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國
杞 | |
---|---|
地位 | 周朝诸侯国 |
国都 | 1. 杞(河南省杞县) 2. 东平阳(山东省新泰县) 3. 缘陵(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4. 淳于(山东省安丘县东北之杞城) |
政府 | 封地 |
• 始封此國者 | 1. 商汤 2. 周武王 |
• 爵位 | 侯爵→公爵→侯爵→伯爵 |
• 姓 | 姒 |
• 始祖 | 禹的后裔 |
• 亡国之君 | 杞簡公 |
分封 | |
• 创始 | 前16世纪 |
• 灭亡 | 前445年 |
• 灭亡原因 | 为楚惠王所灭 |
史书记载 | 1. 史记 (卷36:陈杞世家) 2. 春秋 (始见于隐公四年) |
杞國,是中國歷史上自商朝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國祚延綿1000多年,國君為姒姓,禹的後裔。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此后杞国时存时灭。周朝初年,再次赐予杞國封号,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國亡于楚國。
杞國是小國,史書罕有記載,《史記》雖有「陳杞世家」記載陳、杞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還特別說:「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這樣的小國,在周圍強鄰的壓迫下,被迫屢次遷徙。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一帶。
杞國雖小,但也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杞國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後,存有夏禮,因此孔子曾爲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只是由於杞國文獻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論語·八佾》)。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些和杞國有關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說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說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也有人認爲,這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國人憂患意識有關。
目前爲止,發現的杞國存在的考古證據不多。共計有六塊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爲商代杞國存在的證據。而在杞縣尚未找到杞國遺存,縣城中曾有後人建的東婁公廟,祭祀杞國開國君主東婁公(即東樓公),該建築在1949年後也已被拆毀。在新泰,清朝的道光和光緒年間曾出土過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銅器,2002年新泰周家莊又發現了杞國的貴族墓葬群,證實新泰曾是杞國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購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東滕縣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商朝時期
[编辑]商朝時期,杞國就已存在。據《大戴禮記·少間篇》記載,商湯擊敗夏桀滅亡夏朝之後,將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遺族遷到了杞(今河南杞縣一帶)。但後來曾數次廢掉杞國封號(《史記》:「杞在商時,或封或絕」)。
杞國的存在也得到了殷商甲骨文的證實,武丁娶了一位杞國的女子(“婦杞”)爲妻,是其60多個妻子之一,當時,杞被冊封爲侯爵,甲骨文卜辭有【杞侯】的字樣。而在商紂(帝辛)時,卜辭上也有:「壬辰卜,在杞,貞:今日王步于商,亡災?」的字樣。
另外,殷墟甲骨文中所提到的“己方”也有可能是指杞国。
周朝時期
[编辑]周武王滅商之後,尋找大禹的後裔,結果找到了東樓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同時把舜的後人封到陳國,主管對舜的祭祀。
從東樓公到杞謀娶公,《史記》記載共傳四世,其間年份不詳,但謀娶公在位時期,正值周厲王當政,和周武王封東樓公差了200多年,共經歷了十個周王,因此,有人推算,其間杞國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
杞謀娶公的時候,將杞國從杞縣一帶遷到了山東。當時,杞國曾先後受到宋國、淮夷、徐國等勢力的攻打,無法在河南立足,只得暫到山東滕縣附近的邾國避難,而後遷徙到到新泰一帶。
後來,由於別國的入侵,杞國被迫繼續向東遷徙。先回到國君的祖籍今濰坊市,後來,西元前646年,杞成公在位時,將杞國遷到緣陵,即今山東昌樂縣附近。到了魯襄公二十九年(西元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國遷到淳于,即現在山東安丘縣附近。現在安丘黃旗堡鎮西南的杞國古城遺址,是杞都城之一。
杞國弱小,又夾在齊、魯之間,常被侵擾,魯國就藉口杞君“不敬”,多次“伐杞”、“入杞”,侵佔“杞田”。杞國爲求自保,便和晉國結盟。
杞國末年,內政不穩,連續出現國君的弟弟弑君自立的情況。西元前506年,杞悼公死,杞隱公即位,但只過了幾個月,就被其弟弟所殺,這就是杞僖公。好景不長,杞僖公死後把國君之位傳給了兒子杞湣公,在位16年後,於西元前471年又被其弟弟所殺,這就是杞哀公。《史記》中記載杞國事迹不多,基本上只是敍述國君的世系,其所提到的杞國事件,唯有這兩件兄弟相殘之事。
前445年,杞國終於在楚惠王的進攻之下亡國,杞簡公成了末代君主。
杞國君主
[编辑]商代時的杞國君主已不可考,周朝時期杞國國君世系較全,現公認能考證出來的有20位國君,自杞東樓公始,至杞簡公終,基本父子相繼,偶有兄終弟及。其中杞武公之前四位國君在位具體時間不可考,並且其間很可能還有缺漏。杞武公之後的君主在位時間都有記載,其中最長的是杞桓公,在位共70年,最短的是杞隱公,在位僅數月,便被弟弟殺死篡位。
至於杞國國君的爵位,雖然《史記》皆記載爲公爵,但實際上爵位卻有變化。周武王時封杞,拜爲列國,待爲上公,禮遇極隆。東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衰落,杞國封號逐漸被貶,在《春秋》等史書中,杞國國君時而被稱“杞侯”、時而被稱爲“杞伯”,甚至被稱爲“杞子”。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國青銅器銘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標記,可以證明杞國爵位曾降至伯爵。
杞國國君列表
[编辑]諡號 | 国君本名 | 在位時間 | 在位年數 | 國都 |
杞東樓公 | 杞地(今河南省杞縣) | |||
杞西樓公 | 杞地(今河南省杞縣) | |||
杞題公 | ||||
杞謀娶公 | ||||
杞伯每亡 | 每亡 | 春秋早期 | ||
杞武公 | 前750年-前704年 | 在位47年 | ||
杞靖公 | 前703年-前681年 | 在位23年 | ||
杞共公 | 前680年-前673年 | 在位8年 | ||
杞德公 | 前672年-前655年 | 在位18年 | ||
杞成公 | 前654年-前637年 | 在位18年 | 在位时将国都迁至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 |
杞桓公 | 姑容 | 前636年-前567年 | 在位70年 | 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
杞孝公 | 匄 | 前566年-前550年 | 在位17年 | 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
杞文公 | 益姑 | 前549年-前536年 | 在位14年 | 缘陵、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杞平公 | 鬱 | 前535年-前518年 | 在位18年 |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杞悼公 | 成 | 前517年-前506年 | 在位12年 |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杞隱公 | 乞 | 前506年 | 在位7月 |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杞僖公 | 遂 | 前505年-前487年 | 在位19年 |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杞湣公 | 維 | 前486年-前471年 | 在位16年 |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杞哀公 | 閼路 | 前470年-前461年 | 在位10年 |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杞出公 | 欶 | 前460年-前449年 | 在位12年 |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杞簡公 | 春 | 前448年-前445年 | 在位4年 |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
其他人物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出处
[编辑]參考書
[编辑]参见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