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喬治·馬西隧道

座標49°07′18″N 123°04′32″W / 49.121663°N 123.075628°W / 49.121663; -123.075628 (George Massey Tunnel)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喬治·馬西隧道
George Massey Tunnel
喬治·馬西隧道內部
概覽
地點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大溫哥華地區
北端:列治文
南端:三角洲
座標49°07′18″N 123°04′32″W / 49.121663°N 123.075628°W / 49.121663; -123.075628
道路英屬哥倫比亞省99號公路
營運數據
啟用於1959年5月23日[1]
業主英屬哥倫比亞省運輸及基礎建設廳
通行類別每天95,000架次
性質高速公路
技術數據
車道4
最大埋深22米[2]

喬治·馬西隧道(英語:George Massey Tunnel),簡稱馬西隧道Massey Tunnel),位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大溫哥華地區,跨越夫拉則河南支流,連接列治文三角洲,隸屬英屬哥倫比亞省99號公路。隧道採沉管式設計,中間以一混凝土隔壁一分為二,每邊各有兩條行車綫,合共四條行車綫。行車綫以調撥車道形式分配:非繁忙時間北行和南行方向各有兩條行車綫、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有三條行車綫通往列治文、而下午繁忙時間則有三條行車綫通往三角洲。隧道可應付每小時7000架次的汽車流量[3],而現時隧道每天汽車流量達95,000架次[4]

隧道全長629米(2063英尺)[5],由六塊預製組件組成。每塊組件長105米[5],由拖船拖到預定位置再沉降到預先在河床挖掘的地基上,再在地基和隧道組件之上放置保護石層。此乃北美首條以沉管方式興建的隧道[3]。隧道兩端各置一座通風大樓,而兩端的引道則各自從通風大樓伸延約350米。隧道最低處離海平面約22米,是加拿大最低的行車道路[6]

單車嚴禁使用馬西隧道,但民眾仍可帶同單車登上免費接駁巴士服務前往對岸。

歷史

[編輯]

隧道興建前,列治文和三角洲依靠渡輪連接。三角洲居民喬治·馬西從1930年代起倡議興建隧道連接兩地[1],但提議一直未被省政府接納。馬西於1956年當選省議員後繼續爭取興建隧道,而隨著溫哥華布萊恩高速公路項目(即現99號公路列治文-素里段)的走綫落實,省府亦同意興建隧道。隧道耗資約2500萬加元興建[3],於1959年5月23日啓用[1],當時以隧道南端所在的迪斯島名為迪斯島隧道Deas Island Tunnel[1],再於同年7月15日由到訪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菲利普親王主持正式開幕典禮[7]。隧道通車初期曾收取$0.50過路費[8],但於1964年取消[1]。馬西於同年去世,而隧道亦於1967年以他命名改為現稱[1]。隧道於1989年引入調撥車道運行方式[3]

溫哥華所處為地震帶,而隧道所在一帶遇上地震的話也可能受土壤液化影響。然而,隧道於1950年代設計和興建時卻沒有考慮這些因素。省政府遂從2004年起在隧道進行工程以提升其地震防禦能力,並於2006年完成[5]

未來發展

[編輯]

省政府長遠計劃提升99號公路沿綫可應付的交通流量,並曾於2000年代中期提出在馬西隧道旁興建一條新隧道,但計劃截至2011年尚未定下時間表[9]。到了2012年末,省政府宣佈展開馬西隧道替換工程的規劃程序,期望在現有隧道餘下10-15年壽命完結前制定項目細節並開展工程[10]。省府徵詢了公眾意見後,省長簡蕙芝於2013年9月宣佈興建一座新行車大橋取代馬西隧道[11],而省運輸廳則於2015年12月公佈項目細節[12][13][14]。擬建大橋為一座斜拉橋[14],來回方向合共十條行車線,當中來回方向各有一條行車線專供高乘載車輛和公共運輸行駛[12];大橋將會收取過路費。省府其後展開最後一輪公眾諮詢;大橋待環境評估程序完成後可望於2017年動工[12],暫定於2022年完工[13][1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Gyarmati, Sandor. Massey Tunnel turns 50 today. Delta Optimist. 2009-05-23 [2011-01-14]. [永久失效連結]
  2. ^ Predicting Liquefaction Response of Granular Soils from Pressuremeter Tests (PDF). [2011-01-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3-25). 
  3. ^ 3.0 3.1 3.2 3.3 Frontier to Freeway: A short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roads in British Columbia (PDF). [2011-01-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6-11). 
  4. ^ Gyarmati, Sandor. New highway won't help tunnel. Delta Optimist. 2010-08-18 [2011-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3). 
  5. ^ 5.0 5.1 5.2 Buckland and Taylor Bridge Engineering, George Massey Tunnel project. [2011-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6. ^ Chronology: 1959-JUL-15. [2011-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7. ^ Gyarmati, Sandor. Delta welcomes visitors during opening celebrations. Delta Optimist. 2009-05-23 [2011-01-14]. [永久失效連結]
  8. ^ Tunnel History. George Massey Tunnel Replacement. 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 [2016-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9. ^ Twinned tunnel part of Victoria's long-term plan. Vancouver Sun. 2006-02-16 [2011-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10. ^ Massey Tunnel replacement consultations begin (新聞稿). 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 2012-11-21 [201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8). 
  11. ^ B.C. moves forward with bridge to replace Massey Tunnel (PDF) (新聞稿). 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 2013-09-20 [2016-01-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21). 
  12. ^ 12.0 12.1 12.2 Massey replacement to benefit commuters, safety and environment (新聞稿). 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 2015-12-16 [2016-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13. ^ 13.0 13.1 Judd, Amy. George Massey Tunnel replacement will be a 10-lane toll bridge. Global News. 2015-12-16 [2016-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4. ^ 14.0 14.1 14.2 Massey Tunnel to be replaced with B.C.'s largest toll bridge. CBC News. 2015-12-16 [2016-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外部連結

[編輯]

49°07′18″N 123°04′32″W / 49.121663°N 123.075628°W / 49.121663; -123.075628 (George Massey Tu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