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旋奧森
五級強烈熱帶氣旋(澳洲) | |
---|---|
五級熱帶氣旋(美國) | |
形成 | 1989年4月17日 |
消散 | 1989年4月24日 |
最高風速 | 10分鐘持續: 250公里/小時(155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60公里/小時(160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04百帕(毫巴);26.7英寸汞柱 (澳洲地區盆地第4低[1]) |
死亡 | 直接造成5人喪生 |
損失 | $1680萬(1989年美元) |
影響地區 | 西澳州 |
1988-1989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的一部分 |
強烈熱帶氣旋奧森(英語:Severe Tropical Cyclone Orson)是澳洲地區有紀錄以來第4強烈的氣旋[2],源於1989年4月17日的一股熱帶低氣壓,並在向西行進的過程中逐漸增強。4月20日,氣旋達到五級強度,然後開始南下並加快移動速度。次日,氣旋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250公里,最低氣壓904毫巴(百帕)的最高強度[1]。保持此強度近兩天之久後,奧森在西澳州丹皮爾附近登陸。進入陸地上空後,氣旋加速向東南方向移動並迅速減弱,於4月22日進入大澳洲灣後消散。
奧森的強度雖高,但由於其襲擊的是西澳州人煙稀少的地區,因此造成的破壞程度相對而言很輕。風暴共導致海上5人喪生,經濟損失約2000萬澳洲元(相當於1989年的1680萬美元和2025年的4129萬美元)。海上一個可能已探測到新油田的天然氣平台因氣旋受損,據信該油田蘊藏有近3200萬立方公尺石油,這次風暴的影響導致石油開採計劃延遲了近兩星期。西澳州的潘納旺尼卡(Pannawonica)受災最重,有70套民房受損。風暴過去後的清理成本達到500萬澳洲元(相當於1989年的410萬美元和2025年的1008萬美元)。由於風暴的猛烈程度,其名稱「奧森」(Orson)在氣旋季過後予以退役,此後都不會再在澳州地區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
氣象歷史
[編輯]氣旋奧森源於1989年4月17日澳洲達爾文西北方向海域的一股熱帶低氣壓,由澳洲國家氣象局監控。系統這天保持向西南方向移動,之後轉向西進並增強成熱帶氣旋,因此獲名「奧森」[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這時開始對風暴進行監控,並將天氣系統命名為「第28S號熱帶風暴」[4]。風暴繼續增強,其前進速度在這一過程中也不斷減緩,到4月19日,奧森已經達到澳洲熱帶氣旋強度等級下的三級標準,成為強烈熱帶氣旋[2]。這天晚些時候,風暴達到四級強度並發展出風眼。這時奧森開始轉向西南,於4月20日成為五級氣旋,風力時速達到210公里[3][2]。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報告也表明氣旋在這一階段有顯著強化,根據該機構的評估,奧森於4月22日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260公里強度,可以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達到五級颶風標準[4]。風暴大約就在這時直接從一個石油平台上空經過,整個平台在風眼中的時間約有40分鐘,風眼直徑約為40公里[5]。平台上的氣象站記錄下904毫巴(百帕,26.69英寸汞柱)的氣壓[1],測到250公里的陣風時速時,氣象站已受到嚴重破壞導致紀錄中止。該氣壓數值在當時創下澳洲地區有紀錄以來的最低值[5]。不過,這一紀錄之後已先後被包括1999年氣旋格溫達在內的3個氣旋超越[6][7][8]。這時奧森的直徑約為555公里[9]。
氣旋繼續南下,加快朝一片冷鋒逼近。協調世界時4月22日晚20點45分,氣旋奧森以風力時速220公里強度在西澳州丹皮爾(Dampier)附近登陸[2][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報告中也表明風暴登陸時已有所減弱,風速估計為每小時230公里[10]。風暴以每小時28公里速度前進並逐漸減弱,從潘納旺尼卡上空經過[5]。登陸不到12小時後,風暴的強度就已經低於三級標準[2]。從這時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停止對這一天氣系統進行監控[10]。UTC4月23日晚21點左右,奧森在西澳州南部上空退化成熱帶低氣壓[2]。風暴殘留的移動速度逐漸提高到每小時50公里,於4月24日晚在大澳洲灣上空經過[3]。最終氣旋在進入海面上空數小時後消散[5]。
