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级驱逐舰
波特號(USS Porter DD-356)
| |
概况 | |
---|---|
名称 | 波特級驅逐艦 |
建造者 | |
使用者 | 美國海軍 |
前级 | 法拉格特級驅逐艦 |
次级 | |
建造期 | 1933 –1937 |
服役期 | 1936 –1950 |
完成数 | 8 |
损失数 | 1 |
退役数 | 7 |
技术数据 | |
船型 | destroyer |
排水量 | 1,850 tons |
船長 | 381英尺(116米) |
型宽 | 36英尺2英寸(11.02米) |
吃水 | 10英尺5英寸(3.18米)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35 knots (65 km/h) |
續航力 |
|
乘員 | 194 |
武器裝備 |
|
波特級驅逐艦(英語:Porter-class destroyer)是美國海軍在30年代的艦隊更新計劃中所開發的第二種驅逐艦,也是美國第一種以驅逐領艦(Destroyer Leader)為概念所開發的艦艇。所謂驅逐領艦,其概念首創於英國皇家海軍,在其概念中,此類艦艇將作為驅逐艦戰隊的旗艦。這種艦艇通常會做的比一般驅逐艦來的大,藉以容納更多的武裝和通訊裝備,火力亦較一般驅逐艦強。使其在魚雷戰中能夠扮演驅散敵方驅逐艦隊,或是在率領己方驅逐艦作戰時,同步打擊敵方驅逐艦、甚至於輕巡以阻止其妨礙己方之行動。
研發歷程
[编辑]早在1921年,當時的美國海軍將官會議上便提出了5種驅逐領艦的設計方案,據美國海軍史學家諾曼.費德曼(Norman Friedman)指出,其建造所需費用之高,足以購買大部份的維克斯級和克萊門森級驅逐艦,因此遭到國會批評導致難產。
然而,隨著日本在1928年推出吹雪級驅逐艦,法國也在1930年退出倫敦海軍會議之後宣佈要建造大型驅逐艦,上述兩起事件逼使美國海軍必須作出相對的回應。最終的產物就是波特級驅逐艦。
武裝及動力配置
[编辑]本級艦採用4具重油蒸氣鍋爐(共出力5萬匹馬力),搭配2具主機。採雙軸推進,基準排水量1,850噸,最高航速35海節,續航力6,500海浬(15海節),乘員人數194人。艦上原先配有2座通訊暨瞭望用的桅杆,後艦身亦有一個艦橋。後來基於強化火力及改善艦體重心配置而將後艦橋及後桅杆撤除。
波特級的武裝有4座連裝127mm/L38砲塔(皆為封閉式的Mk-22型,艦首、艦尾各2座,僅能平射),並搭配四連裝28mm防空機砲2座、四連裝533mm魚雷發射管2具和深水炸彈滑軌兩條(備彈14枚)。而在進入二次大戰之後,原來的28mm機砲則換裝為3座四連裝波佛斯40mm機砲(或是連裝版2座)和2座連裝奧勒岡20mm機砲,對其防空火力有大幅度的加強。也有部份艦(DD-357, DD-360)的1,4號主砲塔改裝高平兩用雙聯裝,第3砲塔改為單裝,第2砲塔拆除改機砲的配置。
戰歷
[编辑]美國參戰之後,本級艦即隨美軍轉戰各地,其中3艘在大西洋,其餘都在太平洋。是少數幾乎全家族都平安度過戰火的驅逐艦-除了波特號之外。戰後有部份本級艦被從驅逐艦降級改裝為雜役船,直到1949年才退役。
波特號在1942年10月26日,於聖克魯茲海戰(日方稱呼「南太平洋海戰」)中,在搶救己方被擊落的TBF復仇者式轟炸機飛行員時,因TBF的魚雷意外纏上救生圈,結果該枚魚雷在撞擊艦身之後爆炸,當場重創該艦。 在生還官兵全體棄艦之後,由僚艦 蕭號以砲火擊沉。
波特級各艦列表
[编辑]艦名 | 舷號 | 建造者 | 開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除役日期 | 結局 |
---|---|---|---|---|---|---|---|
波特號 | DD-356 | 紐約造船廠 | 1933年12月18日 | 1935年12月12日 | 1936年8月27日 | 不適用 | 1942年10月26日, 於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沈沒。其原因一說為遭日軍潛艇I-21擊沈[1],另一說為一架友軍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在海面迫降後, 機上的魚雷被觸發,最終意外擊中波特號[2]。 |
塞弗里奇號 | DD-357 | 1933年12月18日 | 1936年4月18日 | 1936年11月25日 | 1945年10月15日 | 1947年10月拆解。 | |
