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國協成員國列表
大英國協(英語: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現由56個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成員大多為英國以前的殖民地或自治領。[1]
大英國協不是一個政治統一的聯邦,成員國不可以對其他成員國行使權力。大英國協是一個國際組織,在這個組織中,具有不同社會、政治和經濟背景的國家地位是平等的,在1971年發表的《新加坡宣言》中描述的一個具有共同價值觀和目標的框架內進行合作。[2]共同價值觀和目標包括促進民主、人權、善政廉政、法治、公民自由、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世界和平,上述目標通過各種多邊項目實現,如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大英國協運動會。[3]
大英國協的象徵是大英國協元首,但此職位並無實權,秘書長才是大英國協實際最高長官。[4]
1926年帝國會議通過《貝爾福宣言》,第一次提出了大英國協一詞,被稱為「大英國協」(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的最初成員有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自治領、南非聯邦、愛爾蘭自由邦和紐芬蘭自治領。1931年,英國國會正式通過《西敏法令》正式建立了大英國協關係,英國國會及英國政府從此不能再干涉自治領內部事務。[5]1949年,《倫敦宣言》標誌著現代大英國協的誕生和確定了聯邦現用名(Commonwealth of Nations)。[6]最新加入大英國協的成員是加彭和多哥,於2022年6月24日加入。[7]56個成員國的人口共24億,幾乎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12.1億生活在印度,95%生活在亞洲和非洲。[8]
目前,56個大英國協成員國中有15個是大英國協王國,其國家元首為大英國協元首查理三世;另外5個是擁有各自君主的君主制國家(汶萊、史瓦濟蘭、賴索托、馬來西亞和東加),其餘36個都是共和國。愛爾蘭和辛巴威曾經都是大英國協成員國,其中辛巴威已正式申請重新加入大英國協。南非、巴基斯坦、甘比亞和馬爾地夫曾經退出過大英國協,後重新加入。
現成員國
[編輯]以下大部分數據來自大英國協秘書處的成員國名單[9],人口數字統計截至2020年2月1日。
國家 | 首次加入日期 | 所在區域 | 人口[10] | 政體 | 備註[註 1] |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1981年11月1日 | 西印度群島 | 94,195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
澳洲 | 1931年12月11日 | 大洋洲(澳大拉西亞) | 25,711,320[11] | 聯邦制 大英國協王國 | 在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西敏法令》中,澳洲是最初的自治領之一,雖然法令直到1942年澳洲才通過《1942年西敏法令採納法令》,《西敏法令》在澳洲從1939年起追溯生效。[12]《1986年澳洲法案》排除了英國在澳洲立法生效的可能性,排除了英國干涉澳洲政府的可能性,排除了澳洲法院向英國法院上訴的可能性。[13] |
巴哈馬 | 1973年7月10日 | 西印度群島 | 402,576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
孟加拉 | 1972年4月18日[14] | 南亞 | 165,867,307 | 單一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1971年宣布從巴基斯坦獨立。[15] |
巴貝多 | 1966年11月30日 | 西印度群島 | 286,618 | 單一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2021年10月巴貝多議會通過多共和化議案,11月30日正式生效,成為共和國 |
貝里斯 | 1981年9月21日 | 中美洲 | 379,636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
波札那 | 1966年9月30日 | 南部非洲 | 2,377,831 | 單一制 混合的議會共和制 | |
汶萊 | 1984年1月1日 | 東南亞 | 439,022 | 單一制 伊斯蘭國 君主專制 | |
喀麥隆 | 1995年11月13日[16] | 中部非洲 | 24,836,674 | 單一制 半總統制 | 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地區是原法屬喀麥隆託管區,1960年1月1日從法國獨立,成立「喀麥隆共和國」。英屬喀麥隆託管區的南喀麥隆於1961年10月1日從英國獨立,併入「喀麥隆共和國」。 |
