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苑英華辨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苑英華辨證》,彭叔夏撰,凡10卷。

文苑英華》是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李昉徐鉉等二十餘人編纂的類書,全書1000卷,上起蕭梁,下迄晚唐五代,選錄作家近2200人,作品近2萬篇。然而卷帙既富,又出自眾手,成書過快,所以體例不精、錯訛重複。景德四年(1007年)又重新進行編選。祥符二年(1009年)又由陳彭年等人進行復校。[1]終北宋一朝,《文苑英華》遲未刊刻。南宋時,還在做補刪工作。[2]周必大致仕退隱「老丘園」,邀集胡柯彭叔夏等好友進行再校訂工作,書中多補有異文「一作……」或「集作……」,嘉泰元年(1201年)《文苑英華》終於付印,今存者即此校定本。彭叔夏曾將部分校文寫成《文苑英華辨證》十卷,全書對《文苑英華》中出現的訛誤及體例缺陷,將問題歸納為用字、用韻、事證、事誤、事疑、人名、官爵、郡縣、年月、名氏、題目、門類、脫文、同異、離合、避請、異域、鳥獸、草木、雜錄二十類。

注釋[編輯]

  1. ^ 玉海》卷五十四〈雍熙文苑英華〉記:「遂令文臣,擇古賢文章重加編錄,刪繁補缺換易之,卷數如舊。」
  2. ^ 周必大《平園集》有《文苑英華跋》曰:「臣事孝宗皇帝,問聞聖諭,欲刻江鈿《文海》,臣奏其去取差謬不足觀,帝乃詔館職裒集《皇朝文鑒》。臣因及《英華》雖秘閣有本,然舛誤不可讀,俄聞傳旨取入,遂經乙覽。時御前置校正書籍一二十員,皆書生稍習文墨者,月給餐錢,滿數歲補進務校尉。……晚幸 退 休,求別本與士友詳議,疑則闕之。惟是元修書非出一手,叢脞重複,首尾衡決,一詩或析為二,二詩或合為一。姓名差互,先後顛倒,不可勝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