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 (北門區)
北馬是臺灣臺南市北門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是舊時學甲十三庄的渡仔頭莊頭內的聚落角頭之一,也是北門錦湖里最北邊的聚落,在學甲慈濟宮八個選舉區中屬於北門區,行政區曾經規劃在北門鄉的錦湖村中,2018年1月29日臺南市實施里鄰編組調整,現為北門區錦湖里境內的一個聚落。[1][2]
地理位置
[编辑]就傳統的學甲十三庄47角頭,北馬是最為北邊的角頭聚落,另以現在的鄰里行政區,也是錦湖里甚至北門區最北邊的聚落。其位置在八掌溪南岸,其中南1號道路沿著聚落邊緣由西北向東南經過,西邊約500則有61號快速道路由北向西南經過,聚落北邊多為洋香瓜田,其餘3面則大多是養殖業。[3]
脈絡
[编辑]北馬仔(Pak-bé-á)的開墾並非是隨鄭成功來臺的軍民,此地的開墾源於清朝中期,初期進入開墾多以郭姓為主,墾民乃來自大陸福建地區。此外,北馬先民初墾區域亦非現今的北馬仔聚落,而是向東方向的八掌溪流域內,只是在清後期時八掌溪發大水,導致原北馬聚落遭嚴重水患,加之此時八掌溪的河道又不斷地向南改變,因而整個聚落被大水所淹沒,因此,庄民們不得不往各方向進行遷徙。[4][5]
當時遷徙最東邊的是往東南的渡子頭,但遷徙至此的人數不是很多。向北方遷徙的路線,則是到今日嘉義縣義竹鄉的菅(竿)仔寮以及過路仔等兩庄頭,菅(竿)仔寮即今日的官和村,而過路仔約為今日的東過村、西過村一帶,庄民在遷徙後亦不斷地開墾括庄。至於往西邊遷徙的庄民則到西爿寮仔,在與當地結合成一個庄頭,當地原是有五口的陳姓住民,兩庄合併成目前的新庄頭後,仍是以北馬仔作為庄頭的稱呼,至於原被水淹沒的舊庄頭則改稱大北馬仔或者舊北馬。[4][5][3][6]
至於庄頭名稱「北馬」或者「大北馬」由來,向來有幾個主要的說法。其一的說法是早期的大北馬有一大片的草地,因初墾的先民在此用野放方式來飼養馬匹,而日後進入此地開墾的庄民逐漸增加後,便形成了一個庄頭聚落,加上此聚落又是舊時學甲十三庄最北邊的聚落,故而稱其為北馬。[1][5][4]最後一種說法,則是大北馬是大北「尾」的誤稱,馬與尾在臺語的發音分別是「bé」與「bué/bé」,兩字念法非常接近,久而久之便將大北尾誤以為大北馬。至於為何稱此庄頭為大北尾,也與地理位置有關,乃因北馬聚落是舊時十三庄中最北的庄頭,以地圖來看就是北方最「尾」的庄頭聚落,故而稱為大北尾。[4][5]
在清領臺灣時在學甲開發,是以學甲以及中洲兩地作為聚落的發展核心,向各地進行移墾開發,日後也逐漸形成了兩個生活影響圈,分別是學甲生活影響圈以及中洲生活影響圈等兩個系統,而其中的北馬仔聚落則是屬於中洲生活影響圈。[7]
交通
[编辑]北馬仔是一個小型聚落,主要道路僅南1號道路道路自聚落西北角沿著外圍,一直往東南方向經過,並於聚落外約100m處與北馬堤防相會,而南1線自聚落西北起向南至將軍區的仁和里,整條境內道路全長約12.1km。[8]
建築與機關單位
[编辑]北馬堤防
[编辑]由於八掌溪長期有水患之虞,因而在其所經過的流域中,也不時會有一些相關的措施或者建物,以用來祈求或者抵禦水患的發生。一如在北門位於永隆溝北邊的港北庄頭,便在其庄頭的東方入口處擺放一顆石敢當,此石敢當是在1920年前後,庄民們在不斷受八掌溪水患之庫後,向當地所供俸的神祇廣澤尊王所祈求而來的。[9][10]而在1959年臺灣中南部發生史上最大的水災87水災,位於八掌溪水患區的北門自然首當其衝,在災情之後當地人士便極力爭取防災建設,於是北馬堤防便開始興建,至此八掌溪對於北門的水患便大為減少,然而,此後雖沒有了水患的困擾,但積留於北門港的淤沙從此也無法藉由洪水來沖走,造成日後此地無法再有河港的功能,也因此影響到日後居民的經濟生態。[10][11][12][13]
北馬活動中心
[编辑]坐落於北門的角頭廟馬太興宮旁邊,建於1999年是北馬聚落舉辦各項活動的主要場地,平時也作為北馬社區對居民的照顧與關懷據點,其內並組織有環保義工隊對社區清潔進行維護,而若遇有災情(大多為水患居多)發生時,也是社區的防災中心。[1][14]
宗教
[编辑]中壇元帥一開始便是北馬聚落的庄神,而初始之際為先民中的郭山藻(1862-1874),時任職於柳營區五軍營,是清代同治年間的武秀才,當時郭氏自柳營的小腳腿分靈回庄奉祀,惟一開始並無建廟供俸,供俸方式為由全庄的庄民予以輪流奉祀,此情形直到1983年才建廟來供奉,並訂廟名為太興宮,且到了1993年舉行廟宇的慶成敬土祈安清醮。[1][4]落成後的太興宮主祀為中壇元帥,陪祀的神祇則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虎爺等,而因太興宮是早期學甲十三庄的角頭之一,所以也會參與學甲慈濟宮的上白礁以及刈香等活動。[15][5]
產業
[编辑]早期的北馬因八掌溪有著豐富的水產資源,加上當時陸地又瀕臨海邊,故而當地居民多以漁獲以及鹽業為主要經濟來源,而北馬又兼具有糖業的生產。[7][14]惟日後因天候的作用下海岸線逐漸向外延伸,加上八掌溪又失去漁獲功能,居民的經濟型態漸漸地有了改變,除部分居民改以養殖外,另一部分則改成了農業,其中以種植洋西瓜較有成果。[1][14]
事件、傳說佚事
[编辑]流浪犬
