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歷史
塔利班1994年第一次行動,1996年9月占領阿富汗首都喀布爾,2001年下台,2021年重新控制阿富汗。
1989 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阿富汗產生了權力真空,多個相互交戰的聖戰組織撕裂了該國領土。巴基斯坦的三軍情報局幫助了在當時不為人知的坎大哈學生運動,以獲取在該地區行使權力的機會。[1] 在 1990 年代,三軍情報局長期支持塔利班,讓塔利班成為巴基斯坦的盟友,以控制阿富汗。 [2]
塔利班駐紮在赫爾曼德、坎大哈和烏魯茲甘地區,由普什圖人主導,主要由杜蘭尼普什圖人構成。[3]
最初,阿富汗人厭倦了聖戰組織中軍閥的腐敗、殘暴和漫長的戰爭,因此塔利班取得了巨大的信譽。 [4]當時,一個家庭前往坎大哈時,有男孩和女孩在路途中被強姦和謀殺。有一種傳言稱,該事件或聖戰者匪徒的其他暴行成為了穆罕默德·奧馬爾(毛拉·奧馬爾)和他的學生的動機。他們發誓要把這些罪犯逐出阿富汗。[5] 另一個可能的動機是,名為「阿富汗過境貿易」(Afghanistan Transit Trade)的巴基斯坦卡車運輸黑手黨聯合其在巴基斯坦政府中的盟友,訓練、武裝並資助塔利班。他們讓塔利班清理阿富汗南部、在通往中亞共和國的公路上行動的匪徒和幫派。[6]
阿富汗塔利班的許多高級領導人,包括穆罕默德·奧馬爾,都與巴基斯坦阿科拉哈塔克的 Darul Uloom Haqqania 神學院有密切聯繫。[7][8]該神學院由伊斯蘭聖戰組織的毛拉納 Sami-ul-Haq 運營,此人經常被稱為「塔利班之父」。 [7][9]
在1979年蘇聯干預阿富汗後,伊斯蘭聖戰者與蘇聯交戰。 按照卡羅爾·希倫布蘭德教授的說法,一些伊斯蘭戰士後來轉變為塔利班,他說:「西方幫助塔利班對抗蘇聯,阻止蘇聯接管阿富汗」。[10]
沒有任何正式文件能證明中央情報局直接支持塔利班或蓋達組織。但是,在1980年代初期,中央情報局和三軍情報局(巴基斯坦的跨軍種情報機構)向阿富汗人提供了武器支持,以抵抗蘇聯入侵,也為塔利班日後獲取軍事支持提供了基礎。 三軍情報局協助從世界各地召集激進的穆斯林,以對抗蘇聯。[11]奧薩馬·賓·拉登是阿拉伯志願軍訓練營的主要組織者之一,不過他的組織 Maktab al-Khidamat 完全由沙特資助。 [12][13]
艾哈邁德·拉希德(Ahmed Rashid)表示,美國在1994年至1996年間通過美國在巴基斯坦的盟友間接地支持塔利班,因為華盛頓政府認為,塔利班反伊朗、反什葉派並且親西方。一個例證是,1995年,塔利班占領赫拉特並強迫數千名女生輟學時,美國沒有發表評論。
在早期,當時的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羅賓·拉斐爾(Robin Raphel)強烈支持與塔利班接觸。 1996 年 4 月和 8 月,她前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時,支持一個由美國優尼科公司(Unocal Corporation)領導、塔利班支持的輸油管道項目。她是第一批親自會見塔利班的美國高級官員之一[14]。她會見過包括穆罕默德·奧馬爾在內的塔利班領導人[15]。在塔利班接管喀布爾後不久,她呼籲國際社會「與塔利班接觸」。拉斐爾在協調國務院與塔利班的外交關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6]她贊成塔利班於 1996 年 9 月占領喀布爾,認為這是「積極的一步」。[17][18]她在早期對塔利班的持續支持讓她贏得了「塔利班夫人」和「塔利班教母」的綽號。[19][20]
