原始语
  • 历史比较法的成效和局限

(中)规律与例外

  • 语音的对应规律和演变规律
  • 格林律和历史比较法的雏形
  • 格林律三组例外的解释和历史比较法的修正
  • “音变律不二”和“青年语法学派的音变理论”
  • 例外

(下)空间和时间

  • 时空结合的原则和书面文献资料的运用
  • 时间与空间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运用
  • 材料的欠缺对语言史研究的影响
  • 对《切韵》性质的认识与汉语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 《切韵》与方言的研究

结构分析法:[编辑]

(上)结构与音变[编辑]

  • 语言系统的学说和音变理论的发展
  • 音系的结构
  • 双向对立和音位演变的系列性
  • 单向对立和音位演变的特殊性
  • 发音器官发音能力的不平衡和音系中的不对称结构
  • 对立的中和

(中)音位的链移和音系的演变[编辑]

  • 音变(sound shift)和音移(sound draft)
  • 拉链和推链
  • 循环的变化

(下)内部拟测[编辑]

  • 索绪尔
  • 空格
  • 不规则的形态教替和内部拟测
  • 内部拟测法的成效和局限

语言的扩散:[编辑]

(上)地区扩散和方言地理学

  • 语言的扩散和波浪说
  • 方言地理学的兴起和它对音变规律说的冲击
  • 等语线和方言区的划分
  • “每一个词都有他自己的历史”

(下)词汇扩散

  • 变形派的理论弱点和词汇扩散理论的诞生
  • 词汇扩散理论(王士元/Wang,S.Y.)
  • 音变在词汇中的扩散和离散式音变
  • 离散式音变中的时间层次和它的演变规律
  • 中断的变化和音系中的不规则现象
  • 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的扩散解释

语言的变异:拉波夫[编辑]

(上)有序异质[编辑]

  • 语言变异和“有序异质”的语言理论
  1. 同质的系统(homogeneous system)
  2. 语言变异理论拉波夫英语Labov差不多是和词汇扩散理论同时诞生的。
  3. “有序异质”的语言理论认为,每一个言语社团所说的语言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subsystem),这种子系统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语言系统。
  4. 在语言子系统中含有变异成分(Variable)。
  • 常见控制因素有风格、年龄、阶层等。
  • “假若纽约市本地人中有任何两个集团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处于高低不同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体现声望高低的差异”
  1. 和阶级、年龄、风格等社会因素一起共变的变异成分的变异也可能会在语言系统中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
  2. 变异成分变异规则语言有序异质理论的核心。
  1. 语音变异论:方法论高度的有序异质理论。
  2. 语言的变化首先从变异成分的变异开始,而后逐步的从这一社会人群扩散到其他的社会人群而完成演变的过程。
  3. 在语言共时状态中存在着变异,而变异又体现了语言的变化,因而我们可以从变异中考察语言演变的具体过程。[1]
  • 用现在的变异解释过去的演变
  1. 语言的共时变异既然体现语言的变化,那么我们自然有可能通过微观的变异去研究中观、宏观的语言史、为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作出一些新的、具体的解释(拉波夫1978)。[2]
  2. 如果对现正进行的音变进行具体的考察则可以对历史的音变得到具体的启示。
  3. 历史上已经完成的变化遗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变化的结果,而变化的原始状态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可以根据正在进行中音变的平行现象去推断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状况。
  4. 既然根据一致性原则可以用正在进行变化中的“现在”去解释历史上已经完成音变的“过去”,那自然也可以根据微观的变异去考察语言史研究中的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以便做出理论性的总结。
  • 无序和有序的相互转化与变异理论的修正
  1. 语言变异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可以观察到语言共时状态中的一些细节以及它与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而更重意的是在于它能为解决重大的语言理论问题开辟广阔的前景。
  2. 说语言的演变由变异成分的变异开始,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变异如何引起语言结构系统的变化,似还没有进行很好的研究。实际上,变异成分的变异和音系结构的变化是有密切关系的。
  3. 拉波夫根据一致性原则用现在的变异去解释文献记录上已经合并的音类的“再分化”问题是有启示的,但他似没有很好地考虑音变分合的多种可能性。语音的变化往往是从外地迁移来的某一社会人群开始的,就是说,它可能是外方言影响的结果。这是拉波夫一再强调的一个问题。根据一致性原则,合并的音位的再分化也可能是由这种原因引起的。江西高安的筠阳话变异[3]是外方言影响的结果,不是历史上貌似合并而实际上没有合并的语音现象的发展。
  4. 拉波夫音变理论英语Labov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想在后面几章结合汉语的情况再进行一些具体的讨论。