加拿大 | 1931年12月11日 | 北美地區 | 38,005,238[17] | 聯邦制 大英國協王國 | 1867年7月1日獲得名義上的獨立(自治領地位)。在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西敏法令》中,加拿大是最初的自治領之一。[18]1949年3月31日與紐芬蘭自治領合併。1982年的加拿大通過《1982年加拿大法案》,排除了英國在加拿大立法生效的可能性。 |
賽普勒斯[註 2] | 1961年3月13日[19] | 歐亞大陸 | 1,197,667 | 單一制 總統共和制 | 1960年8月16日從英國獨立。 |
多米尼克 | 1978年11月3日 | 西印度群島 | 72,975 | 單一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
史瓦濟蘭 | 1968年9月6日 | 南部非洲 | 1,336,933 | 單一制 君主專制 | 史瓦濟蘭的名義加入,2018年4月19日更名為史瓦帝尼。 |
斐濟[註 3] | 1970年10月10日 | 大洋洲(美拉尼西亞) | 909,024 | 單一制 議會共和制 | 1987年退出;1997年重新加入;2000年6月6日被暫停大英國協成員資格;[20]2001年12月20日恢復;[21]因2006年斐濟軍事政變再次被暫停成員資格,[22][23]2014年9月26日恢復。 |
甘比亞 | 1965年2月18日 | 西非 | 2,155,958 | 單一制 總統制 | 2013年10月3日退出大英國協,理由是「新殖民主義」。[24][25]2016年甘比亞總統選舉中阿達馬·巴羅當選總統後,於2018年1月22日申請重新加入聯邦,[26]並於2018年2月8日重新加入聯邦。[27] |
加納 | 1957年3月6日 | 西非 | 29,088,849 | 單一制 總統制 | |
加彭 | 2022年6月24日 | 西非 | 1,475,000 | 單一制 總統制 | 1960年8月17日脫離法國獨立,與莫三比克、盧安達、多哥一樣在歷史上不是英國殖民地,跟英國沒有憲法聯繫。[28] |
格瑞那達 | 1974年2月7日 | 西印度群島 | 107,894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
蓋亞那 | 1966年5月26日 | 南美洲 | 773,808 | 單一制 總統制 | |
印度 | 1947年8月15日 | 南亞 | 1,353,014,094 | 聯邦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由前法屬印度(1961年12月19日併入金德訥格爾;1954年11月1日併入本地治里、開利開爾、亞南、馬埃),前葡屬印度(1961年12月19日併入果阿邦、達曼、達曼-第烏;1961年併入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和錫金邦(1975年5月16日)合併而成。 |
牙買加 | 1962年8月6日 | 西印度群島 | 2,819,888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
肯亞 | 1963年12月12日 | 東非 | 49,167,382 | 單一制 總統制 | |
吉里巴斯 | 1979年7月12日 | 大洋洲(密克羅尼西亞島群) | 117,636 | 單一制 混合的議會共和制 | |
賴索托 | 1966年10月4日 | 南部非洲 | 2,199,492 | 單一制 西敏制 君主制[註 4] | |
馬拉威 | 1964年7月6日 | 東非 | 18,558,768 | 單一制 總統制 | |
馬來西亞 | 1957年8月31日 | 東南亞 | 31,505,208 | 聯邦制 西敏制 君主制[註 4] | 1957年加入馬來亞聯合邦;1963年9月16日改革為馬來西亞,與新加坡(1965年8月9日獨立)、 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和砂拉越組成聯邦。[29] |
馬爾地夫 | 1982年7月9日 | 南亞 | 515,696 | 單一制 總統制 | 1965年7月26日從英國獨立。[30]1982年7月9日至1985年7月20日是大英國協特殊成員。[31]2016年10月13日退出大英國協[32][33]2020年2月1日重新加入。 |
馬爾他 | 1964年9月21日 | 南歐 | 422,212 | 單一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1964年9月21日從英國獨立。 |
模里西斯 | 1968年3月12日 | 東非 | 1,286,240 | 單一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
莫三比克 | 1995年11月13日[34] | 東非 | 29,977,238 | 單一制 半總統制 | 1975年6月25日從葡萄牙獨立。是第一個加入大英國協以前與英國沒有任何殖民或憲法關係的國家。[35] |
納米比亞 | 1990年3月21日 | 南部非洲 | 2,600,857 | 單一制 半總統制 | 從南非獨立。[36]包括南非於1994年2月28日午夜移交的華維斯灣和企鵝群島。 |
諾魯[註 3] | 1968年11月1日† | 大洋洲(密克羅尼西亞島群) | 10,387 | 單一制 混合的議會共和制 | 1968年1月31日從澳洲、紐西蘭和英國的聯合託管下獨立。1968年11月1日至1999年5月1日是大英國協特殊成員,1999年5月1日成為正式成員國,[37]2006年1月變為特殊成員,[38]2011年6月再次成為正式成員。[39] |
