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次文化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及文化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街头文化
[编辑]博彩
[编辑]香港的合法赌博只有由香港赛马会经营的赛马、六合彩以及由2003年起开始营办的足球博彩(足智彩)。其中香港赛马历史悠久,自香港开埠后不久便开始,最初赛马活动只在跑马地马场举行,每年只在1至2月举行一次赛马比赛;18世纪未香港赛马会成立并接受赌注,自此赛马在香港成为了赌博活动。时至今日香港仍有赛马活动,逢星期三举行夜赛,多数于跑马地马场举行,但有时会在沙田马场举行;每周的星期六或日其中一天会举行日赛,多数于沙田马场举行。另外赛马会为打击地下字花赌博和足球赌博,及防止赌博资金流入黑社会,故此赛马会亦提供六合彩及足智彩赌博活动。然而,由于香港法例第148章《赌博条例》第5条规定在香港禁止营办赌场,故此在香港并没有正式的赌场。
色情文化
[编辑]详见:香港性产业
无厘头文化
[编辑]无厘头文化于1990年代兴起,以香港艺人周星驰、软硬天师及林敏骢为影响及带动此次文化的佼佼者,直至亚洲金融风暴后才慢慢消退。无厘头文化透过香港电影等影视作品的流行而发展,并且被华人社区所广泛接受,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亦广泛地接受其喜剧艺术的表演形式,并且逐渐将其用词等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MK文化
[编辑]MK文化为香港地道用语,亦即旺角文化,是近年由潮流文化所带出来的潮人潮物。由于旺角区是香港主要售卖潮流物品的集中地,亦有很多针对年青人的娱乐场所,包括卡拉OK、格子铺和戏院,渐渐成为很多追求潮流的年青人结集和约会的胜地。而MK人则是专门指向经常于旺角地区出没的部分年青人,但是并不一定指向居住于旺角区的年青人。有部分人带贬抑性质地以MK人统称他们,眨责他们贪慕虚荣或者只会盲目地追逐潮流,并且归类他们为无所事事的不良少年,言行与品味低俗。
香港大专院校学生文化
[编辑]互联网
[编辑]互联网为香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香港人经常在讨论区及聊天室发言。网民也经常写网志、浏览社交网站(尤以Facebook为主)、观看YouTube、在Instagram与朋友分享日常生活等。早年,巴士阿叔事件和福佳等引起巨大回响。
高登讨论区与LIHKG讨论区
[编辑]高登文化为于2000年代兴起的次文化,源于高登讨论区(香港的一个网上讨论区)。该讨论区的用户于恶搞方面尤其有名,也是不少香港网络文化(例如硬胶文化及改图等)和术语的始祖;在香港互联网上有广泛影响力。后期亦衍生出LIHKG讨论区(俗称连登讨论区),利用更方便用户的使用者界面,让网民更易接触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香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讨论平台。
巴士迷
[编辑]游行文化
[编辑]香港人喜以游行、示威和请愿等方式向政府表达不满,这些游行示威往往在相当和平的气氛下进行,绝少发生如纵火、乱砸物件等捣乱行为。通常来说,游行会随着游行人士向政府部门递交请愿信而告终并和平散去。依据《公安条例》,游行前需向警方申请不反对通知书。
投诉文化
[编辑]香港被讥为“投诉之都”,不少人每遇上不如意或不合理事,小至茶餐厅的热茶,大至政府施政,又例如青蛙叫声大扰人清梦、海洋公园企鹅馆太冷(但实际上企鹅需要在较冷温度下生活)[2]、木棉树开花棉絮到处乱飞或掉落地上,甚至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评判长相不讨好[3],凡不合心意便喜以投诉讨回公道或抒发不满情绪。在2002年,随着电影名星刘德华的电视宣传短片[4]广泛播出,短片中宣扬的信息“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深入民心,自此,“客人永远是对的”或“我有权投诉”的心态便在不知不觉里被推崇。一些行业容易接触客户,例如饮食业和零售业等,甚至为客人设立投诉热线,香港警察更设有专门的部门投诉警察课处理针对警察的投诉。事实上香港的投诉渠道亦相当多,购买东西遇欺诈或货品质量参差,可以找消费者委员会;遭遇歧视,可以找平等机会委员会;搭车的时候有服务态度欠佳的问题,可以找交通投诉组;政府行政失当,可以找申诉专员公署等等[2]。
根据通讯事务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由2010至2012年针对电视、电影、新闻和媒体等的投诉便高达5,000多宗[3]。
对此,《明报》的分析认为,香港人投诉原因可归纳为四种:一是个人价值取向;二是表达对社会看法;三是公民权益监察政府;四是社会风气以投诉获利[5]。有评论指出投诉虽可为自己争取权益,促使他人改善,也让其他人受惠;但过多只从自身考虑出发、不顾是非情理的乱投诉,不但伤害他人正当权益,更已走进一种走火入魔的态度[2]。消费者委员会则呼吁市民要多包容。有线新闻曾报导过“投诉文化”已经席卷校园,功课量多、试卷评分准则,以至饭盒不合口味,都高踞家长投诉榜的前列[6];另有超过40%受访教师称过去半年曾被家长投诉[7]。
相关参见
[编辑]参考注释
[编辑]- ^ 次文化─游走正统边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汇报》 2011年5月19日
- ^ 2.0 2.1 2.2 闵喆. 香港“投诉文化”无处不在(港澳在线).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10-25 [2018-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0 3.1 香港是投訴之都?. 成报. 2013-07-05 [2015-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9) (中文(繁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YouTube上的今时今日服务态度VAN仔/的士(刘德华)2002
- ^ 港人反思投訴文化是否過火. 人民网-《环球时报》. 2012-10-31 [2015-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中文(繁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新聞刺針》【投訴之風遍校園】 www.facebook.com. 有线新闻. 2014年5月26日 [2015年9月3日].
- ^ 女遭梳曾辮 家長投訴教師 42%教師認為投訴大多不合理 超過四成受訪教師表示在過去半年曾遭家長投訴;當中更有近7%教師被投訴5次或以上。. 2016-11-25 [2018-09-03].
外部链接
[编辑]- 香港次文化很丰厚.朱一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