澳洲國家氣象局在衡量熱帶氣旋強度時採用的是10分鐘持續風速,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是採用1分鐘持續風速[11]。兩者間的換算係數為1.14[12]。澳洲國家氣象局估計氣旋奧森的10分鐘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50公里,1分鐘持續風速則高達每小時290公里[2][1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數據則為1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260公里,10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220公里[10][12]。
防災措施和影響
[編輯]排名 | 名稱 | 年份 | 最低氣壓 毫巴(百帕) |
---|---|---|---|
1 | 格溫達 | 1999 | 900 |
伊尼戈 | 2003 | ||
3 | 喬治 | 2007 | 902 |
4 | 奧森 | 1989 | 904 |
5 | 馬庫斯 | 2018 | 905 |
6 | 西奧多 | 1994 | 910 |
萬斯 | 1999 | ||
費伊 | 2004 | ||
格倫達 | 2006 | ||
來源:澳洲氣象局[13] |
隨著奧森逼近西澳州海岸,氣象部門敦促當地居民對風暴來襲做好準備;人們著手清理垃圾,綁好戶外物品,確保救災工具包能夠正常使用。海上一處價值150萬澳洲元的天然氣平台上共計200名工作人員全部在風暴到達前撤離[14]。由於登陸點人煙稀少,因此氣旋奧森強度雖高,但造成的破壞程度卻相對較輕[3]。根據報道,風暴期間共有超過20位漁民失蹤[15]。
4月23日,三架飛機經搜救任務救回了約20名漁民,但仍有1人下落不明[15]。風暴產生高達20公尺的巨浪,導致4名印度尼西亞漁民因船隻沉沒遇難[3]。雖然陣風時速高達270公里,並且還有估計高達21公尺的狂浪[16],但海上的北蘭金(North Rankin)天然氣平台只出現輕度受損[17]。巨浪還導致該平台找到一個蘊藏有超過3200立方公尺石油大型油田的時間延遲。海浪的衝擊令用來尋找油田位置的鑽機移位,對其重新歸位需要耗費多日時間[18]。工作人員對破壞程度進行評估後確認,鑽機已經折斷並扯斷了兩個錨的鎖鏈,然後漂移到了距平台近2公里的位置;鑽機的清理和重新定位工作一共導致油田開發項目延遲了近兩周[19]。該平台因氣旋奧森一共遭受了約2000萬澳洲元的損失(相當於1989年的1680萬美元和2025年的4129萬美元)[20]。
奧森登陸期間產生了3.1公尺高的風暴潮[注 1][5]。風暴來襲時正逢退潮,正常潮水高度約為1.6公尺[3]。沿海地區受到嚴重侵蝕,部分地點流失了近20公尺高的岩石[3][22]。丹皮爾的陣風時速達183公里,氣旋登陸點附近的一個氣象站則記錄下時速211公里的陣風[5]。港口官員稱,有許多船隻的系錨被扯斷,整艘船都被水衝到岸上[22]。卡拉薩(Karratha)的氣象雷達遭受了約價值90萬澳洲元(相當於1989年的76萬美元和2025年的187萬美元)的破壞[14],附近還有一個機場受損[22]。波因特薩姆森(Point Samson)的突堤碼頭嚴重受損,最終只能拆除[23]。
礦業小鎮潘納旺尼卡受災最為嚴重,有70套民居因氣旋受損。風暴沿途颳倒了許多樹木,還致使多條輸電線纜中斷。奧森最終消散前還導致1人失蹤,這名男子與他的遊艇都失去了同外界的聯繫[22];之後的報道中確認他已經在風暴期間溺亡[24]。此外,風暴還令20人受傷,60人流離失所,約1000人受到影響[25]。估計整場風暴一共造成了的破壞價值2000萬澳洲元(相當於1989年的1680萬美元和2025年的4129萬美元),災後修復工作又耗費了500萬澳洲元(相當於1989年的410萬美元和2025年的1008萬美元)[3][26]。由於風暴的猛烈程度,其名稱在氣旋季後予以退役,之後永遠都不會再在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27]。
解釋說明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Buchan, S.J.; Tron, S.M.; Lemm A.J. Measured Tropical Cyclone Seas (PDF). 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ave hindcasting and forecasting preprints. Banff, Alberta, Canada. 2002-09-04 [2014-1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4-12).