紐西蘭 | 1931年12月11日 | 大洋洲(澳大拉西亞) | 5,092,910[40]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1907年9月26日獲得名義上的獨立(自治領地位)。在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西敏法令》中,紐西蘭是最初的自治領之一,儘管直到1947年紐西蘭才通過了《1947年西敏法令採納法令》。1986年,紐西蘭通過了《1986年紐西蘭憲法法令》,取消了與英國國會的所有聯繫。2003年通過了《2003年最高法院法令》,取消了與英國法律系統(樞密院司法委員會)的所有聯繫。 |
奈及利亞 | 1960年10月1日 | 西非 | 194,615,054 | 聯邦制 總統共和制 | 1961年5月31日併入前英國託管領土英屬喀麥隆。1995年被暫停大英國協成員資格,1999年恢復。[41] |
巴基斯坦 | 1947年8月14日[註 5] | 南亞 | 199,031,265 | 聯邦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1958年9月8日起包括從馬斯喀特和阿曼移交的瓜達爾市。1971年前,包括孟加拉(時稱東巴基斯坦)。[15]1972年退出聯邦,1989年重新加入;1999年被暫停大英國協成員資格,2004年恢復;2007年再次被暫停大英國協成員資格,[42]2008年恢復。[43]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1975年9月16日 | 大洋洲(美拉尼西亞) | 8,034,630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從澳洲獨立。 |
盧安達 | 2009年11月29日 | 東非 | 12,322,920 | 單一制 總統制 | [35]1962年7月1日從比利時獨立。是第二個加入大英國協(在莫三比克之後)之前與英國沒有任何殖民關係或憲法關係的國家。與莫三比克不同的是,盧安達加入大英國協後,英語就成為了國家官方語言之一。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註 3] | 1983年9月19日 | 西印度群島 | 56,632 | 聯邦制 大英國協王國 | |
聖露西亞 | 1979年2月22日 | 西印度群島 | 189,000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1979年10月27日 | 西印度群島 | 109,501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1979年10月27日至1985年6月1日為大英國協特殊成員。 |
薩摩亞[註 3] | 1970年8月28日 | 大洋洲(玻里尼西亞) | 196,954 | 單一制 議會共和制 | 1962年1月1日從紐西蘭獨立。以西薩摩亞名義加入大英國協,1997年7月4日改名為薩摩亞。[44] |
塞席爾 | 1976年6月29日 | 東非 | 98,248 | 單一制 總統制 | |
獅子山 | 1961年4月27日 | 西非 | 6,818,117 | 單一制 總統制 | |
新加坡[註 3] | 1965年10月15日† | 東南亞 | 5,889,117 | 單一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1963年9月16日脫離英國,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於1965年8月9日獨立。[45] |
索羅門群島 | 1978年7月7日 | 大洋洲(美拉尼西亞) | 614,497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
南非 | 1931年12月11日 | 南部非洲 | 56,007,479 | 單一制 混合的議會共和制 | 1910年5月31日獲得名義上獨立(自治領地位)。在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西敏法令》中,南非是最初的自治領之一。1961年5月31日退出大英國協,1994年6月1日重新加入。[46] |
斯里蘭卡 | 1948年2月4日 | 南亞 | 20,979,811 | 單一制 半總統制 | 以錫蘭自治領身份加入,1972年更名斯里蘭卡,成為共和國。 |
坦尚尼亞 | 1961年12月9日 | 東非 | 57,790,062 | 單一制 總統制 | 最初以坦加尼喀、 尚吉巴身份加入;1964年4月26日,兩者合併為坦尚尼亞。[47] |
多哥 | 2022年6月24日 | 西非 | 7,863,400 | 單一制 總統制 | 一戰結束後於1919年成為英國和法國的託管地(即後來的聯合國託管領土),國名多哥蘭。後來英屬多哥蘭於1956年納入英屬黃金海岸,1957年3月6日成為加納;法屬多哥蘭於1960年4月27日獨立。 |
