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儁 (大韓帝國)
李儁 | |||||||||||||
---|---|---|---|---|---|---|---|---|---|---|---|---|---|
外交官 | |||||||||||||
大韓帝國平理院檢士 | |||||||||||||
國家 | 大韓帝國 | ||||||||||||
主君 | 朝鮮高宗 | ||||||||||||
諺文 | 이준 | ||||||||||||
字 | 舜七 | ||||||||||||
號 | 一醒、海史、青霞、海玉 | ||||||||||||
職官 | 外使 | ||||||||||||
信仰 | 儒教宋明理學 → 新教循道宗 | ||||||||||||
本貫 | 全州李氏 | ||||||||||||
別名 | 性在、汝天、璿在 | ||||||||||||
出生 | 1859年1月21日 朝鮮國咸鏡道北青郡 | ||||||||||||
逝世 | 1907年7月14日 荷蘭海牙 | (48歲)||||||||||||
| |||||||||||||
出身 | |||||||||||||
鄉試中舉(1887年) | |||||||||||||
李儁 | |
諺文 | 이준 |
---|---|
漢字 | 李儁 |
文觀部式 | I Jun |
馬-賴式 | I Chun |
李儁(韓語:이준,1859年—1907年),字舜七,號一醒,又號海史、青霞、海玉,曾用名性在、汝天、璿在,本貫全州李氏,韓國獨立運動家,殉國志士,海牙密使事件的中心人物之一。朝鮮王室的遠房親戚,系朝鮮太祖異母兄李元桂的後裔。[1]
生平
[編輯]早年生涯
[編輯]1859年(哲宗十年),李儁出生於咸鏡道北青。父親是李秉瓘。早年學習漢學,曾於1887年參加科舉考試,並在鄉試中舉。後來他去首都漢城等地遊歷,一度做了金炳始的門客。李儁為人剛直豪爽,正氣凜然,熱衷新事物,愛國心非常強烈。《騎驢隨筆》對此記錄道:
“ | ……為人強勁,富於冒險,有百折不奪之氣。與人言,其酬酢逕庭直發……。[2] | ” |
甲午更張以後,李儁留心近代文明,進入法官養成所學習,畢業後進入法部,任主事。1896年2月11日「俄館播遷之時,法部大臣張博被高宗列為逆賊五大臣之一而下令逮捕,張博聞訊逃走後,李儁害怕自己受到牽連,也翻牆躲進日本公使館並亡命日本。[2]他在日本期間,曾在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1898年卒業後歸國。
李儁回國時,正趕上如火如荼的獨立協會運動。李儁積極投身這次運動,他加入了獨立協會,多次在萬民共同會上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強烈要求伸張民權,守護國家主權。獨立協會被鎮壓以後,李儁遭到政府的迫害,「自是被嫌疑目,囚放無常」。[3]然而他依然不屈不撓,與原獨立協會運動參與者李商在、閔泳煥、李相卨、李東輝、梁起鐸等人秘密結社,並於1902年暗中成立了改革黨,企圖推進國家政治的改革。
救國運動
[編輯]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控制了大韓帝國政府,簽訂了《日韓議定書》;後來又出籠了親日組織「一進會」,李儁對此十分憤慨,組建了「共進會」與之對抗。1905年1月,李儁被逮捕,並被流放到黃海道鐵島。[4]一個月後在閔泳煥的周旋下被釋放。1905年5月,他又組建了憲政研究會,在政治改革的名義下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強迫韓國政府簽訂了《日韓保護協約》,剝奪了大韓帝國的外交權,將韓國變為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李儁等愛國志士奔走呼號,企圖挽回國家主權。他開始投身教育事業,參加了愛國文化啟蒙運動,1906年,他組織了國民教育會,建立了普光學校,採取教育救國的方針。1907年又積極響應國債報償運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漢城建立了國債報償聯合會議所。李儁還在當年4月加入了安昌浩等人組建的新民會,是抗日救國活動的積極分子。由於李儁長期活動,在韓國知識界頗有威望,因此日本人為了籠絡他,就授給他平理院檢事一職。但是李儁為人剛正不阿,因此很快就因為忤逆上級而於1907年3月被罷免。
