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突尼西亚战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突尼西亚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的一部分

1943年5月12日战役结束后德国和义大利战俘接受盟军士兵检查
日期1942年11月17日-1943年5月13日
地点
结果 盟军胜利,北非轴心国军队全数投降,北非战场终结。
参战方
 英国
 美国
 自由法国
 新西兰
希腊王国 希腊
德国
义大利
指挥官与领导者
英国 哈罗德·亚历山大
英国 肯尼思·安德森英语Kenneth Arthur Noel Anderson
英国 伯纳德·蒙哥马利
美国 德怀特·艾森豪
自由法国 夏尔·戴高乐
自由法国 菲利普·勒克莱尔
自由法国 阿尔方斯·朱安
阿尔贝特·凯塞林
埃尔温·隆美尔
汉斯-约根·冯·阿尼姆英语Hans-Jürgen von Arnim(被俘)
瓦尔特·内林
乔瓦尼·梅塞(被俘)
兵力
500,000名士兵
1,800多辆坦克
1,200多门野战炮
数千架飞机[1]
350,000名士兵(三分之二为德军)
[1]200 多辆坦克
1,000多门野战炮
数千架飞机
伤亡与损失

76,020人伤亡[nb 1]
849架飞机被毁[nb 2]


英国:38,360人
6,233人死亡,21,528人受伤,10,599人失踪
自由法国:19,439人
2,156人死亡,10,276人受伤,7,007人失踪。[2]
美国:18,221人
2,715人死亡,8,978人受伤,6,528人失踪。[2][3]

大约300,000人伤亡或被俘[nb 3]

最少1,045架飞机被毁[nb 4]
600架以上飞机被俘[2]

突尼西亚战役(德语:Tunesienfeldzug;英语:Tunisian campaig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轴心国同盟国之间发生在突尼西亚的一系列战斗。盟军主要包括英军以及美军法军。战役中先由德军意军初尝胜果,但轴心国军最终不敌具备庞大的补给供应和数量优势的盟军,包括德意志非洲军内超过230,000义大利和德国士兵在战败后被俘。

背景

[编辑]

西部沙漠

[编辑]

在战争的头两年,物资缺乏以及不稳定的后勤系统支援束缚著交战双方。北非沿岸仅有为数不多的天然港口,英军的主要补给基地为尼罗河三角洲的亚历山卓;此处与义属利比亚的主要港口的黎波里相距1,500英里(2,400千米)远,与西面次要港口班加西托布鲁克分别相距950英里(1,530千米)与600英里(970千米)远,而且仅有一条沿岸公路连接这些港口。 此时英国与义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中部相持不下,英国只能够分别由亚历山卓和托布鲁克向其守备部队输送有限的补给。除此之外,英国船队还能够绕道好望角,经由红海运送补给品进入埃及。

补给困难使得北非沿岸的战事呈现拉锯状态。 1940年义军在意大利最初的进攻中由义属利比亚出发,突入埃及大约95千米(59英里)后,前线部队与的黎波里已经相距逾1,000英里(1,600千米),与班加西相距逾 600千米(370英里),而且与托布鲁克相距逾200英里(320千米)。 反而英军藉著靠近补给基地的优势,迅速组织部队向利比亚反击,最后将前线推进至远离亚历山卓1,000英里(1,600千米)的阿格海拉(El Agheila)。随著德国非洲军抵达,轴心国军再次向东推进,但他们于1941年4月到达埃及边境时,战线已远超过补给线,遂顿成强弩之末。1941年11月,盟军把握相对较短的供应线重新整合部队展开十字军行动,解除托布鲁克之围并再次推进至阿格海拉。不过,轴心军几乎立即把疲惫的盟军赶回托布鲁克,德军主将隆美尔在1942年5月的进攻更把盟军击退至东距亚历山卓仅约100英里(160千米)的艾尔阿拉敏

然而,形势在1942年开始大幅转变。虽然英国皇家海军义大利皇家海军仍然争夺著地中海控制权,但英国控制的马尔他岛使英国皇家空军能够在海上不断阻截义大利运输舰艇。此外,来自美国的物资开始源源不尽地运达北非,这让伯纳德·蒙哥马利的英军第8军团得以累积起压倒性的优势。

摆脱了补给匮乏的困境后,英军第8军团在1942年11月的第二次艾尔阿拉敏战役大破隆美尔指挥的轴心军,并将其逐出埃及

火炬行动

[编辑]

1942年7月,盟军计划制定者承认:如果要在1942年于法国北部的土地上进行相对小规模的两栖行动(“大锤行动”:计画中在1943年进行主要登陆之“搜捕行动”的先遣行动),事实上是不切实际并且应该加以推迟的。[13] 他们转而同意以一场登陆作战来攻占维琪法国在北非的领土: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以掏空轴心军的后方。[14] 一旦盟军占领了整个北非沿岸,地中海的航道就可以全面通航,免除绕道好望角运输补给的必要,可纾解战略补给压力。

由于西西里贴近突尼西亚,盟军判断:当轴心国获悉火炬行动登陆计画后,将会抢占该地。[15] 为了避免这个判断成为事实,盟军在登陆后必须抢先占领突尼西亚;不过,由于轴心军于10月底在接近突尼西亚的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机场上集结了298架德军军机和574架义大利军机,因此登陆点不宜太靠近东部。[16] 经过权衡后,盟军选择阿尔及尔作为最东边的登陆点,以在不确定维琪法国部队反应的前提下确保初步登陆成功。攻占阿尔及尔后,盟军将派遣一支小规模特遣部队,在冬天雨季利用简陋的道路穿越崎岖地形,赶赴突尼西亚,以争取在轴心军组织起防御前尽快占领800英里(1,300千米)外的突尼斯。[17] 盟军明白尝试赶在轴心军建立基地前登陆比塞大(Banzart)和突尼斯,犹如一场赌博,其结果取决于盟军的海空力量能否迟滞轴心军的集结。[18] 在突尼斯的行动,是由肯尼思·安德森中将指挥的英军第1军团负责。

1942年11月8日,盟军实施火炬行动,对维希法国辖下的突尼西亚西面的阿尔及利亚(登陆点在奥兰(Oran)和阿尔及尔)和摩洛哥(登陆点在卡萨布兰卡)登陆。行动引起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注意,使几天后义大利出兵控制维希法国南部及蔚蓝海岸等地包括土伦坎城格勒诺布尔科西嘉岛,同时义大利军队接管了突尼西亚,建立了短暂的意属突尼西亚英语Italian Tunisians#Fourth Shore;其馀被德国占领,维希政府灭亡。