東加 | 1970年6月4日 | 大洋洲(玻里尼西亞) | 107,228 | 單一制 西敏制 君主制[註 4] |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1962年8月31日 | 西印度群島 | 1,376,801 | 單一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1962年8月31日獲得名義上獨立(自治領地位)。根據千里達及托巴哥議會通過的《1976年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憲法法案》,1976年8月1日成為大英國協內的共和國。 |
吐瓦魯[註 3] | 1978年10月1日 | 大洋洲(玻里尼西亞) | 10,116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1978年10月1日至2000年9月1日為大英國協特殊成員。[48] |
烏干達 | 1962年10月9日 | 東非 | 42,288,962 | 單一制 總統制 | |
英國 | 1931年12月11日 | 北歐 | 67,988,148[49] | 單一制 大英國協王國 | 1926年帝國會議通過《貝爾福宣言》;1931年,英國國會正式通過《西敏法令》。 |
萬那杜[註 3] | 1980年7月30日 | 大洋洲(美拉尼西亞) | 279,953 | 單一制 西敏制 共和制 | 從法國和英國的聯合統治下獲得獨立。 |
尚比亞 | 1964年10月24日 | 南部非洲 | 17,470,471 | 單一制 總統制 |
前成員國
[編輯]國家 | 加入日期 | 所處大洲 | 退出時間 | 備註 |
---|---|---|---|---|
愛爾蘭 | 1931年12月11日 | 歐洲 | 1949年4月18日 | 在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西敏法令》中,愛爾蘭是最初的自治領之一,[50]1948年通過《愛爾蘭共和國法令》後退出,1949年英國通過《愛爾蘭法令》後同意愛爾蘭退出。[15] |
辛巴威 | 1980年10月1日 | 非洲 | 2003年12月7日 | 2002年3月19日被暫停大英國協成員資格。[21]2003年12月7日自願退出大英國協。[51]2018年5月15日,埃默森·姆南加古瓦總統提交了重新加入大英國協的申請。 |
已不存在的前成員國
[編輯]前國家 | 加入日期 | 所處大洲 | 消失時間 | 重新加入的身份 | 備註 |
---|---|---|---|---|---|
馬來亞聯合邦 | 1957年8月31日 | 亞洲/大洋洲 | 1963年7月31日 | 馬來西亞 | 由新加坡(1965年獨立)、沙巴和砂拉越合併為馬來西亞聯邦。 |
紐芬蘭自治領 | 1931年12月11日 | 北美洲 | 1934年2月16日 | 加拿大 | 在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西敏法令》中,其為最初的自治領之一。1949年,紐芬蘭與加拿大合併,自治領隨之結束。[50] |
坦加尼喀 | 1961年12月9日 | 非洲 | 1964年4月26日 | 坦尚尼亞 | 1964年4月26日,兩者合併為坦尚尼亞。[47] |
尚吉巴 | 1963年12月10日 |
準會員國
[編輯]國家 | 申請年 | 所處大洲 | 人口 | 備註 |
---|---|---|---|---|
索馬利蘭 | 2009(申請以觀察員國身份加入)[52] | 非洲 | 約3,500,000[註 6] | 該政權宣稱已經獨立,但並未獲得國際普遍承認;現時國際認可其為為索馬利亞的聯邦成員國。索馬利蘭已經提出申請以觀察員國身份加入大英國協,[52]其邊界接近於英屬索馬利蘭(1884-1960年是英國的保護國)。 |
南蘇丹 | 2011[53] | 非洲 | 13,670,642 | 1956年從英國獨立,成為蘇丹共和國的一部分。2011年從蘇丹共和國獨立。[54] |
蘇利南[55] | 2012 | 南美洲 | 555,934 | 蘇利南1799-1816年期間被英國占領,後英國將其歸還給荷蘭,於1975年獨立。2012年,蘇利南宣布了加入大英國協的計劃,[56]英國政府也優先指導蘇利南申請加入大英國協。[57] |
蒲隆地[58] | 2013 | 非洲 | 10,524,117 | 2014年10月22日,蒲隆地參議院規定了英語與法語、基隆迪語共同為蒲隆地的官方語言。[59] |
辛巴威 | 2018[60] | 非洲 | 16,150,362 | 在羅伯·穆加比擔任總統期間,辛巴威主導了大英國協事務,造成了聯邦內部的分裂。2002年,辛巴威因違反《哈拉雷宣言》而被暫停大英國協成員資格。2003年,大英國協拒絕解除對辛巴威的制裁,辛巴威宣布退出大英國協。從那時起,大英國協致力於結束政治僵局和讓辛巴威恢復正常。2018年5月15日,穆加比政府倒台後的姆南加古瓦新政府申請重新加入大英國協。 |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About us. The Commonwealth. [2013-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 FAQs.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4).
- ^ Singapore Declaration of Commonwealth Principles 1971.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1).
