綴鱗鱘屬
外觀
綴鱗鱘屬 化石時期:
| |
---|---|
大尾綴鱗鱘的化石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鱘形目 Acipenseriformes |
科: | 匙吻鱘科 Polyodontidae |
亞科: | 匙吻鱘亞科 Polyodontinae |
屬: | †綴鱗鱘屬 Crossopholis Cope, 1883[1] |
模式種 | |
†大尾綴鱗鱘 Crossopholis magnicaudatus Cope, 1883[2]
|
綴鱗鱘屬(學名:Crossopholis)是鱘形目、匙吻鱘科之下已滅絕的一屬,目前僅有一個已知物種,即模式種大尾綴鱗鱘(C. magnicaudatus),化石產自美國懷俄明州綠河層的早始新世伊普雷斯階(約5200萬年前),與現今生活在美國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為近親[3]。
1883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暨魚類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英文:Edward Drinker Cope;1840–1897)首次發表了對綴鱗鱘的描述,所依據的標本由殘缺不全的魚身和魚尾組成。1886年,科普找回了部分頭骨。此後直到1980年,學界才記錄到近乎完整的綴鱗鱘化石,原因是其化石相對稀少,並且與同一產地發現的其他相似物種難以區分。
生理構造
[編輯]綴鱗鱘的最大體長記錄為1.5公尺,小於其現存近親。體表覆蓋著數千片長度不足0.5公釐的微小魚鱗,其屬名「Crossopholis」(意為「流蘇鱗片」)便取自該特徵[4]。研究表明,綴鱗鱘的吻突是一個電感器官,功能與其現存近親的吻突相似,使其可以在昏暗渾濁的水域裡找到獵物[4]。
生活習性
[編輯]綴鱗鱘的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化石湖遺址的綠河層沉積物中,在化石湖東北角湯普森牧場(英文:Thompson Ranch)的淺層沉積物中比在湖中心較深的沉積物中更為常見。由於在當地發現的所有化石中,綴鱗鱘化石佔比不到0.02%,因此牠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很可能在湖泊北部毗連的河流裡度過,湖泊遺址中缺少綴鱗鱘幼體的化石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4]。
在綴鱗鱘化石的胃容物裡,發現了一種集群生活的小魚——Knightia eocaena 的殘骸,這表明綴鱗鱘為掠食性魚類,與主要攝食浮游動物的現代匙吻鱘不同。
參考文獻
[編輯]- ^ Crossopholis. Paleobiology Database. [2022-02-28].
- ^ Crossopholis magnicaudatus. Paleobiology Database. [2022-02-28].
- ^ Warren Jr., Melvin L.; Burr, Brooks M. (編). Freshwater Fishes of North America: Volume 1: Petromyzontidae to Catostomidae. Illustrated by Tomelleri, Joseph R.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1-4214-1201-6. LCCN 2013015264. OCLC 883918685. OL 27544698M. NLC 003932178.
- ^ 4.0 4.1 4.2 Grande, Lance. The Lost World of Fossil Lake: Snapshots from Deep Tim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3. ISBN 978-0-226-92296-6. LCCN 2012029631. OCLC 803472380. OL 25404807M. NLC 00366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