突尼西亚的天险地形

[编辑]
1942至1943年行动期间的突尼西亚小型地图

在利比亚西面的突尼西亚拥有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突尼西亚地域略呈矩状,北部和东部有地中海作天然国界,西部边境贯穿横跨西非的阿特拉斯山脉,并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突尼西亚西部边界只有寥寥数个可供通行的关隘,因此很容易防守。在南面,另一道较矮的山脉迫使人们沿著马特马塔山和海岸间的夹缝从利比亚进入突尼西亚。此前,法国为了抵抗来自利比亚的义大利部队,建造了一条扼守著平缓地段的坚固防线。这条防线宽20千米(12英里) 纵深30千米(19英里),称为马特雷防线。突尼西亚只有在北部才有利于进攻的地形。在这里,阿特拉斯山脉的东部极限和海岸之间是一大片平缓地形。

一般而言,突尼西亚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良好基地。只要在北部建设防线应付盟军的火炬行动,马雷斯防线能够有效妨碍盟军在南部的行动,而在中部的阿特拉斯山脉更是不可逾越的天险。此外,突尼西亚拥有突尼斯比塞大这两个深水港口,两处深水港距离义大利在西西里岛的供应基地只有几百英里。补给船队可以隔夜往返突尼西亚,完全在夜色的掩护下航行。相比之下,义大利往返利比亚的航程需时一日,在日间轴心国的运输船便面暴露在英国皇家空军巡逻机的威胁下。

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轴心国能坚守突尼西亚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足以打乱盟军在欧洲的计画。

冲向突尼斯

[编辑]

1942年11月10日,维琪法军已经停止针对火炬行动登陆作战的反抗,[19]突尼西亚落入兵力真空,义大利军队随即接管突尼西亚。安德森中将立即调派原定为阿尔及尔登陆计画预备队的第36步兵旅,由海路东行占领贝贾亚、菲利普维尔,安纳巴等港口和在吉杰勒的机场,为挺进突尼西亚作初步准备。因为兵员短缺和空袭威胁,盟军规划人员排除了在突尼西亚实施两栖登陆的可能性。因此,安德森需要利用有限的部队抢在轴心国部队到达前快速向东推进,在突尼斯扎稳脚跟。[19],盟军仅能对突尼西亚方向投入2个旅级集团和一些额外的装甲和炮兵部队;不过,盟军认为如果能在轴心国增援部队动员起来之前迅速前进,他们仍然能够付出相对较小的代价攻占突尼西亚。

突尼西亚当地官员迟迟没有表态支持交战任何一方,也没有向任何一方封锁机场。早在1942年11月9日情报就指出多达40架德国军机抵达突尼斯,截至11月10日空中侦察报告当地已有100架军机。[20] 2天后,一场最终运输了超过15,000名士兵及581补给品的空运开始。到月底,3个包括第10装甲师的德军师以及2个义大利步兵师经由海运抵达。11月12日,瓦尔腾奈宁接过新成立的德军第90军的指挥权;他在11月17日飞抵当地。

不过,在突尼西亚的维琪法军指挥官巴利将军不受义大利人信任,他把部队调到山区,建立了从泰布尔苏格经过麦德杰斯的防线,他命令向任何试图越过防线的人射击。[21]

盟军的推进

[编辑]

从阿尔及利亚有2条道路可向东进入突尼西亚。盟军的计画是沿著这2条道路,攻占比塞大突尼斯

1942年11月11日英军第36步兵旅兵不血刃地登陆贝贾亚,但补给困难延误了他们推进吉杰勒的进度,到了11月13日始到达。[19]第3伞兵营通过伞降占领安纳巴机场,随后第6突击队在11月12日攻下该港。[22] 第36步兵旅的先锋在11月15日到达塔巴卡,在11月18日占领杰贝尔耶德,并在此处首遇敌军。[23]

在更远的南部,一个美军伞兵营在11月15日空降麦德杰斯-奥-巴布,一枪未发便占领了当地机场。他们经过一段行军,在11月17日也夺取了加夫萨的机场。[23]

轴心军的反击

[编辑]

1942年11月19日,德军司令瓦尔腾奈宁要求维琪法军指挥官巴雷开放麦德杰斯的桥梁予其麾下部队,但遭到拒绝,于是德军发动攻击。维琪法军两次击退德军但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加上他们缺乏装甲部队和炮兵,最后不得不后撤。[21][23]

维琪法军正式投靠盟军

[编辑]

虽然部分维琪法军,包括巴雷的部队,公开反对轴心国,但在战线上维琪法军部队一般的立场仍不确定。1942年11月22日,北非协定终于使在北非的维琪法军站到盟军一边,让盟军在后方的部队可调往前线。这时候,轴心军已经建立一整个军的部队,轴心军部队的数量在各个地区均超过盟军部队。

战斗

[编辑]

2个盟军旅分别向杰贝勒艾卜耶德和贝贾前进。当盟军飞机不得不从在相对遥远的阿尔及利亚飞行基地起飞时,德国空军却在本地享有制空权,用一切方法骚扰盟军。[24]

1942年11月17日,在奈宁到达的同一天,北部路上的第36旅前锋在杰贝勒艾卜耶德遇见一支由17辆战车和400名伞兵组成、并配备自走炮的轴心军混合部队。在德国空军和意大利第一山地步兵师提供的火力支援下,德军伞兵击毁了11辆英军战车,但他们自身的前进也被中止。杰贝勒艾卜耶德的战事持续了9天。[25]

11月29日,意大利第50旅的战车迫使美军伞兵弃守加夫萨。2支盟军纵队在杰贝勒艾卜耶德和贝贾集结,准备于11月24日出击。按照计画,第36旅会从杰贝勒艾卜耶德发动对马特尔的攻击,而第11旅会循迈杰尔达河谷南下攻打麦得杰斯-奥-巴布(地图上显示为Medjez el Bab或只是Medjez),接著挺进特伯巴、朱代伊德和突尼斯。 一个团级装甲部队“刀片部队”,会在2个步兵旅之间的空隙行动,沿著郊区小路向西迪恩西尔前进,并从侧面攻击特伯巴和朱代伊德。[26]

因为大雨阻碍集结,北部的进攻并未实施。在南方,第11旅的进攻因遭敌顽抗而在麦得杰斯-奥-巴布受挫。不过,刀片部队通过西迪恩西尔,到达了泰布勒拜以北的舒伊古隘口。下午,部分刀片部队渗透轴心国军的防线袭击了朱代伊德新建成的空军基地,破坏逾20架飞机。然而,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他们未能建立阵地巩固战果,于是撤回到舒伊古。[27] 刀片部队的攻击打得奈宁措手不及,使他决定撤出麦得杰斯-奥-巴布并在突尼斯仅30千米(19英里)外的朱代伊德强化防务。[28]

第36旅延至11月26日发动攻击时遭到伏击,领头的营损失149人。[29] 其后续攻势也被轴心军巧妙的连锁防御计画挫败。1支支援的突击队在11月30日于比塞大以西14英里(23千米)登陆以图包抄在特夫纳的阵地。他们没有成功,到12月3日该单位已经与第36旅会师。[23]德军将占有该阵地,一直到来年春天突尼斯战役的最后几天为止。[30]

早在11月26日,当德军撤退时,第11旅兵不血刃地进入麦得杰斯-奥-巴布,并在当天晚些时候夺取被德军弃守的特伯巴周边阵地,以作向朱代伊德推进的准备。然而,德军于11月27日调集重兵发动猛攻,第11旅在11月28日凌晨在美军装甲部队支援下对朱代伊德机场实施攻击,企图夺回主动权,但终归失败。[31].

