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京市

这其实不是优良条目,按此也无法取得更多资讯,呵呵。
坐标32°02′38″N 118°46′43″E / 32.04389°N 118.77861°E / 32.04389; 118.77861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2°02′38″N 118°46′43″E / 32.04389°N 118.77861°E / 32.04389; 118.77861

Template:中华民国首都资讯

南京市
繁体字 南京
邮政式拼音 Nanking

南京市,通称南京,简称,是中华民国首都直辖市,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及学术研究等领域之发展中心。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沿岸,全境被江苏省包围;除了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以外,也是长江下游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产业城市,亦为全国综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之一。南京市现共下辖11个,面积6582.32平方公里;人口数达843.62万人。

南京为中国政治文化名城,有长达2500多年的建制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朝代或政权定都于此[注 1],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注 2]。历史上,南京长期为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长期被视为华夏之正朔所在;同时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观光资源十分丰富。

南京另以江南学术重镇闻名,全市有八所高校列入高等教育深耕计划大学名单,居各大城市第三位;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据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数显示,南京市位居全国科研领先城市前三名,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数量皆名列前茅。南京市的新兴产业也十分蓬勃,例如软件与资讯服务业居全国第四、新型显示产业居全国第二等,其中智慧电网产业更居于全国首位,市内并设有中国软件谷、智慧电网谷、生物医药谷和卫星应用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文化方面,则有中国三大图书馆之一的国家图书馆、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等。

历史

[编辑]

远古时期

[编辑]

今日的南京市所在地区早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已有古人类活动。汤山葫芦洞发现的南京直立人分布在20多万年前到60多万年前之间。约7000年前,出现了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约3000年前,相当于中原的时期之际,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湖熟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

前571年(周灵王元年),楚国在今六合区一带设棠邑,是为南京政区建置之始。据传说,吴王夫差在前495年时曾在南京筑冶城[注 3]。前473年(周元王四年),越国大夫范蠡在今中华门秦淮河南岸筑越城[注 4],是为南京建城史之始。前333年(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在石头山[注 5]金陵邑,是为南京城区内设治所之始,南京的别称“金陵”亦由此得名。

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金陵邑改为秣陵县[注 6]。直至末,中央政府在今日南京市所在地区仅设有县级政区。

六朝时期

[编辑]

唐宋时期

[编辑]

明清时期

[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1911年12月2日,革命党人占领南京。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以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并改江宁府为南京府。不久后,继任的袁世凯将中华民国首都迁往北京。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四一二事变后,4月18日,蒋中正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别市。1929年6月1日安葬孙中山于中山陵,置首都特别市。1930年改为院辖市(直辖市)。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五条规定“中华民国国都定于南京”。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被称作“南京十年”,期间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奠定了南京现代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万以上,是当时中国的六大城市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国民政府和在京的学校、工厂等陆续西迁。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平民和战俘展开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罹难者有30万人之多,史称“南京大屠杀”。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9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作为中国战区代表在南京接受侵华日军的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11月,制宪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召开,12月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东北郊、西南郊及江北的大厂陆续建设了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三个工业区。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南京的城市面貌开始逐步发生较大改观。1990年,南京被列为中央财政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决定撤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1994年,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此后,南京城市的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旧城区改造大规模展开,到2003年,南京明城墙内40平方公里的老城,未改造的仅剩5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了大片新城区[32]。

2002年4月与2013年2月,南京市行政区划进行了两次调整。南京现辖玄武、鼓楼、秦淮、建邺、雨花台、栖霞、浦口、江宁、六合、溧水和高淳11个区。近年来,南京发展迅速。南京先后举办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第三次两岸海协会、海基会协商会议、第12届中欧领导人会晤等。2014年8月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

地理

[编辑]

位置

[编辑]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北连江淮平原,处于长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南京市的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之间,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40余公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公里。全市总面积约6587.02平方公里。南京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南方,东邻江苏省省内的扬州市武进县镇江市3县市,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安徽省宣城县当涂县滁县相邻,市界总长约730公里。

地形和地质

[编辑]
玄武湖紫金山

南京市之低山丘陵面积约4255.07平方公里、江河面积约752.06平方公里、沙洲面积约1589.88平方公里。从地形组成来看,低山占南京市陆地总面积约3.5%,丘陵占约4.3%,岗地占约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则共占约39.2%。长江从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市,在此折向东进入江苏省镇江市。秦淮河滁河分别从南北岸汇入长江。