1997年底,美國國務卿瑪德琳·歐布萊特開始疏遠塔利班,於是優尼科公司退出了中亞管道建設的談判。
1994 年 10 月至 11 月,塔利班進行了第一次重要軍事活動。他們從阿富汗南部的邁萬德(Maywand)開始行軍,攻占坎大哈市及周邊省份。塔利班在這次行動中僅損失了幾十人。[21]首先,他們從軍閥 Gulbuddin Hekmatyar 手中奪得了一座邊境口岸和一座大型彈藥庫。幾周之後,塔利班從另一群實行搶劫的軍閥手中解救了「一支試圖開闢巴基斯坦到中亞貿易路線的車隊」。[22]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這支當時「不為人知的力量」控制了阿富汗 34 省中的 12 省。聖戰軍閥經常不戰而降,「全副武裝的民眾」也繳械投降。[23]1996 年 9 月,塔利班占領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塔利班崛起的因素中有部分是因為政府的兩名地方指揮官強姦了一名年輕女孩。 塔利班找到了這兩名指揮官,並以絞刑懲處。
根據塔利班對伊斯蘭教法的詮釋,大量原本在阿富汗合法的活動被禁止,包括:婦女參與就業、教育、體育活動,欣賞電影、電視、視頻、音樂、舞蹈、掛畫,在體育比賽時鼓掌,放風箏,剪鬍鬚。
塔利班禁止的物品包括:
豬肉、豬、豬油、任何由人的頭髮製成的東西、衛星天線、電影攝像和產生愉快音樂的設備、撞球、西洋棋、面具、酒精、磁帶、電腦、錄影機、電視、任何鼓勵色情和音樂的東西、葡萄酒 、龍蝦、指甲油、鞭炮、雕像、縫紉手冊、圖片、聖誕賀卡。[24]
男人必須留鬍子,長度要到距離下巴根部一拳的距離。 同時也必須剪短頭髮,必須戴頭巾。[25]
塔利班禁止人們持有描繪活物的物品,包括素描、繪畫、照片、毛絨動物和玩偶。[25]
勸善懲惡部發布這些規定,然後由他們的「宗教警察」執行。這個宗教警察的概念可能來自瓦哈比派。在新攻下的城鎮中,會有數百名宗教警察用長棍毆打違反規定者(通常是沒有鬍鬚的男人和沒有正確穿著罩袍的女人)。[26]
盜竊者會被切下手掌。強姦犯和謀殺犯會被公開處決。已婚通姦者會被石刑。 在喀布爾,處決的執行地是城市的舊足球場,處決在人群前公開進行。
塔利班尤其限制婦女行動。女性不能工作,不能穿著「刺激和有魅力」的衣服,包括「伊朗長袍」(因為包裹不夠嚴密),不能在沒有「男性近親」(mahram)陪同時乘坐計程車,不能在溪水中洗衣服,不能讓裁縫測量身體尺寸。[27]
女性只能在醫療部門工作,因為男性醫務人員不能檢查女性的身體。塔利班禁止女性就業的政策導致喀布爾等地的許多小學停課。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同樣無法上學,因為這些地區的幾乎所有教師都是女性。[28]
女性不能和男性一起上學。這阻礙了阿富汗的絕大多數年輕婦女和女童接受哪怕最初等的教育。[29][30]
女性必須穿罩袍。這是一種遮蓋整個身體的傳統服飾,臉上有一塊小屏風來觀察外界。 塔利班控制首都後,他們的禁令更加嚴格。1998 年 2 月,宗教警察禁止所有女性在喀布爾街頭行走,並發布新規定,命令「戶主將窗戶塗黑,不能讓外人看到女性。」[31]曾經允許的對女生的家教也被禁止。[32]1998 年 6 月,塔利班禁止所有女性到綜合醫院就診,只在喀布爾留下了一家女性專用醫院。[31]此時,有許多報道稱穆斯林女性因違反塔利班對伊斯蘭教法的詮釋而遭到毆打。
塔利班關閉電影院,禁止音樂,摧毀了數百件被視為多神論的文物,包括一座重要的博物館和無數的私人藝術收藏品。[33]
一個例子是,在塔利班占領喀布爾後,宗教警察於 1996 年 12 月頒布了法令,禁止各種物品和活動:放音樂、刮鬍子、養鴿子、放風箏、陳列圖片或肖像、留西方髮型、在婚禮上放音樂和跳舞、賭博、施展「巫術」以及不在規定時間祈禱。[27]2001 年 2 月,塔利班用大錘摧毀了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代表性藝術品。[33]
