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冬季攻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冬季攻势是指1939年11月26日至1940年4月1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南岳会议策定反攻作战计画,发动北起包头,南迄北海的冬季攻势。

参战部队

[编辑]

以二、三、九战区担任主攻,配合1939年10月完成之第二期整训部队,参战部队分别为:

  • 第一战区冬季作战:总司令卫立煌,第三、二十四、三十六集团军,边区游击指挥孙桐萱。
  • 第二战区冬季作战:总司令阎锡山,第四、五、六、十三、十四集团军,第十战区司令蒋鼎文协同作战。冬季攻势开始不久,发生十二月事变,因此第二战区未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作战。
  • 第三战区冬季作战:总司令顾祝同,第十、二十三、二十五、三十二集团军,第一游击区指挥陶广、第二游击区指挥顾祝同
  • 第四战区冬季作战:总司令张发奎,第十二集团军、游击指挥香翰屏
  • 第五战区冬季作战:总司令李宗仁,江北兵团、豫南兵团、鄂北兵团,第二十九、三十二集团军,豫鄂皖边区游击指挥李品仙
  • 第八战区冬季作战:副司令傅作义,第三十五军(傅作义兼,新三十一师、新三十二师、第一〇一师、五临警备旅)、第八十一军(马鸿宾,第三十五师、第十七集团军骑兵第一、二旅、新编骑兵第三师),骑兵第六军(门炳岳,骑兵第七师、新编骑兵第四师、暂编第十师)、东北挺进军(马占山,新编骑兵第五师、暂编骑兵第一师、暂编骑兵第二师、暂编骑兵第三师)、绥远游击军(马秉仁,游击第一师、游击第二师、绥远游击军第一、二旅)、察哈尔游击队。第八战区奉命协助第二战区北路军团围攻绥远省内之敌军,分别向包头与归绥沿线铁路进行反攻。1939年12月20日,国军第三十五军攻入包头,击毙两个日军骑兵联队长,日方随即由平绥、安北、固阳三方面持续增援,双方激战两日后国军撤退,形成有效牵制。1940年1月28日,日军以第26师团、独立第2旅团主力,向绥远方面黄河沿岸进攻,突破国军乌镇、黄河沿岸阵地。2月2日,日军攻陷五原。2月12日,国军采取机动袭击,击退五原附近之敌军。4月1日,日军部分兵力被迫东调,国军乘胜追击克复五原。日本军队作战序列:第26师团(黑田重德),独立第11联队、独立第12联队、独立第13联队、炮兵第26联队、骑兵集团第1旅团、第13联队、第14联队[1]
  • 第九战区冬季作战:总司令薛岳,第一、十五、十九、二十、二十七、三十集团军。1939年12月12日至1940年1月20日,第九战区担任攻略粤汉路北段、崇阳,朝武昌挺进之主攻。1939年12月12日,第二〇军(杨汉域)攻克崇阳,转往五里庙、桂花树重创日方援军,第七十八军(夏首勋)攻击武宁之日军第33师团第213联队,第八军(李玉堂)攻克泥坑口,第七十二军(韩全朴)攻克慈口镇,12月14日,日军两联队兵力由余家畈反攻,双方激战到19日,第八军、第七十二军于右门亘石壁湖一带击退日军。12月22日第九战区下达扩张战果命令,日军则由蒲圻咸宁持续增援,并实施空投补给。第四军(欧震)与第六战区第一一六师一部,攻击临岳一带敌军[2]
  • 冀察战区:1939年12月上旬开始,以第69军、新编第6师及所属游击队,向石家庄沧州之平汉路、津浦路段,破坏铁路交通,以期协助山西方面之作战。
  • 鲁苏战区:1939年12月下旬,以第51、57、89军向滕县泰安等邻近地区攻击,并协助破坏津浦铁路南段。

结局

[编辑]

国军总计在冬季攻势中毙伤日军7万7,386人,俘虏日军400馀,缴获步枪2,743枝。各战区虽未能按计划获得预期效果,但已达成牵制消耗之目的。

国民政府方面认为,中共在作战初期发动晋西事变,针对国军第二战区与冀察、鲁苏战区,并吞地方抗日团队,扩张根据地,共军主动袭击朱怀冰石友三、乔民礼、侯如墉及鹿锺麟等部,八路军随后在晋东南一带搜括抗战公粮,造成国军给养困难,成为国民政府冬季攻势之最大损失[3]

根据日军一份未完成的统计图表显示,日本的中国派遣军在1939年11月仅确认有2,795人作战受伤,到了该年的12月却暴增至至少18,629人作战受伤,隔年1月则至少有10,741人作战受伤,到了1940年2月依旧有至少5,043人作战受伤[4]。虽然该统计表有统计不周全(特别是作战阵亡人数)、阵亡人数与受伤人数比例过分悬殊而不合逻辑(显然因为资料不足导致阵亡人数漏算极多)等缺陷以至于该图表未被完成,且该表也将桂南会战(包含昆仑关战役)之日军伤亡算入,但依旧可以看出日军于冬季攻势之死伤极其惨重。另据日本战后出版的部队史《若松联队回想录》,第13师团下辖之步兵第65联队于冬季攻势当中仅所能确认之阵亡人数(单指被国军击毙之人数,不包括非战斗死亡),便多达303名[5][6],而该联队也分别在1月31日接收补充军医1名、2月5日接收补充军官13名、2月10日接收补充军官8人、4月10日接收补充士兵1,536人,考虑重伤致残者以外的伤兵应不在补充范围内,可判断该联队参战人员绝大多数应于冬季攻势当中遭国军击毙或击伤,其中遭击毙者占伤亡人数之比例很可能将近一半[7]。另外日军第3师团仅下辖的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文件笔误为野战重炮兵第1联队,实则第3师团仅有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而无野战重炮兵第1联队)就因为须补足因此战役阵亡与重伤致残所造成的缺额(可恢复的伤者应不在补充范围)而一次接收236名补充人员(而日军步兵之伤亡则肯定远高于包括炮兵在内的其他单位,故这批补充人员只反映日军第3师团相当小的一部分缺额)[8]

注释

[编辑]
  1. ^ 《抗日战史纪要》,中华民国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1996年4月,第212-214页
  2. ^ 《抗日战史纪要》,中华民国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1996年4月,第208-211页
  3. ^ 虞奇,抗日战争简史,下册,黎明文化,1985年7月4日版,第353-376页
  4. ^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线上索引资料,《月别彼我人员损害对照表》,档案编号C11110494300。
  5. ^ 换个角度看抗战八年起起伏伏. 凤凰网. 2019-03-17 [2019-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6. ^ 星半三郎编,《若松联队回想录》,1977年,会津若松市:若松联队记念事业实行委员会,p174
  7. ^ 星半三郎编,《若松联队回想录》,1977年,会津若松市:若松联队记念事业实行委员会,p174-176。
  8. ^ “铁道军事输送に関する件”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Ref.C04121753900、陆支密大日记 第2号 4/4 昭和15年(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参考文献

[编辑]
  • 《抗日战史纪要》,中华民国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1996年4月,第186-214页
  • 《国军王牌部队“抗日铁军”第74军战史》,知兵堂,2012年1月,第81~86页
  • 虞奇,抗日战争简史,下册,黎明文化,1985年7月4日版,第353-376页
  • 何智霖、苏圣雄,〈中期重要战役〉,吕芳上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第二编:军事作战,国史馆2015年版,第222-230页。外部链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