南京市主城区的东、南、北三面都被钟山山脉环绕,西面临江。钟山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是京镇山脉的西段,构成了南京市在长江以南部分的主要山体,共有三个背斜,即钟山的北、中、南三支。北支处于南京市北郊的长江南岸,自东向西分别是栖霞山、南象山和幕府山,南京城北长江西岸的塞拉利昂是幕府山余脉。中支包括南京城东的紫金山(即钟山)及其在城内的延伸。钟山南支处于南郊的江宁,自东向西分别是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在溧水和高淳境内还分布有茅山山脉的余脉。在长江以北,六合区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灵岩山浦口区西南则有老山山地

以紫金山为主的钟山中支是南京市内最重要的一系列山体,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称。紫金山又称钟山,主峰海拔448.9米,是南京的地理最高点。紫金山向西延伸入城内,分别有太平门内的富贵山、玄武湖南岸的九华山覆舟山)、北极阁(鸡笼山),向西连接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以及古长江冲积物堆成的黄土岗地直达江岸。古代清凉山位于江边,秦淮河在山下入江,三国时期曾在清凉山修筑了石头城“控江守淮”,地势非常重要。现代长江的河道比古代偏西,在清凉山以西的河西地区留下大片新堆积成的陆地。

南京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共已发现矿藏54种,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有近30种。雨花台区梅山铁矿是中国最大的地下铁矿。另有4种矿储量位于全国前6位,溧水的矿(天青石)储量和品位为全东亚之首,六合有蓝宝石矿。南京市还有地热资源,有汤山温泉、汤泉温泉、珍珠泉温泉等。

水文

[编辑]

长江从铜井进入南京市境内,向北流至下关后折向东,从龙潭流往镇江,在南京市境内长约95公里。江中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等等。长江南京段在下关设有水位站,历年平均低水位为2.98米,汛期警戒水位为8.5米,百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0.6米。秦淮河是南京市最知名的地区性河流。它的南北两源分别在溧水区东庐山和江苏省句容县宝华山南麓,在江宁方山汇合后流至南京城通济门外又分为内外两支。内秦淮即“十里秦淮”,流经南京城南部,出西水关与外秦淮复合后汇入长江。紫金山及其横贯南京城的余脉为城内水系的分水岭,南侧的青溪、珍珠河进香河等汇入内秦淮河,北侧的金川河水系与玄武湖水系相通。南京城西面原为古长江河道,现在的莫愁湖南湖等就是古长江北移留下的遗迹。南京市其他重要的水体还包括从六合区流过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以及溧水的石臼湖等。

气候

[编辑]

南京市气候属于较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离东海只有300公里,不过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并不明显。南京市近地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四季变化分明,冬夏温差较大。南京降水丰富,年平均降雨117日,年平均降水量约1106.5毫米。南京市冬夏长而春秋短,市区3月26日左右进入春季,5月26日左右进入夏季,9月16日左右进入秋季,11月16日左右进入冬季。冬季多受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影响盛行东北风,极端最低气文达-17.9℃(1955年1月11日录得)。夏季明显分为初夏多雨的梅雨天和盛夏的伏旱天两段。市区平均在6月2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梅雨期间降水特别丰富,常有暴雨,湿度大,气压低,日照少。出梅后进入盛夏,多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晴热高温少雨,盛行偏南风,极端最高气温41.6℃(2013年8月12日录得)。南京市曾与重庆市汉口市并称为“三大火炉”,但南京近年的高温程度和天数均少于重庆、汉口和九江等沿江城市,“火炉”已成为历史。

