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德語:Ge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作品325,是小約翰·施特勞斯於1868年創作的圓舞曲,於1869年6月在維也納首演。這首曲子與「藍色的多瑙河」一樣,作為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代表作品而深受大眾喜愛。它和之前的第324號作品「電閃雷鳴波爾卡」為同時期作品。

這部作品既是維也納音樂的標誌性作品,也是一部表達作曲家愛國心的作品。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郊外的這片「維也納森林」自古至今都是維也納人們休憩的場所,小約翰·施特勞斯也為這裡的自然美景所感動而創作了這部作品。

樂曲相比一般的圓舞曲來說結構更為複雜,有些部分顯得更適合於演奏會而不是作為華爾茲舞蹈的伴奏。在序奏部分里,作者使用了德國南部和奧地利一帶的民族樂器樂曲齊特爾琴,用以表達維也納與周邊地區的相互融合。

分析

[編輯]

配器

[編輯]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本曲配器可簡記為"*2 2 2 2—4 3 3 1—tmp+2—hp, opt zither—str"[1]

解說

[編輯]

全曲由五個圓舞曲組成,前面有引子,後面有尾聲。樂曲的開始是一段很長的引子,兩支圓號牧歌式的吹奏宣告了黎明的到來,緊接著是管樂模仿小鳥婉轉的鳴叫,齊特爾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濃厚的鄉土色彩。引子之後便是五段的圓舞曲,反覆表現了森林的美景、人們在森林裡輕歌曼舞的場景。尾聲部分同樣很長,前面的旋律又重複出現,最後以合奏的形式結束了全曲。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1.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390. ISBN 0-8108-3228-3.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