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爛鬼樓巷

坐标22°11′49.61″N 113°32′19.83″E / 22.1971139°N 113.5388417°E / 22.1971139; 113.53884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爛鬼樓巷
(爛鬼樓新街)(爛鬼樓)
 
       
TRAVESSA DO
ARMAZÉM VELHO
爛鬼樓巷
命名日期1869年7月26日
道路長度100米(330英尺)
道路宽度[convert: 無效數字]
车速限制60公里每小時
地點澳門聖安多尼堂區
起點果欄街
主要路口
  • 玫瑰里
  • 太平里
終點草堆街、寶塔巷

爛鬼樓巷(又稱:爛鬼樓新街爛鬼樓;葡萄牙語:Travessa do Armazém Velho)是一條位於澳門半島聖安多尼堂區西南邊的街道,它的東北端由果欄街起,沿途與玫瑰里太平里相交,西南端至草堆街止並連接寶塔巷,街道全長約100米,闊約5米。爛鬼樓原是一座本名為「蘭桂樓」的建築,因為被火災燒至殘破而被呼為「爛鬼樓」;此一稱呼後來被澳葡當局用作街名。二戰時這裏曾是舊料地攤市場,20世紀中後期則演變為雜架店集中地。

名稱由來

[编辑]

「爛鬼樓」的歷史源由與一位名為楊若嚴的華僑有關:楊若嚴是一名富豪,他在19世紀中從美國來到澳門後,在今天的爛鬼樓巷與玫瑰里交界處建了一列西式樓房,並命其名為「蘭桂樓」[參⁠ 1],而面向玫瑰里的一邊則建有陽台(澳門人稱之為「騎樓」);今天玫瑰里又被稱為「騎樓街」,便是因此而得名[參⁠ 2][註⁠ 1]。由於中國人稱呼西洋的東西為「鬼」,而蘭桂樓是為西式建築,故蘭桂樓又被稱為「鬼樓」。[參⁠ 3]

爛鬼樓巷與玫瑰里交界

及至楊若嚴返回美國,並將蘭桂樓出售。由於當時澳門的「賣豬仔」行業(把華人販賣出國充當勞工的行業)正值興盛[參⁠ 4],所以「豬仔館」紛紛在澳門設立,而蘭桂樓也便被一名經營賣豬仔的商家買下;這位商家名叫汪茂,是一位從馬來西亞來的華僑,專門經營把華工(豬仔)販賣至古巴哈瓦那的生意;汪茂買下蘭桂樓後便將其作為豬仔館,並把準備出國的「豬仔」都囚在這裏[參⁠ 3]。後來一場大火把蘭桂樓焚燬,並燒死30多名「豬仔」,而火災後蘭桂樓也被荒廢,形成一片廢墟;由於澳門人習慣上把損毀的東西形容為「爛」,是故便把蘭桂樓的又稱「鬼樓」前面再配上個「爛」字,變成「爛鬼樓」[參⁠ 3];這一方面強調蘭桂樓的殘破,另一方面取其正名的諧音(粵語中「爛鬼」和「蘭桂」諧音)[參⁠ 1]

1869年7月26日澳葡政府有關當局刊憲命名街道時,便把蘭桂樓門前的街道命為今名。[參⁠ 5]

舊料地攤

[编辑]
果欄街的舊料地攤,二戰時這類地攤曾集中在爛鬼樓巷

後來蘭桂樓被拆卸,變成一片曠地。每逢下午,曠地上便有地攤擺放,售賣舊料(老舊的物品);至晚上舊料地攤收市後,又有食檔、說故事等前來這裏擺檔,是故當時的熱鬧場面並不乏[參⁠ 2]。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39年-1945年),大量難民紛紛湧到澳門[參⁠ 6],當中有些為了取得金錢以解決日常生活,便把隨身的物品都拿去當鋪典押,如若物品在當鋪不受押,便會到爛鬼樓或新橋蓮溪新廟前擺地攤將之出售[參⁠ 7]。爛鬼樓新街的舊料地攤,售賣的多為古董字畫等名貴藝術品,貨品檔次比蓮溪新廟的地攤較高;由於當時擺地攤的人多為等錢應急,故售賣的價格也非常便宜,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參觀選購;而當時甚至有些識貨之士,每天清早便到爛鬼樓新街等地攤開市,務求搶先以低廉的價錢買進名貴的貨品;這也使爛鬼樓的舊料地攤更開得成行成市[參⁠ 7]

不過,也因為舊料地攤的興盛,再加上附近設有數家低級妓寨,使到爛鬼樓新街的品流更為複雜:相傳曾有三幫人馬盤踞在這條街道上,欲從這裏的舊料地攤中取得利益,故當時有人稱爛鬼樓的地攤市場為「三反市」[參⁠ 2][參⁠ 8]。但隨着二戰結束,難民紛紛離開澳門,爛鬼樓的舊料地攤市場開始變得冷清[參⁠ 9]

