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十字軍入侵
系列條目 |
德國軍事歷史 |
---|
德國軍事主題 |
北方十字軍戰役[1]或稱為波羅的十字軍戰役[2],是指由丹麥和瑞典信奉天主教的國王、德意志的寶劍騎士團及條頓騎士團和他們的盟友針對北歐波羅的海東南部異教地區所發起的軍事征服。瑞典和德意志為反對俄羅斯的東正教徒而發起的戰役,有時候也被認為是北方十字軍戰役的一部分。[1][3]這些戰爭中的一部分在中世紀時就被稱為十字軍戰役,但是其他部分,包括大部分的瑞典的部分,到19世紀才第一次被浪漫民族主義歷史學者稱為十字軍戰役。波羅的海東部因為軍事征服而改變:首先是利沃尼亞人、拉特加利亞人和愛沙尼亞人,然後是瑟米利亞人、庫爾蘭人、普魯士人和芬蘭人,都被丹麥人、德意志人和瑞典人合夥擊敗、洗禮、占領,甚至有時候滅絕。[4]
背景
[編輯]北方十字軍戰役正式的發起時點是教宗塞萊斯廷三世在1193年發布的徵召;但斯堪地那維亞的基督教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征服它們的異教徒鄰居了。在不同時期成為北方十字軍的對象的非基督教民族包括:
- 波拉比安斯拉夫人,索布人和易北河與奧得河之間的奧博特人(為薩克森人,丹麥人和波蘭人的對象,在文德十字軍的時候開始)
- 1154年(位於現在的)的芬蘭人(狹義上的芬蘭人;存疑),1249年?(塔瓦斯提亞)和1293年(芬屬卡厄里亞)(瑞典十字軍戰役,儘管基督教化已經在更早的時候開始了。)
- 利沃尼亞人,拉特加利亞人,瑟洛尼亞人和愛沙尼亞人(被德意志人和丹麥人列為對象,1193年-1227年)
- 瑟米利亞人和庫爾蘭人(1219年-1290年)
- 古普魯士人
- 立陶宛人和薩莫吉希亞人(被德意志人列為對象,不成功,1236年-1316年)。
波羅的人、住在波羅的海岸的斯拉夫人、他們位於南北兩邊的鄰居薩克森人及丹麥人之間,在這次十字軍戰役之前,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的武裝衝突。先前的戰爭大多數起因於嘗試摧毀城堡和海商路與獲得該地區的經濟優勢,而這次十字軍戰役基本上延續了這種衝突的格局,儘管現在是基於教宗的鼓勵和命令,並由教廷的騎士和武僧來進行。
戰爭目標
[編輯]14世紀時德意志的條頓騎士團在波羅的海區域最重要的戰爭目標便是征服立陶宛人。因為條頓人想藉此打開他們兩個核心區域普魯士與利沃尼亞的通道。
文德十字軍
[編輯]這場戰役開始自1147年的文德十字軍(Wendish Crusade),以攻擊居住在現在德國東北部的波拉比安斯拉夫人(或稱為「文德人」)為目標。這場十字軍戰役與在聖地發動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同時進行,而且不規律地持續到16世紀。
對利沃尼亞人,拉特加利亞人和愛沙尼亞人的征服
[編輯]在12世紀,居住於現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地方的人,形成了一個異教的楔子插在逐漸強大的基督教國家之間——東邊的東正教與西邊的天主教。教條的差異是他們還沒有被有效地轉化的原因之一。在德意志十字軍到來之前一個超過150年的時期,愛沙尼亞曾被數個俄羅斯人的親王國攻擊13次,也曾被丹麥和瑞典攻擊。愛沙尼亞人為了他們自己曾幾次襲擊丹麥和瑞典。西方的基督徒曾嘗試企圖和平地轉化愛沙尼亞人,由阿德爾伯特,1045年到1072年的不萊梅大主教派遣的任務開始。然而,這些和平的努力看起來成果非常有限。
對利沃尼亞人的征服(1198年-1212年)
[編輯]隨著循古代維京人的貿易路線航海的德意志商人的航跡,一位名為買因哈特的修道士於1180年在位於現在的拉脫維亞的道加瓦河河口登陸並在1186年成為主教。在1193年,教宗塞萊斯廷三世宣布發動針對波羅的異教徒的十字軍並且一支由買因哈特的繼任者,主教博索特領導的十字軍遠征隊,在1198年於利沃尼亞(現在的拉脫維亞的一部分,在里加灣周圍)登陸。儘管十字軍贏得了他們的第一場戰役,主教博索特卻受了致命傷,十字軍也被擊退。
在1199年,布克斯霍沃登的阿爾伯特被大主教不萊梅的哈特維希二世指派去將波羅的海國家基督教化。到阿爾伯特死了30年後,對現在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北部的征服和基督化已完成。阿爾伯特開始他的差事,遊歷帝國,勸說討伐波羅的海國家,並用聲明反對波羅的異教徒獲得前往聖地,參加十字軍的相同地位的教宗詔書來支援這件事。雖然他只攜帶23條船和500個軍人在1200年於道加瓦河河嘴登陸,主教的努力確保了徵兵的穩定。第一批十字軍戰士通常在春季抵達戰場戰鬥,在秋季回家。為了確保一個永久性的軍事組織存在在戰場上,寶劍騎士團在1202年成立。主教阿爾伯特在里加的市場上的鑄造業吸引了來自帝國的平民,並因此經濟變得繁榮。在阿爾伯特的要求下,諾森三世將波羅的海國家獻給聖母瑪利亞,以使他的軍隊有名望,並能徵募更多新兵,而且名字「瑪利亞之地」到現在依然存在。.
