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理工大學
米蘭理工大學 | |||
---|---|---|---|
Politecnico di Milano | |||
創辦時間 | 1863 | ||
學校類型 | 國立理工大學 | ||
校長 | Ferruccio Resta | ||
職工人數 | 1,264 | ||
學生人數 | 40743(2012/13) | ||
博士生人數 | 900 | ||
校址 | 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米蘭市 | ||
校區 | 市區 | ||
校隊 | CUS Milano | ||
代表色 | 青 黑 白 | ||
暱稱 | Polimi | ||
隸屬 | 歐洲頂尖工科大學聯盟 | ||
網站 | www.polimi.it/ | ||
|
米蘭理工大學(義大利語:Politecnico di Milano)是位於義大利米蘭的一所國立大學,目前擁有七個校區。創立於1863年,是米蘭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義大利規模最大的科技類大學,約有42000個學生,是一所歷史悠久、專業分布廣泛、師資力量雄厚的理工大學。
米蘭理工大學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頂尖理工大學之一,在設計、建築、工程、航空航天等學科方面具有世界領先地位和卓越聲望。在2019 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1],米蘭理工大學在義大利國內排名第1位,世界排名第156位。在2019 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2]中,藝術與設計排名第6位、建築學排名第11位、土木工程排名第7位、機械和製造工程排名第16位、電子與電氣工程排名23位,並且數學、物理與空間科學、材料科學、化學工程也都排在50-100位。其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構成歐洲頂尖工科高校聯盟IDEA聯盟。
米蘭理工大學的主校區位於米蘭市區的大學城(Città Studi)內,米蘭市內的另一校區則位於米蘭西郊的Bovisa區,在米蘭市外的科莫、萊科、曼托瓦、克雷莫納以及皮亞琴察這五座城市還分布有規模較小的校區。
在義大利有三所"Politecnico"(理工大學,只教授工程、建築和設計),分別位於米蘭,都靈和巴里。他們都被學生口頭稱為"Poli"。
學校的校徽來自拉斐爾·聖齊奧的濕壁畫雅典學院。該畫現收藏於梵蒂岡的梵蒂岡博物館。
歷史
[編輯]米蘭理工大學在弗朗切斯科·布里奧斯奇的領導下創立於1863年,原名為「高等技術研究所」(Istituto Tecnico Superiore)在創辦之初只教授民用工程與工業工程。為了沿襲德語國家開辦理工學院的傳統,包括學者、教授、地方行政部門(米蘭市、米蘭省、商務部以及法國倫巴省儲蓄銀行)、文化社團以及來自久負盛名的米蘭家族的企業家在內的群體,經過精心計劃,將大學定址於曾經的赫爾維蒂學院(Collegio Elvetico),也就是現如今的參議院(Via Senato)。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教育界的進步主義與改造主義的思潮為創建學校提供了理想的大環境,讓卡洛·卡塔內奧提出的理念得以實現。通過他的「Politecnico」雜誌,這位來自米蘭的理論家傳播著通過科學進步來逐步實現政治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理念。
學校於1863年11月29日正式招生,註冊學生人數為36人。1865年,併入原來布雷拉美術學院建築系,進行院系整合後,成立了學院建築系,成為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的前身。受卡米洛·波伊多的啟發,新的課程更加注重與傳統藝術的聯繫。1865年起,為民用建築師設立的特殊部門開始遵循新制定的教學定位,此後根據該教學定位,學校始終致力於高等工程技術研究領域的教學和研究。這些措施促成了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建築高等學府的形成,而這種學府在當時的義大利尚屬首家。
朱塞佩·科倫坡繼布里奧斯奇後,於1897年至1921年間擔任院長職務。他執掌學院期間,憑藉加強學院和工業界的聯繫以及創立類似愛迪生公司(Società Edison)這樣的新型公司來進一步推動學院的發展,而愛迪生公司在電器工業的發展進程中也成功扮演了非同尋常的推動者的角色。被公認為義大利工程學始祖同時也是義大利參議員的科倫坡,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工程師手冊》的撰寫者。
1927年,學校遷至目前的校址達文西廣場(Piazza Leonardo da Vinci),即現在的大學城(Citta' Studi),並於9月22日對外招生。在那一時期,學院被命名為皇家理工學院(Regio Politecnico)。1937年,學校正式更名為米蘭理工大學。1942年,大學開始使用來源於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的標誌。1954年歐洲第一個電子計算中心在米蘭理工大學運營。1977年,天狼衛星(SIRIO)由米蘭理工大學和其它公司合作研製並成功發射。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米蘭理工大學開始擴展其它校區。1993年,開設工業設計課程。
