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鄧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鄧琬(407年—466年),元琬,一作元琰[1]南朝宋時期豫章郡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人。鄧琬是劉子勛義嘉政權的領導人物,一手力主劉子勛抗命稱帝,雖然初時四方朝貢,形勢大好,惟其及後行為腐化,在前線大軍失敗後無計可施,更圖殺子勛獻降求活,遂被殺害。

生平

[編輯]

官宦世家

[編輯]

鄧琬祖上世代為官,父親鄧胤之在宋官至光祿勳。鄧琬最初做了江州西曹主簿,後當上南譙王劉義宣的征北行參軍,並跟隨他先後任征北參軍事、車騎參軍及車騎主簿,後任江州治中從事史。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父篡位,時仍為江州刺史、武陵王的宋孝武帝劉駿起兵討伐,版授鄧琬輔國將軍、南海太守,讓他領兵討伐廣州刺史蕭簡,孝武帝雖然在數月後就消滅了劉劭,於建康稱帝,不過因蕭簡堅守,鄧琬要圍攻到翌年(454年)才攻下。然而,義宣與臧質魯爽等人於孝建元年(454)就起兵反對孝武帝,鄧琬弟鄧璩站在臧質一方,鄧琬因而被廣州刺史宗愨收捕,只是遇到大赦而獲免罪。變亂被平定後,鄧琬另一個弟弟鄧環也因鄧璩而株連被殺,但鄧琬因為有功,又遠離亂事,故沒被處死或流放。鄧琬及後一直留在廣州,很久以往才還朝,歷任給事中、尚書庫部郎、都水使者、丹陽丞,本州大中正等職。

義嘉政權

[編輯]

鄧胤之在孝武帝任征虜將軍時當過其屬官,大明七年(463年),孝武帝出行至歷陽,孝武帝就想起這份舊情,擢升鄧琬為給事黃門侍郎。大明八年(464年),鄧琬外任江州,擔任晉安王劉子勛的鎮軍長史、尋陽內史,行江州事。同年孝武帝去世,太子劉子業繼位,是為宋前廢帝。前廢帝兇悖無道,猜忌劉子勛,遂在景和元年(465年)平定何邁反抗後命人賜死子勛。使者到後,典籤謝道遇、齋帥潘欣之、侍中褚靈嗣等人奔告鄧琬,並哭著向他問計。鄧琬遂決定起兵廢黜廢帝,在景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465年12月22日)以子勛名義宣布戒嚴,並召集諸僚屬,向他們宣布起兵的消息。眾人在錄事參軍陶亮率先表示支持後都響應,接著就開始分配職位,並準備船艦作戰。當時前軍長史、行荊州事張悅正被押送至盆口,鄧琬以子勛名義放了張悅,讓他任子勛的司馬,加征虜將軍,自己則加冠軍將軍,二人同掌內外眾事。鄧琬派了將軍俞伯奇率五百人阻斷大雷,阻截了經過當地的商旅和通訊使者,又派遣使者到各郡徵集丁男,並收集兵器,十日內就召集了五千士兵,讓他們到大雷兩岸築壘。

景和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466年1月1日),前廢帝遇刺身亡,子勛叔父湘東王劉彧於建康獲推為帝,是為宋明帝。明帝及後進子勛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諸將佐在詔令送至時都十分高興,但鄧琬認為子勛如宋文帝、宋孝武帝一樣排行第三,於尋陽起兵一事又如孝武帝昔日那樣,認為必定成功,於是將詔令丟在地上說:「殿下當開端門,黃閤是吾徒事耳。」決意不受命,推子勛為帝。眾人聞言都很驚愕,鄧琬則繼續與陶亮等人修治兵器,於四方徵兵,做好作戰準備。不久鄧琬就在桑尾建牙誓師,並傳檄建康。鄧琬又偽造符命,說松滋縣有自來豹,柴桑送來的竹有「來奉天子」字樣,青龍在東淮出現,白鹿在西岡出現等;又命顧昭之撰寫《瑞命記》,建立宗廟和祭壇,甚至偽作崇憲太后蠒。泰始二年正月七日(466年2月7日),子勛正式在尋陽稱帝,建年號「義嘉」,而尋陽義嘉政權當時得到全國大部分地方的支持[2]

面對如此情形,宋明帝派了王玄謨等人領兵討伐,鄧琬就派了孫沖之等人領一萬前鋒先據赭圻,時郢荊湘梁雍五州都派兵支援,合共二萬人,惟時陶亮恐懼明帝軍隊,只屯軍鵲洲;不久明帝軍主將殷孝祖戰死,孫沖之又請陶亮乘機直進,但又為其拒絕,終為沈攸之反擊,退守鵲尾的濃湖。戰事持續下鄧琬為了解決軍需開支,就向人民募集錢榖,達到相應數量者以除授不同品第官職作賞賜。另鄧琬又派劉胡率領三萬兵及二千鐵騎增援鵲尾,但未能對大局造成大影響,仍舊相持,後更遭到張興世據錢谿斷絕了糧道,令鵲尾軍隊陷於劣勢。八月,鄧琬送往給劉胡等軍的糧食遭張興世所截後,劉胡在八月二十四日(9月19日)出逃,大軍遂潰。劉胡帶著二萬餘人,有數百舸的船隊返回尋陽,假稱袁顗投降,大軍潰散,只有自己統領的回來,宣稱會停盆城等待指揮。不過當晚就乘夜出走沔口。鄧琬在劉胡走後恐懼無計,只有找褚靈嗣等人商量,惟眾人都再無計策了,都只說要加大賞金重整軍力。張悅此時稱病招鄧琬去那裏討論事項,問當日力主抗明帝命的鄧琬有何計劃,鄧琬竟說:「正當斬晉安王,封府庫,以謝罪耳。」張悅見鄧琬今天要為求活命而出賣劉子勛,就以索酒的暗語招喚躲起來的伏兵,但叫了兩次伏兵都因恐懼而沒有反應,張悅次子張洵此時拿著刀走出來,其餘人見狀才跟著出來,立即就將鄧琬殺死,享年六十。而張悅最終也帶著鄧琬的頭顱向建安王劉休仁投降[3]

性格特徵

[編輯]

鄧琬雖然力主起事對抗明帝,但他為人鄙陋而昏昧,尤其貪婪吝嗇財寶,美酒和食品都親自揀選,主掌尋陽大政卻和兒子賣官鬻爵,終日飲酒唱歌,博弈遊玩,賓客到訪竟可十日都不見他,事情都交給褚靈嗣等三人處理,遂造成小人當道,士庶因而憤怨,上下離心。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書/卷84》,出自沈約宋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史/卷40》,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 《宋書·鄧琬傳》
  1. ^ 《南史·鄧琬傳》及《建康實錄·鄧琬傳》皆作元琰
  2. ^ 據《宋書·鄧琬傳》,支持者有郢州刺史安陸王劉子綏、荊州刺史臨海王劉子頊、會稽太守尋陽王劉子房、雍州刺史袁顗、梁州刺史柳元怙、益州刺史蕭惠開、廣州刺史袁曇遠、徐州刺史薛安都、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湘州行事何慧文、吳郡太守顧琛、吳興太守王曇生、晉陵太守袁標及義興太守劉延熙。《宋書·明帝紀》更有明帝新命的徐州刺史申令孫、司州刺史龐孟虯及豫州刺史殷琰
  3. ^ 《南史》卷40:悅因齎琬首詣建安王休仁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