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柏利連尼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柏利連尼龍屬
化石時期:83–73 M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演化支 岩盔龍類 Lithostrotia
屬: 柏利連尼龍屬 Pellegrinisaurus
Salgado, 1996
模式種
鮑氏柏利連尼龍
Pellegrinisaurus powelli

Salgado, 1996

柏利連尼龍屬名Pellegrinisaurus,意為「來自佩樂格尼湖英語Pellegrini Lake的蜥蜴」)是一泰坦巨龍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阿根廷正模標本發現於艾倫組英語Allen Formation[1]

發現及命名

[編輯]
佩樂格尼湖英語Pellegrini Lake

正模標本MPCA 1500於1975年由羅伯托·阿貝爾和他的助理海梅·鮑威爾英語Jaime Powell所發現,出土於阿根廷佩樂格尼湖英語Pellegrini Lake化石點的艾倫組英語Allen Formation下部層位,年代可追溯至白堊紀晚期的坎潘階至早馬斯垂克階。標本是一個部分骨骼,包括一個不完整的右股骨、26節尾椎和4節胸椎。起初被歸類至沉重龍屬,但隨後這個理論即被遺棄,因為MPCA 1500並未與沉重龍正模標本共享相同的衍化特徵。標本直到1996年才由利安納度·薩爾加多英語Leonardo Salgado正式敘述。模式種鮑氏柏利連尼龍Pellegrinisaurus powelli),屬名取自發現地的佩樂格尼湖,種名紀念海梅·鮑威爾。

敘述

[編輯]

雖然化石不完整,柏利連尼龍被認為是種相對大型的泰坦巨龍類,估計體長約20至25公尺。

鑑定柏利連尼龍的自衍徵包含:

  • 胸椎椎體腹側橫向寬度為背腹側(垂直向)深度的兩倍
  • 中後段和後段尾椎前後(水平向)加長,並具有背腹側凹陷的神經棘,其前端的前部高於後部。[1]

柏利連尼龍與其他泰坦巨龍類的不同之處在於:水平加長、垂直凹陷的中後段及後段尾椎神經棘;薩爾加多解釋這種情況是神經棘與隨後的脊椎關節突之間的額外關節,從而減低尾部活動力。[1]

右股骨部分保存下來。以非常平坦的第四轉子英語Fourth trochanter造成橫向壓縮。側視可見明顯的突起,類似丘布特龍、腕龍和其他泰坦巨龍類。[1]

分類

[編輯]

最初薩爾加多根據脊椎構造將柏利連尼龍分類成薩爾塔龍亞科可能的姊妹群[1]後來在薩拉姆等人(2017)敘述曼蘇拉龍的研究中發表了一個完整的泰坦巨龍類系統發生學分析,其中柏利連尼龍被認為屬於岩盔龍類後凹尾龍亞科[2]

後凹尾龍亞科 Opisthocoelicaudiinae
隆柯龍類 Lognkosauria

富塔隆柯龍 Futalognkosaurus

沉重龍 Epachthosaurus

吉普賽龍 Atsinganosaurus

門多薩龍 Mendozasaurus

柏利連尼龍 Pellegrinisaurus

無畏巨龍 Dreadnoughtus

阿拉莫龍 Alamosaurus

包魯巨龍 Baurutitan

葡萄園龍 Ampelosaurus

沼澤巨龍 Paludititan

羅韋科巨龍 Lohuecotitan

曼蘇拉龍 Mansourasaurus

細長龍 Lirainosaurus

納摩蓋吐龍 Nemegtosaurus

後凹尾龍 Opisthocoelicaudia

古生態學

[編輯]

柏利連尼龍被挖掘自艾倫組英語Allen Formation,可能與其他泰坦巨龍類(例如風神龍洛卡龍)共享棲地。[3]薩爾加多表示,同時期的鴨嘴龍科、風神龍棲息於沿海低地,而其他較大型的泰坦巨龍類(如柏利連尼龍)和獸腳類則棲息於內陸環境。[1]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Salgado, L. Pellegrinisaurus powelli nov. gen. et sp. (Sauropoda, Titanosauridae)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Lago Pellegrini, Northwestern Patagonia, Argentina. Ameghiniana. 1996, 33 (4): 355–365. ISSN 1851-8044. 
  2. ^ Sallam, H.; Gorscak, E.; O'Connor, P.; El-Dawoudi, I.; El-Sayed, S.; Saber, S. New Egyptian sauropod reveals Late Cretaceous dinosaur dispersal between Europe and Africa. Nature. 2017-06-26, 2 (3): 445–451. PMID 29379183. doi:10.1038/s41559-017-0455-5. 
  3. ^ Garcia, R. A.; Salgado, L. The Titanosaur Sauropods from the Late Campanian—Early Maastrichtian Allen Formation of Salitral Moreno, Río Negro, Argentina.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13, 58 (2): 269–284. doi:10.4202/app.2011.005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