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術運動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6月21日) |
此條目可參照法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6月21日) |
新藝術運動(法語:Art nouveau、德語:Jugendstil、捷克語:Secese),又譯新藝術風格,指的是一種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廣泛流行於歐美的藝術風格,在平面美學中價值較高,呈現親民的特點。該藝術上接帝政風格和新哥德風格,下啟現代主義風格。
新藝術風格的興起是對過度政治化的帝政風格,以及對黑暗尖銳的新歌特風格的一種矯正。新藝術風格摒棄立體結構,轉而採用平面美學,其作品大多數都在表現人類的樂觀面、熱情面和進步面,它不採用直角和三角拼接的構圖,而採用橢圓和直線相連的構圖。
新藝術風格的出現讓歐美的「平民藝術」和「貴族藝術」第一次達到了統一。在這之前,歐美的貴族藝術和平民藝術差異巨大,平民在各種方面都劣化於貴族,但是在新藝術運動之後兩者就不再有差異,呈現出人人平等的價值觀。新藝術作品普遍數量眾多且物美價廉,對購買者沒有太大的經濟能力要求[1][2]。
此風格始於19世紀晚期的1880年代,發源地為英國;19世紀末期,新藝術的傳播中心就轉移到法國的巴黎和奧地利的維也納,形成兩種不同的流派;最後於20世紀早期匯聚在捷克的布拉格,並在1905年達到頂峰[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世界對人性的樂觀想法不再,流行的藝術風格也轉變為以「實用性」和「目的性」為主的現代主義風格。
名稱
[編輯]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薩穆爾·賓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為「新藝術之家」(Maison de l'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裡陳列的都是按這種風格所設計的產品,並且熱愛洛可可時代的美感,最終,薩穆爾·賓從當時的日本進口了巨量浮世繪風格的作品,他從這些日本藝術品中截取了平面化、卡通化、邊緣粗線條化的各種靈感,之後全歐美(包括美國和拉丁美洲)都轉向了這種新藝術的設計風格。
簡介
[編輯]新藝術運動
起源
[編輯]發展
[編輯]當時,它只是被簡單地稱為現代風格,就像洛可可風格在它那個時代的稱呼一樣。
影響
[編輯]後來,很多小範圍團體的互相聚集,稍微改良了當時矯飾的流行風格,形成20世紀現代主義的前奏。
其中包括因時髦的先鋒派期刊《青年》(Jugend)而得名的德式青年風格(Jugendstil)。
奧式分離派
[編輯]奧地利的維也納分離派運動中,高瞻遠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脫離主流的(一年一度在巴黎舉行的)沙龍畫展,而把風格一致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展覽,呈現直線與簡單的幾何曲線,又稱為「維也納分離派」。
新藝術運動(Arte Nuova)在義大利不同地區也被稱為自由風格(Stile Liberty),現代藝術(Arte Moderna)或者花樣藝術(Arte Floreale)[4]。這種新風格具有忠實的自然主義和明顯的裝飾性。藝術家以大自然為靈感來源,但明顯地對其進行了風格化,並通過添加花卉、火焰、貝殼、海藻、草絲、昆蟲等元素來擴展其風格。「自由」風格使用英文Liberty而不是義大利文Libertà,因為這個詞取自倫敦的利寶百貨商場。
綜論
[編輯]這種風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像是使傳統的裝飾充滿了活力,表現形式也像是從植物生長出來。
作為一種藝術運動,它與拉菲爾前派和象徵主義的畫家具有某些密切的關係,就像某些名人如奧伯利·比亞茲萊(Aubery Beardsley)。可以把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愛德華·伯納-瓊斯(Edward Burne-Jones)、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和讓·圖洛普(Jan Toorop)歸入多於一種風格中。不像象徵主義畫家,無論如何,新藝術運動具有一個自己的特殊形象,而且不像保守的拉菲爾前派,新藝術運動沒有躲避使用新材料、使用機器製造外觀和抽象的純設計服務。
玻璃製造使這種風格找到一個可以展示驚人表現力的領域,例如:路易斯·蒂凡尼(Louis Comfort Tiffany)在紐約的作品、艾米里·加利(Emile Gallé)和法國南錫的Daum兄弟。
新藝術運動在建築風格和室內設計方面,避開維多利亞時代折衷的歷史主義。通過新藝術運動設計師的挑選和「現代化」某些洛可可風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貝殼的紋理),代替從歷史衍生和高維多利亞風格的根本結構或寫實自然主義的裝飾。新藝術運動主張運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為創作靈感和擴充「自然」元素的資源,例如:海藻、草、昆蟲。
相應地,其開始廣泛使用有機形式、曲線,特別是花卉或植物等。日本木刻畫以其曲線、圖案外觀、強烈對比的空間和平坦的畫面,同樣啟發了新藝術運動。自此以後,從在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作品中,都能發現其中某些線條和曲線圖案成為繪畫中的慣用手段。一個重要事實是新藝術運動沒有像某些其它運動(例如:工藝美術運動)那樣否定機器的作用,而是發揮其所長。根據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使用玻璃和鍛鐵),使建築風格方面,也能找到像精雕細琢般的品質。