南京市(平均数据1986年-2015年,极端数据1951年-2017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1.0
(69.8)
27.7
(81.9)
30.3
(86.5)
34.2
(93.6)
37.5
(99.5)
38.1
(100.6)
40.0
(104.0)
40.7
(105.3)
39.0
(102.2)
33.4
(92.1)
28.6
(83.5)
23.1
(73.6)
40.7
(105.3)
平均高温 °C(°F) 7.4
(45.3)
9.7
(49.5)
14.6
(58.3)
21.0
(69.8)
26.4
(79.5)
29.1
(84.4)
32.3
(90.1)
31.6
(88.9)
27.7
(81.9)
22.8
(73.0)
16.4
(61.5)
10.0
(50.0)
20.8
(69.4)
日均气温 °C(°F) 3.0
(37.4)
5.2
(41.4)
9.7
(49.5)
15.9
(60.6)
21.3
(70.3)
24.8
(76.6)
28.3
(82.9)
27.6
(81.7)
23.4
(74.1)
17.9
(64.2)
11.2
(52.2)
5.1
(41.2)
16.1
(61.0)
平均低温 °C(°F) −0.3
(31.5)
1.6
(34.9)
5.6
(42.1)
11.3
(52.3)
16.8
(62.2)
21.2
(70.2)
25.0
(77.0)
24.5
(76.1)
20.0
(68.0)
13.9
(57.0)
7.2
(45.0)
1.4
(34.5)
12.4
(54.3)
历史最低温 °C(°F) −14
(7)
−13
(9)
−7.1
(19.2)
−0.2
(31.6)
5.0
(41.0)
11.8
(53.2)
16.8
(62.2)
16.9
(62.4)
7.7
(45.9)
0.2
(32.4)
−6.3
(20.7)
−13.1
(8.4)
−14.0
(6.8)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43.1
(1.70)
58.1
(2.29)
81.0
(3.19)
78.7
(3.10)
88.1
(3.47)
184.2
(7.25)
220.9
(8.70)
158.1
(6.22)
66.6
(2.62)
44.5
(1.75)
54.3
(2.14)
29.2
(1.15)
1,106.8
(43.57)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8.5 9.2 11.5 9.7 9.7 10.7 11.9 12.4 7.7 6.8 7.3 6.4 111.8
平均相对湿度(%) 73 72 70 69 70 76 79 79 77 73 75 71 73.7
月均日照时数 123.8 120.0 150.5 174.7 193.2 158.0 198.2 196.0 165.6 173.8 148.2 137.4 1,939.4
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局

政治

[编辑]

南京市是中华民国的首都,因此南京不仅有直辖市政府组织,也设有许多中央政府部会。

南京自成为直辖市以来,长期由中国国民党执政,历任市长除少数无党籍人士以外皆为国民党籍,各区选出的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及市议员等民意代表也多为国民党籍人士。

市政组织

[编辑]

南京市政府是南京市最高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属直辖市层级之自治行政机关,自治监督机关为行政院。南京市政府以市长为行政首长,由全体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同时设市政会议为市政最高决策机构。南京市政府下设有22局、5处、5委员会等32个所属一级机关,辖共123个所属二级机关,并辖11个区公所、1800余所各级学校。现任南京市市长中国国民党籍的张敬华

南京市议会是南京市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南京市全体市民进行立法和监察市政。市议员同样由全体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无限制连选连任。目前南京市议会共有57名市议员,由南京市11个区分区选举选出;议长、副议长则是由诸议员互选产生。现任南京市议会议长为龙翔,亦为国民党籍。

经济

[编辑]

社会

[编辑]

交通

[编辑]

文化

[编辑]

友好合作

[编辑]

目前,南京市已与20个城市缔结国际姐妹市关系、62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并与国内12个城市缔结姐妹市关系。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各朝代将南京作为首都的时间:东吴:229年至280年;东晋:317年至420年;:420年至479年;:479年至502年;:502年至557年;:557年至589年;南唐:937年至975年;明朝:1368年至1421年、1425年至1441年,南明:1644年至1645年;太平天国:1853年至1864年;中华民国:1912年、1927年至1937年、1945年至今。
  2. ^ “六朝”一词在时期即已使用,指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和南朝陈共六个连续在南京建都的朝代;“十朝”则指先后在南京建立政权的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等十个朝代或政权。如果加上曾短期建都于南京的杨吴南宋,则合计有12个朝代或政权曾将南京定为国家首都。
  3. ^ 冶城位址据称在今南京城西的冶城山一带。
  4. ^ 《建康志》:“越城,一名范蠡城,案宫苑记,周元王四年范蠡所筑⋯⋯《图经》云,城周二里八十步(约合900余米),在今秣陵县长干里。”
  5. ^ 相传石头山即今清凉山
  6. ^ 秣陵县初属鄣郡,郡治在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西北;后来又改隶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User:Ericliu1912/中华民国/模板/南京专题 User:Ericliu1912/中华民国/模板/中国直辖市

User:Ericliu1912/中华民国/模板/中国都城

User:Ericliu1912/中华民国/模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User:Ericliu1912/中华民国/模板/长江沿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