[编辑]北門與學甲兩區的北部因多為魚塭或者農地,除了幾個庄頭聚落人口較為集中外,仍然有著一些戶數或者人口稀少的聚落,北馬就是屬於人口稀少聚落之一,也因為至些區域地廣人稀或者空地太多的因素,造成這些地區聚集了不少的流浪狗,於是便衍生出許多的野狗傷人事件。[4][16][17]
而野狗有群聚的習性,野狗不僅經常追逐在田間的老鼠,更不時在庄民的洋香瓜田中肆意的奔跑,不但將一防蟲的設施破壞,更甚者,也將瓜田踩踏的亂七八糟,嚴重影響作物的收成。為此,庄民們在外出時,甚至攜帶沖天炮來防身或者驅趕眾多的野狗。[18]
痟狗牌(Siáu-káupâi)傳說
[编辑]北馬仔聚落的脈絡過程中,要以聚落中武秀才郭山藻的後代族人郭牌最有話題。郭牌在地方上因有成就祖先的關係,因此家族在地方上是有頭有臉,其個人的處世也甚為講講氣,甚至鄰近的庄頭居民有糾紛,也會請他出面來處理,曾經因處理渡仔頭庄內的糾紛,而獲得一大片農地,而這片土地人稱為「公親園仔」。[4]
不過郭牌雖為人講義氣,然其脾氣卻也非常的暴躁,因而他也有痟狗牌的稱號。據說有一次他的僕人與婢女私通甚至最後還生子,他一氣之下不僅將兩個下人處死,甚至還將殺害了兩人的孩子,所以聚落中有「痟狗牌一日害三命」的傳說。[4]
錦湖里的命名
[编辑]北馬聚落雖為錦湖里境內數個舊聚落中的一個,然而錦湖里名稱的由來,卻是由北馬聚落中的知名人士郭山藻所命名,乃因郭氏在光復後曾回大陸漳州龍溪縣石保村的錦湖社省親,在返回臺灣後,因甚為思念家鄉錦湖社,也因當時的身分之故,便順勢將在臺灣的居住地改為錦湖村,之後於2018年因臺南縣市合併,其後進行里鄰編組及調整之故又改為錦湖里。[1]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北門區 17. 北門區公所.
- ^ 黃文博. 南瀛刈香誌 . 臺南: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1994: 25–29. ISBN 957-00-2651-0.
- ^ 3.0 3.1 黃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臺南: 臺南縣政府. 1998: 82–115. ISBN 9789570212020.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黃文博.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121–203. ISBN 978-986-03-5211-5.
- ^ 5.0 5.1 5.2 5.3 5.4 周宗楊. 海風牽引臺17 從北馬仔到灣裡.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21–104. ISBN 978-986-04-3025-7.
- ^ 義竹鄉各村落地名由來. 嘉義縣義竹鄉公所.
- ^ 7.0 7.1 戴文鋒 (主編).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 ^ 黃文博.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2014: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臺南: 22–87. ISBN 978-986-04-3027-1.
- ^ 黃文博. 南瀛石敢當誌. 臺南: 臺南縣文化局. 2002: 255–256. ISBN 9570102497.
- ^ 10.0 10.1 姜天陸.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21–66. ISBN 978-986-04-3028-8.
- ^ 王奕棠. 地景文化專輯-大臺南的濕地.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121–128. ISBN 978-986-03-5191-0.
- ^ 王俊凱,《北門地區的發展與聚落變遷》,頁 49-51
- ^ -BCA100-最新消息.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 2018-12-13 [2024-10-17].
- ^ 14.0 14.1 14.2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台南市北門區錦湖社區. cloud.culture.tw. [2024-10-17].
- ^ 太興宮.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4-10-17] (中文(臺灣)).
- ^ 楊思瑞. 北門流浪狗疑攻擊92歲嬤 南市動保處捕捉3犬. 中央社 CNA. 2021-01-11 [2024-10-17] (中文(臺灣)).
- ^ 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臺南市政府. 2019-01-08 [2024-10-17].
- ^ 楊金城. 台南北門北馬聚落野狗多 追庄民損農作. 自由時報.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