新藝術運動中好的一面,是其考慮了完整的風格。這意味著它無論是在建築風格、室內設計、家具和織物設計、器皿和藝術品、燈具等方面,都有了一個等級尺度。
新藝術運動發展的最高峰是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現代風格在各方面都獲得了成功。在此後十年,新風格因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產品中迅速地普及,導致新藝術運動在大約1907年以後就開始被忽視。
就像表現主義、立體派、超現實主義和裝飾藝術運動那樣,如今,新藝術運動被視為20世紀文化運動中最有創新力的先行者。
主要發展中心
[編輯]- 阿姆斯特丹(荷蘭)
- 奧勒松(挪威)
- 巴塞隆納(西班牙)
- 柏林(德國)
- 布魯塞爾(比利時)
- 芝加哥(美國)
- 達姆施塔特(德國)
- 格拉斯哥(蘇格蘭)
- 倫敦(英國)
- 巴黎(法國)
- 慕尼黑(德國)
- 南錫(法國)
- 紐約(美國)
- 奧斯陸(挪威)
- 布拉格(捷克)
- 里加(拉脫維亞)
- 維也納(奧地利)
藝術家
[編輯]建築
[編輯]- 奧古斯特·安德(August Endel)
- 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
- 維克多·奧塔(Victor Horta)
- 約塞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
- 艾克特·吉瑪(Hector Guimard)
- 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 路易·蘇利文(Louis Sullivan)
- 奧托·瓦格納(Otto Wagner)
- 朱利奧·烏利塞·阿拉塔(Giulio Ulisse Arata)
繪畫
[編輯]- 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aria Mucha)
- 奧伯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
- 蓋斯頓·熱拉爾(Gaston Gerard)
-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
-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 皮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
-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
家具設計
[編輯]- 卡羅·布加蒂(Carlo Bugatti)
- 尤金·蓋拉德(Eugène Gaillard)
- 路易·梅傑列(Louis Majorelle)
- 亨利·范·德·威爾德(Henry van de Velde)
玻璃器皿
[編輯]其它的裝飾藝術
[編輯]- C·R·阿什比(Charles R. Ashbee)
- 薩穆爾·賓(Samuel Bing)
- 威廉·巴拉雷(William Bradley)
- 朱爾斯·德布魯法特(Jules Brunfaut)
- 赫曼·奧布利斯特(Hermann Obrist)
- 菲利普·沃爾弗斯(Philippe Wolfers)
壁畫和馬賽克畫
[編輯]-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參考資料
[編輯]- ^ 存档副本. 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2022-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7)..
- ^ L'art nouveau vu en 19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Philippe Thiébaut, L'Art nouveau ou l'esthétique des courb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ance Culture
- ^ Andrea Speziali. Italian Liberty - Una nuova stagione dell'Art Nouveau. Forlì: Cartacanta. 2015. ISBN 978-88-96629-65-9.
外部連結
[編輯]- Art Nouvea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aching resource on the Art Nouveau movement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in Washington, D.C.
- Réseau Art Nouveau Netw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European network of Art Nouveau cities
- Art Nouveau European Rou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non-profit associ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Art Nouveau heritage
- Europeana virtual exhibition of Art Nouvea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