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裔人口和英僑佔各國人口比例
圖例:

英國海外僑民(英語:British diaspora)是指僑居海外的英國人及其移民後裔,亦包括通過殖民統治獲得英國國籍的人。他們多數集中在加拿大澳洲新西蘭香港等地。其次集中在美國愛爾蘭南非加勒比海地區等前英國殖民地。少數集中在西班牙歐洲大陸部分地區。現時澳洲大約有120萬名英國公民居住在當地[1]

歷史

[编辑]

直至19世紀

[编辑]

地理大發現之後,不列顛群島各個民族,特別是英格蘭人,建立了最早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歐洲移民社區之一,而大英帝國在19世紀上半葉的領土擴張也令不少英國人移居海外,特別是在澳大拉西亞北美地區。

英國人更在南羅得西亞香港新加坡牙買加巴貝多英屬東非開普殖民地等殖民地建立了移民社區,對當地社會的文化和政治產生了主導影響。在澳洲加拿大新西蘭,英國移民後裔人口佔了這些國家人口大多數,這些人口更成為了英語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國人不但移居到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有些還在美國大量定居,特別是在北部。亦令美國加拿大的英裔人口眾多。除此之外,智利阿根廷巴西拉丁美洲國家亦有不少英國僑民定居。

根據大英帝國1861年人口普查,估計海外英國僑民人數大約250萬人,但當中大多數人並不是真正移民,而是旅行家、商人、政府人員和軍人。到1890年,於英國出生的海外僑民已經超過150萬人,他們多數都居住在澳洲加拿大新西蘭南非

今天的英國僑民

[编辑]

根據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統計,2004年至2005年度有1310萬英國僑民居住在海外。這些數字來自英國駐當地領事館的年度調查及當地的官方人口普查[2]

在移民數量方面,英國是2009年OECD中僑民人數最多的成員國,在英國海外居住的僑民已超過三百萬,其次是德國和意大利。過去10年每年約有40萬英國移民移居海外[3]

海外僑民雖然僑居海外,但仍然擁有或喪失部份公民權利,例如:

  • 僑民只能在大選中投票,但條件是過去15年必須在英國選民登記冊登記,否則便沒有資格投票。
  • 根據1983年英國精神健康法規定,居住在國外的英國人不符合「最近親屬」的資格,居住在皇家屬地才擁有該資格。

各國英僑數量

[编辑]

公共政策研究所統計

[编辑]

2006年,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英语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IPPR)發表了一份名為「海外英國人」的英國僑民報告。根據IPPR的報告,下表列出了英僑人口超過100人的國家(定義為英國人,如英國公民英國海外國民英國海外公民)的估計人數[4]