11月29日,美军第1装甲师B纵队集结力量前进,以期能够联同刀片部队在12月2日发动进攻。但沃尔夫冈·菲舍尔少将指挥刚刚抵达突尼斯的德军第10装甲师发动了一次反击,破坏了会师的计画,[32] 截至12月2日晚,刀片部队已经撤离,留下第11旅和B纵队应付轴心军的攻击。[33]盟军这时面临第11旅被分割开来、敌人突入后方的危机,但4天来的拼死战斗拖延了轴心军进攻,使盟军得以有序地撤至泰布勒拜以西的河畔高地。[34]

一开始,盟军部队后撤大约6英里(9.7千米)至河流两侧长停山(迪拜阿马拉)和布奥卡兹山上的制高点阵地,但该阵地针对侧翼攻击的漏洞令人担忧,促使盟军进一步西撤。到12月10日日终,盟军部队坚守著麦得杰斯-奥-巴布以东的防线。在这里,他们重新开始组织进攻,直到1942年12月底才准备就绪。持续性的缓步集结将盟军兵力带到共计英军54,000人、美军73,800人,和法军7,000人的高位。仓促的情报审查显示有大约125,000名战斗人员和70,000名支援部队,并主要由意大利士兵组成的部队与盟军对垒。

总攻在12月22日下午开始,尽管面临雨天和空中掩护不足,盟军的攻势在长停山900英尺(270米)高的低脊取得了进展,这座山扼守麦得杰斯-奥-巴布到特伯巴,并一路到突尼斯的河流走廊。经过3天拉锯战,盟军的弹药所剩无几,而轴心军部队也控制了相邻的高地。长停山的阵地站不住脚,因此盟军被迫撤回到麦得杰斯-奥-巴布[35]。1942年12月26日,盟军再次撤回到2星期前建立的防线,并付出20,743人伤亡的代价。

盟军向突尼斯的冲刺已经陷于停顿。

北非法军指挥的转变

[编辑]

随著战事稍息,法国人的派系冲突再起。 1942年12月24日弗朗索瓦·达尔朗被暗杀,亨利·吉罗接替他担任高级专员;美国政府已经展示出与达尔朗和维琪分子接触的显著意愿,引发自由法国的不满,因此达尔朗的死亡似乎提供一个机会,令在北非的法国人和夏尔·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合作。戴高乐和吉罗在1943年1月底举行会谈,但在排解分歧或调和各自的势力团体方面却苦无寸进。[36] 一直到1943年6月,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CFLN)才缓缓成立,并由吉罗和戴高乐联合担任主席,但戴高乐很快令吉罗黯然失色,因为后者不喜欢公开的政治责任感,并自此或多或少默认前者的权威。

双方增援及建立兵力时的僵局

[编辑]

内部纠纷同样纠缠著轴心国。奈宁被普遍认为是优秀的指挥官,但他不断的直言不讳激怒了他的上司。他们决定“取代”他的指挥职务,将其部队提升为军团级别,定名第5装甲军团,并交由在1942年12月8日突然抵达突尼斯的汉斯-于尔根·冯·阿尼姆少将指挥。该军团包括在比塞大区的冯·科布罗奇/冯·曼陀菲尔联合步兵师、中部突尼斯前的第10装甲师,和意大利在南部侧翼的第1苏佩尔加步兵师,而希特勒在冯·阿尼姆开赴突尼斯前,当面告诉他军团将被增强至3个机械化和3个摩托化师。[37]为防止轴心军站稳阵脚,盟军投入了可观的海空部队予以拦截。然而,突尼斯和比塞大距离西西里岛西部的港口和机场只有120英里(190千米)、距离巴勒摩有180英里(290千米),距离那不勒斯有300英里(480千米),这使得在充足空军掩护下的轴心国运兵船和飞机极难拦截。[18]从1942年11月中至1943年1月,共有243,000人和856,000吨的补给品和装备通过海上和空中运抵突尼西亚。

同时,艾森豪威尔进一步从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调动部队向东进入突尼西亚。在北方,肯尼思·安德森中将的英军第1军团将在未来3个月将增加3个师,包括英军第1第4第46步兵师,加上英军第6装甲师英军第78步兵师。到1943年3月底,英国第二个军级指挥部——约翰·克罗克中将的英军第9军已抵达,与第10军参加扩大中的军团。[38]此外,一个有2个师的自由法军军级单位(法军第19军)在阿方斯·朱安的指挥下被建立起来;在南面是一个新组成的美军第2军,由劳埃德·弗雷登道尔指挥,这是个最终编有6个师的大部队:美军第1第3第9第34步兵师和美军第1第2装甲师。在这个阶段,吉罗拒绝了艾森豪威尔将自由法军置于英军第1军团指挥之下、和美军第2军暂时由同盟国最高司令部直接指挥的计画。同样重要的是,相当多的盟军部队投入新机场的建设和改善,以助于提供空中支援。[39]

美军也开始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西亚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物流基地,以最终对在阿特拉斯山脉东部边界的米克纳西建立一个相应大的目标前进基地,对于切断在南部的德、义装甲军团至突尼斯的补给线和孤立在北面的德军第5装甲军团来说,这是最理想的位置。

凯赛林

[编辑]

序幕

[编辑]

在1943年1月上半,安德森通过有限的攻击和侦察力量曾保持一定的压力与获得不同的战果。[40]冯·阿尼姆试图做同样的措施:[41]1月18日,他实施了“农机快报行动”,第10装甲师及第334步兵师从蓬杜法赫进攻以在义大利苏佩尔加师前创造更多的空间和防止任何盟军通过战线向东面的昂菲达维尔海岸前进之可能企图和阻止切断隆美尔的补给路线。[42]但在右翼在布阿拉代对西面英国第5军的进攻几乎没有成功,但在更南面他对法军阵地周围的'枢纽'和多塞尔斯东部的进攻则更成功,向南面的奥斯列特推进35英里(56千米) 和西南的珞巴雅前进25英里(40千米)。装备低劣的守军成功地进行抵抗[43]但被击败和相当于7个步兵营的守军在山上被切断。[40]安德森派出第36旅到珞巴雅,并要求劳埃德·弗雷登道尔派出第1装甲师B纵队到奥斯列特,他们抵达时均受朱安指挥。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月23日,之后前线渐趋稳定。[40]

