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每日圖片/2014年2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每日圖片存檔:

2014年2月1日[編輯]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所屬的太空梭之一。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的太空梭機隊中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它在1981年4月12日首次執行代號STS-1的任務,正式開啟了NASA的太空運輸系統計劃之序章。哥倫比亞號在2003年2月1日,在執行代號STS-107的第28次任務時,於重返大氣層的階段中與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並且在不久後被發現在德克薩斯州上空爆炸解體,機上7名太空人全數罹難。哥倫比亞號總共有28次飛行紀錄,在太空度過300.74日,繞行地球4,808圈,總飛行距離達到125,204,911英里。圖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執行STS-1任務的發射場景。

2014年2月2日[編輯]

科羅拉多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

科羅拉多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羅拉多河經過數百萬年以上的沖蝕而形成,色彩斑斕,峭壁險峻。1979年大峽谷被列入世界遺產。在許多非權威版本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觀列表上都有大峽谷的名字。目前由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管理。大峽谷總長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公尺,寬度從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羅拉多高原抬升時,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層層沉積岩,由此形成了大峽谷。將近20億年來的地質變遷史一覽無餘。1540年,一個名叫加西亞·洛佩茲·德·卡迪納斯的西班牙人最先發現了大峽谷。19世紀70年代,美國陸軍少校約翰·威斯利·鮑威爾率領第一支科學考察隊前往大峽谷。圖為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陽光,拍攝自霍皮要點。

2014年2月3日[編輯]

鎳

是化學元素之一,化學符號Ni原子序數為28,具磁性,銀白色過渡金屬。在自然界中以矽酸鎳礦或硫、砷、鎳化合物形式存在。性堅韌,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在空氣中不被氧化,溶於硝酸。鎳由阿克塞爾·弗雷德里克·克龍斯泰特在1751年於瑞典發現。鎳通常是以含鎳礦石為原料通過焙燒和還原來得到的,通過冶煉得到的鎳純度一般大於75%,可無需進一步純化而直接應用在某些不鏽鋼的生產當中。要獲得更高純度的鎳一般需要通過電解精煉或Mond法來除雜純化,得到更高純度的金屬鎳。圖為電解精煉純(99.9%)鎳,左下方為高純度(99.99%)1立方厘米鎳立方體。

2014年2月4日[編輯]

聖弗拉基米爾主教座堂聖弗拉基米爾主教座堂

聖弗拉基米爾主教座堂是烏克蘭正教會基輔牧首區的主教座堂,位於基輔的中心,是該市的主要地標。1852年,莫斯科牧首建議在基輔興建一座較大的主教座堂,以紀念基輔羅斯基督教化900周年。俄羅斯帝國各地為此捐款,到1859年募集到10萬盧布。基輔洞穴修道院生產一百萬塊磚,贈送給此教堂。主圓頂高49米。主教座堂的內部五彩奪目,鑲嵌畫出自威尼斯工匠之手,壁畫則是一批著名畫家的作品。主教座堂在1882年完成,但是,繪畫在1896完全完成。在蘇聯時期,主教座堂險遭拆除,但未關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改為宗教和無神論博物館。戰爭結束後,教堂重新開放,是蘇聯少數幾個開放東正教堂之一。圖為聖弗拉基米爾主教座堂。

2014年2月5日[編輯]

蘇霍伊超級噴氣機-100蘇霍伊超級噴氣機-100

蘇霍伊超級噴氣機-100,是由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設計製造的一款支線客機。該型飛機於2000年開始開發,第一架樣機於2007年9月26日亮相。2008年完成首飛。2011年4月19日,第一架量產蘇霍伊超級噴氣機-100交付亞美尼亞航空公司。4月21日成功完成了從葉里溫聖彼得堡的首趟客運航班。2012年5月9日,一架該型飛機在雅加達進行飛行展示時於印尼爪哇島薩拉火山墜毀,造成45人死亡。SSJ100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三個重大缺陷:洩漏警告系統參數錯誤、縫翼展開故障和起落架故障。製造商表示已經採取方案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圖為蘇霍伊超級噴氣機-100飛過義大利聖雷莫的海岸。

2014年2月6日[編輯]

