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族
克倫族 | |
---|---|
總人口 | |
5,155,000[1] | |
分佈地區 | |
緬甸 | 3,604,000[2] |
泰國 | 1,000,000[3] |
美國 | 215,000 (2018)[4] |
澳洲 | 11,000+[5] |
加拿大 | 4,515[6] – 5,000[7] |
印度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 2,500[8] |
瑞典 | 1,500 |
其它國家及地區 | 200,000+ |
語言 | |
克倫語支 |
克倫族(緬甸語:ကရင်,緬甸語委轉寫:ka.rang,/kəjin/;英語:Karen),亦以泰文作甲良族(กะเหรี่ยง, kariang),是一個居住在緬甸東部及泰國西部的民族,在安達曼群島也有少量克倫族移民,是著名的象伕民族,總人口約600萬人,其中40萬在泰國境內,其餘在緬甸克倫邦、克耶邦和撣邦。克倫族使用的語言為屬於藏緬語族的克倫語,主要通行在緬甸東部及泰國西部兩邊的克倫語略有不同,但不構成溝通障礙[9]。
克倫族佔緬甸人口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10],在緬甸是僅次於緬族和撣族的第三大種族[11]。緬甸官方承認的135個民族中有23個屬於克倫族:
- 克倫族群的11個民族都屬於克倫族,人數較多的有斯高克倫族和波克倫族,分別受緬族和孟族的不同程度的影響;
- 克耶族群的9個民族都屬於克倫族,如克耶族(紅克倫族,克倫尼族);
- 撣族群的33個民族有3個屬於克倫族,如巴奧族(黑克倫族)。分布於緬甸與泰國湄宏順的巴東族也是克倫人。
在泰國的克倫族主要是斯高克倫族和波克倫族。
歷史
[編輯]英國統治初期對少數民族採取「間接統治」政策,給予克倫族相當程度的自治權,並扶植許多克倫族菁英擔任殖民政府官員。克倫族接受了政策培育的洗禮、也直接激發了克倫族獨立自強的民族意識,勇於捍衛自我權益,導致他們在緬甸脫離英國獨立後,積極為追求獨立與緬族主導的政府作戰。其中,「克倫民族聯盟」是最早成立的武裝團體,於1960至1990年代帶給軍政府強大的威脅與抵抗。
1980年中期,克倫族聯盟領導的克倫民族解放軍總兵力已超過5,000人,是當時緬甸國內僅次於緬甸共產黨的第二大反政府武裝團體。該組織之所以擁有這麼大的規模,除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民意基礎、接受了外國(例如泰國)的援助以外,參加1988年反政府運動的學生及在1990年當選卻不被軍政府承認的國會議員,紛紛逃往克倫邦躲避軍政府追緝,使得克倫族聯盟位於馬納布羅的指揮部,在1990年代初期成為示威團體在仰光之外的重要根據地。
但這樣的榮景並不長久,軍政府以分化策略破壞克倫族聯盟內部團結,造成克倫族聯盟的勢力於1994年後土崩瓦解。
1990年,克倫族佛教僧侶蘇札納帶領數百位追隨者,預備在薩爾溫江與莫伊河的匯流處建造佛寺,但遭到克倫族聯盟阻止,因為克倫族聯盟懷疑蘇札納等人與軍政府暗中合作,建造佛寺之目的是幫助軍政府建立侵略克倫族的據點。
此次拒絕導致了兩個毀滅性的結果:其一、深化了克倫族聯盟內佛教徒與基督徒的對立;其二、為數眾多的克倫族聯盟成員加入蘇札納的組織。後來蘇札納就自立門戶,成立克倫民主佛教軍(DKBA),並於1995年與軍政府簽訂停火協議,以換取自治區域。
此後,克倫民主佛教軍並與軍政府合作,協力攻打克倫族聯盟。至此,軍政府的離間計成功。
2011年登盛上任後,緬甸政府再將矛頭轉回克倫民主佛教軍,同樣使用分化策略瓦解其勢力。當時,緬甸政府採取「以武器換和平」的手段,迫使克倫民主佛教軍在強大壓力下解除武裝,接受緬甸政府收編為隸屬政府的邊境防衛隊,但此舉引發克倫民主佛教軍內部分裂,無法接受收編的成員即由克倫民主佛教軍脫離出來,成立克倫民主仁義軍(或稱克倫民主佛教軍5旅,DKBA-5)。
2014年,登盛因此將克倫民主仁義軍視為眼中釘,並於2014年11月對其發動攻擊。其實背後目的是為擴大對薩爾溫江流域的掌控,重啟因內戰而延宕多年的漢幾大壩興建計畫。
近年來,在緬甸政府不願放棄武力、不尊重克倫族權益的情況下,克倫族聯盟強力主張緬甸成為聯邦制的民主國家,並堅持遵循首任主席蘇巴吳基提出的「四個原則」:永不投降、維持武力、要求克倫邦完全自治,及爭取克倫族政治自決權。
不過,隨著緬甸政府軍的優勢愈加明顯,克倫族武裝團體的勢力不僅受到控制,而且日漸衰退,地下游擊隊已無法決定克倫人未來的發展。
地理環境
[編輯]克倫族主要分佈在克倫邦和克耶邦還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在孟邦、丹那沙林省、仰光省、勃固省、克耶邦等省邦也有分佈。
克倫邦為熱帶季風氣候,北面的丹島鎮屬高原地區,氣溫有所下降,屬溫帶潮濕氣候,中部和南部地區夏熱冬涼,降雨量平均為巴安177英寸,帕崩100英寸、丹洞鎮200多英寸。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亞熱帶和熱帶雨林氣候帶,流域內降雨量豐富,三角洲和北部降雨量達2000--3000mm,中有平原降雨量少,為500--1000mm.7月份降雨最多,12--3月為旱季。
克耶邦東部為高原地區,與撣邦高原相接,克耶高原北部海拔約3000英尺,南部較低,薩爾溫江從北到南穿過克耶邦,由於江水流過的地方都是高山狹谷,水流遄急,沿江有瀑布和旋渦。最有名的支流是南蚌江。撣邦的茵麗湖水流進比魯河,比魯河水則流進南蚌江,克倫邦突河的水也流進南蚌江。
經濟
[編輯]克倫族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其經濟產業主要有以下四種:
- 手工業發展得非常早,其帷幔非常有名
- 山區的族人基本上靠著焚山開墾過生活,種植檳榔、咖啡、茶葉、各種熱帶水果自給自足。
- 平原的族人主要種植水稻維生。
- 打獵與捕魚。
語言
[編輯]克倫族擁有自己的語言,其克倫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克倫語支。其實克倫語及緬甸語、欽語等語言皆有一定程度的親屬關係。克倫語的語序為主謂賓結構,有聲調,是一種孤立語。克倫語有兩大方言群:當都--波方言群、帕拉奇--斯戈方言群。各方言群內部又分次方言和土語。波方言和斯戈方言是較為通用的兩大次方言。
克倫文是拼音文字,早期的克倫文分為斯戈克倫文和波克倫文兩種。斯戈克倫文於1832年由美國浸禮教會傳教士喬納森偉德博上依照緬文創立,同年他還創造了波克倫文。19世紀上半葉出現了其它8種克倫文。1962年奈溫將軍上台執政後,為了解決少數民族語言混亂的現象,於1964年在帕安成立了「克倫文字搶救委員會」,該委員會針對波克倫語音韻表(字母表)作出修訂後以《克倫民族音韻表》(克倫文字母表)的名義正式規範了克倫族的文字,讓克倫族人有個依循。
宗教
[編輯]山區的克倫族人主要信奉原始萬物,平原的克倫族人主要信奉上座部佛教,都市的克倫族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其宗教信仰與經濟發展程度有很大的關係。
習俗
[編輯]克倫族是一個非常重視繁衍的民族,對於孕婦的照顧,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斯戈克倫人常給孕婦泡一種黃色的鳥窩湯喝。一些地方在孕婦產前要請七名老嫗準備七把米飯、一杯水、一些香蕉、粽子、七根紗線為孕婦收魂,還在孕婦的手鐲上綁七條線避災。
