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博覽會
外觀
殖民博覽會是新帝國主義時期列強召開的一種博覽會,主題常是展示殖民地風物,目的是促進商貿發展。
世界上首次殖民博覽會召開於1866年,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殖民地舉行,這之後的25年內又舉行多次這類展覽,涵蓋澳大利亞大陸的各殖民地。1931年的巴黎殖民博覽會持續6個月,售出3,300萬張門票,是頗為著名的一次殖民博覽會[1]。法國共產黨更針對此會舉行反殖民博覽會,主題為「殖民地的真相」,展出各種殖民地強迫勞動等剝削活動的證據。德國和葡萄牙亦舉辦過此類博覽會。
一些殖民博覽會上設有人類動物園展覽,如1931年的巴黎殖民博覽會[2]。
日本在本土、朝鮮和台灣亦舉辦過數次博覽會,但和歐洲人的重點不同,日本更強調展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成就。這種展覽會隨著去殖民化而偃旗息鼓,1948年的布魯塞爾殖民博覽會(Foire coloniale)是歷史上最後一次殖民博覽會。
列表
[編輯]名稱 | 時間 | 地點 | 國別 | 注釋 |
---|---|---|---|---|
雪梨國際博覽會 | 1879 | 雪梨 | 新南威爾斯州 | [注 1] |
國際殖民地和出口貿易展覽會 | 1883 | 阿姆斯特丹 | 荷蘭 | |
殖民地和印度博覽會 | 1886 | 倫敦 | 英國 | |
菲律賓博覽會 | 1887 | 馬德里 | 西班牙 | |
1889年世界博覽會 | 1889 | 巴黎 | 法國 | |
國際和殖民博覽會 | 1894 | 里昂 | 法國 | |
葡萄牙群島與殖民地博覽會 | 1894 | 波爾圖 | 葡萄牙 | |
柏林大工業博覽會 | 1896 | 柏林 | 德國 | |
國家與殖民博覽會 | 1896 | 魯昂 | 法國 | |
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 | 1897 | 布魯塞爾 | 比利時 | |
國際與殖民博覽會 | 1898 | 羅什福爾 | 法國 | |
河內博覽會 | 1902 | 河內 | 法屬印度支那 | |
美國、殖民與國際博覽會 | 1902 | 紐約 | 美國 | |
馬賽殖民博覽會 | 1906 | 馬賽 | 法國 | |
殖民博覽會 | 1907 | 巴黎 | 法國 | |
英法博覽會 | 1908 | 倫敦 | 英國 | [注 2] |
帝國慶典 | 1911 | 倫敦 | 英國 | |
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 | 1910 | 布魯塞爾 | 比利時 | |
國際海洋和海事衛生博覽會 | 1914 | 熱那亞 | 義大利 | |
三寶壟殖民博覽會 | 1914 | 三寶壟 | 荷屬東印度 | [注 3] |
始政五年記念朝鮮物產共進會 | 1915 | 京城 | 朝鮮 | |
國際橡膠和其他熱帶產品展覽會 | 1921 | 倫敦 | 英國 | |
國家殖民博覽會 | 1922 | 馬賽 | 法國 | |
大英帝國博覽會 | 1924 | 倫敦 | 英國 | |
朝鮮博覽會 | 1929 | 京城 | 朝鮮 | |
國際殖民地、海事和佛蘭德藝術展 | 1930 | 安特衛普[5] | 比利時 | |
國際殖民博覽會 | 1931 | 巴黎 | 法國 | [注 4] |
葡萄牙殖民博覽會 | 1934 | 波爾圖 | 葡萄牙 | |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 | 1935 | 台北 | 台灣 | |
帝國博覽會 | 1936 | 約翰尼斯堡 | 南非 | [注 5]。 |
現代生活藝術與技術國際博覽會 | 1937 | 巴黎 | 法國 | |
1938年帝國博覽會 | 1938 | 格拉斯哥 | 英國 | |
德國殖民博覽會 | 1939 | 德勒斯登 | 德國 | |
葡萄牙世界博覽會 | 1940 | 里斯本 | 葡萄牙 | [注 6] |
殖民博覽會 | 1948 | 布魯塞爾 | 比利時 |
圖冊
[編輯]-
1896年柏林大工業博覽會
-
1929年朝鮮博覽會展區大門
-
布魯塞爾博覽會的明信片
-
河內博覽會展區明信片
-
1906年馬賽博覽會展區的越南塔明信片
-
1894年裡昂博覽會展區地圖
-
鳥瞰英法博覽會展區
-
橡膠博覽會展區
-
帝國慶典展區的加拿大議會複製品
-
1914年熱那亞博覽會海報
-
英帝國博覽會季票
-
三寶壟殖民博覽會
-
為英帝國博覽會而建的工業宮
-
1931年巴黎博覽會的仙人掌建築
注釋
[編輯]- ^ 澳大利亞早在25年前就已開始設置展覽會,當時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斯州的殖民地受到1851年倫敦大展覽會的啟發,分別於1854年和1861年舉辦展覽,亦為1855年的巴黎萬博會和1862年的倫敦萬博會做準備[3]。
- ^ 是次博覽會是為紀念1904年英法協約而舉辦。
- ^ 該展覽號稱是為「全面展示荷屬東印度群島目前的繁榮」而舉辦。[4]
- ^ 為期6個月,展示法國殖民地的多樣文化和廣袤資源。
- ^ 1936年9月15日至1937年1月15日在約翰尼斯堡舉行的帝國博覽會是該會第一次在英國以外地方舉行[6],被視為擴大貿易交流的機會[7],展會恰逢約翰尼斯堡的禧年紀念日,因而規模宏大,用地超過20英畝[8][9]
- ^ 目的是慶祝新國家體制建立,巴西亦派團參展。
參考文獻
[編輯]- ^ Blevis, Laure; Lafout-Couturieur, Hélène; et al. 1931: Les Étrangers au temps de l'Exposition Coloniale. Paris: Gallimard. 2008.
- ^ From human zoos to colonial apotheoses: the era of exhibiting the Other. Centro de Estudos Sociais. [2014-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4).
- ^ Cowley, Des. Over the border: Victoria at interstate exhibitions. The La Trobe Journal. The State Library Victoria. 1995 [201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4).
- ^ Calendar. The Independent. 1914-07-13 [2012-08-05].
- ^ Pelle, Findling (編). Appendix B:Fair Statistics. Encyclopedia of World's Fairs and Exposition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415. 2008. ISBN 978-0-7864-3416-9.
- ^ Lexicon - Empire Exhibition. [2013-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 ^ Empire Exhibition at Johannesburg. Nature. 1936, 137 (3457): 182. doi:10.1038/137182a0 .
- ^ Souvenir Catalogue, Empire Exhibition, Johannesburg (1936).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6).
- ^ British Pathe News: South Africa's Empire Exhibition.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4).
- Alexander C.T. Geppert, Fleeting Cities. Imperial Expositions in Fin-de-Siècle Europe, Basingstoke/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Exposition Coloniale of Paris 19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hotograp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