歌德堂歌德堂

歌德堂位於瑞士多納赫,是人智學世界中心,以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名字命名。中心包括兩個表演廳(共有1500座位)、畫廊、演講處、圖書館、書店,以及人智學協會的行政辦公地點。附近的建築物包括人智學研究和教育設施。在這裡一年舉行幾次會議,主要是普遍關心的問題。教師、農民、醫生、治療師和其他職業的專題會議也定期舉行。歌德堂每周向遊客開放七天,並一日提供數次導遊服務。圖為歌德堂鳥瞰。

2014年2月7日[編輯]

[[File:|340x340px|柏林電視塔]]柏林電視塔

柏林電視塔,位於柏林亞歷山大廣場,高368米,是德國最高的建築。柏林電視塔從1965年時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興建,於1969年10月3日落成,原為365米高,1990年又增加了一個天線,在原有高度上增加3米,成為歐洲第四高塔,僅次於莫斯科奧斯坦金諾電視塔烏克蘭的基輔電視塔和拉脫維亞里加廣播電視塔。柏林電視塔的觀光台設在204米處,在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42千米遠,旋轉餐廳在觀光台上部,原為每小時旋轉一圈,1990年改為每30分鐘轉一圈,電梯到達觀光台需時40秒。圖為柏林電視塔。

2014年2月8日[編輯]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是一個位於南加州美國國家公園。該公園由美國國會通過1994年《加里福尼亞沙漠保護法》而成立。在這之前,約書亞樹曾是一個國家紀念區。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命名來自於約書亞樹,一種大型絲蘭,同時也是莫哈維沙漠的代表性植物。該公園保護了莫哈維沙漠和部分索諾蘭沙漠的生態環境,並且有著各式各樣巨大的岩石岩壁,所以也理所當然的是攀岩好手的天堂。圖為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典型景色,令人印象深刻的岩石和約書亞樹。

2014年2月9日[編輯]

多倫多多倫多

多倫多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區。根據2012年7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倫市人口達2,790,060,為加拿大最大城市,亦超越芝加哥成為北美第4大城市。多倫多市是大多倫多地區的心臟地區,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區的一部分。作為加拿大的經濟中心,多倫多是一個世界級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多倫多在經濟上的領先地位在於金融、商業服務、電信、宇航、交通運輸、媒體、藝術、電影、電視製作、出版、軟體、醫藥研究、教育、旅遊、體育等產業。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總部設於市內,有多數加拿大公司在這裡上市。圖為多倫多的天際線。

2014年2月10日[編輯]

葡萄園葡萄園

葡萄園是指用來種植葡萄的一塊坡地或者平地。多個葡萄園組成一個獨立種植園或者大種植園,多個種植園再組成一個葡萄酒產區。種植者依照葡萄園的坡度,使用不同高度和強度的石牆在坡地上築成梯田。現代的葡萄園最突出的變化是,混合種植正在飛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單一品種的種植。葡萄通過機器種植,葡萄壟的間距由拖拉機的輪距確定。壟大多順著傾斜的坡度垂直向上築成,這樣熱量可以比較容易地由下向上爬升;或者與主要風向垂直,這樣風就不容易帶走葡萄之間的熱空氣。懸掛葡萄的鐵絲數量取決於所希望的葡萄藤高度。而葡萄藤的高度又決定了能夠結出葡萄的最大數量。圖為鳥瞰德國馬克格雷夫萊蘭德的葡萄園。

2014年2月11日[編輯]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是位於美國猶他州西南部的國家公園。其名字雖有峽谷一詞,但其並非真正的峽谷,而是沿著龐沙岡特高原東面,由侵蝕而成的巨大自然露天劇場。其獨特的地理結構稱為岩柱,由風、河流裡的水與冰侵蝕和湖床的沉積岩組成。位於其內的紅色、橙色與白色的岩石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觀,因此其被譽為天然石俑的殿堂。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比鄰近的錫安國家公園大峽谷國家公園處於更高海拔。其邊緣大約高八千英尺至九千英尺,而大峽谷南部邊緣則為海拔七千英尺。由於高度的不同,其擁有十分不同的自然生態氣候,所以經常使遊客感到巨大差異。圖為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圓形劇場全景圖。

2014年2月12日[編輯]

聖伯多祿大殿聖伯多祿大殿

聖彼得大教堂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會最重要的聖地之一。聖彼得大教堂佔地23,000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中的一個,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面有兩重用柱廊圍繞的巴洛克廣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設計。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圖為聖伯多祿大殿。