在行动中明显的缺乏协调令艾森豪威尔不满。在1月21日安德森对整条战线作出了协调工作和1月24日他的职责被扩大到包括“美国军队的部署”。那天晚上,朱安同意将他的部队置于安德森的指挥之下,在第二天被吉拉德确认。然而,指挥上被证明有问题,与部队分散在一条超过200英里(320千米)上和缺乏通讯设备(安德森报告说,他在4天内开动超过1,000英里(1,600千米)为了对他的军级指挥官发号施令)。然而,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在1月21日任命了一个单独的执行空中支援的指挥官,劳伦斯·南库特准将,以支援整条战线。[40]

同时,埃尔温·隆美尔,已为部队计划通过利比亚撤退至已被遗弃的马特雷防线之法国防御工事。这将使轴心国军在北部和南部控制进入突尼西亚的2个自然入口,在两者之间只有易守难攻的山区。1月隆美尔的部队被改编:在马特雷防线的德国-义大利装甲军团被改编为义大利第1军团及由乔瓦尼·梅塞指挥,与他面对西多塞尔斯的单位(包括“非洲军团”的残部)分开。

1943年1月23日,第8军团占领的黎波里,这时轴心国军队已经顺利通过利比亚撤退至马特雷防线的阵地上。

这个时侯,美国第2军已自阿尔及利亚通过阿特拉斯山脉,越过边界进入突尼西亚,控制山脉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他们在阵地上可以发起向东朝著在沿海的斯法克斯的进攻和切断在马特雷防线的义大利第1军团与冯·阿尼姆在北部靠近突尼斯的部队之联系。隆美尔不能容许出现这个情况及已计划在此发生之前展开攻击。

第5装甲军团支援费德隘口及西彼特拉

[编辑]

1943年1月30日,德军第21装甲师和从冯·阿尼姆的第5装甲军来的3个义大利师在法伊德附近遇到法国部队的单位,这是从东部臂山到沿海平原的主要通道。弗雷登道尔没有回应法军的要求,从第1装甲师派遣由坦克组成的增援部队。在拼命反抗后,装备低劣的法国守军未能支撑下去。[44] 几次反击被组织了,包括美军第1装甲师B纵队迟来的攻击,但所有这些都被冯·阿尼姆的部队轻松击败,这个时候德军已建立了强大的防御阵地。[44] 3天后,盟军部队被迫撤退,并撤回到内陆平原及在小城镇斯贝特拉建立一条新的前进防线。

在“春风行动”中冯·阿尼姆下令4个装甲战斗群于2月14日向由第34步兵师第168团战斗队和第1装甲师A纵队防守的西迪布奇迪地区前进。守军的部署是低劣的,兵力分散,使他们无法相互支持。2月15日A纵队遭到严重挫败及步兵部队被孤立在山顶上。C纵队被命令越过边界救援西迪布奇迪,但均被击退,并遭到惨重损失。到2月15日晚上,3个轴心国战斗群能够朝向在西北20英里(32千米) 外的斯贝特拉。[45] 扫开A纵队及C纵队的残部不顾,战斗群已面对在斯贝特拉前面的B纵队。在空中支援下,B纵队坚守了一整天。然而,空中支援无法持续及在斯贝特拉的守军不得不撤退,该市在2月17日中午已空无一人。[45]

在南面的“清晨的空气行动”中,由非洲军残部组成的义大利第1军团战斗群,在卡尔·布鲁维斯指挥下于浓雾中向加夫萨前进及在2月15日傍晚找到这个被遗弃的城市。盟军为缩短战线而撤退,其中一部为法国第19军,以作重新装备。美国第2军撤退到代尔纳娜-凯塞林间隙-斯比巴一线,而他们的左翼则在东多塞尔斯与第19军会合。[46]到了2月17日下午,隆美尔的部队已占领菲里阿纳和泰莱普特(约在凯塞林西南15英里(24千米)),迫使泰莱普特机场在2月18日早上进行疏散,这是英国第1军团在南部的主要空军基地。[47]

战斗

[编辑]
1943年2月,凯赛林隘口及斯比巴空隙战役示意图

经过进一步讨论,“最高统帅部”在1943年2月19日向隆美尔发出命令,通过凯赛林和斯比巴隘口向塔拉和勒凯夫进攻以威胁第1军团的侧翼。隆美尔原来的建议是通过凯塞林对在泰贝萨的第2军实施有限但集中的攻击,并从美军堆存处取得重要的物资。虽然有第10和第21装甲师转移至他的指挥之下,隆美尔感到关切的是,新计划会分散他的部队,并暴露他的侧翼。[48]

在1943年2月19日,已正式获得第10和第21装甲师、非洲军团战斗群、以及在马特雷防线上梅塞将军的部队(现更名为义大利第1军团)指挥权的隆美尔[49]实施凯赛林隘口战役。希望借此令缺乏经验的守军感到意外,他派第3侦察营的轻型装甲车进入隘口。亚历山大·斯塔克上校的“斯塔克部队”,是1队由美国和法国部队组成的旅级战斗群,是负责防卫隘口。[49] 该队没有时间进行组织,但能够从周围的高地直接用重炮进行射击,迫使“非洲军团”战斗群的领头机械化部队被阻击。[50]德军要派出步兵到高地力图清除这些炮火威胁后才可以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一个来自第21装甲师,由汉斯·格奥尔格·希尔德布兰指挥的战斗群从斯贝特拉向北前进至斯比巴空隙。在斯比巴以东他们被第1近卫旅前面和第18团级战斗队所阻击,他们拥有强大的阵地和反坦克炮火支援,并从第34步兵师获得2个步兵团的增援。[51]

到2月20日早上,激烈的徒手肉搏战在凯赛林隘口以上的山上继续,而这时非洲军团获得第131半人马座装甲师的1个营和更多的火炮支援,以准备另一次攻击,以图通过隘口与来自斯贝特拉第10装甲师的1个战斗群会合。在上午的攻击进展缓慢,但在当天下午再次进攻时的强大压力令盟军的战线崩溃。[52]

2月20日下午通过凯赛林隘口后,半人马座师的单位领头向西面的泰贝萨前进,只遇到轻微或没有遭到抵抗。跟随他们的是来自第10装甲师的冯·布罗奇战斗群沿分叉路右转至塔莱,他们在这里被第26装甲旅(“戈尔部队”)的1个团级战斗群所阻。他们的坦克处于下风,戈尔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但为“尼克部队”赢得了时间,这是1队来自英军第6装甲师的混合部队,基本上与第26装甲旅相似但有额外的步兵和炮兵(其中安德森的前一天已下令离开该基斯拉地区,以增强塔莱的防御)以准备防御前方的道路。与此同时,弗雷登达尔曾派第1装甲师的B纵队,以应付对泰贝萨的威胁。[53]