麥道加號 | DD-358 | 1933年12月18日 | 1936年7月17日 | 1936年12月23日 | 1946年6月24日 | 1945年9月17日被重新分類及命名為AG-126, 於1949年拆解。 | |
溫思勞號 | DD-359 | 1933年12月18日 | 1936年9月21日 | 1937年2月17日 | 1950年6月28日 | 1945年9月17日被重新分類及命名為AG-127, 於1959年拆解。 | |
菲爾普斯號 | DD-360 | 福爾河造船廠 | 1934年1月2日 | 1935年7月18日 | 1936年2月26日 | 1945年11月6日 | 1947年拆解。 |
克拉克號 | DD-361 | 1934年1月2日 | 1935年10月15日 | 1936年5月20日 | 1945年10月23日 | 1946年3月拆解。 | |
莫菲特號 | DD-362 | 1934年1月2日 | 1935年12月11日 | 1936年8月28日 | 1945年11月2日 | 1947年5月作為廢鋼出售並拆解。 | |
巴區號 | DD-363 | 1934年5月16日 | 1936年3月24日 | 1936年10月20日 | 1945年10月19日 | 1946年拆解。 |
編成案例
[编辑]二次大戰以前,本級有多艘是被編入為各驅逐戰隊的旗艦而非自己組成驅逐隊,角色頗為類似日本的水雷戰隊的輕巡洋艦旗艦角色。以下為初期戰隊編成:[3]
- DesRon1 戰隊旗艦:DD-360 (波特級)
- DesDiv1 旗艦:DD-349 DD-350 DD-351 DD-352 (法拉加特級)
- DesDiv2 旗艦:DD-348 DD-353 DD-354 DD-355 (法拉加特級)
- DesRon2 戰隊旗艦:DD-417 (辛姆斯級)
- DesDiv3 旗艦:DD-411 DD-409 DD-410 DD-412 (辛姆斯級)
- DesDiv4 旗艦:DD-413 DD-414 DD-415 DD-416 (辛姆斯級)
- DesRon3 戰隊旗艦:DD-361 (波特級)
- DesDiv5 旗艦:DD-372 DD-369 DD-371 DD-375 (馬漢級)
- DesDiv6 旗艦:DD-370 DD-365 DD-373 DD-374 (馬漢級)
- DesRon4 戰隊旗艦:DD-357 (波特級)
- DesDiv7 旗艦:DD-387 DD-386 DD-388 DD-391 (巴格萊級)
- DesDiv8 旗艦:DD-389 DD-390 DD-392 DD-393 (巴格萊級)
- DesRon5 戰隊旗艦:DD-356 (波特級)
- DesDiv9 旗艦:DD-366 DD-364 DD-367 DD-368 (馬漢級)
- DesDiv10 旗艦:DD-376 DD-377 DD-378 DD-379 (馬漢級)
- DesRon6 戰隊旗艦:DD-363 (波特級)
- DesDiv11 旗艦:DD-401 DD-380 DD-382 DD-400 (格里德利級)
- DesDiv12 旗艦:DD-384 DD-385 DD-397 DD-398 (馬漢級和班漢級)
- DesRon8 戰隊旗艦:DD-419 (辛姆斯級)
- DesDiv15 旗艦:DD-399 DD-406 DD-407 DD-408 (班漢級)
- DesDiv16 旗艦:DD-402 DD-403 DD-404 DD-405 (班漢級)
- DesRon9
- DesDiv17 旗艦:DD-358 DD-359 DD-362 DD-394 (波特級,索莫斯級)
- DesDiv18 旗艦:DD-395 DD-381 DD-383 DD-396 (索莫斯級)
參考資料
[编辑]- ^ Hammel, Eric. Guadalcanal: The Carrier Battles.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Inc. 1987: 411–413.
- ^ Frank, Richard B. Guadalcanal :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Landmark Battle. New York: Penguin Group. 1990: 388–389. ISBN 0-14-016561-4.
- ^ Destroyer History Fundation. [2015-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