2014年2月13日[編輯]

卡普里島的鞋匠卡普里島的鞋匠

卡普里島義大利那不勒斯灣南部,索倫托半島外的一個小島,自從羅馬共和國時代以來就以風景秀麗聞名,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卡普里屬於坎帕尼亞大區的那不勒斯省。卡普里市是島上主要的人口中心。人口2004年底統計為7278人。無論對義大利人還是對外國人,卡普里都是旅遊目的地。在1950年代.在夏季,該島遊客眾多。卡普里有班次頻密的渡輪和水翼艇前往那不勒斯索倫托。 圖為卡普里島的鞋匠。

2014年2月14日[編輯]

科羅拉多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

科羅拉多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羅拉多河經過數百萬年以上的沖蝕而形成,色彩斑斕,峭壁險峻。1979年大峽谷被列入世界遺產。在許多非權威版本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觀列表上都有大峽谷的名字。目前由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管理。大峽谷總長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公尺,寬度從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羅拉多高原抬升時,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層層沉積岩,由此形成了大峽谷。將近20億年來的地質變遷史一覽無餘。1540年,一個名叫加西亞·洛佩茲·德·卡迪納斯的西班牙人最先發現了大峽谷。19世紀70年代,美國陸軍少校約翰·威斯利·鮑威爾率領第一支科學考察隊前往大峽谷。圖為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景色,拍攝自鮑威爾要點。

2014年2月15日[編輯]

貝里市雲格里斯的建築貝里市雲格里斯的建築

貝里市瑞典中部耶姆特蘭省的一個自治市。其治所位於斯文斯塔維克。如今的貝里市成立於1971年,由原來的舊貝里市和其他四個城市合併而成。在瑞典北部,是一個面積較大人口較少的自治市。自然保護區霍韋爾貝耶特位於貝里市,靠近斯文斯塔維克。赫拉格斯山(Helags)和瑞典最高的公路,位於貝里市的西端。貝里在瑞典語裡表示「山」,貝里市和貝里市教區的名字來自赫拉格斯山。圖為貝里市雲格里斯的建築。

2014年2月16日[編輯]

拉赫馬國家公園拉赫馬國家公園

拉赫馬國家公園愛沙尼亞北部的一座國家公園,位於首都塔林以東70公里處。它成立於1971年,是前蘇聯第一個被指定的國家公園。它是愛沙尼亞最大的公園,也是歐洲最大的國家公園之一。其成立的目的是保護、研究並發展愛沙尼亞北部的景觀、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國家遺產。公園成立於1971年,是愛沙尼亞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很多公司提供從塔林到公園的一日游服務,另外很多遊客選擇自駕。森林覆蓋率超過70%,該地區含有豐富的植物群和動物群。圖為拉赫馬國家公園的日落。

2014年2月17日[編輯]

貝拉克·歐巴馬與麥琪拉·瑪隆妮貝拉克·歐巴馬與麥琪拉·瑪隆妮

貝拉克·歐巴馬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第44任美國總統,為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同時擁有黑白黃血統,於2008年初次當選美國總統,並於2012年成功連任。麥琪拉·瑪隆妮,美國女子體操運動員。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瑪隆妮作為美國女子體操隊的主力,取得1金1銀的成績。麥凱拉·馬羅尼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體操的跳馬決賽中,只獲得一枚銀牌,在頒獎儀式上,馬羅尼表情嚴肅,擺出撅嘴造型,表現出十分不爽的表情。圖為2012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慶祝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美國體操女子隊時,開玩笑地模仿美國奧運體操運動員麥琪拉·瑪隆妮在奧運會頒獎典禮上的不爽表情。

2014年2月18日[編輯]

第谷坑第谷坑

第谷坑是位於月球南半球高地的一個很突出的撞擊坑,被以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名字命名。第谷坑周圍的表面布滿了各種規模的坑穴,並且有許多重疊著的老坑穴,有一些較小的坑穴是從第谷濺射出的較大噴出物再度濺射而形成的。第谷是一個相對而言較年輕的隕石坑,依據阿波羅17號任務中對再覆蓋在隕石坑輻射紋樣本的分析,估計年齡為1.08億年。如此的年齡建議,撞擊可能是一顆的巴普提斯蒂娜族的小行星造成的,但是撞擊的成分仍是未知的,因此這只是目前的推測。然而,模擬的研究認為第谷環形山有70%的可能性是由小行星298的碎片之一撞擊形成的。圖為第谷坑的中心最高點在日出時投下上的陰影,留下了這張壯觀的照片。