到2月21日下午1时,冯·布罗奇的战斗群在塔莱公路上与第26装甲旅级集团相遇,并且进展缓慢。隆美尔直接指挥了攻击,下午4点迫使对方转入防御。[54]然而,第26旅级集团能够在合理的命令下撤到在塔拉前面的下一条、最后的防线。战斗于晚上7时在这个位置在晚上七时开始,继续在近距离进行了3个小时及双方都未能够获得决定性的优势。 “尼克部队”被重重的击败,并没有期望坚守至第2天。但是,在晚上来自美军第9步兵师的48门大炮在恶劣天气下从摩洛哥行走800英里(1,300千米)后加入了守军行列。在2月22日上午,当冯·布罗奇准备进行他的攻击时,他的战线遭受毁灭性的炮。出人意料的是,隆美尔告诉冯·布罗奇重新集结,并承担防御姿态,因此投降主动提出的。[55]

与此同时,在斯比巴的第21装甲师战斗群没有任何进展。2个营经验丰富的特种步兵营士兵被第23团记载,英国皇家炮兵在白天通过奥斯列特平原实施反击,但被击退。[56]

再往南“非洲军团”战斗群于2月21日在前往泰贝萨的道路上被B纵队及在杰贝勒哈姆拉山上装置的大炮所阻击。[57] 他们包抄的企图在2月21日晚上已经失败,在2月22日对轴心国军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进一步的攻击在2月23日早上展开但再次被击退。[58]

在2月22日与凯塞林沮丧的会议上,隆美尔争辩认为,面对坚强的防守和有消息说,第8军团的先头部队己到达距离马特雷防线只有几公里的梅德宁,因此他应该停止攻击,后撤以支援马特雷防线,因此他希望凯塞林的攻势已造成的损害足以阻止在不久的将来从西面发场起的任何攻击行动。凯塞林坚持攻势应该继续,但最终在当晚同意和“最高统帅部”正式停止行动。[59]来自凯塞林的轴心国军在2月25日到达马特雷防线。

结局

[编辑]

行动一时间被缓和,双方均研究最近战斗的结果。隆美尔错误地认为美军构成的威胁不大,而英军和英联邦军队与他实力相当,并因此在未来的战役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美国人同样也研究了战斗,并解除了部分高级指挥员的职务,同时分发具有教学性质的刊物来指导后续战役。最重要的是,在1943年3月6日乔治·巴顿接替弗雷登道尔任美国第2军的指挥官,与奥马尔·布莱德雷担任该军的副司令。指挥官们被提醒,大规模军事单位应被集中以确保在战场上有足够的兵力,而不是如弗雷登道尔般分散的部署。因普遍恶劣的天气条件,近距离空中支援亦已减少。盟军在战术层面作出了诸多改进,但仍然没有进一步改善战况的对策,直到诺曼第战役的实施。

同盟国和轴心国指挥部的重组

[编辑]

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盟军已决定任命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为在法属北非的盟军部队副总司令,于1943年2月20日生效。在同一时间,为更好地协调在突尼西亚两个军团的行动,艾森豪威尔将在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的第1及第8军团之上成立了1个新的司令部,第18集团军,亦由亚历山大指挥。[60] 不久后出任其新任命的亚历山大向伦敦报告:

...我实在对整个情况感到震惊,因为我找到了它...实际上错误是因为一直缺乏来自上层的方向和一开始就没有政策、没有计划所做成的。[61]

他认为安德森是关键人物,虽然在后来这是被认为有点不公平。当在1月底时已控制了整条战线时,安德森的目标已经是把战线重组至综合不同国家区域及组成预备队以重获主动权[61] - 完全相同的重点阐述在亚历山大在2月20日的命令上。[62]亚历山大在2月21日宣布他的目标是摧毁所有在突尼西亚的敌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第8军团推进至加贝斯以北而第1军团同时展开攻击,吸引了敌军用以对抗第8军团的预备队。接下来,2个军团将集中夺取当地机场从而令盟军获得越来越大的制空权。最后,盟军陆上、海上和空力量将协同作战以消灭在突尼西亚的轴心国部队。他的要在4月30日前实现这一目标,以符合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订下的时间表,以便在8月天气有利的情况下展开入侵西西里岛的计划。[63]

卡萨布兰卡会议还商定了一项意义深远的重组,把在地中海的空军进行更大的一体化。这项措施在下个月实施。空军元帅亚瑟·泰德爵士成为了地中海空军总司令,负责盟军在地中海的所有空军行活动和卡尔·斯帕茨少将成为在西北非空军司令及受泰德指挥,负在突尼西亚的所有空军行动。[64] 到2月23日空军元帅亚瑟·康宁厄姆爵士已接替库特为盟军空中支援指挥部司令,这支部队已成为西北非战术航空队,是斯帕茨指挥的一部分部队,与支援第8军团的沙漠空军,一同受他指挥。康宁厄姆惊讶地发现,在突尼斯的安排与1941年时他在西部沙漠第一次担任沙漠空军指挥官时的情况一样。奇怪的是,从沙漠行动中来之不易的教训,不论在行动和行政上,并没有在火炬行动中被考虑,这对其航空兵的能力已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当时因飞机数量和后勤问题而未能有足够时间,在向突尼斯冲刺时对地面部队提供战术支援。他立即著手整合英军和美军的作战指挥和根据新的行动政策。[65]

轴心国也决定建立1个联合指挥部指挥2个军团。希特勒和德国总参谋部认为,冯·阿尼姆应担任该集团军指挥官,但凯塞林主张由隆美尔担任,他在2月23日被任命为非洲集团军指挥官。[66]

马雷特周围的南部战区

[编辑]

卡普里行动

[编辑]

自从2月17日起第8军团便在马特雷防线前面集结,并2月26日起向西前进。1943年3月6日,3个德军装甲师、2个轻型师及9个义大利师发起卡普里行动,向南面的梅德宁展开进攻,这是英军最北端的坚强据点。英军的炮火很激烈,摧毁了55辆轴心国坦克,最终击退了轴心国军进攻。

随著“卡普里行动”的失败,隆美尔决定挽救他的军队的唯一办法就是将他们撤走。因此,他在3月9日离开突尼西亚前往希特勒设在乌克兰的总部,试图说服他放弃突尼西亚和让轴心国军队返回欧洲。希特勒拒绝了。在严格保密下,隆美尔被安排放病假。冯·阿尼姆成为非洲集团军司令。[67]

