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語素變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語素變體(英語:allomorph)或詞素變體,是同一個語素的不同發音或書寫形式。

漢語

[編輯]

漢語兒化是典型的語素變體現象。

  • ㄔㄨˋ:牲畜、家畜、畜生
  • ㄒㄩˋ:畜牧、蓄養

「畜」是「禽獸」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的讀音不同,但在某些方言中讀音卻相同,可視為語素的語音變體。[1]

有的語素的變體兼具音變和形變的特點,例如「屏」:

  • ㄅㄧㄥˇ:屏氣
  • ㄆㄧㄥˊ:屏風、屏障
  • 屏氣 / 摒氣

英語

[編輯]

英語的複數形式、過去式中有許多語素變體的例子,如過去式語素 -ed,它可能發生語音同化,或在齒齦塞音後插入一個中央元音。如下是它的一些語素變體:

  • /əd//ɪd/:動詞詞幹以齒齦塞音 /t//d/ 結尾,如 'hunted' /hʌntɪd/、'banded' /bændɪd/
  • /t/:動詞詞幹以 /t/ 以外的清音位結尾,如 'fished' /fɪʃt/
  • /d/:動詞詞幹以 /d/ 以外的濁音位結尾,如 'buzzed' /bʌzd/

我們注意到在上面的描述中「以外」常常出現,所以有必要引入一種更簡潔的表述語素變體的方法。將條件以限制程度由高到低排列,首先觀察第一個條件,如不適用,則觀察第二個條件是否適用,以此類推:

  • /əd//ɪd/:動詞詞幹以齒齦塞音 /t//d/ 結尾
  • /t/:動詞詞幹以清音位結尾
  • /d/:其他

需要注意的是不規則變化的優先級最高。

薩米語

[編輯]

薩米語揚抑格的形式來調節詞語中重音音節的位置,結果使得每一個後綴和屈折變化結尾都有重音、非重音兩種形式。比如在北薩米語中,使役動詞後綴有兩種形式-hit/-ahttit,第一種用於兩個音節的動詞,詞綴在第三個音節;第二種用於三個音節的動詞,詞綴在第三、四個音節。

  • goarru-t 有兩個音節,加上後綴後是 goaru-hi-t.
  • nanosm-it 有三個音節,加上後綴後是 nanosm-ahtti-t.

詞幹的語素變體

[編輯]

語素變體現象也可以發生在詞幹詞根上,如古典梵語中:

Vāk
單數 複數
主格 /vaːk/ /vaːt͡ʃ-as/
屬格 /vaːt͡ʃ-as/ /vaːt͡ʃ-aːm/
工具格 /vaːt͡ʃ-aː/ /vaːɡ-bʱis/
方位格 /vaːt͡ʃ-i/ /vaːk-ʂi/

詞幹共有三種語素變體:/vaːk/, /vaːt͡ʃ//vaːɡ/,實際運用受到具體後綴影響。/vaːk/ 是詞源形式;前印度語族中的軟齶音顎化導致了 /vaːt͡ʃ/ 變體的出現,這種變化仍然可以在方位格單數形式中發現:/t͡ʃ/ 後跟著 /i/。然而之後發生的 /e//o/ 融合為 /a/ 使得語音交替難以預測。因此,語素變體與音位學過程不再直接相關。[需要解釋]

工具格複數的 /vaːɡ//ɡ/ 來源於被後面的 /bʱ/ 同化

另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Jeffers, Robert J.; Lehiste, Ils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Historical Linguistics. MIT Press. 1979. 
  • Victoria Fromkin, Robert Rodman, and Nina Hyams (2011)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9th edition),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Boston, USA, pp. 268-272.
  1. ^ 張, 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6 [2022-08-19]. ISBN 978-7-208-1466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