2014年2月19日[編輯]

穴鴞穴鴞

穴鴞鴟鴞科小鴞屬的一種,因住在洞穴而得名。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南美洲地區。常見於草原、牧地、農業地區、荒漠,或者低植被的乾燥區域。有別於其他種貓頭鷹僅活動於夜間,穴鴞於日間依舊能照常活動,亦因此,其狩獵時間自黃昏即已開始。眼睛為亮黃色;額嘴依種類不同,為暗黃或灰色。成年後的穴鴞,頭部羽毛毛色轉為棕色,並在翅膀上有著白色的斑點。前胸、腹部的羽毛為白色,並因種類不同,而有著棕色的斑點或條紋。比起其他貓頭鷹來說,穴鴞飛行的能力雖然較為不佳,但其細長的腳卻有利於補捉草叢或水邊的獵物。圖為一隻單腳站立的穴鴞,拍攝於巴西戈亞斯州戈亞尼亞

2014年2月20日[編輯]

安德拉自然保護區安德拉自然保護區

安德拉自然保護區愛沙尼亞中部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安德拉自然保護區保護一個淡水系統,包括酸沼,沼澤,溫泉和溪流。因此,它在更新珀爾察馬河水域中起重要作用。植物群落以松樹灌木和蘆原為主。幾種受威脅的蘭科物種可以在自然保護區找到。一些稀有或瀕危的鳥類也在這個區域撫育下一代。遊客設施包括遊客中心,觀鳥塔和自然徒步小徑。圖為安德拉自然保護區的清晨。

2014年2月21日[編輯]

聖天使橋聖天使橋

聖天使橋,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座古羅馬橋梁,跨台伯河,公元134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連接市中心與他新建的陵墓,即今日的聖天使城堡。這座橋表面用大理石鋪砌,有三個橋拱。這座橋是目前僅供行人步行,提供了聖天使城堡上相的前景。在過去的時代,朝聖者經過此橋前往聖伯多祿大殿,因此它也被稱為「聖伯多祿橋」。在6世紀,格里高利一世將城堡和此橋都以「聖天使」命名,傳說一個天使在城堡的屋頂顯現,宣布黑死病的結束。在1450年的禧年,由於大量朝聖者的到來,許多人落在河裡淹死,拆除了橋頭的房屋以及一個羅馬凱旋門,以便拓寬朝聖的通道。圖為義大利羅馬台伯河上的聖天使橋,橋右側後方為聖伯多祿大殿。

2014年2月22日[編輯]

新加坡地鐵新加坡地鐵

新加坡地鐵,是新加坡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新加坡地鐵公司新捷運營運。新加坡地鐵是繼馬尼拉輕軌運輸系統之後,東南亞地區第二個興建的地鐵系統。自1987年開通以來,新加坡地鐵已經發展成有5條路線的地鐵系統。地鐵最早的線路於1987年通車,位於楊厝港大巴窯之間。新加坡地鐵系統穿行整個新加坡,為全國接近一半的人口服務。每天平均搭乘人數為195.2萬。新加坡地鐵目前有90個車站,148.9公里的標準軌距線路。地鐵由陸路交通管理局負責建造,新加坡地鐵也與政府組屋區裡的輕軌系統相連接。服務從早上5點30起到凌晨1點結束。地鐵服務班次約5分鐘一次。節假日服務時間通常會延長。圖為新加坡地鐵。

2014年2月23日[編輯]

土星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陽距離(由近到遠)位於第六、體積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同屬氣體(類木)巨星。土星主要由組成,還有少量的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圖為2013年7月19日,在一個全球的慶祝活動中,美國太空總署的卡西尼號飛船飛到土星的陰影中,得到這張包括土星7個衛星和土星環的照片。

2014年2月24日[編輯]