海牙密使
[編輯]1907年初,李儁聽說荷蘭海牙舉辦萬國和平會議的消息以後,非常興奮,認為這是挽回國家主權的大好良機。他在新民會會員李會榮、閔泳煥的姻親朴尚宮的幫助下與高宗皇帝李熙秘密在宮中見面,請求高宗以他為特使出使萬國和平會議,得到了高宗皇帝的許可。高宗授予李儁以及前議政府參贊李相卨、前駐俄公使秘書李瑋鍾委任狀以及高宗給萬國和平會議的親筆信,讓他們三人秘密前往荷蘭海牙,向各國抗議日本的侵略行徑,希望藉此得到歐美列強的同情和援助以收復主權。
1907年4月22日,李儁從漢城出發,來到了俄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與李相卨會合後又乘火車沿西伯利亞大鐵路抵達俄羅斯帝國首都聖彼得堡,與李瑋鍾會合,一同前往荷蘭海牙。6月25日,李儁等3人到達了海牙,將高宗的親筆信及授予他們的委任狀出示給會議主席、俄國代表涅立道夫伯爵,企圖獲得正式列席權。涅立道夫把韓國代表問題推諉給主辦國荷蘭,於是他們又去找荷蘭政府,荷蘭人以各國均已承認《日韓保護協約》、韓國無外交權為由拒絕他們列席會議。
此時日本人已經知道韓國密使抵達海牙,對此十分震怒,日本外相林董及韓國統監伊藤博文電令日本駐荷公使都築阻擾李儁等人,同時英國代表也與日本串通一氣,在各國代表間活動,千方百計阻止李儁等人列席會議。於是李儁等人又準備喚起國際輿論的支持,以此抗議日本的蠻橫行為。他們在旅館外插上韓國太極旗,並寫成了一份揭露日本罪行、宣稱乙巳條約無效的控告詞,在海牙和平宮散發給各國代表及旁聽民眾,甚至在與萬國和平會議同時同地舉行的國際協會上向各國記者和萬國和平會議代表的隨行人員登壇演說,得到了當地新聞的大幅報道,許多人士紛紛要求萬國和平會議通過同意韓國代表列席的決議。日本對此十分憤怒,而與會各國代表也為日本張目,反對李儁等人列席,並拍電報到漢城詢問密使委任狀是否屬實。由於韓國的電信權已落入日本手中,伊藤博文遂借高宗之名通知會議委任狀系偽造。李儁聽說後憂憤交加,得了丹毒病,於7月14日在海牙嘔血死去。[5]然而這種說法是日本統監府報道的,在當時就風傳李儁是自殺的。[5]有人認為這一說法有所隱瞞,其實李儁是在退場時拔出短刀,剖腹自盡的。[6][7]這一說法出現在韓國學者黃玹所著的《梅泉野錄》及日本歷史學家青柳南溟的《朝鮮史話和史跡》中。
1956年,大韓民國文教部國史編纂委員會成立專門小組對李儁死因展開調查,經過對相關文獻資料和各界人士證詞的詳細調查研究以後,得出結論是:李儁割腹自殺的說法是為了引起民族公憤而被虛構出來的,是《大韓每日申報》的編輯梁起鐸和申采浩經過商量以後炮製的「假新聞」。故對李儁的死因,無論韓國國史教科書還是李儁烈士紀念館,都採取了「憤死」的說法。[8]
身後
[編輯]海牙密使事件發生以後,伊藤博文以此為藉口逼高宗皇帝退位。1907年7月20日,高宗李熙退位,皇太子李坧登基,是為純宗。純宗剛即位,就在伊藤博文的指使下頒布詔書,稱:
“ | 李相卨、李瑋鍾、李儁輩賦何凶性,包何陰謀,潛投海外,偽稱密使,恣行炫惑,幾使邦交乖損。究厥所為,合置重辟,其令法部照律嚴勘。[9] | ” |
8月8日,被日本控制的大韓帝國政府將李相卨缺席判處死刑,李儁、李瑋鍾判無期徒刑。[10]
1962年,大韓民國追敘李儁建國勳章。1963年,李儁的遺骸從海牙運回韓國安葬。
家庭
