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夜叉(梵语:यक्ष,罗马化:Yakṣa;巴利语:यक्ख,罗马化:yakkha),又译为药叉,本义“以鬼为食的神”,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女性的夜叉称为夜叉女(梵语:yakṣī或yakṣiṇī,巴利语:yakkhī或yakkhinī)。原为古印度传说中的鬼神,常与罗刹并称,后被佛教吸收,被列为天龙八部之一。
佛教认为夜叉是具有力量的鬼神,有食人或伤害人的传说[1],居住在人间、空中与天界。居住在天界的夜叉受帝释天管辖,负责护卫天界大门,毗沙门天为其统领,佛教护法中的执金刚神、黑大将以及五色财神也是居于天界的夜叉。
印度神话
[编辑]在印度神话中,夜叉是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梵天脚掌生出,但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害人的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称为“真诚者”(克星是大鹏金翅鸟)。
男性夜叉形象多变,有时被描述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夜叉女其貌甚美,一般被描绘为有著面容端正,身材姣好,纤腰巨乳、丰臀长腿的美少女,手攀娑罗树枝条的女性夜叉,在梵语中称为śālabañjika。
佛教传说
[编辑]佛教认为夜叉有三种,《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在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维护众生界”。愿意护持佛教的夜叉神称为执金刚神,领袖是密迹金刚。著名的夜叉王有十二药叉大将、迦毘罗神,瑜珈教中有虎伽罗、马伽罗等。
北凉译本《毗婆沙论》将帝释天称为药叉天[4]。其妻舍脂,据《杂阿含经》记载,出身阿修罗[5],在《毗婆沙论》中也曾被称为青衣药叉[6]。印顺法师曾认为“帝释”可能出身夜叉,与传说为金刚手的普贤菩萨有一致之处[7]。
投生到夜叉身的因缘,是过去行布施,或常先损害后再利益他人,而得的果报[9]。
印度雕像
[编辑]-
来自印度秣菟罗的公元2世纪的夜叉女,现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其他地域造像
[编辑]-
中国的巡海夜叉
-
柬埔寨的夜叉
-
泰国的夜叉
-
缅甸的夜叉
-
丰都鬼城夜叉鬼
其他文化
[编辑]华人世界中,“母夜叉”原指女性个性泼辣,而后逐渐误会为丑陋。也有“外面如菩萨,内心如夜叉”,意同人面兽心。或“笑面夜叉”,比喻表面和善而心地险恶的人[10]。
引用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Dictionary of Hindu Lore and Legend(ISBN 0-500-51088-1)by Anna Dhallapiccola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Yaksh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BC: Yaksh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注释
[编辑]- ^ 《一切经音义》卷5:“阅叉,或云夜叉,皆讹也,正言药叉。此译云‘能啖人鬼’,又云‘伤者’,谓能伤害人也。”
-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33:“苏迷卢顶,是三十三天住处。……山顶四角,各有一峰。……有药叉神名金刚手,于中止住,守护诸天。于山顶中,有城名善见,……是天帝释所都大城。城有千门,严饰壮丽,门有五百青衣药叉,……防守城门。”
- ^ 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1:“颂曰:‘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中宫名善见,周万逾缮那。……’论曰:三十三天住迷卢顶。……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于中止住,守护诸天。”
- ^ 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如契经说,此药叉天于长夜中,其心质直,无有谄诳。诸有所问,皆为了知,不为娆乱。我以甚深阿毘达磨,恣彼意问。”北凉时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卷1:“又修多罗说,此帝释,长夜其心质直,无有谄曲。诸有所问。为了知故,不为娆乱。我当以甚深阿毘昙,恣汝所问。”比较两种译本,故玄奘本所说的“药叉天”,即是指北凉译本中的“帝释”。
- ^ 《杂阿含经》卷40:“比丘问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彼释提桓因名舍脂钵低?’ 佛告比丘:‘彼阿修罗女名曰舍脂,为天帝释第一天后,是故帝释名舍脂钵低。’”
- ^ 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27:“答:虽无生彼爱,而有资具爱。如天帝释亦爱设支青衣药叉、哀罗筏拏善住龙等。”
- ^ 印顺《佛教史地考证》〈文殊与普贤〉:“依《大毘婆沙论》说,金刚手,并非帝释,而是住在须弥山顶的一位药叉(夜叉)。这位夜叉,即特别护持释迦的,即初期经律中的金刚力士,大乘显教中的金刚密迹。然帝释自身,实也是夜叉。如《帝释问经》说“此药叉天,于长夜中其心质直”(唐译《大毘婆沙论》卷一);“此鬼,长夜无谀谄”(晋译《鞞婆沙论》卷一);“此帝释,长夜其心质直”(凉译《毘婆沙论》卷一)。帝释是夜叉的杰出者,他受夜叉神群的围绕。帝释的夫人设支(或译舍脂),传说为阿修罗女,然也称夜叉,如《大毘婆沙论》(卷二七)说:“天帝释亦爱设支青衣药叉。”帝释本为吠陀中的因陀罗天,手执金刚杵,而得金刚手的美名。帝释与金刚手的普贤,有非常一致的地方。更应该特别指出的,密咒也与夜叉语有关。……这个空行夜叉王国的帝释,与密教世界的普贤菩萨,是怎样的类似?我们应该记著:梵王与帝释,文殊与普贤,都是佛的左右胁侍。”,收入《妙云集》下编。
- ^ 《杂阿含经》第1097经:“ 时,魔波旬……化作年少,往住佛前……。尔时,世尊作是念:‘恶魔波旬欲作娆乱。’即说偈言: ‘汝夜叉当知,众生群集生,诸有智慧者,孰能不哀愍?以有哀愍故,不能不教化,哀愍诸众生,法自应如是。’”
- ^ 《舍利弗问经》: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而常闻正法。
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故生于恶道。二以善故多受快乐。
又问。善恶二异可得同耶。
佛言。亦可得耳。是以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
天神者。其之先身。以车舆舍宅饮食。供养三宝父母贤胜之人。犹怀悭俭谄嫉妒者故。受天神身。如普光净胜天神等。
虚空龙神者。修建德本。广行檀波罗蜜。不依正念。急性好嗔故。受人非人身。如摩尼光龙王等。
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乾闼婆者。前生亦少嗔恚。常好布施。以青莲自严。作众伎乐。今为此神。常为诸天奏诸伎乐。
阿修罗神者。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之人。作诸邪福。傍于邪师。甚好布施。又乐观他斗讼。故受今身。
迦娄罗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于物故受今身。
紧那罗神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行。故得今身。摩睺罗伽神者。布施护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
人非人等。皆由依附邪师行谄恶道。以邪乱正俱谓是道。以自建立。 - ^ 成語典.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