紫露草花粉和雄蕊紫露草花粉和雄蕊

紫露草屬鴨跖草科下的一屬,約有71個物種,原產地加拿大南部和阿根廷北部。它們是纖細的向上或攀爬植物,高度為30-60厘米,並且通常單獨或成片發現在樹木繁茂的區域。葉子長、薄、呈片狀至披針形,3-45厘米長。花有白色、粉紅色或紫色,但最常見的是亮藍色,有3個花瓣和6個黃色的雄蕊。它的汁液是粘稠而透明的。和大部分美國和加拿大野花不一樣的是,紫露草是單子葉植物,不是雙子葉植物。第一種被描述的物種無毛紫露草,原生於美國東部緬因州阿拉巴馬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無毛紫露草於1629年被引入到歐洲作為花圃品種。西方紫露草在加拿大被列入瀕危物種,然而在美國該物種在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較為常見。圖為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紫露草花粉和雄蕊照片。

2014年2月25日[編輯]

馬拉開波奇金基拉玫瑰聖母聖殿馬拉開波奇金基拉玫瑰聖母聖殿

馬拉開波位於委內瑞拉西北馬拉開波湖畔,是該國僅次於首都加拉加斯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蘇利亞州的首府,2010年城市人口為1,495,200,都會區人口為2,108,404。馬拉開波的暱稱為「太陽的寵地」。當地名人包括委內瑞拉將軍西屬美洲獨立戰爭英雄拉斐爾·烏達內塔、2000年國際小姐比維安·烏達內塔、委內瑞拉醫學家溫貝托·費爾南德斯·莫蘭和1991年世界小姐尼尼貝思·萊亞爾。其友好城市包括德國不萊梅、南非德班、美國火奴魯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羅馬尼亞普洛耶什蒂、美國波多黎各聖胡安。圖為馬拉開波奇金基拉玫瑰聖母聖殿。

2014年2月26日[編輯]

雷蒂亞鐵路Ge 4/4 II列車雷蒂亞鐵路Ge 4/4 II列車

雷蒂亞鐵路是一家瑞士運輸公司,擁有瑞士最大的私營鐵路網絡。該公司主要經營格勞賓登州的鐵路線路,僅有幾公里的鐵路穿過州境抵達州的首府庫爾。幾乎整個網絡是在格勞賓登州,只有一個站在義大利蒂拉諾。雷蒂亞鐵路為許多主要的旅遊中心服務,包括聖莫里茨達沃斯。其中一個線路貝爾尼納鐵路穿越貝爾尼納山口到達義大利邊境倫巴第大區蒂拉諾,與義大利鐵路連結。2008年,雷蒂亞鐵路在阿布拉/伯爾尼納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單。雷蒂亞鐵路有格勞賓登州政府持有51.3%股份,瑞士聯邦持股43.1%,4.6%由私人持股,剩下1%有地方社區持股。圖為雷蒂亞鐵路Ge 4/4 II列車通過瑞士菲利蘇爾和維森之間的維森高架橋。

2014年2月27日[編輯]

白唇樹蜥白唇樹蜥

白唇樹蜥鬣蜥科樹蜥屬爬行動物,俗名箭鬃馬。分布於緬甸泰國越南以及中國大陸雲南等地,一般棲息於山區林緣、耕作地四周。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820至11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樹蜥屬是鬣蜥科的一屬,包括24個物種。有些物種被稱為森林蜥蜴,另一些因為紅色的頭為「吸血鬼」,還有一些稱為花園蜥蜴。它們是原產於南亞、中國南部、東南亞大陸和安汶島變色樹蜥已被引入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婆羅洲,蘇拉威西島,塞席爾,模里西斯和阿曼。該屬物種多樣。圖為白唇樹蜥。

2014年2月28日[編輯]

「試觀此人」木刻雕像「試觀此人」木刻雕像

試觀此人」,是聖經約翰福音十九章五節中,本丟·彼拉多所說的話。彼拉多令人鞭打耶穌基督後,向眾人展示身披紫袍,頭戴荊棘冠冕的耶穌時,對眾人說了這話,是於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前不久。這一句的拉丁文,出自武加大譯本古希臘文原文為Ἰδοὺ ὁ ἄνθρωπος。這一句被各聖經漢語譯本譯為:「試觀此人」(委辦譯本)、「試觀斯人」(文理和合本)、「斯人也」(東正教新遺詔聖經)等。「試觀此人」這一場面,成為很多基督教藝術作品的題材。圖為義大利維蘭德羅聖莫里斯教堂「試觀此人」木刻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