本土慶祝活動也不例外。塔利班禁止阿富汗的傳統新年慶祝活動。「有一段時間他們還禁止什葉派伊斯蘭哀悼月,甚至不許在開齋節表現節日氣氛。」[34]阿富汗人民不能舉行任何有女性出現的文化慶祝活動。如果慶祝活動中只有男人,就可以舉行,但是必須在規定的晚上 7:00 點前結束。
許多塔利班官員略微反對全面禁止娛樂的想法。但是,即使這些官員想要娛樂活動,也希望這些活動遵循繁瑣的宗教規範。
2001 年 3 月,塔利班下令拆除巴米揚懸崖邊開鑿的兩尊佛像。其中一座高 38 米(125 英尺),於公元 507 年鑿出;另一座高 53 米(174 英尺),於公元 554 年鑿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許多國家一起譴責了該行為。
此次破壞的意圖尚不清楚。最初,穆罕默德·奧馬爾贊同保護阿富汗的文化遺產。日本提供了保護佛像的財政援助。[35]然而,幾年後的一項法令稱,根據伊斯蘭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任何表現人物和偶像的物品都必須銷毀,包括博物館的藏品。
巴基斯坦政府(本身是擁有最豐富和最古老的佛教藝術的國家之一)懇求塔利班赦免這兩尊佛像。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隨後譴責說,這種行為是野蠻的。
2001 年 3 月,塔利班的高級代表賽義德·拉赫馬圖拉·哈什米 (Sayed Rahmatullah Hashemi) 被任命為巡迴大使,訪問美國。在他的敘述中,塔利班的行為是理性的,是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一些西方政府表達憤怒的方式。在塔利班摧毀佛像前,這些組織為修復戰爭中受損的佛像而籌集了一些資金。塔利班曾請求使用這些資金,但被拒絕。塔利班的代表爭辯說,塔利班想用這些資金抗旱。[36]然而,塔利班也花費了大量資金和精力來摧毀佛像,而這些資源也本可以用於抗旱。
1998 年夏天發生了最嚴重的針對平民的襲擊。當時,塔利班從赫拉特向北席捲了北部最大的城市馬扎里沙里夫。馬扎里沙里夫中主要居住著哈扎拉人和烏茲別克人。 塔利班在 1998 年 8 月 8 日上午 10 點進城。接下來的兩天裡,塔利班開著他們的皮卡車「在馬扎里沙里夫狹窄的街道上來回行駛,向兩側射擊,殺害所有活物——店主、拉車人 、婦女、正在購物的兒童,甚至山羊和驢子。」[37]據報道,有 8000 多名非戰鬥人員在馬扎里沙里夫和巴米揚被殺。塔利班沒有遵從伊斯蘭教義里立即下葬屍體的要求,反而禁止任何人在六天內埋葬屍體。屍體在炎熱的夏天腐爛並被狗吃掉。在控制馬扎里沙里夫時,除了這種無差別屠殺之外,塔利班還搜查並屠殺了哈扎拉族(主要是什葉派)的成員。
塔利班的屠殺可能源於幾個因素:種族差異;對什葉派哈扎拉仍然忠於伊朗教友的猜忌;因先前在馬扎里沙里夫敗北和傷亡而引發的怒火。不過,遜尼派塔利班對什葉派哈扎拉的叛教指控(takfir)可能是主要動機,因為叛教行為在伊斯蘭教中可處以死刑。馬扎里沙里夫的新省長毛拉·尼亞齊(Mullah Niazi)是事件的指揮官。他在馬扎里沙里夫中央清真寺發表的聲明中表示:
去年,你們反抗我們,殺了我們的同胞。你們在家裡向我們開槍。現在,我們來處置你們了。 哈扎拉人不是穆斯林,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殺掉哈扎拉人。你要麼成為穆斯林,要麼離開阿富汗。 無論你去哪裡,我們都會抓住你。 如果你向上逃亡,我們會拉住你的腳;如果你向下躲藏,我們會揪住你的頭髮。[38]
