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尺蠖效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尺蠖效應,是借用尺蠖的爬行方式來比喻一種政治現象。

尺蠖在向左移動時,先是右邊縮短而後左邊伸長;當尺蠖向右移動時,先是左邊縮短而後右邊伸長。尺蠖效應是清華大學歷史學教授秦暉根據約翰·布倫德爾英語John Blundell (economist)和布萊恩·格斯卓克(Brian Gosschalk)的光譜理論提出來的概念,秦暉在受《南風窗》雜誌採訪後,這個詞開始在中國網絡廣為流傳。秦暉指出,中國大陸缺乏現代意義上的左派右派,所謂的「左派」給政府擴大權力、提高稅收卻不增加政府的責任和社會福利,所謂的「右派」給政府推卸責任、削減福利卻不縮小政府的權力和減稅,「左派」得勢則自由受損而福利未必增加,「右派」得勢則福利喪失而自由未必增進,「左」起來就侵犯平民私產而公共財富未必得到保障,「右」起來公共資產嚴重流失而平民私產未必受保護,一邊「新國有化」一邊又「權貴私有化」。「左派」的擴權和「右派」的卸責都是偏向於政府,就如同尺蠖的「伸長」和「縮短」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伸長的方向)前進[1][2][3][4]

推廣下,尺蠖效應也可分為正尺蠖效應和負尺蠖效應。在「權責不對應」的非民主國家,出現的是始終偏向於政府的負尺蠖效應;而在一些民主國家,有時也會出現正尺蠖效應,既縮小政府的權力也提高社會福利,始終偏向於民眾,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有可能為了自由與福利而造成嚴重的財政赤字而把國家的根基掏空,從而無法實行下去[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秦暉《帝制時代的政府權力與責任:關於「大小政府」的中西傳統比較問題》
  2. ^ 秦暉《忽左忽右的俄羅斯農村改革》
  3. ^ 秦暉《中國經濟發展的低人權優勢》
  4. ^ 秦暉《中國能否走出「尺蠖效應」的怪圈?》
  5. ^ 秦暉《美國的病因,中國的良藥 破除兩種尺蠖效應互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