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奧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蘭區

Landskapet Åland

奧蘭自治區
奧蘭區旗幟
旗幟
奧蘭區徽章
徽章
口號:
"和平的群島"
頌歌:奧蘭人之歌
(Ålänningens sång)
奧蘭區在芬蘭的位置
奧蘭區在芬蘭的位置
芬蘭自治地區 芬蘭
開始自治1920
隨芬蘭
加入歐盟
1995
首府
暨最大城鎮
瑪麗港
官方語言瑞典語
稱謂奧蘭人
政府芬蘭的地方自治政府
• 區長
彼得·林德貝克英語Peter Lindbäck
• 政府總理
韋羅妮卡·特恩羅斯
立法機構奧蘭議會
面積
• 總計
6,784 km2(2,619 sq mi)
• 水域(%)
77.5%
人口
• 2017年人口普查
29,489[1]
• 密度
18.36/km2(47.6/sq mi)
GDPPPP2017年估計
• 總計
$15.63億[2]
• 人均
$55,829
貨幣歐元 (€) (EUR
時區UTC+02:00歐洲東部時間
電話區號+358 (區域碼 18)
網際網路頂級域.ax
區鳥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
區魚白斑狗魚 (Esox lucius)
區花黃花九輪草 (Primula veris)
網站www.aland.ax

奧蘭瑞典語Åland),又稱阿赫韋南馬芬蘭語Ahvenanmaa),是屬於芬蘭的一個群島,位於波羅的海波的尼亞灣入口處。自1920年起在國際聯盟的決議下成為芬蘭的一個自治區及非軍事區[3]。它是芬蘭唯一的單一瑞典語行政區,也是最小的行政區,僅占芬蘭全國土地面積的0.51%及總人口的0.54%。自治區的首府為瑪麗港

奧蘭群島由奧蘭主島和其東邊6500多個島嶼和島礁組成,群島上的90%的人口居住在奧蘭主島上[4]。群島的幾千個島嶼中只有60個島嶼上有人居住。主島往西距瑞典海岸是38公里寬的海面。主島往東奧蘭群島跟芬蘭的群島海相連。奧蘭的唯一陸地邊境位於無人居住的馬凱特礁,邊境的另外一側是瑞典。瑪麗港距離芬蘭大陸的海濱城市圖爾庫約160公里,離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也是大概同等距離。

奧蘭的自治地位意味著奧蘭自治政府行使區域權力,通常這些區域權力是由芬蘭中央政府任命的行政代表來行使的。現今奧蘭的非軍事化及中立地位追溯至1850年代奧蘭戰爭後的《巴黎和約》。

自治地位[編輯]

奧蘭在波的尼亞灣與波羅的海之間

在奧蘭主權爭議之後,國際聯盟於1921年頒布決議確認了奧蘭的自治地位。後來芬蘭加入歐盟時簽訂的條約進一步確認了奧蘭的自治權。法律規定,奧蘭政治中立,不設軍事設施,其居民獲豁免在芬蘭國防軍兵役芬蘭國會於1920年通過的《奧蘭自治法》賦予奧蘭極大自治權,此法案其後在1951年和1991年由同名法案取代[5]。《芬蘭憲法》通過這個法案來定義「奧蘭憲法」。這個法案規定在奧蘭只通行瑞典語。奧蘭居民對芬蘭語在奧蘭的任何存在及使用持相當反感的態度[6],可能是為了強調他們自己奧蘭特性的緣故。

1994年10月16日芬蘭全國舉行了全民公投是否加入歐盟,奧蘭作為芬蘭的一部分參與了投票。因為奧蘭是一個單獨的關稅區,奧蘭在同年11月20日舉行單獨的公投是否加入歐盟,公投結果為73.46%的支持率加入歐盟[7]。芬蘭加入歐盟時,它簽訂了一份議定書,規定歐洲共同體條約之條款,對外地人(即不持有奧蘭戶籍的人)持有房地產和提供某些商業服務的限制不得作出任何改變。

歷史[編輯]

奧蘭在芬蘭最西側

大約公元前4000年,奧蘭群島上出現人類。[8]奧蘭群島上有青銅時代的村莊以及維京時代丘堡[9]

1200年代,奧蘭群島成為瑞典領土,但於1809年9月《弗雷德里克港和約》割讓予俄國,奧蘭群島連同芬蘭本土組成俄國附庸芬蘭大公國。期間,瑞典無法爭取俄國答應不在島上加固堡壘。除了瑞典外,英國也不願島上防禦增強,因為島上的軍事設施會威脅英國的安全和貿業利益。

