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齊圖
博齊圖(1870年—1946年),漢名洪固卿,青州駐防,係鑲白旗滿洲魁源佐領下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繙譯進士。
- 由繙譯生員中式光緒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繙譯舉人。
- 中式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繙譯會試,引見以主事分部行走,籤分戶部。
-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戶部奏留。
-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因隨扈出力,保奏賞加四品銜。
-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奏補主事。
-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題升員外郎。
-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京察一等,奏補郎中。
-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派充坐糧廳監督。
-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因辦漕出力,經戶部議准,俟升任後賞換三品頂戴。
- 宣統元年(1909年),時年39歲,京察一等,交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2]
- 宣統三年(1911年),度支部廉俸司郎中。[3]
簡介
[編輯]青州滿族鑲白旗人,光緒二十年滿文繙譯進士,精通滿蒙文字,官至戶部侍郎。[4]
洪固卿的父親早年參戰有功,應得獎賞,但被別人冒領,青州副都統未能秉公處理,因而憤懣而死。洪固卿出身於貧寒之家,自幼刻苦自勵,求學上進,而且特別孝敬母親。他8歲時,母親因過度勞累,體弱多病.他就時常到城外河裡撈魚,給母親補養身體。鄰人見其家貧,常送食物,固卿皆留好的送給母親和弟弟.此事被都統衙門筆帖式的包榮爺看見,細問起來他是孝敬母親,甚為感動,認其"凡孝必忠",日後必成大器,甘願義務教洪固卿讀書。光緒十四年海岱書院成立,包榮爺任教,洪固卿亦從學於他。洪固卿勤奮刻苦,成績優異。1893年,洪固卿在大哥勒爾金圖的資助下,赴京科考,得中進士。同為青州清末七進士。[4]
青州旗城清末七進士:
壽椿:漢名金子千,壬辰進士(1892)
博其圖:漢名洪固卿,甲午進士(1894)
景格:漢名張守善,甲午進士(1894)
穆都理,字雲峰,戊戌進士(1898)
和紳布:漢名何子振,癸卯進士(1903)
關恭正:字次方,癸卯進士(10903)
賽沙敦,漢名寇顏卿,甲辰進士(1904)
[4]
洪固卿中進士後,在杭州找到了大哥勒爾金圖,為其恢復旗籍。按大清封贈制度,洪固卿將皇上對本人的封贈轉贈給父母,以表孝心。因洪固卿精通滿、蒙文字,便留京任職。初在戶部捐納房任主事,後在通州漕糧倉場衙門任驗糧欽差。他廉潔勤奮,工作出色,受到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翁同和的賞識,將其調入戶部衙門。就在這段時間,洪固卿結識了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人士,並與他們結為好友。[4]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在維新派人士推動下,頂著逆流銳意變法,激怒了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將翁同訸開缺回籍,洪固卿受到株連,降三級留用。因當時懂滿文蒙文的人才很少,洪固卿被留用,責去東陵工地效力。固卿已心灰意冷,本不想再入仕途,回到青州。包榮爺嚴厲責問:皇上有難,焉能背叛朝廷?固卿方回到北京。[1]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他護送光緒、慈禧出逃西安。回京後,因其護駕有功,被擢升為戶部侍郎。[1]
清帝遜位後,洪固卿閒居北京。1915年袁世凱稱帝,自號洪憲皇帝,特邀洪固卿參與政事。洪固卿堅決拒絕,並離開北京,遷居青州南城。此後,深居簡出,寡言少語,過著淡泊的清貧生活。 日偽時期,益都偽縣長丁遜齋仰慕洪固卿的聲望,登門請其出來謀事。洪嚴肅地說:「我做為中華人,死為中華鬼,決不做對不起國家和民族的事!」1946年秋,洪固卿青州病逝,享年76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