在1206年十字軍占領位於土萊達高加河右岸,通往羅斯西北部的古老商道的利沃尼亞城堡。為了控制高加河左岸,1210年之前在錫古爾達建立了一個石制城堡。隨後,在1211年利沃尼亞省份梅茨波爾(現在的林巴濟縣)和利沃尼亞人與拉特加利亞人共同居住的伊杜梅阿(現在的斯查爾普)昄依天主教信仰。最後一場與利沃尼亞人為戰是在1212年發動的薩特澤爾堡壘(在錫古爾達附近)的攻城戰。給東斯拉夫公國波洛茨克進貢的利沃尼亞人起初認為德意志是有用的盟友。第一被洗禮的著名的利沃尼亞人為他們的首領卡波。為了收緊與德意志的關係,利沃尼亞人反抗十字軍和接受洗禮的首領,但是起義被鎮壓了。卡波直到於1217年在聖馬太日之戰時戰死依然是十字軍的盟友。[5]
德意志十字軍使不久前接受洗禮的利沃尼亞戰士入伍,以參加十字軍與拉特加利亞人和瑟洛尼亞人(1208年-1209年),和愛沙尼亞人(1208年-1227年)與後來的瑟米利亞人和薩莫吉希亞人(1219年-1290年)作戰的戰役。
對拉特加利亞人和瑟洛尼亞人的征服(1208年-1224年)
[編輯]在征服利沃尼亞人之後,十字軍開始注意在高加河和道加瓦河東部的拉特加利亞公國。1028年的軍事同盟和後來的由東正教昄依為天主教信仰,塔拉瓦是唯一一個在北歐十字軍入侵期間被和平征服的波羅的海部落。塔拉瓦統治者塔利瓦迪斯(Talibaldus de Tolowa)變為了德意志十字軍征服愛沙尼亞人期間最忠誠的盟友,而且在1215年,他是以烈士和天主教徒的身份埋葬的。對拉特加利亞和瑟洛尼亞國家的戰爭於1208年沿著道加瓦河航道在東正教公國科克尼斯與瑟米利亞賽皮爾斯城堡附近開戰。戰役持續至1209年對東正教公國傑爾斯卡(稱為萊提亞)的攻擊,十字軍指責立陶宛的異教盟友。在勝利後傑爾斯卡國王維斯瓦爾迪斯變為了利沃尼亞教區的諸侯,並接受他的國家的一部分(拉特加爾南部)作為封地。瑟洛尼亞要塞賽皮爾斯短暫地成為了瑟洛尼亞教區(1218年-1226年)的成員,而後由利沃尼亞騎士團管轄。僅在1224年,因里加主教和寶劍騎士團在塔拉瓦和阿德澤爾的分裂,拉特加利亞國家最終變為了德意志征服者的私人財產。在1239年,前傑爾斯卡公國的領土被裡加主教和寶劍騎士團瓜分。
對愛沙尼亞人的征服(1208年-1227年)
[編輯]在1208年,德意志人已經強大到可以開始展開對在那個時候,分為由長老和與幾個國家在有限程度上共管的8個大國和幾個稍小的國家的愛沙尼亞人的入侵了。在1208年至1227年,站在不同立場的主戰派衝向了利沃尼亞,被拉特加利亞和愛沙尼亞國家,與利沃尼亞人和拉特加利亞人在不同立場上於不同時間內正常地作為十字軍和波洛茨克和普斯科夫公國的盟友。山堡,愛沙尼亞國家的關鍵中心,多次被包圍,占領。厭戰方之間的停戰條約規定三年(1213年-1215年)停戰,而且它證實在大體上,對強硬的德意志人的讚賞更多,雖然愛沙尼亞人不能發展他們在集權國家寬鬆的結盟的方法。利沃尼亞領袖卡波在1217年9月21日於維爾揚迪(菲林)陣亡,但是戰爭讓愛沙尼亞人慘敗,愛沙尼亞領袖列姆比圖也陣亡了。自1211年起,他的名字已經漸漸被德意志編年史留心,作為一個著名愛沙尼亞長老,而且他變為了愛沙尼亞抵抗運動的象徵。
天主教王國丹麥和瑞典也開始對波羅的沿岸東部的征服所產生的利益貪婪。雖然瑞典人只在1220年於西愛沙尼亞發動一次不成功的襲擊,由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領導的丹麥艦隊在1219年於愛沙尼亞城鎮林達尼斯(現在的塔林)登陸[6]。在林達尼斯戰役後,丹麥人建立了一個要塞,在1200年至1223年被愛沙尼亞人包圍,但是堡壘還是被堅守了下來,而整個北愛沙尼亞被丹麥占領。