1832年,俄國開始在島上建造博瑪爾松德城堡瑞典語Bomarsunds fästning。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在波羅的海戰役中,博瑪爾松德城堡被英法艦艇奪取和摧毀。1856年《巴黎條約》規定奧蘭群島全島非軍事化。[10]

1918年芬蘭內戰期間,瑞典軍隊介入,以在駐紮奧蘭群島上的俄國軍隊和芬蘭「紅」、「白」軍之間維持和平。然而,有歷史學家指出,瑞典當時可能有意佔領奧蘭。數星期後,瑞典讓步,任由支持芬蘭「白」黨的德國軍隊佔領奧蘭。[11]

1917年後,島上居民謀求把該島割讓予瑞典,爭取脫離芬蘭的聯署得到島上96.2%的成年男人支持。[12]芬蘭境內,出現了反瑞典意向、爭取保留自治權的芬蘭民族主義,和反對芬蘭俄國化的抵抗;這都使島上居民萌生瑞典民族情緒。此外,芬蘭本土瑞典語少數族群和芬蘭語多數族群間的衝突,也令居民不願留在芬蘭。

然而,芬蘭沒有把群島割讓,反而賦予他們自治地位。居民拒絕接受,而把這紛爭提交至國際聯盟。國際聯盟決議,芬蘭繼續擁有奧蘭群島主權,但奧蘭群島必須成為自治地區。因此,芬蘭須保證島上居民使用瑞典語的權利,也要保持他們的文化和地區傳統。同時,芬蘭簽訂的國際條約確保了奧蘭的中立地位,島上不得建立軍事設施和駐守軍隊。[13]

20世紀期間,越來越多奧蘭居民認為芬蘭對該島的主權是有益的。瑞典沒有在國際聯盟對支持奧蘭的訴求,又在1930年代輕視該島的非軍事化地位;二戰之後,奧蘭群島居民感到與芬蘭休戚相關。這都使奧蘭不再自視為「被芬蘭佔領的瑞典領土」,而是「芬蘭屬下的自治領土」。

政治[編輯]

奧蘭議會建築

奧蘭群島的行政管理是基於《奧蘭自治法》和國際條約的。這些法律保障了芬蘭擁有奧蘭絕對主權,同時也保障了奧蘭在芬蘭境內的自治權以及非軍事化的地位。奧蘭政府瑞典語Ålands landskapsregering根據議會制的原則對奧蘭議會負責[5]

奧蘭擁有自己的旗幟,以及自1984年起發行自己的郵票[14]。它運行自己的警察機構,是北歐理事會的準會員國[15]。該群島規定為非軍事區,群島上的居民無需服兵役。儘管奧蘭的自治地位在各芬蘭行政區成立之前就已存在,奧蘭自治政府也負責由芬蘭各行政區理事會承擔的責任。奧蘭郵政為群島提供郵政服務,是小型歐洲郵政管理合作英語Small European Postal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on國際組織的成員。在業餘無線電領域中,奧蘭被認定為一個單獨的「國家」,並由芬蘭授權使用自己單獨的無線電台呼號ITU前綴OH0OF0OG0(最後一個字符是數字零)[16]

奧蘭群島確保在芬蘭議會中有自己的代表,在芬蘭議會中擁有一個席位。奧蘭自治區內有一套不同於芬蘭大陸的政黨系統(參見芬蘭政黨列表奧蘭政黨列表)。

行政區劃[編輯]

奧蘭區下分16個市鎮。為了統計和行政管理的方便,這些市鎮組合為三個次區瑪麗港市奧蘭鄉村奧蘭群島

地理[編輯]

氣候[編輯]

奧蘭群島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屬於涼夏型的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Dfb),特別是在夏天受到其在海洋位置中的影響。夏季時奧蘭群島比旁邊的瑞典及芬蘭大陸都更涼快一些。冬天時則跟瑞典鄰近部分沒有太大的差別,比鄰近的芬蘭大陸地區則稍微暖和一點。