其生產禁忌也很多,例如為了能順利地產下嬰兒,孕婦會有許多禁忌:包括不能洗澡、不能參加婚禮、不能參加葬禮、不能縫枕頭、不能關院子大門、不能摘果實、不能殺生、不能看月蝕等等。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腳註
[編輯]- ^ People Cluster - Karen. joshuaproject.net. Joshua Project. [7 Febr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Largest Ethnic Groups In Myanmar. Worldatlas.com. Reunion Technology. [202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6).
- ^ Karen people. Australian Karen Foundation. [4 Febr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 ^ Jobs and housing lure karen refugees to spread across minnesota. [25 Februar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July 2020).
- ^ Burmese Community Profile (PDF). dss.gov.au. [28 June 20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30 December 2016).
- ^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Statistics Canada, 8 February 2017 [202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 ^ Karen refugees find freedom, hope in Windsor.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January 2015).
- ^ Maiti, Sameera. The Karen – A Lesser Known Community of the Andaman Islands (India).
- ^ 見Lyons, Melinda. ISO 639-3 Change Requests Series 2014: Summary of Outcomes (PDF). 2015-01-12 [2015-02-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2-16) (英語). ,第三版的第四項表示ISO拒絕了泰國西部克倫語成為獨立語言的申請。
- ^ Radnofsky, Louise. Burmese rebel leader shot dead. The Guardian (London). 2008-02-14 [2008-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 ^ Kayin. Myanmar.com. May 2006 (last update) [28 Februar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31).
其他
[編輯]- 《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之互動探析──以克欽族、撣族、克倫族、羅興亞族為例》,司徒宇、顧長永,2015‧09
外部連結
[編輯]- the Karen people of Burm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gaw Karen Gramma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gaw Karen Diction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gaw Karen Bib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Karenvoice.net, shares the information of Karen interacting in the world from the past, struggling in Burma in the present and transiting in the world again in the future
- Karens Around the World Unite.
- Karen Human Rights Grou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new website documenting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of Karen villagers in rural Burma
- Kawthoole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eaning "a land without evil", is the Karen name of the land of Karen people. An independent and impartial media outlet aimed to provide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of all kinds — social,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political
- Free Burma Rang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ebsite of NGO that provide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o 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 Index of IRF reports on Burma 2001-5
- Kwekalu literally "Karen Traditional Horn", the only online Karen language news outlet based in Mergui/Tavoy District of Kawthoolei
- Karen Women's Organization
- Karen Audio 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