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思
樂陵王
前任:拓跋胡兒
繼任:元景略
國家北魏
時代南北朝
族裔鮮卑
出生天安二年(467年)
逝世正始三年(506年)
河南洛陽
諡號密王
墓葬洛陽城北徐家溝村
親屬
父親汝陰靈王拓跋天賜
其他親屬祖父:拓跋晃

元思(467年—506年6月18日),字永全[1]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編輯]

元思是汝陰王拓跋天賜的第二子,本名永全,過繼給早逝的樂陵王拓跋胡兒,改名思,並襲封爵位。魏孝文帝元宏初年,柔然侵犯邊境,元思譽出任鎮北大將軍、北征大都將,之後出任使持節、兼領護匈奴校尉都督中軍都將,又出任使持節、鎮東大將軍和龍鎮都大將、營州刺史,加兼領護東夷校尉,轉任鎮北將軍,署理鎮北大將軍。魏孝文帝在光極堂引見百官,對元思說:「恆代之地路途遙遠,舊京地位又十分重要,因此委屈叔父您遠赴上任,然而臨政之際不可不謹慎小心,以達成朕的期望。」太和二十年(496年),恆州刺史穆泰與定州刺史陸叡等人準備發動政變,準備推舉諸王為首領,謀劃迎接太子元恂,首先想要推舉南安王元楨,其次推舉陽平王元頤,如果兩人都不肯相從,就逼迫樂陵王元思做首領[2],元思參與此事[3][4]。事發後,朝廷認為元思知情不告,赦免死罪,於太和二十年十二月削除元思譽的爵位,廢為庶人[5][6]。太和二十三年二月癸亥(499年3月14日),朝廷恢復元思譽的樂陵王爵位[7][8]正始三年歲次丙戍五月乙丑朔六日庚午(506年6月12日),元思譽患上疾病,十二日丙子(506年6月18日)在正房中去世,虛歲四十,次年丁亥三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507年4月22日)葬於瀍澗之濱,朝廷贈予鎮北大將軍[1],光州刺史,諡號密王[9][10]

家庭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元逞,北魏齊州刺史
  • 元汎略,北魏平東將軍、大宗正卿、光祿大夫、東燕縣男
  • 元脩義,北魏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雍州諸軍事、衛大將軍、開府、雍州刺史
  • 元固,北魏鎮北將軍、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太常卿
  • 元興,北魏宗正卿、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安定二州刺史
  • 元周安,北魏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俊儀縣男