哈扎拉人還遭受了其他攻擊。例如,塔利班包圍了哈扎拉人在阿富汗中部哈扎拉賈特地區的家園;塔利班拒絕讓聯合國向巴米揚、古爾、瓦爾達克和加茲尼省的哈扎拉人提供食物。在馬扎里沙里夫屠殺的一個月後,塔利班突破了哈扎爾人的防線,接管了哈扎拉賈特。塔利班的進攻再次導致平民被殺,不過沒有馬扎里沙里夫死亡的那麼多。[39]
隨後的幾年裡,人權觀察組織等小組記錄了多起塔利班部隊對哈扎拉人的屠殺。[40]
在戰鬥人員身份審查法庭上的證詞中,關塔那摩監獄關押的俘虜稱,塔利班除了強制招募男子當兵外,還強制招募男子擔任公務員。[來源請求]
2001 年,美國入侵阿富汗後,塔利班被擊敗。許多塔利班戰士或退出塔利班運動,或撤退到巴基斯坦的避難所。2003 年 5 月和 6 月,塔利班的高級官員宣布塔利班已經重新集結,準備發動游擊戰,將美軍逐出阿富汗。[41][42]奧馬爾(Omar )將五個作戰區分配給達杜拉(Dadullah)等塔利班指揮官。達杜拉負責扎布爾省。[41]
2004 年底,隱居的塔利班領導人穆罕默德·奧馬爾宣布謀反,對抗「美國和美國的傀儡」(即阿富汗過渡政府的軍隊),以「重新奪回我們國家的主權」。[43]
在塔利班重新集結的幾年時間裡,他們在 2006 年重新升級了叛亂活動。[44]
2020 年 2 月 29 日,美國與塔利班在卡達國首都多哈簽署和平協議。協議的正式標題是《為阿富汗帶來和平的協議》(Agreement for Bringing Peace to Afghanistan)。[45]該協議的條款包括,所有美國和北約部隊撤出阿富汗;塔利班承諾阻止蓋達組織在塔利班控制的地區開展活動;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進行會談。[46]美國同意,初步計劃在 2020 年 7 月之前將美國的兵力從 13,000 人減少到 8,600 人。如果塔利班遵守承諾,美國將在 14 個月內全面撤軍。[47]儘管阿富汗政府沒有參與會談,中國、俄羅斯和巴基斯坦依然支持該協議。[48]2020 年 9 月,作為美國和塔利班的多哈協議的一部分,阿富汗政府釋放了 5,000 多名塔利班囚犯,其中 400 人曾被判謀殺等重大罪行。[49]阿富汗國家安全委員會聲稱,許多獲釋的囚犯作為「專家」返回戰場,強化了塔利班的力量。[50]
2021 年初,五角大樓和阿富汗的領導人都相信美國會長期支持喀布爾政府。然而,雖然阿富汗的領導人對美國的人力和支持仍有依賴,拜登總統還是延續了川普總統的堅定想法:讓美國擺脫無休止的對外戰爭。[51]拜登政府於 2021 年 4 月宣布,美國將在錯過最初的撤軍期限後繼續撤軍,新的期限是 2021 年 9 月 11 日。[52]7 月 8 日,拜登將美國的撤軍期限調整為 8 月 31 日。[53]在大部分美軍從阿富汗撤出的同時,從 2021 年 5 月 1 日起,塔利班和其激進的聯盟一起展開了廣泛的攻勢。阿富汗國家軍隊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失利並陷入混亂。到 8 月中旬,只有兩組作戰單位還能運作:喀布爾的第 201 軍和第 111 師。塔利班軍隊占領了米塔拉姆、沙蘭、加德茲、阿薩達巴德等城市以及東部地區,於是首都被包圍了。在總統阿什拉夫·加尼逃離阿富汗數小時後,首都喀布爾於 2021 年 8 月 15 日被塔利班軍隊占領。
引用文獻
[編輯]- ^ Julian West. Pakistan's 'godfathers of the Taliban' hold the key to hunt for bin Laden. London: Daily Telegraph. 200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2) (英語).