最後一個被入侵者占領的愛沙尼亞縣份是薩雷馬,在與德意志十字軍作戰時戰艦被丹麥和瑞典突襲。在1227年1月,教廷使節摩德納的威廉麾下的20000精兵在薩雷馬戰艦被冰封住時,穿過寒冷的海面。在戰勝愛沙尼亞人後,十字軍開始了對庫爾蘭人和瑟米利亞人和其他住在道加瓦河西南部的部落的征服。
對庫爾蘭人和瑟米利亞人的征服(1201年-1290年)
[編輯]早在1201年庫爾蘭人開始在1201年至1210年十字軍再次進攻里加時與十字軍作戰,不管怎樣,主教阿爾伯特考慮到庫爾蘭為瓦爾德馬二世的附庸,而且沒發動大戰爭。只是在他死後十字軍在1230年在瓦尼馬利,一個位於庫爾蘭東北部,利沃尼亞人和庫爾蘭混居的城鎮,簽署和平投降條約。同年,教廷副使節阿爾尼亞的巴爾多恩廢除了這個條約,而且和中庫爾蘭領導者拉米金(Lammechinus rex)簽約,將他的王國交給教皇,而巴爾多恩變為庫爾蘭的教皇代表和瑟米利亞主教。不管怎樣,德意志人在羅馬教廷抱怨他,而且在1234年,教皇額我略九世撤銷巴爾多恩作為他的代表的職位。 在蘇勒戰役被薩莫吉希亞人和瑟米利亞人打得完敗後,寶劍騎士團的倖存者從1237年起作為條頓騎士團的一部分,而且變為眾所周知的利沃尼亞騎士團。在1242年,利沃尼亞騎士團團長格羅寧根的安德魯手下的人領導的十字軍開始征服庫爾蘭。它們打敗了庫爾蘭人,直到南部臨近立陶宛當時邊界的埃姆布特,並在庫爾迪加建立了主要要塞。教皇英諾森四世在1245年將利沃尼亞騎士團的三分之二分給已被征服的庫爾蘭,而三分之一分給庫爾蘭主教區。1260年,在杜爾伯戰役薩莫吉希亞人和庫爾蘭人擊敗了聯合起來的利沃尼亞和條頓騎士團。十字軍最終在1267年征服庫爾蘭人,而且簽署和平協議,規定戰敗方的責任和權利。它們領土沒有被征服的南部地區(切克里斯和梅加瓦)被立陶宛大公國統治。
對瑟米利亞國家的征服開始於1219年來自里加的十字軍占領列魯普河水路要塞梅索仁的時候。在幾次針對瑟米利亞異教公爵維斯塔爾茲和他的盟友薩莫吉希亞人的不成功戰役發動後,羅馬教廷決定在1251年撤銷瑟米利亞主教,而且將其管理土地交由里加主教區和利沃尼亞騎士團共管。在1265年,列魯普河上的石制城堡在葉爾加瓦建立,並變為十字軍征服瑟米利亞的主要軍事基礎。在1271年,特維特首都要塞被占領,但是瑟米利亞人在公爵那梅西斯領導下於1279年立陶宛人在埃茲卡烏克戰役擊敗利沃尼亞騎士團時造反。公爵那梅西斯靡下的瑟米利亞軍隊在1280年不成功地進攻了里加,作為回應,大約14000名十字軍戰士在1281年包圍土萊達城堡。為征服剩餘的瑟米利亞要塞,騎士團團長恩多普的維勒金在1287年建立了黑里根堡(Heiligenberg)城堡,和後來的特維特城堡。在1287年,瑟米利亞人製造了另一個嘗試占領里加的活動,但是未能實現。在他們回家的路上,利沃尼亞騎士團攻擊了他們,但是在加羅扎戰役上騎士團被擊敗,而且團長維勒金和至少35位騎士陣亡。騎士團的新團長哈茨金斯特因的庫諾在1289年和1290年組織了最後一場征服瑟米利亞人的戰役,而那時多比勒,拉克特和希達爾比要塞被征服,而大多數瑟米利亞戰士加入薩莫吉希亞和立陶宛軍隊。
普魯士和立陶宛
[編輯]馬佐夫舍的康拉德的戰役
[編輯]波蘭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於1219年和1222年在十字軍里不成功地嘗試征服普魯士異教徒。[7]徵求第一位普魯士主教奧利瓦的克里斯蒂安的意見,康拉德在1220年建立騎士團多布林騎士團。不管怎樣,這個騎士團在很大程度上並不起作用,而且康拉德對普魯士人的進攻時,普魯士人侵犯其領土庫爾門蘭(海烏姆瑙地區)也證實了這一點。遭受了忠誠於異教的普魯士人的反擊,康拉德想要在海烏姆瑙地區邊界地區發生戰鬥時,穩定馬佐夫舍公國北部。馬佐夫舍只在10世紀的時候才被征服,而且本地普魯士人,約特溫基亞人和立陶宛人仍在其領土居住,而那裡沒有穩定的邊界線存在。他的軍隊的軟弱讓康拉德請求條頓騎士團到普魯士。