(中)变异规律和格局[编辑]

  • 音系中的变异层和它的结构
  1. 语言系统同质说的语言基本上以个人方言(idiolect)为基础,认为语言是一种由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完全静态的结构。语言系统同质说变异理论各有所长,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它们的合理内核,取长补短,办法是:调查若干个有代表性的个人方言,比较他们的异同,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专题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的结构进行动态的分析。
  2. 变异形式的分层特点说明,变异不仅是语言系统本身所固有的特征,而且是有规律的,可以依据一定的原则加以分析。具体的分析语言的变异,可以使我们看到正在进行中的语音演变和它的规律,看到它对音系结构的具体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在语言变异中的作用,看到语言在言语社团内部变异空间差异的内在联系;而且,具体的分析语言的变异,还可以使我们从语音的这种微观的演变中悟察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英语sound change的特点,从而可以进一步对历史上的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 音位的渐进变移和连续式音变
  1. 音值变异中的渐进变移,看来与语言环境、即音变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同一个人的发音(个人方言)在不同的语音条件下也有不同的变异。音变受一定的语音条件的限制,这是青年语法学派音变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结构语言学的的变体也着眼于语音条件,不过它只是分析共时的分布关系,而不说明变异的历史去向。从变异所反映的音变发展趋势来看,语音条件确实也是起作用的。
  2. 音位的渐进变移反映音变的具体过程,这就是说,音变要经历一定的时间长度。这也是青年语法学派音变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音变只能在某一时段中起作用;如果没有赶上这一时段,即使处于同样的语音条件下也不会发生同样的音变。
  3. 语言共时状态中充满着变异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受到各种语言的或非语言要素的制约,可以从中清理出条理和线索,因而是异质的,又是有序的,有规律的,是系统中的结构成分。这种类型的变异与语音的共时组合条件有关,具有青年语法学派的音变规律的特点,即音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完成。它们的区别只在于:一个研究微观的、正在进行中的因变,能看到年龄、职业等非语言的社会因素在因变中的作用;另一个研究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在音变中曾经起过作用的非语言的社会因素早就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音变条件青年语法学派把音变条件绝对化,是特地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正在进行中的音变与已成音变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已成音变的特点可以从正在进行的音变中得到启示。变异是联系共时和历时的桥梁。
  • 词中音类的更替和离散式音变
  1. 方言地理学和词汇扩散理论认为音变以词为单位,而“每一个词都有他自己的历史”因而音变没有规律。音变的微观研究可以澄清宏观研究中的某些模糊,使历史语言学增添新的光彩。
  2. 我们称之为离散式音变,因为它的特点与“词汇”扩散的方式类似。和连续式音变一样,离散式音变也要受非语言的社会因素的制约,但在制约音变的语言因素方面两种音变方式有原则的区别。
    1. 音变的单位不同。离散式音变的单位,其表现形式比较复杂,从实质上说,它以音类为单位,即音系中的声类、韵类和调类的变化,但这种单位的变化只有在演变完成时才能显现出来,而在演变过程中只表现为语素(词)的语音形式的改变。
    2. 在汉语中音位音类这两种现象有时候是交叉的。离散式音变在音变进行过程中其音韵条件是隐蔽的,人们不易察觉是在某种音韵条件下进行的;只有当音变过程完成之后,隐蔽的音韵条件才能表层化。
    3. 连续式音变是某一音位的音值在某一音韵条件下一起发生变化。连续式音变和离散式音变的差别可归纳如下[4]
连续式音变 离散式音变
单位 音位 词中的音类
条件 共时 历时
方式 渐进性变移 突发性更替
词汇体现 整齐的突变 参差的渐变
对音系的影响 能较快得到反应 在音变过程中无反应
  1. 音变的方向性和目地性也就是音变的规率,只是它是一种“纵队行进式的音变,每一个成员不是同时到达目的地”的那种规律。