- ^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30).
- ^ The Commonwealth–History–Dominion Status.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2008-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8).
- ^ The Commonwealth–History–Modern Commonwealth.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1).
- ^ Josh Kron. Rwanda Joins British Commonwealth. The New York Times. 2009-11-29 [2009-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 ^ Country Comparisons – Population.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09-03-19 [2009-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 ^ Member countries. thecommonwealth.org. 2022-02-14 [2022-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5).
- ^ World population - Countrymeter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 ^ 人口時鐘 https://www.abs.gov.au/ausstats/[email protected]/94713ad445ff1425ca25682000192af2/1647509ef7e25faaca2568a900154b63?OpenDocu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ustralia.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4).
- ^ There is no equivalent provision as to the Commonwealth. However, for both the Commonwealth and the States,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effectively excludes the monarch from any personal exercise of governmental power. The 1986 proclamation was an exception, approved by Australian ministers.
- ^ Kohen, Marcelo G. Secess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22. ISBN 978-0-521-84928-9.
- ^ 15.0 15.1 15.2 Wind of Chang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2016 [2016-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 ^ Pondi, Jean-Emmanuel. Cameroon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The Round Table. October 1997, 86 (344): 563–570. doi:10.1080/00358539708454389.
- ^ 人口估計 https://www150.statcan.gc.ca/t1/tbl1/en/tv.action?pid=1710000901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20-07-03
- ^ Canada – History.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8).
- ^ McIntyre, W. David. Britain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 January 2000, 28 (1): 135–158. doi:10.1080/03086530008583082.
- ^ Ingram, Derek. Commonwealth Update. The Round Table. July 2000, 89 (355): 311–55. doi:10.1080/00358530050083406.
- ^ 21.0 21.1 Ingram, Derek. Commonwealth Update. The Round Table. April 2002, 91 (364): 131–59. doi:10.1080/00358530220144148.