瑪麗港機場 (平均數據1991–2020,極端數據1914年至今)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0.9
(51.6)
10.5
(50.9)
17.0
(62.6)
21.1
(70.0)
27.1
(80.8)
29.4
(84.9)
31.3
(88.3)
30.7
(87.3)
24.8
(76.6)
19.0
(66.2)
16.6
(61.9)
11.1
(52.0)
31.3
(88.3)
平均高溫 °C(°F) 1.0
(33.8)
0.4
(32.7)
3.1
(37.6)
8.0
(46.4)
13.4
(56.1)
17.5
(63.5)
20.8
(69.4)
20.0
(68.0)
15.5
(59.9)
9.6
(49.3)
5.2
(41.4)
2.5
(36.5)
9.8
(49.6)
日均氣溫 °C(°F) −1.3
(29.7)
−2.3
(27.9)
−0.2
(31.6)
3.8
(38.8)
8.9
(48.0)
13.3
(55.9)
16.8
(62.2)
16.1
(61.0)
11.8
(53.2)
6.8
(44.2)
3.2
(37.8)
0.4
(32.7)
6.4
(43.5)
平均低溫 °C(°F) −4.3
(24.3)
−5.5
(22.1)
−3.7
(25.3)
−0.1
(31.8)
4.0
(39.2)
8.6
(47.5)
12.2
(54.0)
11.6
(52.9)
7.8
(46.0)
3.5
(38.3)
0.6
(33.1)
−2.5
(27.5)
2.7
(36.9)
歷史最低溫 °C(°F) −32.3
(−26.1)
−32.9
(−27.2)
−25.0
(−13.0)
−18.9
(−2.0)
−6.5
(20.3)
−3.2
(26.2)
0.1
(32.2)
−0.5
(31.1)
−6.7
(19.9)
−11.8
(10.8)
−20.0
(−4.0)
−28.9
(−20.0)
−32.9
(−27.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3
(2.1)
35
(1.4)
38
(1.5)
31
(1.2)
35
(1.4)
53
(2.1)
52
(2.0)
76
(3.0)
61
(2.4)
70
(2.8)
71
(2.8)
59
(2.3)
634
(25)
平均降水天數 17 13 12 9 10 10 9 13 12 16 17 17 155
月均日照時數 39 74 130 207 297 296 312 235 163 91 41 26 1,911
資料來源1:1991年至2020年芬蘭的FMI氣候平均值[17]
資料來源2:1961年至今的最高和最低記錄[18]

FMI(1914年至1961年的最高和最低記錄)[19]

經濟[編輯]

位於弗格勒的碼頭

奧蘭經濟中船運、貿易和旅遊業占很大的比重。船運占經濟總量的40%左右,有幾家國際船運公司是奧蘭擁有或總部設在奧蘭。除船運公司之外的其它公司都是小型公司,雇員在十人以下。農業及漁業與食品工業一道也是重要的。幾家高端的技術公司對經濟的繁榮也有突出的貢獻。風力能源正在快速發展,並旨在不久的將來改變與芬蘭大陸連接的電纜的輸電方向。在2011年12月風力電源占奧蘭總用電量的31.48%。

奧蘭的主要港口是瑪麗港(南部)、貝里港英語Berghamn (Åland)(西部)和位於奧蘭主島東岸的隆內斯英語Långnäs。奧蘭主島上有全奧蘭群島的四條僅有的主幹公路:1號主幹公路(瑪麗港—埃克勒、2號主幹公路(瑪麗港—松德)、3號主幹公路(瑪麗港—倫帕爾蘭)和4號主幹公路(芬斯特倫耶塔)。

由於歐盟境內穿梭於各國之間的輪船不能再進行免稅銷售,所以芬蘭在加入歐盟時為奧蘭申請了有關增值稅的特列條款。根據這個特例,來往瑞典和芬蘭之間的輪船(只要它們停靠在奧蘭的港口)就可不帶增值稅來銷售物品,同樣在瑪麗港機場也是如此。因此奧蘭是一個單獨的關稅區,這意味著帶往奧蘭的商品也需要徵稅。每年約有兩百萬遊客訪問奧蘭,但大部分遊客只是在遊船停靠碼頭時或換船時停留幾個小時[20]

歐洲統計局的數據,2006年時奧蘭是歐盟境內268個地區中第20位富裕,同時也是芬蘭最富裕的地區,人均GDP比歐盟的中值高47%。2014年奧蘭的失業率為3.9%[21]

歐元是奧蘭(連同芬蘭其它地區一樣)的唯一法定貨幣,但很多商店也接受瑞典克朗

人口資訊[編輯]

出生與死亡人數[編輯]

[22]

族群和語言[編輯]

多數奧蘭群島居民的第一語言為瑞典語(群島唯一的官方語言),2019年時的資料為86.5%,另外則有約4.7%的居民使用芬蘭語。奧蘭群島上公立學校使用的教學語言為瑞典語。

奧蘭居民的民族和語言分類一直是敏感和爭議的議題。他們可能被認為是瑞典族裔或是講瑞典語的芬蘭人;但事實上,奧蘭人所使用的奧蘭瑞典語英語Åland Swedish比較接近瑞典本土的烏普蘭方言,而非芬蘭瑞典語英語Finland Swedish

