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水族館站 (波士頓地鐵)

座標42°21′33″N 71°03′11″W / 42.3593°N 71.0531°W / 42.3593; -71.0531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水族館站

Aquarium
水族館站(2013年8月)
水族館站(2013年8月)
位置 美國
麻薩諸塞州波士頓
州街英語State Street (Boston)183號
地理座標42°21′33″N 71°03′11″W / 42.3593°N 71.0531°W / 42.3593; -71.0531
擁有者麻薩諸塞灣交通局
途經路線  藍線 
轉乘交通巴士 波士頓公交英語MBTA Bus4
 渡輪  :F1, F2(長碼頭英語Long Wharf (Boston)
車站構造
無障礙車站
月台2座側式月台
股道2
歷史
啟用日期大西洋大道高架英語Atlantic Avenue Elevated:1901年8月22日
藍線:1906年4月5日
關閉日期大西洋大道高架:1938年9月30日
重建日期1924年4月; 1948-1950; 1968; 1996-2004
舊稱1906-1967:大西洋大道站
高架車站:州街站
營運資訊
乘客數量
(2013)
4,776 (工作日日均旅客運送量)[1]
服務
上一站 麻薩諸塞灣交通局 下一站
州街 藍線 馬維里克
已中止營運路線
上一站 麻薩諸塞灣交通局 下一站
羅伊斯碼頭 大西洋大道高架線
1938年關閉
電池街
位置
地圖

水族館站(英語:Aquarium station)是位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灣藍線無障礙地鐵站。車站位於大西洋大道東側,緊鄰波士頓新英格蘭水族館並因此命名。同時,該車站是數條波士頓渡輪英語MBTA Boat路線的轉乘站,波士頓長碼頭英語Long Wharf (Boston)距離地鐵站其中一個出入口不足百米。

水族館站一共有兩座側式月台,配有自動扶梯及電梯直達車站月台。車站天花板與巴黎地鐵華盛頓地鐵類似,呈拱形,吊頂比波士頓其他地鐵站都高。由於地鐵站離海邊不足100米,為防止海水滲入,車站挖的很深,是所有地鐵藍線車站中最深的車站,而地鐵紅線波特站是整個波士頓最深的車站。

歷史

[編輯]

州街站

[編輯]
1921年的州街站(如今的水族館站)

此地最早設置的通勤鐵道路線為大西洋大道高架鐵路英語Atlantic Avenue Elevated,始建於1901年1月21日,[2]:81901年8月22日竣工通車。當時大西洋大道高架在此地設立了一座車站,命名為州街站。[3]車站離地面一共有兩層,最上方為島式月台,月台下方為夾層。[2]:13旅客從大西洋大道兩側的樓梯到達夾層進入車站。[2]:41車站建成時大約43公尺(141英尺)長,可供三節車廂的列車停靠。1902年6月13日,車站月台延伸,可供四節車廂停靠。[2]:13-14

大西洋大道站

[編輯]
1906年,大西洋大道站

波士頓交通委員會(BTC)在1900年5月5日開始建設東波士頓隧道。隧道橫跨波士頓灣,連接東波士頓英語East Boston和波士頓市中心,如今的波士頓地鐵藍線是麻薩諸塞灣交通局在這條隧道的基礎上進行改建的。隧道建設初期,波士頓市中心的路線尚未敲定,因此決定從隧道另一側,東波士頓的馬維里克站開始施工。[4]1901年7月25日委員會確定波士頓市中心路線規劃,東波士頓地鐵隧道將沿著州街建設,在大西洋大道繁忙的長碼頭英語Long Wharf (Boston)旁設立車站。[5]車站的建設分別由兩個獨立的承包商施工。隧道的最西端,車站的東半部分在水下,被稱為「大西洋硐室」(Atlantic Chambers),在大西洋大道西側露天建造。[6]而車站的主結構使用平巷掘進英語Drift mining方法施工,[7]:34兩座側式月台均為49米長,3米寬,距離地面16米深。[6]

硐室為一個17.5米長,12米寬的矩形豎井,鋼筋混凝土牆大概為0.5到0.9米厚。整個硐室被分成四個較小的硐室,月台和軌道在最底層。[6]月台最東側留有9.8米長,5.5米寬的空間安裝電梯和樓梯間。[6]工程於1901年12月5日開工,挖掘工作於1903年5月29日完成。[6][7]:321903年6月19日,東部隧道的壓縮空氣使隔板脫落,造成兩名工人死亡。[7]:31在隧道中輸入壓縮空氣主要為防止海水滲入隧道,事故發生後,隧道上方的大西洋大道路面被壓縮氣體擠壓到略微拱起。[8]:50為防止地下車站施工時,上方建築下沉,在地面上鋪設了大量墊料英語Dunnage,1903年6月20日到10月7日期間,因工程建設需要,高架路線暫停營運。[9][2]:14