古董雜架店集中地

[编辑]
爛鬼樓巷的一家古董店

往後數十年間,爛鬼樓的曠地和部份舊樓陸續被拆,改建為住宅大廈;而部份原來的舊料地攤亦漸漸移至果欄街關前正街[參⁠ 2],但也有一些舊料地攤轉營為店鋪,在爛鬼樓巷的住宅大廈地下商鋪繼續經營,使爛鬼樓巷一度成為古董店、雜架店和懷舊收藏店的集中地,曾吸引到一些政要、收藏家等前來搜羅;在1990年代中期時,前香港總督彭定康也就曾經是這些店鋪的常客[參⁠ 10][參⁠ 11]。不過,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澳門往後數年的經濟不景氣,大部份在這裏的店鋪在此段期間陸續結業、轉營或搬遷[參⁠ 8],使爛鬼樓巷逐漸失去古董雜架集中的特色,至今在這裏繼續經營的古董雜架店鋪已所剩無幾[參⁠ 7]

澳門政府為重振這條街道,自2003年起,由中南區工商聯會與該區的草六坊會、果六坊會合作,舉辦名為「關前關後爛鬼樓」的嘉年華式活動,以刺激該街及其附近一帶的消費[參⁠ 12][參⁠ 13][參⁠ 14][參⁠ 15][參⁠ 16]。2006年時,有關當局重整爛鬼樓及附近一帶的街道,在爛鬼樓巷增建綠化休憩區,美化街道;另外又在旅遊指南中把爛鬼樓註為購物點,引導遊客前往此一帶遊覽[參⁠ 17][參⁠ 18]

備註

[编辑]

    註:

  1. ^ 玫瑰里(又名:聚龍通津、騎樓街;葡文名稱:Beco da Rosa),西北端由關前正街起,東南端在爛鬼樓巷連接太平里,全長約97米,平均闊約4米。命名於1869年7月26日。[參⁠ 19]

參考資料

[编辑]

    參:

  1. ^ 1.0 1.1 爛鬼樓·蓮溪廟·舊料地攤. 澳門日報. 2001年6月19日. 
  2. ^ 2.0 2.1 2.2 2.3 唐思. 爛鬼樓新街及其他. 《澳門風物誌》續篇. 澳門文學叢書. 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9年11月. ISBN 7-5059-3503-8. 
  3. ^ 3.0 3.1 3.2 P. Manuel Teixeira. Travessa do Armazém Velho. Toponímia de Macau vol.1. 澳門文化司署. 1997: 第476至477頁. ISBN 972-35-0229-1 (葡萄牙语). 
  4. ^ 唐思. “長樓”一段慘痛史. 《澳門風物誌》. 九九澳門回家書系 1998年4月北京第1版.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4年8月]. ISBN 7-5057-1421-X. 
  5. ^ (第一部份) 公共街道.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門市政廳. : 第17頁. 
  6. ^ 胡紀倫. 羅保博士街. 《澳門街》. 方無隅 譯、梁家泰 攝影 1999年第一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 第12至13頁. ISBN 0-19-592121-6. 
  7. ^ 7.0 7.1 7.2 文戈. (大炮台下) 爛鬼樓尋寶地. 澳門: 市民日報. 2006年7月17日: 第7版. 
  8. ^ 8.0 8.1 (三稜鏡) 爛鬼樓地攤舊貨店成特色. 澳門日報. 2001年8月20日: C4版. 
  9. ^ 文戈. (大炮台下) 爛鬼樓名字由來. 澳門: 市民日報. 2001年1月3日: 第7版. 
  10. ^ 石華. (澳門街) 爛鬼樓. 澳門日報. 2001年12月30日: E2版. 
  11. ^ 岑逸飛. 爛鬼樓常客. 香港電台. 2004年 [200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0). 
  12. ^ 關前關後爛鬼樓充滿懷舊氣氛 跳躍舊城區嘉年華昨開幕. 澳門日報. 2003年8月10日: A3版. 
  13. ^ 「喜氣盈盈滿舊城」 爛鬼樓重現抬花轎. 澳門: 華僑報. 2004年12月5日: 頁14. 
  14. ^ 草六辦婚紗攝影賽推廣舊城. 澳門: 市民日報. 2005年12月26日: 第1版. 
  15. ^ 舊區特色活動感受舊情懷 關前關後爛鬼樓辦平民夜總會. 澳門日報. 2006年12月24日: A7版. 
  16. ^ 坊會辦月份牌小姐選美「關前關後爛鬼樓」活動周六晚舉行. 澳門日報. 2008年12月23日: B5版. 
  17. ^ 果欄街爛鬼樓一帶將美化重整 多條連接牌坊街道建垃圾房取代大型垃圾桶. 澳門日報. 2006年5月25日: A3版. 
  18. ^ 消閒娛樂-購物. 城市指南. 澳門: 民政總署. [2015年9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1日). 
  19. ^ (第一部份) 公共街道.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門市政廳. : 第185頁. 

延伸閱讀

[编辑]
  • Da Travessa do Armazém ao Mercado de São Domingos Os labirintos escondidos. 澳門: 大眾報. 2007年9月30日: 第4頁 (葡萄牙语). 
  • 收藏家「爛鬼樓」買入聖旨. 香港: 文匯報. 2007年8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8日). 

22°11′49.61″N 113°32′19.83″E / 22.1971139°N 113.5388417°E / 22.1971139; 113.538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