自建校以來,米蘭理工大學不斷成長,通過培養無數教授、研究人員和企業家,在建築設計、工程技術、產品設計以及航空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創造和改寫了義大利乃至整個世界的科研歷史。
如今,米蘭理工大學有7個校區。米蘭理工大學在其各個分校區(Milano - Leonardo、Milano - Bovisa、Como、Cremona、Lecco,Mantova和Piacenza)為所有學生提供世界最先進的科研實驗室。[3]
校區
[編輯]學校擁有七個校區:
- Campus Leonardo, 位於米蘭的Piazza Leonardo da Vinci,從1927年開辦至今; 從那時起,校區有所擴張。如今由互相靠近的幾個小校區組成 (campus Leonardo, campus Bonardi, campus Clericetti, campus Mancinelli, campus Gran Sasso和campus Colombo)。
- Campus Bovisa,位於米蘭的Bovisa區,從1989年開辦至今; campus Bovisa如今由1994年開辦的campus Durando和1997年開辦的campus La Masa組成 。
- Campus Como, 位於科莫市,從1987年開辦至今。
- Campus Cremona,位於克萊莫納,從1987年開辦至今。
- Campus Lecco, 位於萊科市,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開辦至今。
- Campus Mantova, 位於曼托瓦市,從1999年開辦至今; 校址前生是所孤兒院, 由建築師Paolo Pozzo在19世紀設計。
- Campus Piacenza,位於皮亞琴查市,從1997年開辦至今。
錄取
[編輯]米蘭理工大學的本科課程錄取需要學生參加入學考試,詣在檢測學生的入學準備程度。考試的主要目標是找出學生的不足,以便選報額外的課程(如有需要)。只有一些課程嚴格控制入學人數, 雖然大學對每個課程都有規定入學名額。
建築,設計和工程建設系的入學考試分為五部分: 邏輯和常識; 歷史; 繪畫; 數學和物理; 英語。 除了工程建設系外的其他工程系的入學考試分為四部分: 英語; 邏輯和數學統計; 語言理解; 物理。
米蘭理工大學的研究生課程需要義大利本國或其他國家的學士學位。不同科系還有一些各自的額外要求,比如獲取學士學位花費了多長時間,在讀本科時的平均分等。
米蘭理工大學也開設Dottore di Ricerca (Ph.D.), MBA的課程。
構成
[編輯]米蘭理工大學有十七個部: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rchitettura e Pianificazione (DIAP) (建築和規劃)
- Bioingegneria (生物工程學)
- Chimica, Materiali e Ingegneria Chimica "Giulio Natta" (化學)
- Elettronica e Informazione (DEI) (電子學和信息技術)
- Elettrotecnica (電子工程)
- Energetica (能量工程)
- Fisica (物理學)
- Industrial Design, Arti, Comunicazione e Moda (INDACO) (工業設計, 藝術, 視覺傳播 和 時裝設計)
- Ingegneria Aerospaziale (航空航天工程)
- Ingegneria Gestionale (DIG) (工程管理)
-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Civile e Ambientale (DICA) (土木與環境工程系)[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ngegneria Nucleare (核工程學)
- Matematica "Francesco Brioschi" (數學)
- Meccanica (機械)
- Progettazione dell』Architettura (建築設計)
- Scienza e Tecnologie dell'Ambiente Costruito (BEST) (環境建造的科學技術)
知名校友
[編輯]- 卡彌洛·博伊托,建築修復和遺產保護先驅,短篇小說作家。提出「修復文法八要素」(restauro filologico),對古建築修復理論有重要影響。其修復作品包括米蘭、帕多瓦和威尼斯的一些古建築。
- 恩里克·弗拉尼尼,在1877年發明世界上第一個以電動機為動力直升機的工程師和航空專家,也是飛艇和水上飛機研究的先驅。
- 喬瓦尼·巴蒂斯塔·皮雷利,工程師、企業家。倍耐力Pirelli輪胎創始人。Pirelli是目前世界第五大輪胎製造商。
- 吉奧·龐蒂,建築師、設計師、雜誌創辦人。Ponti椅的設計者與著名建築雜誌《Dumos》的創辦人。
- 薩爾瓦托雷·夸西莫多,詩人、文學家。曾在米蘭理工大學進修建築工程,195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居里奧·納塔有機化學家,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聚合反應催化劑研究上作出很大貢獻,因此與德國化學家卡爾·齊格勒共同獲得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 達里奧·福,劇作家,戲劇導演,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阿希爾·卡斯蒂格利尼,傳奇建築師、設計師。