條頓騎士團
[編輯]北方十字軍提供了建立於12世紀末的巴勒斯坦的德意志條頓騎士團十字軍騎士發展和擴大的原因。由於穆斯林在聖地的勝利,無奈之下騎士團在歐洲尋找新任務。在波蘭中西部的公爵康拉德一世在1226年請求騎士團保衛他的邊境並征服波羅的普魯士人異教徒。在征服普魯士人後,條頓騎士團與波蘭和立陶宛大公國交戰。
當利沃尼亞騎士團於1236年在蘇勒戰役被立陶宛人擊潰時,同時在愛沙尼亞發生一系列起義事件,條頓騎士團繼承了利沃尼亞騎士團,允許條頓騎士團行使對波羅的海地區較大領土的控制。條頓騎士團未能征服在1386年大公雅蓋沃在與11歲女王雅德維加結婚時才昄依天主教的立陶宛。
條頓騎士團嘗試征服東正教的俄羅斯(特別是普斯科夫共和國和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這個計劃被額我略四世支持,[1]這也被認為是北方十字軍的一部分。幾個主要的征服俄羅斯的計劃是在1242年的楚德湖戰役。不管有沒有教皇的祝福,瑞典都加入了對東正教諾夫哥羅德的討伐。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Christiansen, Erik. The Northern Crusades. 倫敦: Penguin Books. 1997年: 287頁. ISBN 0-14-026653-4.
- ^ Hunyadi, Zsolt; József Laszlovszky. The Crusades and the Military Orders: Expanding the Frontiers of Medieval Latin Christianity. Budapest: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606頁. ISBN 9639241423.
- ^ 由威廉·乌尔班编的利沃尼亚十字军入侵的历史概述. [2009-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3).
- ^ Eric Christiansen編的The Northern Crusades: Second Edition; 93頁; ISBN 0140266534
- ^ 亨利的利沃尼亞編年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SBN 0231128894
- ^ (丹麥文)[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ALMONSENS KONVERSATIONS LEKSIKON
- ^ 愛德華·亨利·列文斯基·科爾溫 Lewinski-Corwin, Edward Henry. A History of Prussia(普鲁士历史). 紐約: 波蘭圖書進口公司. 1917年: 628頁 [2009-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9).
外部連結
[編輯]- 十字軍百科(Wik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