與波士頓早期大多數採用挖填方式建造的車站不同,大西洋大道站呈桶狀拱頂英語barrel vault結構。平巷掘進先築起車站的外牆,然後再挖出拱頂,最後挖出橫截面、建造內層英語invert level[7]:34整個拱頂12.3米寬,7.9米高,垂直牆面1.3米厚,拱頂厚度為0.9米。[7]:33拱頂於1902年3月17日開始建造,1903年6月26日完工。[7]:35車站拱頂的粗糙工作於1903年8月28日完成,1904年1月19日完成表面瓷磚,石米英語granolithic平台於2月10日完工。[8]:551903年8月的巴黎地鐵失火事件英語Paris Métro train fire讓波士頓交通委員會和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對地鐵站安全問題十分擔憂,希望為車站新增緊急出口。[8]:11-121904年9月6日,車站月台西側新增了彎曲樓梯間,次要出入口設置在州街上,於10月10日竣工。[10]:62-63

車站主出入口由斯科利廣場站亞當斯廣場站英語Adams Square station出入口設計師查爾斯·布里格姆英語Charles Brigham設計。[8]:11出入口共有三層,[10]:62最上層為車站出入口,夾層設車站售票及檢票區,最下層是電梯機械室。[10]:62通往出入口的豎井是波隧道波士頓側的主通風口。[8]:54每個月台均有兩部電梯,一個通向主出入口,一個通向夾層。[8]:54[11]:35

儘管1903年11月份,波士頓交通委員會和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均同意增加步道層,[8]:3但誰都不願負責出資修建電梯。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認為自己負責車站基本的基礎建設,電梯應由交通委員會負責修建。然而交通委員會認為電梯是營運計畫,應由高架鐵路公司負責。1904年3月,雙方達成共識先開工建造,把資金問題推遲討論,[8]:3-11直到1913年麻薩諸塞州最高司法法院英語Massachusetts Supreme Judicial Court裁定才解決。[12])交通委員會於1904年8月15日與承包商簽署建築合約,預計於12月15日完成施工,但最後工程因為工程材料未按時運抵而延期。[10]:17東波士頓隧道於1904年12月30日順利開通,路面電車可以輕鬆從馬維里克站進入隧道,抵達市中心的德文郡站法院街站。隧道開通時,大西洋大道站還未完成。[3]地鐵主入口主體於1905年7月完工,剩下部分精裝修未完成,電梯於1906年1月完成測試。[11]:351906年4月5日,大西洋大道站正式開放。[2]:16[11]:7大西洋大道站有數個獨立的檢票口,地鐵和高架地鐵之間轉乘需要紙質轉乘票。[2]:16, 57

車站改造

[編輯]

1908年8月,高架鐵道路線月台向南擴展,大約110米長,約可容納8節車廂的列車,月台長度與臨近的華盛頓街隧道月台長度一致。夾層和次要出口樓梯擴寬施工於1908年10月26日竣工。[2]:117

東波士頓隧道最初計劃採用升高地鐵列車,並與當時計劃的劍橋高架路線直接相連。波士頓交通委員會和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之間存在分歧,1903年該計劃被取消後,這些車站均改為低月台。[13]:191905年開始使用的大容量雙側開門路面電車不僅可以從低月台上下車,還擁有如主線高架線上運轉的列車的諸多特性。[13]:118-119[14]:14然而,這些列車和1917年引進的大型中間開門列車都無法很好的應對如此大的客流,[14]:431924年4月,高架鐵路公司在一個周末內將東波士頓隧道的列車全部替換成重鐵列車,並將所有車站月台增高。[15]

東波士頓隧道的通車大大減少了對渡輪的客運需求,也減少了在大西洋大道高架站轉乘的乘客數。[15]1938年9月30日,高架車站關閉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拆除。[3]40年代晚期,三層的出入口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一層的出入口和狹窄的木質電梯。[16]1949年1月28日,拆除電梯的氣焊和氣割點燃了一塊油塊英語grease fire導致電梯井爆炸,頂棚被掀開,車站出入口及月台充斥著煙霧。車站大多數乘客通過緊急出口安全逃離,但是電梯工人及兩名乘客被濃煙燻死。[16]

麻薩諸塞灣交通局時期

[編輯]
車站月台西側(2015)