[編輯]李儁有1子2女,其中他的兒子李鏞後來流亡中國,參加了大韓義勇軍、高麗革命軍,後來信仰共產主義,加入高麗共產黨,在蘇聯學習。1925年隨蘇聯顧問鮑羅廷來到中國廣東,參加大革命。1927年四一二政變以後追隨中國共產黨參加廣州起義,後來轉移到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此後又長期在東北抗日聯軍參與戰鬥,1945年歸國,1948年作為金日成內閣的城市建設部長,後歷任司法相、無任所相等職務。1954年去世。
評價
[編輯]- 李儁是朝鮮和韓國殉國英雄之一。在朝鮮半島,大部分人相信他是自殺殉國而死的,加上他一生孜孜不倦為獨立富強奔走及英雄豪傑的風度,因此得到了人們的高度崇敬。韓國將他供奉在獎忠壇公園中,以使他受到後世的膜拜和瞻仰。
- 韓國近代人物張志淵對他這樣評價道:「韓文公云: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關北,韓之燕趙也。其人多豪放不羈,好以氣節尚人,儁其尤著者。設遇國家無事之日,必能發脫穎銳,況在當日歟?然海牙事出而禍機益迫,不旋踵而又有今日,儁其不暝目於泉台也哉!」[11]
- 學者宋相燾對李儁殉國評價道:「人臣之為行人,而能盡其職者,乃不辱其君命也。然則李儁等奉使海牙,不能參會而徒殺身,是亦謂之善使耶?於乎初日本與群賊強奪其外交,勒約其保護,肆然公布曰:此皆韓讓之、韓准之,以欺天下。制我皇上,且如嬰兒。其窮凶極惡,無所不至,此環東土臣民之所切齒腐心者,而一人無聲討暴,白以泄其忿恚。唯儁遠使海牙,剚腹濺血,使世界各國,皆知其我之痛冤,皆知其彼之勒脅。若儁者,真萬古之忠。豈以不參會為辱命耶?」[12]
相關影視作品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宋相燾《騎驢隨筆》
- 張志淵《韋庵文稿》
- 鄭喬《大韓季年史》
- 朴殷植《韓國痛史》
- 柳子厚《李儁先生傳》,東邦文化社,1947年
- 李善俊《一醒李儁烈士》,世運文化社,1973年
- 金厚卿《大韓民國獨立運動功勳史》,光復出版社,1983年
參考資料
[編輯]- ^ 張志淵《韋庵文稿》,第278頁。
- ^ 2.0 2.1 宋相燾《騎驢隨筆》,117頁。
- ^ 張志淵《韋庵文稿》,第279頁。
- ^ 《官報》光武九年1月11日。
- ^ 5.0 5.1 《統監府文書》來電第149號,《韓帝密使李儁病死件》(1907年7月17日):「韓人李儁顔ノ腫物ヲ切リタル結果円毒ニ罹リ一昨日死亡シタル由ニテ今朝埋葬ヲナセリ會葬者ハ「ホテル」ノ召使ト同行韓人ノミナリ自殺トノ風說ヲナスモノアレト前記ノ事實ハ漸次世上ニ判明スヘシト信ス。」
- ^ 黃玹《梅泉野錄》,第420頁:「……會者以韓人無外交權,麾之不諦聽。儁不勝憤冤,自割其腹,掬熱血灑於座曰:『如是而猶不足信乎!』血瀝瀝飛墜,而身已倒矣……」。
- ^ 青柳南溟《朝鮮史話和史跡》之海牙密使秘話(下):「翌日の會議場に,該返電は會議長より持ち出された,そして三人の密使は,爲はりの使節として會議長より,卽時退場を命せられた。密使の一人李儁は逆上して,護身用として所持せし短刀を以て割腹し,自殺を 遂けた,時に明治四十年……使節等書らす所の使命は査然 失敗に終つたので,二人は更に別策を講じ,此の平和會議中に一般外人に……」。
- ^ 이준열사 할복자살의 진상은?. 한겨레. 2007-06-23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韓語).
- ^ 《纯宗实录》卷1,隆熙元年7月20日条。. [2012-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 ^ 《纯宗实录》卷1,隆熙元年8月8日条. [2012-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 ^ 張志淵《韋庵文稿》,第280頁。
- ^ 宋相燾《騎驢隨筆》,第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