  2. 所谓“语音规律无例外”的论断只适用于连续式音变,而“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的论断只适用于离散式音变,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3. 拉波夫的《解决青年语法学派的争论》一文,为解决这一争论提出了一种富有启示性的办法。他以语言的有序异质性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得出了几点重要的结论:
  4. 音位为单位的青年语法学派式的音变和以词为单位的离散式音变都是音变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音变方式,不过以青年语法学派式(音位单位)的音变方式为主。
  5. 两种音变分属于不同的音变层次:青年语法学派式的音变是低层次输出规则的变化,在字典的入口处仍旧是一个单位,没有分化,不涉及底层音位;而词汇扩散式的离散性音变属于高层次的变化,在字典的入口处已分裂为二,涉及到底层音位的变化。
  6. 青年语法学派式的音变是单维向(dimension)的,元音的高低、前后和辅音发音方法的变化属于这种音变;而词汇扩散式的音变是多维向的,伴随有高低前后变化的元音松紧和辅音发音部位的变化属于这种类型的音变。
  7. 这是一篇重要的论文,对我们的研究有启发,但拉波夫的论点不无可议之处:
变异和音系结构格局[编辑]
  • 音系内部的变异和语言的空间差异的内在联系
  1. 语音系统可按其内部的结构特点分出不同的层次稳定层构成语言共时系统的稳定性基础,是保持方言内部一致性的核心。各个变异层各有自己的特点,可以从中总结它们不同的活动规律。所以语音系统(乃至整个语言系统)是“静中有动”。
    1. 宏观的角度看,交际中的语言是“”的,不变的,稳定的,但从微观的角度看,交际中的语言又是“”的,是不断在变化的。系统中“动”的、变异的部分不断的改进语言的系统的结构,调整系的的结构格局,而一当新的格局形成,变异部分就完成了它们的变异过程而进入系统中的稳定层
    2. 所以,考察活的、正在发生变异的语言现象,从中理出变异的方式及其所体现的语言发展的线索、特点和原因,就可以从微观的研究中悟察宏观的特点。
  2. 音系变异和语言的间差异有紧密的联系。如前所述,变异与社会因素如性别、年龄、职业、阶级、文化程度等有关。实际上,这些社会因素也是一种空间,不过不是地域的空间,而是社会结构的空间。语言的变异把这两种空间联系在一起。在一个语言社团里,音变总是由某一部分人率先开始,而后一方面有次序的扩散到其他居民和下一代,表现为系统内部的变异;另一方面也将有次序的扩散到其他方言点中去,表现为语言的地区差异。这就使系统内部的变异和语言在地区上的变异出现惊人的一致性
  3. 历史语言学中有两种音变理论的模型:
    1. 青年语法学派的音变规律的理论,着眼于语言在时间上的发展;
    2. 波浪说方言地理学的扩散理论,着眼于语言在空间上的扩展散。
    3. 由于两种理论所研究的侧重点的区别和音变中空间和时间的联系纽带的中断,因而人们把它们看成为两种对立的理论模型。
    4. 现代语言学已经发现这两种相互“对立”理论的相互补充的地方多于对立的地方,但还缺乏具体的分析。
    5. 语言变异的研究可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通过进行中音变的空间和时间的联系去透视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的时空联系,也就是从微观的研究中去透视宏观的原理和原则,探讨音变在不同时间阶段、不同地区的发展规律及其各种特点。

(下)语法渗透和例外音变[编辑]

*语音变化中的语法因素[编辑]
*特殊的历外和它的原始形式的拟测[编辑]
*原始形式的性质的确定[编辑]
*语法手段的弱化和残存形式的产生[编辑]

文白异读:[编辑]

(上)叠置式变异和内部拟测法[编辑]

  • 文白异读的产生和系统中的叠置
  • 叠置式音变和它与离散式因变的区别
  • 叠置式音变和语言发展的时间层次
  • 叠置和内部拟测法的修正

(下)叠置式变异和历史比较法[编辑]

  • 文白异读与历史语言学中两种对立理论模型的结合
  • 叠置的层次和历史比较研究
  • 结构格局的比较和方言亲疏关系的确定
  • 文白异读和原始形式的拟测

语言年代学[编辑]

  • 词汇变化速率的统计和语言年代学
  • 汉藏系语言的分化和语言年代学的测算
  • 语言年代学的成效和局限
  1. ^ Lehmann, Winfred P.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2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3. ISBN 0-03-078370-4. 
  2. ^ "On the use of the present to Explain the past"
  3. ^ 徐氏著页321-322
  4. ^ 徐氏著页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