20世紀50年代中央動脈英語Central Artery的建設將地鐵線從車站西邊切斷。1967年2月13日,麻薩諸塞灣交通局對地鐵翻新時,以規劃中的新英格蘭水族館為車站命名,稱其為水族館站新英格蘭水族館於1962年提議並動工,1969年竣工開放,距離車站僅180公尺(590英尺)。東波士頓隧道地鐵更名為波士頓地鐵藍線,市區數座車站也同時更名。[3]車站於1968年進行了現代化改造,是全系統車站改善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供耗資900萬美元。[17]在20世紀70年代,大西洋大道的一部分被向西平移一個街區,使水族館站出入口落到新的大西洋大道東側。[18]</ref>老舊的電梯導致多起乘客受傷事件,包括1995年,一個三歲的孩子腿部嚴重割傷。[19]

車站重建

[編輯]

1996年,麻薩諸塞灣交通局開始對水族館站進行翻新,並對車站月台加長,[20]計畫在大開掘工程同時進行。大開掘工程將波士頓中央動脈高速深埋至隧道,並在原有的高架橋處興建羅斯·菲茨傑拉德·甘迺迪綠道英語Rose Fitzgerald Kennedy Greenway[21]2000年10月14日至2001年10月29日,車站完全關閉進行改造施工。州街站臨時重命名為「州街-水族館」站,臨時擺渡車650路公交往返於兩座車站。[3]重建後的水族館站在大西洋大道和州街十字路口西側的兩個角都增加了地鐵出入口,在州街南側興建的出入口帶有一座電梯。州街北側市場中心建築內的出入口隨後建成。[22]長碼頭地鐵出入口位於甘迺迪綠道東側,直到2003年9月2日才竣工開放。[3][20]整個車站重建耗資1億1千萬美元。[23]

新車站由哈利·埃倫茨威格設計,之前也為波士頓紅線設計了灰西鯡站[24][25]新的水族館站在原先的基礎上向西延長,新增的月台部分更加寬闊,並擁有「三重拱形鋁天花板」,正中間的拱形與舊車站的拱門匹配。[26]車站兩側的票務夾層均由紅色板岩地板鋪成,牆壁與天花板覆蓋有鋁板。出入口的設計意在與周圍建築設計融為一體。出入口西側為州街街區,設計採用與街區風格類似的花崗岩元素,東側進入車站的斜坡使用紅磚砌成,與旁邊的萬豪酒店長碼頭店建築風格一致。[26]作為地鐵藝術英語Arts on the Line計畫的一部分,車站月台牆壁為黑白相間的馬賽克瓷磚組成的《潮流》[27],由日本陶瓷藝術家金子潤英語Jun Kaneko創作。[28][29]

車站漏水問題

[編輯]

1996年至2003年間,水族館站長期為海水滲漏問題所困擾。儘管1906年車站剛開通時便有很細小的滲漏[10]:18,但後期的越來越嚴重的滲漏可能是大開掘施工所導致的。[21]由於車站東部出入口臨近波士頓港,王潮英語King Tide風暴潮期間海水可能灌入車站。[30]2018年1月4日,受2018年1月北美暴風雪英語January 2018 North American blizzard影響,冰凍的海水隨著浪潮灌入車站,車站臨時關閉並於第二天重新開放。[31]行進中的東北英語nor'easter溫帶氣旋再次使海水倒灌,車站被迫關閉。[32]2019年,麻薩諸塞灣交通局開始在水族館站設置臨時隔水沙袋控制洪水。[21]進入車站的海水浸泡損壞車站電梯,使其連續幾個月無法正常工作。[30]據交通局估算,要徹底修復車站漏水及洪澇問題需要大約兩千萬至四千萬美元。[21]

中央車站提議

[編輯]

南北鐵路連接工程英語North–South Rail Link是一個將波士頓北站波士頓南站連接在一起的提案,分布在城市兩側的通勤鐵路可以完美連接在一起。工程最初提議在中央動脈英語Central Artery及水族館站下方,離地大約40米處建設隧道。[33]2003年的主要投資研究/環境影響報告草案考慮了雙軌和四軌情況下有無中央車站的設計。有中央車站則在牛奶街北側和印度街南側設置四個出站口,外加一個通往水族館站的轉乘過道。[34]該報告估計,新增中央火車站每日乘坐通勤鐵路的乘客將增加3500人到12800人,但是工程造價將增加5.4億至8.17億美元。[33]水族館站翻新工程中在地下58米處建造了地下連續牆驗證施工可行性。[26]2018年對南北鐵路連接工程重新審查時,認為只有四軌情況下建造中央車站才有用,但是造價十分昂貴。[35]

