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宗鏡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鏡錄》又名《心鏡錄》,五代宋初僧人延壽乾德元年至四年(963-966)抄纂,全書凡一百卷,有八十餘萬字,述禪宗祖師言論和重要經論的宗旨,並刪去繁雜的文字,呈現全部佛法的精要。目標是「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宗鏡大綱》為清雍正皇帝御錄的二十卷本。

結構

[编辑]

全書分標宗章、問答章和引證章。

第一卷前半部分為標宗章,為全書總論,「先立正宗以為歸趣」;第一卷後半至第九十三卷為問答章,文章體裁以對話問答方式寫成,「次申問答用去疑情」;九十四卷到最後為引證章,「後引真詮成其圓信。」

《宗鏡錄》的文體大致採用駢體文,保留唐代以後的文學風格。

成書背景

[编辑]

唐末以後,禪宗產生許多流弊,延壽編纂《宗鏡錄》的用意之一是為了扶正當時禪宗的弊病。由延壽提出學佛的重要問題,由通曉「教門」義學的僧人,於淨慈寺之兩閣,交相質難,最後由延壽「舉一心為宗」,統攝諸說。

「以天臺賢首慈恩三宗,互有同異,乃館其徒之知法者,博閱義海更相質難,師以心宗之衡準平之」。所以《宗鏡錄》是彙集義學僧及禪師的意見而成。

《宗鏡錄》在北宋一直秘於教藏,熙寧(1060-1077)中,圓照宗本禪師始出之。元祐六年(1091),徐思恭、法湧、永樂、法真等“遍取諸錄,用三乘典籍、聖賢教語校讀成就”而為“錢唐新本”。《崇寧》《毗盧》《資福》《磧砂》《普寧》《高麗》《洪武》《永樂》《嘉興》《乾隆》等《大藏經》,都有收錄宗鏡錄。

學術價值

[编辑]

《宗鏡錄》的資料搜集非常豐富,《宗鏡錄》第九十四卷提到:「……引大乘經一百二十本,諸祖語一百二十本,賢聖集六十本,都三百本云云。」為後來的禪宗研究提供很珍貴的資料。

參考資料

[编辑]

釋延壽,《宗鏡錄》,《大正藏》第48卷,415-9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