- ^ Ingram, Derek; Soal, Judith. Commonwealth Update. The Round Table. February 2007, 96 (388): 2–28. doi:10.1080/00358530701189734.
- ^ Fiji suspended from the Commonwealth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4-29..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1 September 2009; retrieved 11 April 2011.
- ^ Statement by Commonwealth Secretary-General Kamalesh Sharma on The Gambia. The Commonwealth. 2013-10-04 [2013-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 ^ Gambia quits the Commonwealth. The Guardian. 2013-10-02 [201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 ^ The Gambia presents formal application to re-join the Commonwealth (Media Release). The Commonwealth. 2018-01-23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4).
- ^ The Gambia rejoins the Commonwealth.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18-02-08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4).
- ^ Donmez, Ahmet Emin. Gabon set to join British Commonwealth this year: President. Anadolu Agency. 2022-01-03 [2022-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 ^ Malaysia – History.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03).
- ^ Maldives – History.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5).
- ^ The Maldives and the Commonwealth. Republic of Maldives. [2009-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7).
- ^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16-10-13 [2016-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 ^ "Maldives quits Commonwealth over alleged rights abus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13 October 2016.
- ^ Ingram, Derek. Commonwealth Update. The Round Table. April 1996, 85 (338): 153–165. doi:10.1080/00358539608454302.
- ^ 35.0 35.1 Rwanda becomes a member of the Commonwealth. BBC News. 2009-11-29 [2009-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5).
- ^ Chronology of Namibian Independence.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3).
- ^ Nauru Accedes to Full Membership of the Commonwealth.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1999-04-12 [2009-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6).
- ^ Nauru–History.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3).
- ^ Nauru back as full Commonwealth member. Radio 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2011-06-26 [2011-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4).
- ^ 人口時鐘 http://archive.stats.govt.nz/tools_and_services/population_clock.aspx#gsc.tab=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igeria | The Commonwealth. thecommonwealth.org. [2017-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4) (英語).
- ^ Pakistan suspended from the Commonwealth.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7-11-22 [2008-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5).
- ^ Commonwealth lifts Pakistan suspension.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5-12 [2008-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0).
- ^ Constitution Amendment Act (No 2) 1997. [200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 ^ Road to Independence. AsiaOne. [2006-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3).
- ^ South Africa.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16-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1).
- ^ 47.0 47.1 Tanzania – History.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3).
- ^ Tuvalu Accedes to Full Membership of the Commonwealth.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0-08-14 [2009-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1).
- ^ 存档副本. [2020-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 ^ 50.0 50.1 Dominion Status.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2016 [2016-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 ^ Editorial: CHOGM 2003, Abuja, Nigeria. The Round Table. January 2004, 93 (373): 3–6. doi:10.1080/0035853042000188139.
- ^ 52.0 52.1 Somaliland on verge of observer status in the Commonwealt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Qaran News, 16 November 2009
- ^ South Sudan Launches Bid to Join Commonwealth. gurtong.net.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 ^ South Sudan on Track to Join Commonwealth..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 ^ Welcome to Allvoices. allvoices.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5).
- ^ Staff Writer. Suriname eying membership of Commonwealth. Stabroek News.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5).
- ^ Strengthening Guya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mmonwealth and providing guidance to Suriname as it considers applying for membership. www.gov.uk.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 ^ Burundi Applies to Join Commonwealth to Bolster Angolophone Ties. Bloomberg.com. 2013-11-13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 ^ 布隆迪议会通过关于布官方语言的法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蒲隆地共和國大使館. 2014-10-22 [2020-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 ^ Adebayo, Bukola. Zimbabwe applies to re-join Commonwealth, 15 years after leaving. CNN. 2018-05-21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外部連結
[編輯]- Commonwealth timeline
- Members.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The Commonwealth. Directgov. [200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