車站結構

[編輯]
G 地面 出入口
夾層 - 月台間過道,檢票口,通往出入口
B1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入城 波士頓地鐵藍線保丁 州街
出城 波士頓地鐵藍線夢幻之地 馬維里克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idership and Service Statistics (PDF) 14th. 麻薩諸塞灣交通局. 2014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01).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Chasson, George Jr. Lonto, Arthur J. , 編. Boston's Main Line El: The Formative Years 1879-1908. Headlights (Electric Railroader's Association). 1987, 49. 
  3. ^ 3.0 3.1 3.2 3.3 3.4 3.5 Belcher, Jonathan. Changes to Transit Service in the MBTA district 1964-2015 (PDF). NETransit. 27 June 2015 [18 December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1-03). 
  4. ^ Six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for the Year Ending August 15, 1900.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1900: 29 –透過Internet Archive. 
  5. ^ Sev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for the Year Ending August 15, 1901.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1901: 9–11 –透過Internet Archive. 
  6. ^ 6.0 6.1 6.2 6.3 6.4 Eigh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from August 15, 1901, to June 30, 1902.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1901: 24 –透過Internet Archive. 
  7. ^ 7.0 7.1 7.2 7.3 7.4 7.5 Ni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for the Year Ending June 30, 1903.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1903 –透過Internet Archive.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T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for the Year Ending June 30, 1904.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1904 –透過Internet Archive. 
  9. ^ Cheney, Frank; Sammarco, Anthony M. When Boston Rode The El. Arcadia Publishing. 2000: 61. ISBN 9780738504629.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Elev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for the Year Ending June 30, 1905.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1905 –透過Internet Archive. 
  11. ^ 11.0 11.1 11.2 Twelv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for the Year Ending June 30, 1906. Boston Transit Commission. 1906 –透過Internet Archive. 
  12. ^ City of Boston v. Boston Elevated Railway Company, 213 Mass. 407 (1913).
  13. ^ 13.0 13.1 Cheney, Frank. Boston's Blue Line. Arcadia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0738535760. 
  14. ^ 14.0 14.1 Cox, Harold E.; Cummings, O. R. Surface cars of Boston, 1903-1963. New England Electric Railway Historical Society. 1963 –透過Hathi Trust. 
  15. ^ 15.0 15.1 Cudahy, Brian J. Change at Park Street Under. Stephen Greene Press. 1972: 31–32. ISBN 0828901732. LCCN 72081531. 
  16. ^ 16.0 16.1 Billerica Woman Perishes in Boston Subway Fire. Lowell Sun. January 28, 1949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9) –透過Newspaper Archive. 
  17. ^ Fourth Annual Report (Covering the period October 1, 1967 - October 31, 1968)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1968: 23 –透過Internet Archive. 
  18. ^ Kyper, Frank. The railroad that came out at night: a book of railroading in and around Boston 2. Carstens Publications. 1990: 15–17. ISBN 0828903182. 
  19. ^ Daniel, Mac. Man is strangled after clothing snags in MBTA escalator. Boston Globe. March 2, 2005 [2019-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02). 
  20. ^ 20.0 20.1 MBTA Officials Celebrate Completion Of Aquarium Station (新聞稿).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September 22, 2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1, 2003). 
  21. ^ 21.0 21.1 21.2 21.3 Washington, Robin. At Aquarium Station, ‘Water Transportation’ Is A Multi-Million-Dollar Problem. WGBH. July 9, 2019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7). 
  22. ^ Aquarium Station Reopens on the MBTA’s Blue Line (PDF). TRANSreport (Boston Metropolitan Planning Organization). December 2001: 1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7-10). 
  23. ^ Planned Accessibility Projects - On the Subway.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7, 2004). 
  24. ^ Marquard, Bryan. Harry Ellenzweig; designed elegant structures for academia, public transport. Boston Globe. June 22, 2014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7). 
  25. ^ Aquarium Station.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6, 2008). 
  26. ^ 26.0 26.1 26.2 Campbell, Robert. Stunning Aquarium station is on track. Boston Globe. January 23, 2005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7). 
  27. ^ Palmer, Thomas C., Jr. Starts and Stops: Officials mull compromise on Cambridge truck limits. Boston Globe. December 23, 2001: 32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7) –透過Newspapers.com. 
  28. ^ Jun Kaneko Biography. Edward Cella Art + Architecture.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7). 
  29. ^ On the Blue Line (PDF).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17). 
  30. ^ 30.0 30.1 Aloisi, James. Blue Line needs urgent attention. Commonwealth Magazine. September 9, 2018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31. ^ Glatter, Hayley. The Aquarium Station Is Back Open after Flooding. Boston Magazine. January 5, 2018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32. ^ Swasey, Benjamin. How The New England Aquarium Seeks To Urge Visitors To Act On Climate Change. WBUR. April 3, 2018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33. ^ 33.0 33.1 Executive Summary. North-South Rail Link Major Investment Study/Draft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 (PDF).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03: ES–12, ES–21, ES–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February 18, 2006). 
  34. ^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Alternatives. North-South Rail Link Major Investment Study/Draft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 (PDF).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03: 2-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March 18, 2006). 
  35. ^ North South Rail Link Feasibility Reassessment (PDF).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June 2018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3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