兒子

[編輯]
  • 元景略,北魏持節、督豳州諸軍事、冠軍將軍、豳州刺史、樂陵惠王
  • 元慶略,散騎侍郎
  • 元茂,字興略,第三子,平南功曹參軍[11]
  • 元洪略,行東雍州刺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王諱思,字永全,河南雒陽人也。」恭宗景穆皇帝之孫,侍中征北大將軍樂陵」王之子。王志業沖遠,徽章宿著,德侔區宙,功」輝四表。歷奉三皇,禮握早隆,神機徙御,授」後遺之寄,風教舊鄉,振光雲代。自撫燕地,愚」兇革化,移牧魏壤,番醜改識,自東自西,無不」開詠。方澄政三才,總調九列,昊天不弔,雲光」夙沒。忽以正始三年歲次丙戍五月乙丑朔」六日庚午遇疹,十二日丙子,春秋卌,薨於正」寢。歲次丁亥三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窆於」瀍澗之濱,山陵東埠。國喪朝彥,家絕剛軌。」天子加悼,乃贈鎮北大將軍。遂刊石追蘭,表」彰幽美。其辭曰:」巍巍皇冑,日月齊命,玉幹天樞,形偉金映。廟」算幽通,閟簡神性,德充四海,弱冠從政。昂昂」朝首,三帝炳盛,含章內秀,獨絕水鏡。美不可」譽,善不可名,何忽茂年,儵焉墜暉。掩光寒暑,」閉目背時,痛實國庭,九戚同悲。
  2. ^ 《魏書·卷四十·列傳第二十八》:詔僕射李沖、領軍於烈曰:「陸叡、元丕,早蒙寵祿,位極人臣。自與卿等同受非常之詔,朕許以不死之旨,思得上下齊信,以保大義。朕於卿等常忘短棄瑕,務相含養。豈謂陸叡無心之甚,一至於斯!乃與穆泰結禍,數圖反噬。以朕遷洛,內懷不可,擬舉諸王,議引子恂,若斯之論,前後非一。始欲推故南安王,次推陽平王,若不肯從,欲逼樂陵王。訕謗朝廷,書信炳然。事既垂就,叡以洛都休明,勸令小緩,于是之後,兩人復競。然猶隱而弗聞。賴陽平王忠貞奮發,獲泰之言,便爾馳表,得使王人糾慝,恆岳無塵。是以叡之愆失,處入門誅。朕諦尋前旨,許不盡法。反逆之志,自負幽冥,違誓在彼,不關朕也。反心逆意,既異余犯,雖欲矜恕,末如之何。然猶憶先言,兼以末頗異議,聽自死別府,免厥孥戮其門,子孫永世不齒。元丕二子一弟,首為賊端,其父無人明證,理在可睹。但以言無炳灼,隱而弗窮,以連坐應死,特恕為民。朕本期有終,而彼自棄。卿等之間,忽及今日,違心乖念,一何可悲,故此別示,想無致怪也。謀反之外,皎如白日耳。」
  3. ^ 《魏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泰不願遷都,叡未及發而泰已至,遂潛相扇誘,圖為叛。乃與叡及安樂侯元隆,撫冥鎮將、魯郡侯元業,驍騎將軍元超,陽平侯賀頭,射聲校尉元樂平,前彭城鎮將元拔,代郡太守元珍,鎮北將軍、樂陵王思譽等謀推朔州刺史陽平王頤為主。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泰至,睿未發,遂相與謀作亂,陰結鎮北大將軍樂陵王思譽、安樂侯隆、撫冥鎮將魯郡侯業、驍騎將軍超等,共推朔州刺史陽平王頤為主。思譽,天賜之子,業,丕之弟,隆、超,皆丕之子也。
  5. ^ 《魏書·卷七下·帝紀第七下》:戊辰,置常平倉。恆州刺史穆泰等在州謀反,遣行吏部尚書任城王澄案治之。樂陵王思譽坐知泰陰謀不告,削爵為庶人。
  6. ^ 《北史·卷三·魏本紀第三》:戊辰,置常平倉。樂陵王思譽知恆州刺史穆泰謀反不告,削爵為庶人。
  7. ^ 《魏書·卷七下·帝紀第七下》:癸亥,以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勰為司徒,復樂陵王思譽本封。
  8. ^ 《北史·卷三·魏本紀第三》:癸亥,以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勰為司徒。復樂陵王思譽本封。
  9. ^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顯祖詔胡兒兄汝陰王天賜之第二子永全後之,襲封,後改名思譽。高祖初,蠕蠕犯塞,以思譽為鎮北大將軍、北征大都將。後除使持節、本將軍、領護匈奴校尉、都督、中軍都將。出為使持節、鎮東大將軍、和龍鎮都大將、營州刺史,加領護東夷校尉,轉為鎮北將軍,行鎮北大將軍。高祖引見百官於光極堂,謂思譽曰:「恆代路懸,舊都意重,故屈叔父遠臨此任。不可不敬慎所臨,以副朕望。」及穆泰陰謀不軌,思譽知而不告,恕死,削封為庶人。太和末,還復其王封。正始四年薨。贈光州刺史,諡曰密王。
  10. ^ 《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無子。獻文詔胡兒兄汝陰王天賜之第二子永全後之。襲封后,改名思譽。孝文時,為鎮北大將軍。穆泰陰謀不軌,思譽知而不告,削封為庶人。太和末,復王封。薨,諡密王。
  11. ^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大魏平南府功曹參軍元君墓誌銘」君諱茂,字興略,河南洛陽都鄉光穆里人也。」恭宗景穆皇帝之曾孫,樂陵密王之第三子。君文淪皇」源,蟬綿國緒,少秀玉山之姿,早澹金泉之量。是以孝事二」□,往藉王蔡為行;忠奉一主,豈假劉趙為節。君性好素儉,」□□□平,出入黔宇,去來疏苑,頗復琴詩拘意,未常榮祿」□心。或門謁八俊,日洞千數,又家無一帛,書有萬篋。此官」之來,簡在帝心,非君所好,逡遁乞歸。直以玉帛頻集,紛然」從事,君庶毗蕃牧,風憲兼舉,涉獵情理,導頭明尾。於時同」僚,實役務煩,君猶歎無事,空喪良辰。又陳留曠任,紆君暫」撫,遂令下車之威未震,放筆之恩巳收,復使強良餐化,無」禮移風,昔謂期月者,何以殊焉。方名班十亂,位燮三槐,佐」天以祥風雲,隨地以瑞草木;直霜刃中飛,青蘭卷萼,春秋」卅有一,以正光六年歲次乙巳正月丙午朔八日癸丑而」逝洛陽。以三月十七日辛酉窆於都西金山之東。然弟洪」略悲荼蓼之頻降,痛同懷之去就,以名鐫石,方與地富。其」辭曰:」蔚矣慶門,世有餘胤,灼灼吾生,英風早後。入養孝友,來官」忠信,爰居且處,非驕與吝。翱翔疏苑,優遊黔室,泛水斜琴,」昇山命筆。其智豈雙,斯仁若一,家無寸縑,書有盈帙。天全」地在,君矣去促,玉山變素,金泉卷淥。兄弟長悲,妻兒洞哭,」於嗟親良,如之可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