排名 國家 2006年英僑數量 地區 相關群體
1  澳大利亞 1,300,000 亞太
2  西班牙 761,000 歐洲
3  美国 678,000 北美 英國裔美國人英格蘭裔美國人
4  加拿大 603,000 北美 英裔加拿大人
5  愛爾蘭 291,000 歐洲
6  新西兰 215,000 亞太
7  南非 212,000 非洲 歐裔非洲白人
8  法國 200,000 歐洲
9  德国 115,000 歐洲
10  葡萄牙 60,000 歐洲
11  賽普勒斯 59,000 中東
12  阿联酋 55,000 中東
13  巴基斯坦 47,000 亞洲
14  新加坡 45,000 亞太
15  瑞士 45,000 歐洲
16  以色列 44,000 中東
17  荷蘭 44,000 歐洲
18  泰國 41,000 亞太
19  中國(包括香港 36,000 亞太
20  土耳其 34,000 中東
21  印度 32,000 亞洲
22  肯尼亚 29,000 非洲
23  比利时 28,000 歐洲
24  巴巴多斯 27,000 加勒比
25  沙烏地阿拉伯 26,000 中東
26  義大利 26,000 歐洲
27  牙买加 25,000 加勒比
28  日本 23,000 亞太
29  瑞典 18,000 歐洲
30  希腊 18,000 歐洲
31  奈及利亞 16,000 非洲
32  挪威 15,000 歐洲
33  埃及 14,000 非洲
34  菲律賓 14,000 亞太
35  马来西亚 13,000 亞太
36  千里達及托巴哥 11,000 加勒比
37  巴西 11,000 南美
38  巴林 11,000 中東
39 加沙 西岸地區 11,000 中東
40  印度尼西亞 11,000 亞太
41  丹麦 11,000 歐洲
42  孟加拉国 9,200 亞洲
43  馬爾他 9,000 歐洲
44  墨西哥 8,500 北美
45  奥地利 8,500 歐洲
46  阿根廷 8,300 南美 威爾斯裔阿根廷人
47  卡塔尔 8,100 中東
48  阿曼 7,800 中東
49  马拉维 7,400 非洲
50  委內瑞拉 7,200 南美
51  约旦 7,200 中東
52  科威特 7,100 中東
53  捷克 6,800 歐洲
54  文莱 6,400 亞太
55  澳門 6,300 亞太
56  辛巴威 6,100 非洲
57  俄羅斯 6,100 歐洲
58  加纳 5,900 非洲
59  尚比亞 5,800 非洲
60  波蘭 5,600 歐洲
61  坦桑尼亚 5,500 非洲
62  盧森堡 5,500 歐洲
63  智利 5,200 South America
64  匈牙利 5,200 歐洲
65  博茨瓦纳 5,000 非洲
66  哥斯达黎加 4,800 北美
67  秘魯 4,600 南美
68  羅馬尼亞 4,500 歐洲
69  斯里蘭卡 4,400 亞洲
70  巴哈马 4,100 加勒比
71  越南 3,800 亞太
72  哥伦比亚 3,600 南美
73  利比亞 3,600 非洲
74  直布罗陀 3,600 歐洲
75  葉門 3,400 中東
76  韩国 3,400 亞太
77  伊朗 2,900 中東
78  安地卡及巴布達 2,800 加勒比
79  芬兰 2,800 歐洲
80  尼泊尔 2,700 亞洲
81  格瑞那達 2,500 加勒比
82  乌干达 2,500 非洲
83  厄瓜多尔 2,400 南美
84  摩洛哥 2,400 非洲
85  阿塞拜疆 2,400 歐洲
86  斯威士兰 2,300 非洲
87  圭亚那 2,200 南美
88  黎巴嫩 2,200 中東
89  叙利亚 2,200 中東
90  伯利兹 2,000 北美
91  塞拉利昂 2,000 非洲
92  伊拉克 2,000 中東
93  危地马拉 1,900 北美
94  多米尼克 1,800 加勒比
95  荷属安的列斯 1,800 加勒比
96  塞舌尔 1,800 非洲
97  纳米比亚 1,700 非洲
98  毛里塔尼亚 1,600 非洲
99  塞爾維亞
 蒙特內哥羅
1,600 歐洲
100  圣卢西亚 1,500 加勒比
101  冈比亚 1,500 非洲
102  莫桑比克 1,400 非洲
103  突尼西亞 1,400 非洲
104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300 加勒比
105  衣索比亞 1,300 非洲
106  苏丹 1,300 非洲
107  科特迪瓦 1,200 非洲
108  多米尼加 1,100 加勒比
109  巴拿马 1,000 北美
110  英屬維爾京群島 1,000 加勒比
111  柬埔寨 1,000 亞太
112  洪都拉斯 950 北美
113  北馬其頓 950 歐洲
114  巴布亚新几内亚 940 亞太
115  冰島 940 歐洲
116  福克蘭群島 930 南美
117  阿富汗 900 亞洲
118  烏克蘭 900 Europe
119  克罗地亚 890 歐洲
120  圣基茨和尼维斯 880 加勒比
121  保加利亚 800 歐洲
122  哈萨克斯坦 770 亞洲
123  爱沙尼亚 750 歐洲
124  模里西斯 740 非洲
125  斯洛伐克 740 歐洲
126  乌拉圭 690 南美
127  安哥拉 650 非洲
128  阿尔及利亚 630 非洲
129  百慕大 600 加勒比
130  波黑 540 歐洲
131  斐济 500 亞太
132  玻利维亚 470 南美
133  緬甸 460 亞太
134  尼加拉瓜 410 北美
135  薩爾瓦多 390 北美
136 Template:Country data RDC 剛果民主共和國 390 非洲
137  拉脫維亞 370 歐洲
138  賴索托 350 非洲
139  蒙古国 340 亞太
140  巴拉圭 330 南美
141  斯洛維尼亞 330 歐洲
142  摩納哥 320 歐洲
143  喀麦隆 300 非洲
144  马达加斯加 300 非洲
145  立陶宛 290 歐洲
146  瓦努阿圖 270 亞太
147  安圭拉 260 加勒比
148  塞内加尔 220 非洲
149  安道尔 210 歐洲
150  塔吉克斯坦 200 亞洲
151  格鲁吉亚 200 歐洲
152  汤加 190 亞太
153  阿尔巴尼亚 190 歐洲
154  古巴 160 加勒比
155  蒙特塞拉特 160 加勒比
156  乌兹别克斯坦 130 亞洲
157  开曼群岛 110 加勒比
158  吉布提 110 非洲
-  格陵兰 <100 北美
-  海地 <100 加勒比
-  波多黎各 <100 加勒比
-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100 加勒比
-  美屬維爾京群島 <100 加勒比
-  苏里南 <100 南美
-  贝宁 <100 非洲
-  布吉納法索 <100 非洲
-  佛得角 <100 非洲
-  中非 <100 非洲
-  乍得 <100 Africa
-  刚果共和国 <100 非洲
-  几内亚 <100 非洲
-  利比里亚 <100 非洲
-  尼日尔 <100 非洲
-  卢旺达 <100 非洲
-  索马里 <100 非洲
-  聖赫勒拿 <100 非洲
-  多哥 <100 非洲
-  不丹 <100 亞洲
-  吉尔吉斯斯坦 <100 亞洲
-  馬爾地夫 <100 亞洲
-  土库曼斯坦 <100 亞洲
-  庫克群島 <100 亞太
-  法屬玻里尼西亞 <100 亞太
-  關島 <100 亞太
-  基里巴斯 <100 亞太
-  新喀里多尼亞 <100 亞太
-  诺福克岛 <100 亞太
-  朝鲜 <100 亞太
-  萨摩亚 <100 亞太
-  所罗门群岛 <100 亞太
-  臺灣 <100 亞太
-  图瓦卢 <100 亞太
-  亞美尼亞 <100 歐洲
-  白俄羅斯 <100 歐洲
-  法罗群岛 <100 歐洲
-  列支敦斯登 <100 歐洲
-  摩尔多瓦 <100 歐洲
-  圣马力诺 <100 歐洲

^ :香港有不少人持有BNO,如果將這些人計算在內,整個中國應該會多達340萬「英僑」(參見英國國籍法與香港)。

參見

[编辑]

來源

[编辑]
  1. ^ British High Commission Canberra. GOV.UK. 2016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2. ^ ((Department of the Official Report (Hansard), House of Commons, Westminster)). House of Commons Hansard Written Answers for 22 Mar 2006 (pt 15). Publications.parliament.uk. [201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3. ^ Working Abroad. whichoffshore.com. 2010 [201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2). 
  4. ^ Brits Abroad. BBC News – Special Reports. BBC. [10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