- ^ Carlotta Gall. Former Pakistani officer embodies policy puzzle. New York Times. 2010-03-03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英語).
- ^ Ahmed, Rashid. Taliban [塔利班]. 2000: 98.
- ^ Martin, Richard. Encyclopedia of Islam and the Muslim world [伊斯蘭教和穆斯林世界的百科全書]. 2003.
- ^ Matinuddin, Kamal. The Taliban Phenomenon, Afghanistan 1994-1997 [阿富汗塔利班現象].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5-26.
- ^ Rashid, Ahmed. Taliban [塔利班]. 2000: 25-29.
- ^ 7.0 7.1 Imtiaz, Ali. Spotlight on Terror [塔利班之父:Maulana Sami ul-Haq 專訪]. The Father of the Taliban: An Interview with Maulana Sami ul-Haq. Issue 2. Volume 4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2007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
- ^ Haroon Rashid. The 'university of holy war. BBC Online (英國廣播公司). 2003-10-02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6) (英語).
- ^ William Dalrymple. Inside Islam's "terror schools" [探訪伊斯蘭教「恐怖學校」]. New Statesman. 2005-03-28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31) (英語).
- ^ Hillenbrand, Carole. Islam: A New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伊斯蘭教:新版歷史介紹]. 倫敦: Thames & Hudson Ltd. 2015: 284. ISBN 978-0-500-11027-0.
- ^ Joseph Fitchett. What About the Taliban's Stingers?.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1-09-26 [200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7.
- ^ Did the U.S. "Create" Osama bin Laden? [美國「創造」了奧薩馬·賓·拉登嗎?].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5-01-14 [200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10) (英語).
- ^ Bergen: Bin Laden, CIA links hogwash. CNN. [200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1) (英語).
- ^ Raf Sanchez. FBI searches home of former envoy labelled 'Lady Taliban' [聯邦調查局搜查稱為「塔利班夫人」的前特使的住所]. Telegraph. 2014-11-07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英語).
- ^ Bahukutumbi Raman. Robin Raphel: Old Anti-India Hand To Join Holbrooke's Team?. Raman's strategic analysis.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英語).
- ^ Coll, Steve. Ghost Wars: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CIA, Afghanistan, and Bin Laden, from the Soviet invasion to September 10, 2001 [幽靈戰爭:中央情報局、阿富汗和賓拉登的秘密歷史,從蘇聯入侵到 2001 年 9 月 10 日]. Penguin Books. 2004: 300. ISBN 1594200076.
- ^ Praveen Swami. West's romancing of the Taliban [西方與塔利班的風流韻事]. Lead (The Hindu). 2012-01-18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英語).
- ^ Gilles Dorronsoro. The World Isolates the Taliban [世界孤立了塔利班]. Global Policy Forum. 2001-01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英語).
- ^ Tom Porter. FBI Investigates US Diplomat Dubbed 'Lady Taliban' over Secrets Leak [FBI正在調查被稱為「塔利班夫人」的美國外交官洩密事件].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014-11-21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英語).
- ^ Bahukutumbi Raman. "For Eyes of President-Elect Obama Only. Raman's Strategic Analysis. 2008-11-06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英語).
- ^ Ahmed, Rashid. Taliban [塔利班]. 2000: 27–29 (英語).
- ^ The Taliban —. infoplease.com. [2014-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10-05) (英語).
- ^ Ahmed, Rashid. Taliban. 2000: 1.
- ^ Amy Waldman. No TV, no Chess, No Kites: Taliban's Code, from A to Z [禁止電視,禁止西洋棋,禁止風箏:塔利班的規定列表]. New York Times. 2001-11-22 (英語).
- ^ 25.0 25.1 US Country Report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 Afghanistan 2001 [美國人權事務報告 - 阿富汗 2001]. state.gov. 2002-03-04 [2014-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6) (英語).
- ^ Rashid, Ahmed. Taliban. 2000: 105.
- ^ 27.0 27.1 Rashid, Ahmed. Taliban. 2000: 218-219.
- ^ Rashid, Ahmed. Taliban. 2000: 106.
- ^ Taleban 'will kill school girls' [塔利班「會殺了女學生」]. BBC News. 2008-12-26 [2010-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英語).