拳师行动

[编辑]

蒙哥马利的拳师行动于1943年3月19日晚至3月20日对马特雷防线开动攻击。英军第50步兵师单位突破防线,于3月20日至21日在扎拉特以西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但由第15装甲师发起的强烈反击摧毁了口袋,并于3月22日重建防线。

3月26日,在“增压器2号”行动中,霍罗克斯将军第10军向玛特玛塔山周围前进,在战线极北地区占领了特巴格空隙英语Tebaga Gap与绿洲城哈迈英语El Hamma。这个侧翼行动使马特雷防线无法防守。第2天,德国和义大利的部队在反坦克炮的支援下成功地阻止第10军推进,争取了时间进行撤退。马特雷防线的守军于48小时内撤出,并在西北60公里处的瓦迪阿卡利特(加贝斯附近)建立新的防御阵地。

加贝斯

[编辑]

这时,新改组的美国第2军已开始再次走出隘口,即到达轴心国军防线的后方。轴心国军第10装甲师这时的任务是把他们赶回隘口内,双方部队于1943年3月23日在古塔尔湾战役中相遇。起初该战役的进程就像之前的战斗,与德军坦克直卷美军的先头部队。然而,他们进入了美军地雷区,并立即遭美军火炮和反坦克部队的攻击。第10装甲师在短时间内损失了30辆坦克,并随即撤出地雷区。第10装甲师在步兵的支援下于傍晚再次发动攻击,但攻击被击退,旋即撤回至加贝斯。

但是,美军无法利用德军失败的机会,花了几个星期试图阻挠意大利步兵通过2个战略上的山头向加贝斯前进。反复尝试将作出重大的进展,但在道路上到达距离加贝斯的1小时左右的地方被第10或第21装甲师的小量单位所击退。盟军更好地利用空中支援将增加轴心国军“机动防御”的困难,但盟军的空中和地面部队之间的协同性仍然有严重的问题。

无论是第8军团和美国第2军在之后一周继续攻击,及第8军团最终突破了防线和轴心国军被迫放弃加贝斯各北撤退与第5装甲军团会合。义大利海军陆战队员,在瓦迪阿克瑞特挖掘战壕和有足够的自动武器和手榴弹,奋力拼杀,但英军进攻部队压迫前进,虽然第6约克郡团伤亡严重;2名高级军官、6名高级士官和下级军官及118名其他职级人员死亡。[68]

比尔·卡特回忆说:“当我们步行大约10米后,我们已经达到了狭缝沟槽的顶部,我们杀死了任何幸存者,”,他当时刚刚看见其部队队长被义大利人射倒。 “当时没有时间悄悄地行动,我们陶醉于愤怒,并杀死他们以为我们倒下的朋友报复。”[69]

美军当时放弃了前面的山丘,让他们当天晚些时候在加贝斯与英军会师。从这点上该战役成为一个转折点。

1943年2月至4月的北部战区

[编辑]

1943年2月26日,冯·阿尼姆,错误地认为凯塞林隘口战役迫使盟军削弱其在突尼西亚北部的防线,以便向南面增援,于是实施(获凯塞林的批准,但没有谘询隆美尔)“奥克森峰行动”,由韦伯将军率领部队在广阔的战线上对第5军实施攻击。[70]主要袭击是由韦伯的部队(后命名为总指挥)实施,其中包括部到达的第334步兵师、赫尔曼·戈林师和第10装甲师中没有参加“春风行动”的单位。韦伯的部队,被分成3组前进:其中1组向西面的麦得杰斯-奥-巴布移动;第2组,在第1组的北面,从马特尔向西南面的贝雅(在麦得杰斯-奥-巴布以西25英里(40千米))前进;及第3组向西面的麦得杰斯-奥-巴布以南25英里推进。韦伯部队的北部侧翼是受到向西前进的冯·曼陀菲尔之师团司掩护,迫使盟军撤出面对‘绿色山’的进攻阵地和轴心国军控制了在杰夫那的阵地。[71]

在激烈的战斗中,对麦得杰斯-奥-巴布的攻击被第78师击退,但再南面在攻势停止前获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进展。在北部的进攻是朝著贝贾,但战斗一直持续到3月5日因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经过数天激烈的战斗,攻击在亨特隘口(大约在贝雅东北15英里(24千米))被由拥有大量炮兵支援的英军第46(北米德兰)师第128步兵旅和北爱尔兰骑兵2个中队的坦克被制止。[72][73]

冯·阿尼姆在北部由曼托菲尔师团实施的攻击,取得了良好进展,轻易的越过法军在第塞拉特和铁路城镇塞得捷那尼之间的山区防线。从2月27日至3月2日由第46师第139步兵旅和直属单位(第1突击队和支援单位)实施了代价昂贵的反击阻延了轴心国军的攻势,[72])然而,塞得捷那尼在3月4日被占领及第139旅在之后的3个星期缓慢地后退至15英里(24千米)外的杰贝勒艾卜耶德。冯·阿尼姆放弃了他在中部和南部战线的攻击,但在麦得杰斯-奥-巴布的数个法国营后撤与第19军会合令他能在几乎没有遇到反抗下占领该镇的高地,这处处于1个危险的突出部内。[73]

3月25日亚历山大命令在第5军的战线上争取主动。3月28日安德森派出第46师实施进攻。这时候联同第138步兵旅及以第128步兵旅作为预备队的储备和由第36步兵旅、第1伞兵旅和法军单位包括1个由对山区作战专门的古米埃人组成的泰伯单位的增援。在2个师的炮兵及更多的军队资源支援下,在4天成功地夺回以前被曼托菲尔师团攻占之地区及在战程中俘虏了850名德国和义大利战俘。[73]

4月7日,安德森命令第78步兵师扫荡贝雅 - 麦得杰斯公路。在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下,他们在之后10天于10英里(16千米)宽的战线上,通过崎岖的山区地形有条不紊地前进10英里(16千米)。 位于第78师左翼的第4步兵师首次投入战斗及向西面的西迪纳尔前进。[74]

战争结束

[编辑]

迈杰兹的包围已经被解除,在第5军地区的横向公路亦被扫荡,安德森能够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他于1943年4月12日收到由亚历山大发出的命令,准备定于4月22日实施的大规模进攻,以占领突尼斯。[74]

到了这个阶段,盟军的飞机已被转移至突尼西亚的机场,德军大量的运输机在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被击落。从马耳他岛驶出的英军驱逐舰阻止从海上对突尼斯的增援及从当地的撤退行动。艾森豪威尔的海军特遣舰队指挥官,海军上将康宁汉发出命令,对其舰艇发出纳尔逊命令:“击沉、烧毁、俘虏、破坏任何敌舰,不许任何船只通过。”

