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法租界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6年6月15日) |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法国曾经在中国的4个港口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广州法租界和汉口法租界。
除了以上四处地方,中法双方还在1899年另外订立了《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1]。广州湾是指:包括雷州府遂溪县的部分陆地及其附近海域的东海岛、东山头二岛;以及高州府吴川县部分陆地及其附近海域的南三岛、硇洲岛、特呈岛、调顺岛;以及遂溪、吴川两县间的麻斜海湾(即今广东湛江港湾)一并划为法国租界统称为广州湾。
历史
[编辑]这4个在华法租界都开辟于19世纪,其中以上海法租界开辟最早(1849年),其次是天津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都开辟于1861年),汉口法租界开辟最晚(1896年),比上海法租界晚47年。
这4个在华法租界中,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和汉口法租界都经历过扩展。上海法租界共经历过1861年、1900年、1914年3次扩张,面积达到最初的十余倍。天津法租界经过1900年和1915年2次扩展,面积也达到最初的6倍多。汉口法租界在1902年扩展过1次,面积达到最初的2倍多。只有广州法租界始终局限在沙面岛的东部,没有进行过扩展。
1920年代中国政府收回一部分英租界以后,各地法租界就成为最重要的在华专管租界。
这4个在华法租界都一直存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6月5日,汪精卫政权先收回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最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在华法租界宣告结束,历时近百年。
规模
[编辑]这4个在华法租界的规模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的上海法租界最终面积达到15150亩,其次是天津法租界,约2800亩;再次为汉口法租界,约400亩;广州法租界只有66亩,不到上海法租界面积的百分之一。
经济发展
[编辑]由于法国的对华贸易远不及英国,甚至美国、以及后来的德国、日本,这4个在华法租界在金融贸易方面均远不及当地的英租界。在19世纪中叶,除了上海法租界达到初步繁荣外,天津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都长期荒芜,无力开发,直到1880年代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而法国早在1863年就取得在汉口设立租界的权利,直到1896年才有实力正式开辟。
虽然在金融贸易方面无法与英租界竞争,但是,这4个在华法租界由于开辟较早,地理位置都相当优越,除了不允许华人居住的广州法租界,后来都形成了商业区或高级住宅区。其中天津法租界比英租界更靠近旧城,后来在零售商业方面也更占优势,劝业场地区成为天津最重要的商业区。汉口法租界则拥有火车站的地利,商业也很繁荣。上海法租界由于聚集了大批有产阶级,到1920年代以后也形成了堪与公共租界的南京路相比的霞飞路商业街。
这4个在华法租界中,除了广州法租界外,都以娱乐业的繁盛著称,集中了当地半数左右的戏院、电影院、饭店,乃至烟馆、赌场、妓院。因此,在华法租界都成为黑社会活跃的区域,犯罪率高于其他租界。
市政建设
[编辑]这4个在华法租界的道路,通常都以法国人名或地名命名,例如上海法租界的干道霞飞路(Avenue Joffre,今淮海中路)、贝当路(Avenue Petain,今衡山路)。
宗教
[编辑]这4个在华法租界中,通常都有附近省份的天主教修会派遣的账房,管理出租的房屋,为教会筹措经费。天主教的一些重要机构,如上海震旦大学、广慈医院、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设在当地法租界内,广州和汉口法租界内只有供侨民使用的小型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