- 阿爾多·羅西,建築師,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1990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 倫佐·皮亞諾,建築師,高技派建築師的代表。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1998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 保拉·安特那利,建築師,設計師。現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與設計部館長。
- 馬西莫·維涅里,著名現代主義平面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 Vignelli Associates公司創始人。 他曾設計IBM(電腦)、Knoll(家具)、Bloomingdale's(百貨)和美國航空的品牌標誌。
- 蓋·奧倫蒂,女建築師、照明和室內設計師、工業設計師、舞台設計師。作品以對於歷史與現代的有機融合而聞名。
- 吉安法藍科‧費雷,時裝設計師。曾任Dior首席設計師,6次獲得黃金眼獎(Occhio d'Oro)。
- 馬里奧·貝利尼,建築師和設計師,步入設計界60多年以來,致力於提升義大利本土設計的國際影響力。曾8次獲得素有設計「諾貝爾獎」之稱的金羅盤獎。
- 德梅特里奧·斯特拉托斯,音樂家、現代實驗音樂先驅、著名詞曲作家。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
- 弗朗切斯科·吉瓦齊,經濟學家、銀行家。曾任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CEPR)研究員,歐盟執委會經濟顧問,義大利經濟委員會顧問。
- 史蒂芬洛‧佩西納,商人。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執行長兼常務副會長。截止2015年6月,淨資產達133億美元。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核物理專業。
- 馬可·杜利高,人工智慧科學家。榮獲歐盟執委會授予的2003年度居里夫人成果獎(Marie Curie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 史蒂法諾·博埃里,建築師,設計師,知名策展人。現任米蘭理工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教授,曾執教於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曾任知名建築雜誌DOMUS主編,曾任米蘭市主管文化設計方面的副市長,同時也是2015年米蘭世博會的總規劃師和命題人。1989年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
學術活動
[編輯]米蘭理工大學開設32個初級學士學位課程。其中包括計算機工程在線課程,義大利首個在線大學課程,和傳統的計算機工程課程完全相同; 所有課程都由大學教授通過網絡講解,期末考試在科莫校區進行。
多樣的課程是為了適應倫巴第大區當地的需求。倫巴第大區是歐洲最發達的工業區域之一。註冊學生人數大約三萬八千人,使之成為義大利最大的工程,建築和工業設計機構。
米蘭理工大學開設了一些國際學生交流項目[3], 並提供外國學生若干英語授課課程選擇[4]。學校加入了歐洲電子工程學院學生交流網絡,ENTREE,同時也是 Top Industrial Managers for Europe (TIME)網絡的會員。
圖書館系統
[編輯]米蘭理工大學的圖書館系統在校內的所有圖書館擁有超過四十七萬份資料。該系統由中央圖書館(最重要的是'中央工程圖書館'和'中央建築圖書館')和為幫助學生備考而建立的教學圖書館。在圖書館系統登記過的書名可通過一個叫做OPAC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的網上搜尋引擎查詢。 從2004年秋季開始, 米蘭理工大學擁有自己的出版交易商標, 叫做Polipress,詣在發表大學研究成果。Polipress也出版免費的Politecnico期刊。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Top Universities. 2018-05-29 [2019-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英語).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9. Top Universities. [2019-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8) (英語).
- ^ 米兰理工大学中文官方网站历史简介. [2014-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0).
外部連結
[編輯]- (義大利文)(英文)(西班牙文)(法文)米蘭理工大學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