到4月18日,在第8军团从南面发起的进攻及第9军及法国第19军的侧击后,德国-义大利联军已被迫向突尼斯东北部海岸的防线上,试图掩护他们的补给线,但几乎没有希望继续进行长期的战斗。

计划最后攻势

[编辑]

亚历山大计划,当美国第2军团向北朝比塞大进攻时,第1军团将向突尼斯进攻,而第8军团从昂菲达维尔向北推进。安德森将协调第1军团和美国第2军的行动,通过发出适当的命令来实现这一目标。[74]

安德森的计划是主攻方向将放在于麦得杰斯,面对轴心国主要防线的第5军。然而,在右翼的第9军将首先朝东北方向快速前进,意图攻占麦得杰斯防线后的地区和消灭轴心国的装甲预备队。美国第2军将实施双重进攻:一方面攻占在第5军左边的高地和同时向比塞大前进。法国第19军将被留下直至第9军和第8军团已牵制了敌军后,然后朝蓬杜法赫前进。

战况

[编辑]

盟军部队已进行重组。北进的第8军团“夹击”美国第2军向东面对的战线,使整个第2军能撤回及转移到盟军战线的最北端。冯·阿尼姆知道盟军的进攻迫在眉睫,并于1943年4月20日夜间至4月21日之间在麦得杰斯和古拜拉特及在第9军的战线展开破坏性的攻击。赫尔曼·戈林师在第10装甲师的坦克支援下于一些据点渗透到5英里(8公里),但他们不能迫使盟军全面撤出,并最终撤回自己的战线。虽然由第9军实施的第一次进攻不得不从4月22日凌晨4时推迟了4个小时,但德军的行动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的破坏。[75]

4月22日上午,第46师在第9军的战线上实施攻击并在黄昏结束前为第6装甲师打开了一条空隙让其通过。之后跟进的是第1装甲师,在之后2天向东突进。然而,进展并不够快,以阻止守军建立一条强大的反坦克屏障,从而阻止他们的前进。不过,他们的行动已引起了轴心国军远离中央战线、在南部的装甲预备队之注视。眼看很可能没有进一步的进展,安德森把第6装甲师和第46步兵师的大部撤出作为军团的预备队。[75]

第5军和美国第2军分别在4月22日晚上和4月23日凌晨展开攻击。在与赫尔曼·戈林师、第334步兵师和第15装甲师残酷的交手战斗中,第5军的第1、第4和第78步兵师,在军团的坦克和重型火炮的密接支援下,用了8天时间渗透6英里(9.7千米)和攻占了轴心国军大部分的防御阵地。双方的人员伤亡惨重,但安德森认为,突破即将出现。[75]

4月30日,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已清楚第8军团从昂菲达维尔向北的进攻已顺利进行,面前的地势不会崎岖。因此,亚历山大命令蒙哥马利防守及从第8军团把英军第7装甲师印度第4步兵师第201近卫旅转移到第1军团(与在主要进攻实施前被转移的英军第1装甲师会合)。[76] (相关请看: 1943年5月4日英国第1军团的战斗序列)。

必要的移动已经在5月5日晚上完成。安德森已经于第9军在布阿拉代附近的战线安排了一个假的坦克集结地,从而转移敌军对第7装甲师到达麦得杰斯地区的注意力。在这一行动中,以他的装甲部队规模而言,进攻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突然性。[77]

最后的攻势在5月6日凌晨3时3分由英国第9军发起,该军现在由接替了受伤的约翰·克罗克布莱恩·霍罗克斯中将指挥。第5军在5月5日已作出一个初步的攻击以攻占高地及掩护第9军的左翼。英军第4和印度第4步兵师,集中在一个狭窄的战线,在密集的炮火支援下,在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给第6和第7装甲师通过。到5月7日英军装甲部队进入了突尼斯,[77] 而美国第2军的步兵继续在北部的推进,进入比塞大。[78] 6天后,在非洲的轴心国军最后的抵抗结束及共有超过230,000人投降,[2]其中许多刚从西西里岛赶来增援,而更多地区需要他们。

结局

[编辑]

据历史学家威廉·答默里说:“向北非增援的决定是希特勒一个最严重的失误:无可否认,它令地中海关闭了6个多月,对盟军的补给情况有负面的影响,但它却令一些德国的精锐部队被部署在一个站不住脚的阵地,像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无法逃脱。此外希特勒迫使德国空军在不利条件下打一场消耗战,它遭受的损失,是无法承受的。”[79]

轴心国绝望的赌博只是延缓了不可避免的事实。自相矛盾地,美军在凯塞林的损失可能已是发生在他们身上最好的事情。现在随著北非落入盟军手中,盟军计划迅速转而入侵西西里岛和义大利。

参见

[编辑]