- ^ Taliban Threatening girls again [塔利班再次威脅到女生]. 2009-01-27 [2014-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英語).
- ^ 31.0 31.1 Rashid, Ahmed. Taliban. 2000: 70-71.
- ^ Rashid, Ahmed. Taliban. 2000: 114.
- ^ 33.0 33.1 Wright, Lawrence. Looming Towers. 2006.
- ^ Rashid, Ahmed. Taliban. 2000: 115-116.
- ^ Pakistan and Japan plead for Afghan statues [巴基斯坦和日本為阿富汗佛像求情]. 有線電視新聞網. 2001-03-09 [2007-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英語).
- ^ Syed Rahmatullah Hashimi. Taliban Lecture [關於塔利班的講座]. 2001-03-10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5 (英語).
- ^ Rashid, Ahmed. Taliban. 2000: 73.
- ^ hrw.org. Human Rights Watch Report, 'Afghanistan, the massacre in Mazar-e-Sharif', November 1998 [人權觀察報告,「阿富汗馬扎里沙里夫大屠殺」,1998 年 11 月]. [2014-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5) (英語).
- ^ Rashid, Ahmed. Taliban. 2000.
- ^ hrw.org. Afghanistan [阿富汗]. [201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 (英語).
- ^ 41.0 41.1 Tohid, Owias & Baldauf, Scott. Taliban appears to be regrouped and well-funded [塔利班似乎已經重組且資金充足].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03-05-08 [2007-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8) (英語).
- ^ Tohid, Owias. Taliban regroups – on the road [塔利班重組進行中].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03-01-27 [2007-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8-19) (英語).
- ^ Carlotta Gall. Asia: Afghanistan: Taliban Leader Vows Return [亞洲 / 阿富汗 / 塔利班領導人發誓要回來]. he New York Times. 2004-11-13 [2017-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英語).
- ^ Barfield, Thomas. Afghanistan: A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阿富汗:文化和政治史].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327. ISBN 978-0-691-15441-1.
- ^ Shereena Qazi. Afghanistan's Taliban, US sign agreement aimed at ending war [阿富汗塔利班與美國簽署了旨在結束戰爭的協議]. Al-Jazeera. 2020-02-29 [2020-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英語).
- ^ US and Taliban sign deal to end 18-year Afghan war [美國和塔利班簽署協議 結束長達18年的阿富汗戰爭]. 英國廣播公司. 2020-02-29 [2020-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5) (英語).
- ^ Manish Rai. U.S.-Taliban Deal: India should Chalk-out a New Strategy [美國-塔利班協議:印度應制定新戰略]. Opedcolumn.news.blog. [202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英語).
- ^ Nayanima Basu. India asserts Afghanistan's 'national sovereignty' as peace talks with Taliban start in Qatar [隨著與塔利班的和平談判在卡達開始,印度強調阿富汗的「國家主權」]. ThePrint. 2020-09-12 [202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4) (英語).
- ^ Mujib Mashal, Fatima Faizi. Afghanistan to Release Last Taliban Prisoners, Removing Final Hurdle to Talks [阿富汗即將釋放最後一名塔利班囚犯,以消除談判的最後障礙].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8-08 [202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8) (英語).
- ^ Susannah George. 'This is a big problem': The Taliban are storming prisons holding thousands of militants [「這是一個大問題」:塔利班正在衝進關押數千武裝分子的監獄]. The Independent. 2021-08-08 [202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9) (英語).
- ^ David E. Sanger, Helene Cooper. Taliban Sweep in Afghanistan Follows Years of U.S. Miscalculations [塔利班席捲阿富汗源於美國多年的誤判].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4-14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英語).
- ^ Biden plans to withdraw U.S. forces from Afghanistan by Sept. 11, missing May deadline, reports say [報道稱,拜登計劃在 9 月 11 日之前從阿富汗撤軍,錯過了 5 月的期限]. MSNBC. 2021-04-13 [2021-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英語).
- ^ Biden says US war in Afghanistan will end August 31 [拜登稱美國對阿富汗的戰爭將於8月31日結束]. 美聯社. 2021-07-08 [2021-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