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國榮 (1967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國榮
性別
出生(1967-01-30)1967年1月30日
 英屬香港
逝世2010年7月29日(2010歲—07—29)(43歲)
 香港特別行政區
別名楊過
教育程度
信仰基督教
配偶何杏楓
兒女楊靜得(女)
父母楊玉槐、余麗華

楊國榮(1967年1月30日—2010年7月29日),男,香港哲學和通識教育學者,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生平

[編輯]

楊國榮1967年1月30日生於香港。1986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主修哲學,副修中國語言及文學,在學時積極參與校內活動,曾任中大文社社長。1990年以一級榮譽畢業,同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師從陳特,研究倫理學,1992年獲哲學碩士學位[1]。之後赴笈加拿大卑斯省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199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 "Kohlberg and Ethical Universalism"[2]

從加拿大學成返回香港後,楊氏於香港中文大學任人文學科研究所副研究員和哲學系兼任講師,1999年轉任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任教課程包括「生與死」、「中國智慧之道」、「社會倫理」和「世界問題與人類責任」等。楊氏於2002年發起成立哲學論壇「愚公沙龍」。[3]

2008年7月29日確診患上末期腎癌,曾求醫於西醫及中醫,並修習氣功。

2010年7月29日於香港浸信會醫院辭世,享年43歲。[4]

家庭

[編輯]

父親楊玉槐,母親余麗華。

妻子何杏楓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同學,初時倆人同屬崇基學院的哲學系,後來何杏楓轉至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倆人同於1990年本科畢業。1992年碩士畢業後,倆人結婚並一同赴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進修。何杏楓於1996取得博士學位[5],楊國榮於1998年取得博士學位。何杏楓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倆人育有一女楊靜得,出生於2006年。[6][7]

2002年,父親楊玉槐、碩士導師陳特及妻子的碩士導師黃繼持相繼逝世。2003年,妻子懷孕五週後小產。楊氏兩年內面對四次死亡打擊。[8]

楊氏夫婦於2008年7月29日得知楊氏患上末期腎癌,何杏楓回憶說:「知道消息後,我們到了一家精緻的餐館,他說要吃一頓好的,好平順這翻天覆地的日子。…… 在歸家的路上我說,好像發了一場惡夢。他微微笑了說,我的感覺剛好相反,我倒覺得,我們才剛從夢中醒來。是的,無常是人生的真相。他在八月八日寫了知道消息後的第一篇日記,題目是『新生』。」[9]

何杏楓:「我們總是稱他『楊過』,也說不清是因為『國榮』的『國』跟『過』近,還是因為他那少年輕狂的身影一直沉澱在記憶裏。」[9]

楊國榮在〈我離開的時候:給杏兒〉寫給妻子的話:「記著,死後是有生命的。我會在死後一個很不錯的世界裏,一天到晚看著你。你要好好的活著,我會看得很有趣味的。」[10]

作品

[編輯]

楊氏著有《青紅皂白: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11] 和《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12]等書,編作有《陳特文集》等。他曾領導編寫香港教育統籌局中四至中五「綜合人文學科」中「個人發展課程單元」教材套。

著作

[編輯]
  • 楊國榮(2016)。《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修訂本)》。香港:三聯書店。ISBN 9789620438424
  • 楊國榮(2010)。《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香港:三聯書店。
  • 楊國榮、溫帶維(2007)。《通識中國哲學》。香港:中華書局。ISBN 9789888181551
  • 楊國榮(2006)。《青紅皂白: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香港:三聯書店。ISBN 9789620427657
  • 方子華、陳浩文、盧傑雄、陳晧崴、楊國榮、余錦波(2005)。《批判思考》。新加坡:McGraw-Hil。ISBN 9780071239806
  • 楊國榮(2004)。《迷城有悟》。香港:自印本。
  • Yeung, Kwok Wing Anthony (1998). "Kohlberg and Ethical Universalism". Ph.D. Thesis, Vancouver, Canada: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Yeung, Kwok-Wing Anthony (1992). "A Comparison of the Moral Theories of Kant and Sartre". M.Phil. Thesi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編纂

[編輯]
  • 楊國榮、溫帶維(編)(2008)。《中國文明與自主之道》。香港:匯智出版。ISBN 9789628960217
  • Li, Hon-Lam, and Yeung, Anthony,(Ed.)(2007). "New Essays in Applied Ethics: Animal Rights, Personhood and the Ethics of Killing". Basingstoke; New York: Palgrave McMillan. ISBN 9780230006508
  • 楊國榮(編)(2005)。《猶見哲人身影:陳特文集(上)》。香港:基督教文藝。ISBN 9789622940475
  • 楊國榮(編)(2005)。《從人道到天道:陳特文集(下)》。香港:基督教文藝。ISBN 9789622940482
  • 陳特、楊國榮(編)(2005)。《進一步海濶天空:大學生的世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ISBN 962821618X
  • 郭少棠、楊國榮(編)(1990)。《卓越的追求:大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學術文章

[編輯]
  • Yeung, Anthony, and Hoyan, Carole Hang Fung (2011). "The Soft Power in the Confucian 'Kingly Way'." In "The Renaissance of Confucian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edited by Fan, Ruiping, 109-135. Dordrecht Heidelberg London New York: Springer.
  • Yeung, Anthony (2007). "Abortion and the Potential Person Argument." In New Essays in Applied Ethics: Animal Rights, Personhood and the Ethics of Killing, edited by Li, Hon-Lam Li and Yeung, Anthony, 132-152. Basingstoke; New York: Palgrave McMillan.

軼事

[編輯]

因姓名相同,同有博士學位,並同於香港理工大學工作,或同從事哲學教育,常有人將本文的楊國榮博士與以下的人士混淆:

  • 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前副校長(學術發展)的楊國榮博士,他1978年獲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頒發之博士學位;他活躍於紡織及製衣界,曾任香港紡織及服裝學會會長。
  •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的楊國榮博士,他於1957年10月生於上海,198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參考文獻

[編輯]
  1. ^ Yeung, Kwok-Wing Anthony. A Comparison of the moral theories of Kant and Sart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2-07-22. 
  2. ^ Kwok Wing Anthony Yeung. Kohlberg and Ethical Universalism. Vancouver, Canada: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8-09-30. 
  3. ^ 「愚公沙龍」成立於二oo二年. 愚公沙龍.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4. ^ 作者簡介. 三聯書店. 2010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5. ^ Carole H. F. Hoyan. The Life and Work of Zhang Ailing: A Critical Study. Vancouver, Canada: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6-08. 
  6. ^ 楊鍾基. 〈序一〉. 楊國榮:《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 香港: 三聯書店. 2010: 9–12. ISBN 9789620438424. 
  7. ^ 周保松. 捐書人. 2016-03-06. 
  8. ^ 楊國榮. 第二章:〈幸不辱命:剛健和樂的幸福觀〉. 《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 香港: 三聯書店. 2010: 61–104. ISBN 9789620438424. 
  9. ^ 9.0 9.1 何杏楓. 〈跋:新生〉. 楊國榮:《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 香港: 三聯書店. 2010: 461. ISBN 9789620438424. 
  10. ^ 《崇基校友》2010年9月號 (PDF).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2010: 16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8-16). 
  11. ^ 《青紅皂白: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修訂本)》. [201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12. ^ 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 三聯書店.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