- ^ 2.0 2.1 2.2 2.3 2.4 2.5 2.6 Australian Region Tropical Cyclone Best Tracks. Bureau of Meteorology. 2008 [2014-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Hanstrum, B.; Foley, G. Report on Tropical Cyclone Orson (PDF) (報告).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1992 [2014-1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4-12).
- ^ 4.0 4.1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Naval Western Oceanography Center. 1989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 Navy,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1990 [2011-06-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6-06).
- ^ 5.0 5.1 5.2 5.3 5.4 5.5 5.6 Drosdowsky L.; Woodcock F. The South Pacific and southeast Indian Ocean tropical cyclone season 1988-89 (PDF).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1991-03 [2014-1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3).
- ^ Perth Tropical Cyclone Warning Centre. Severe Tropical Cyclone Gwenda (PDF) (報告).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2009-04-29 [2014-1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 ^ Bureau of Meteorology Special Services Unit. Tropical Cyclone Inigo (30 March - 8 April).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2003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7).
- ^ Meteorological Aspects of Severe Tropical Cyclone George’s Impact on the Pilbara (PDF). Bureau of Meteorology: 4. 2007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 ^ Zhang, Q.P.; Lai, L.L.; Sun, W.C. Loc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Center with Intelligent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Springer Berlin/Heidelberg: 898–907. 2006 [2014-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10.0 10.1 10.2 Tropical Cyclone 28S (Orson) Best Track.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Naval Western Oceanography Center. United States Navy, United States Airforce. 2002 [2013-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5 [2013-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 ^ 12.0 12.1 12.2 Section 2 Intensity Observation and Forecast Errors. United States Navy. 2009 [2013-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 ^ Tropical Cyclone Information for the Australian Region.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 Bureau of Meteorology. [2014-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14.0 14.1 West Stays On Alert As Cyclone Tracks Inland. Courier-Mail. 1989-04-24. (Accessed via Lexis-Nexis)
- ^ 15.0 15.1 Search and Rescue Finds 20 Fishermen. Sunday Tasmanian. 1989-04-23.
- ^ Christopher C. Burt. Mark Stroud , 編. Extreme Weather: A Guide & Record Book. W.W. Norton. 2007: 219 [2014-10-14]. ISBN 97803933301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9).
- ^ Fahey, Martin. North Rankin 'A' Platform, North West Shelf.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05 [6 August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8).
- ^ Cyclone Delays News of 'Major Oil Find'. Sydney Morning Herald. 1989-04-25: 23.
- ^ Luker, Paul. Woodside faces further delay in WA oil tests. The Age. 1989-05-09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6).
- ^ Hextall, Bruce. First Shelf gas shipment to Japan likely in July.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1989-05-16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8).
- ^ Glossary of NHC Term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3-25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 ^ 22.0 22.1 22.2 22.3 Cyclone Orson Was Nation's Strongest Ever. Holbart Mercury. 1989-04-25. (Accessed via Lexis-Nexis)
- ^ Point Samson. Karratha and Districts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re. 2009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8). (Accessed via Lexis-Nexis)
- ^ Cyclone Death. Sydney Morning Herald. 1989-04-23. (Accessed via Lexis-Nexis)
- ^ North-western coast, WA: Cyclone. Australian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06-09-13.
- ^ Cyclone Orson's bill may top $20M. Courier-Mail. 1989-04-25. (Accessed via Lexis-Nexis)
- ^ RA V Tropical Cyclone Committee. Tropical Cyclone Operational Plan for the South Pacific and South-East Indian Ocean (PDF).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08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2-0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