注解

[编辑]
注脚
  1. ^ 这些伤亡包括第1军团从1942年11月8日和第8军团从1943年2月9日起的数字。英国和英联邦共损失达38,360人;6,233人死亡、21,528人受伤、10,599人失踪。自由法国的损失累计19,439人;2,156人死亡、10,276人受伤、7,007人失踪。[2]美国的损失达18,221人;2,715死亡、8,978人受伤、6,528人失踪。[2][3]
  2. ^ 1942年11月22日至30日之间,英国皇家空军飞行1,710架次和损失至少45架飞机。美国陆军航空兵(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180架次,失去了至少7架飞机。[4]12月1至12日之间,英国皇家空军飞行2,225架次,损失至少37架飞机。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523架次,损失17架飞机。[5]12月13日至26日之间,英国皇家空军飞行1,940架次及损失至少20架飞机,而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720架次及损失16架飞机。[6]1942年12月27日至1943年1月17日之间,英国皇家空军飞行3,160架次,损失38架飞机,而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约3,200架次,损失了36架飞机。[7] 1月18日至2月13日,英国皇家空军飞行5,000架次,其中不包括对船舶的攻击,损失了34架飞机,而美国陆军航空队数估计为6,250架次,损失85架飞机。[8] 在2月其馀日子至3月28日,盟军失去了156架飞机。[9] 3月29日至4月21日,共203架盟军飞机被摧毁。[10]从4月22日王战役结束,盟军共损失了45架轰炸机和110架战斗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12架轰炸机和47架战斗机,美国陆军航空队失去32架轰炸机和63架战斗机,而法国失去了1架轰炸机。[11]
  3. ^ 历史学家里克·阿特金森说,由于多种因素,轴心国的损失仍然是不确定的。据估计德军共有8,500人丧生,而同时意大利军有损3,700人死亡。阿特金森估计,有另外40,000-50,000名轴心国士兵受伤。[12]英国官方战役历史学家标准普莱费尔少将表示未受伤被俘的总人数,根据盟军的记录,达到238,243人;101,784名德国人、89,442名义大利人和47,017国籍不详的人。[2] 阿特金森还指出这些数字,250,000人被俘是一个“合理的计算”。[12]普莱费尔指出,美国官方历史表示有275,000名轴心国士兵被俘,第18集团军计算为244,500人,隆美尔的估计是130,000名德国人被俘,冯·阿尼姆估计有100,000名德国和意大利士兵被俘。[2]
  4. ^ 1942年11月22日至30日之间,纳粹德国空军飞行了1,084架次及损失63架飞机,包括21架飞机在地面上被击毁。义大利皇家空军,记架飞机。[4]12月1日至12日,德国空军飞行1,000架次,损失37架飞机,其中包括9架飞机在地面上被击毁,而义大利记录损失10架飞机。[5]12月13日至26日,德国空军飞行1,030架次及损失17架飞机,而义大利失去了3架飞机。[6]1942年12月27日至1943年1月17日,德国空军损失了47架飞机,而义大利皇家空军损失数字不详。[7]1月18日至2月13日,德国空军丧失了100架飞机,而义大利的损失不明。[8]2月馀下时间至3月28日,德国损失了136架飞机而义大利皇家空军失去了22架飞机。[9] 3月29日至4月21日,德国空军270架飞机被摧毁,而46架“作战飞机及几乎整个其馀整个空中运输机队”已丢失。[10]4月22日至月底为止,德国空军损失了273架飞机;42架轰炸机、166架战斗机、52架运输机和13架斯托奇飞机。义大利记录损失了17架。[11]
参考
  1. ^ 1.0 1.1 Mitcham, Samuel. Blitzkrieg No Longer: The German Wehrmacht in Battle, 1943. 梅坎尼克斯堡 (宾夕法尼亚州): Stackpole Books. 2010. ISBN 9780811742061 (英语).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layfair, p.460
  3. ^ 3.0 3.1 Atkinson, p. 536
  4. ^ 4.0 4.1 Playfair, p. 179
  5. ^ 5.0 5.1 Playfair, p. 186
  6. ^ 6.0 6.1 Playfair, p. 189
  7. ^ 7.0 7.1 Playfair, p. 278
  8. ^ 8.0 8.1 Playfair, p. 284
  9. ^ 9.0 9.1 Playfair, p. 355
  10. ^ 10.0 10.1 Playfair, p. 401
  11. ^ 11.0 11.1 Playfair, pp. 460-461
  12. ^ 12.0 12.1 Atkinson, p. 537
  13. ^ Playfair, p. 111.
  14. ^ Playfair, p. 114.
  15. ^ Playfair, pp. 151-152.
  16. ^ Playfair, p. 116.
  17. ^ Playfair, pp. 117-118.
  18. ^ 18.0 18.1 Playfair, p. 239.
  19. ^ 19.0 19.1 19.2 Anderson (1946), p. 2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0 [2008-04-25]. 
  20. ^ Playfair, p. 152.
  21. ^ 21.0 21.1 Watson (2007), p. 60
  22. ^ Anderson (1946), p. 4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2 [2008-04-25]. 
  23. ^ 23.0 23.1 23.2 23.3 Anderson (1946), p. 5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3 [2008-04-25]. 
  24. ^ Ford (1999), p. 17
  25. ^ Ford (1999), pp. 19-22
  26. ^ Ford (1999), p. 23
  27. ^ Ford (1999), pp. 23-25
  28. ^ Ford (1999), p.25
  29. ^ Ford (1999), p.28
  30. ^ Ford (1999), p. 40
  31. ^ Ford (1999), p37-38
  32. ^ Watson (2007), pp. 62–63
  33. ^ Anderson (1946), p. 6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4 [2008-04-25]. 
  34. ^ Ford (1999), p.50
  35. ^ Ford (1999), p.53-54
  36. ^ Playfair, p. 266.
  37. ^ Watson (2007), p. 64
  38. ^ Playfair, pp. 258-259.
  39. ^ Anderson (1946), p. 7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5 [2008-04-25]. 
  40. ^ 40.0 40.1 40.2 40.3 Anderson (1946), p. 8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6 [2008-04-30]. 
  41. ^ Watson (2007), p.67
  42. ^ Playfair, pp. 278-279.
  43. ^ Playfair, p. 279
  44. ^ 44.0 44.1 Watson (2007), p. 68
  45. ^ 45.0 45.1 Watson (2007), p.77
  46. ^ Anderson (1946), p. 9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7 [2008-05-01]. 
  47. ^ Playfair, p. 294.
  48. ^ Watson (2007), pp. 80–81
  49. ^ 49.0 49.1 Watson (2007), p. 82
  50. ^ Watson (2007), p.84
  51. ^ Watson (2007), pp. 86-87
  52. ^ Watson (2007), pp. 89-93
  53. ^ Watson (2007), p. 102
  54. ^ Watson (2007), p. 103
  55. ^ Watson (2007), p. 104
  56. ^ BBC Peoples War website.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1). 
  57. ^ Watson (2007), p. 105
  58. ^ Watson (2007), pp. 106-107
  59. ^ Watson (2007), pp. 109-110
  60. ^ Playfair, p. 303,
  61. ^ 61.0 61.1 Playfair, p. 304.
  62. ^ Playfair, p. 305.
  63. ^ Playfair, pp. 315-316.
  64. ^ Playfair, p. 271.
  65. ^ Playfair, pp. 307-311.
  66. ^ Watson (2007), pp. 110-111
  67. ^ Watson (2007), pp.121 & 123
  68. ^ Cheal, Bill. Chapter 11: Into Battle (AT Wadi Akrit). The War of a Green Howard, 1939 - 1945. The Friends of the Green Howards website. May 1994 [200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1). 
  69. ^ Cheal, Bill. Chapter 12: Preparing. The War of a Green Howard, 1939 - 1945. The Friends of the Green Howards website. May 1994 [200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2). 
  70. ^ Playfair, p. 326.
  71. ^ Playfair, p. 306.
  72. ^ 72.0 72.1 Playfair, p. 327.
  73. ^ 73.0 73.1 73.2 Anderson (1946), p. 10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8 [2008-05-01]. 
  74. ^ 74.0 74.1 74.2 Anderson (1946), p. 11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59 [2008-05-01]. 
  75. ^ 75.0 75.1 75.2 Anderson (1946), p. 12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60 [2008-05-01]. 
  76. ^ Mead, p.44
  77. ^ 77.0 77.1 Anderson (1946), p. 13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61 [2008-05-01]. 
  78. ^ Anderson (1946), p. 14 第37779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5 November 1946: 5462 [2008-05-01]. 
  79. ^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Warfare edited by Geoffrey Parker ISBN 0-521-79431-5 page 322 (paperback version)

参考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