只有擁有奧蘭的戶籍權(hembygdsrätt)的人才能在奧蘭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以及擁有房地產[5]

教育[編輯]

位於瑪麗港的奧蘭高中

2010年時奧蘭有22所中小學。其中12所為小學(1—6年級),8所為包含初中和高中的中學,2所為高中。初中之後,學生可以選擇傳統的高中或者職業高中。奧蘭應用科學大學瑞典語Högskolan på Åland大約有600名學生,學科有海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信息工程、金融、旅店管理、餐飲服務以及醫療。

芬蘭語在高中時是必修科目,而在小學和初中則是選修科目,然而約80%的學生還是選修芬蘭語。

宗教[編輯]

大多數(72.0%)奧蘭人屬於芬蘭福音信義會[23],奧蘭群島擁有許多芬蘭境內最古老的教堂。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Ålands officiella statistikmyndigh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sub.ax.
  2. ^ Välkommen till ÅSUB! - Ålands statistik- och utredningsbyrå. Asub.ax. [26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5). 
  3. ^ Hannum, Hurst. Agreement between Sweden and Finland Relating to Guarantees in the Law of 7 May 1920 on the Autonomy of the Aaland Islands. Basic Documents on Autonomy and Minority Right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3: 141 [2020-12-20]. ISBN 0-7923-1977-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英語). 
  4. ^ Scheffel, Richard L.; Wernet, Susan J. (編). Natural Wonders of the Worl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Inc. 1980: 3. ISBN 0-89577-087-3 (英語). 
  5. ^ 5.0 5.1 5.2 Act on the Autonomy of Åland (1991/1144) (pdf). The Åland Parliament & The Government of Åland. 2004-10 [2017-10-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16) (英語). 
  6. ^ Gråsten, Hanna. IL-reportaasi paljastaa suomenkielisten karun arjen Ahvenanmaalla: Haukkumista, kiusaamista ja syrjintää - ”Totuus on se, että kaikista maailman kielistä suomi on vihatuin”. Iltalehti. 2018-06-09 [2020-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芬蘭語). 
  7. ^ Åland-Inseln (Finnland), 20. November 1994 : Beitritt zur Europäischen Union. Database and Search Engine for Direct Democracy. [2020-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德語). 
  8. ^ Early history. (2014, September 25). Visit Åland. https://www.visitaland.com/en/good-to-know/history/early-history/ Retrieved 25 August 2021
  9. ^ åland, the history. Aland Museum. [15 Jan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3 January 2017). 
  10. ^ Uneasy Sweden and the Menace of Prussianism; An Analysis of the Scandinavian Situation in View of Kaiser's Reported Ambition to Make the Baltic a German Lake (PDF). Query.nytimes.com. [26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8-28). 
  11. ^ Harjula, Mirko. Itämeri 1914–1921: Itämeren laivastot maailmansodassa sekä Venäjän vallankumouksissa ja sisällissodassa. Helsinki: Books on Demand. 2010. ISBN 978-952-49838-3-9 (芬蘭語). 
  12. ^ ch, Beat Müller, beat (at-sign) sudd (dot). Åland-Inseln (Finnland), ??. Juni 1919 : Anschluss an Schweden [in German]. Sudd.ch. [26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3). 
  13. ^ Rudmose-Brown, Robert Neal. Åland Island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30 第12版. 1922. 
  14. ^ Åland Postal History. Åland Post. [202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英語). 
  15. ^ The 2007 Session of the Nordic Council. European Tribune. 2008-11-07 [202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英語). 
  16. ^ International Prefixes. Radio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2014-08-09 [202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英語). 
  17. ^ FMI normals 1991–2020 (PDF). fmi.fi. [26 April 2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7 July 2023). 
  18. ^ FMI open data. FMI. [26 April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 October 2018). 
  19. ^ SUOMEN MAAKUNTIEN ILMASTO (PDF). [3 Februar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19 March 2021). 
  20. ^ Forsgård, Helena. Åland: many travellers, far fewer overnighters. Nordic Labour Journal. 2019-06-27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英語). 
  21. ^ Arbetslöshetssituationen – januari 2014 (PDF). Ålands statistik‐ och utredningsbyrå. [2014-08-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8-12) (瑞典語). 
  22. ^ Alands Statistik. [201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3. ^ Tunnuslukuja väestöstä alueittain, 1990-2019. Tilastokeskus. [202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芬蘭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