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查爾斯·艾略特·諾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查爾斯·艾略特·諾頓
Charles Eliot Norton
1903年像
出生(1827-11-16)1827年11月16日
 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
逝世1908年10月21日(1908歲—10—21)(80歲)
 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
墓地劍橋奧本山公墓
42°22′15″N 71°08′45″W / 42.3708°N 71.1458°W / 42.3708; -71.1458
職業藝術史教授

查爾斯·艾略特·諾頓(Charles Eliot Norton 1827年11月16日—1908年10月21日)是一名美國作家、藝術史學家,也從事過社會改革活動。哈佛大學的查爾斯·艾略特·諾頓講座(Charles Eliot Norton Lectures)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平[編輯]

1827年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父親安德魯·諾頓是一名哈佛大學的神學家,母親凱薩琳·艾略特是銀行家薩繆爾·艾略特的女兒。查爾斯·威廉·艾略特是他的表弟。1846年,他從哈佛畢業,1849年開始從事美國波士頓到印度的貿易。他曾前往歐洲旅行,受到約翰·拉斯金前拉斐爾派的影響,在1851年返回波士頓後決定從事文藝工作。他在1860年獲選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1],1874年開始在哈佛教書,次年擔任藝術史教授[2]。1879年至1890年間,他是美國考古研究所所長。

墓碑

他提倡安樂死,推動了俄亥俄州和愛荷華州相關立法的確立[3]。1908年,諾頓去世,死後葬在劍橋的奧本山公墓

參考文獻[編輯]

  1. ^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N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September 1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7-21). 
  2. ^ Arthur Efland. History of Art Education: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Currents in Teaching the Visual Art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0. ISBN 978-0-8077-7003-0. 
  3. ^ Appel, Jacob M. 2004. "A Duty to Kill? A Duty to Die? Rethinking the Euthanasia Controversy of 1906" in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Volume 78, Number 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