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攻击机
A-16攻击机 | |
---|---|
概况 | |
类型 | 攻击机 |
制造商 | 诺斯洛普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
设计者 | 杰克·诺斯洛普 |
主要用户 | 中华民国空军 美国陆军航空队 |
制造数量 | 48架 |
历史 | |
起役日期 | 1935年 |
A-16攻击机是美国诺斯洛普公司由一种在1933年研制的单发动机多用途飞机上研发的双座攻击机,厂方名称为伽玛2E(Gamma 2E),为一种全铝合金制和采用固定式起落架的攻击机,原本其军方名称为YA-13,但在更换发动机后改称为XA-16,不过美国军方在诺斯洛普生产了一架作为测试后拒绝使用,诺斯洛普唯有把此机用于外销给当时正要面对日军威胁的中国,其后诺斯洛普以此为基础发展出A-17而终获美军采用。
基本资料
[编辑]- 机长:9.04米
- 翼展:14.63米
- 机高:2.79米
- 最快时速:341公里/小时
- 巡航时速:314公里/小时
- 航程:1609公里
- 昇限:6,706米
- 乘员:2人
- 武装:机翼4挺白朗宁M1919中型机枪+后方一挺同型机枪+翼下可挂上499公斤炸弹
A-16在中国
[编辑]在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和诺斯洛普签订合作合同,根据合同诺斯洛普要提供150架A-16给中国,并要在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生产,但最后只有47架而其中25架在杭州生产,该批47架A-16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空军主要的攻击机。
中国战场的实战
[编辑]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中日两军随即在上海进行淞沪会战,由于当时中国空军的作战目标是对地和对海轰炸以支援陆军和海车,装备A-16的第一和第二大队奉命轰炸在上海的日军据点和在长江的日舰,8月14日早下,第二大队的A-16挂上延迟引信的炸弹轰炸在吴淞口的日舰但并无炸中,另外第一大队的A-16则轰炸日军的公大机场和汇山码头,下午国军的A-16再次出动去轰炸公大纱厂(已被日本人改为军事基地),今次改用触发引信而且炸弹全部命中而立即爆炸,但突然出现一队日军九五式水上侦察机对国军的A-16发动攻击,这时一架由友军飞行员梁鸿云驾驶霍克三战斗机赶来增援把日机打走,但A-16仍有多架被日机打伤尤其是后部机枪手有多人阵亡。
8月19日(一说9月4日)中国空军第2大队第9中队飞行员沈崇诲因其驾驶A-16发动机故障,但他选择驾机向日舰俯冲,最后和日舰同归于尽,11月11日,中国空军3架A-16轰炸停泊在浙江舟山群岛海域的日军龙骧号航空母舰,炸毁了在飞行甲板的13架日机,并且让龙骧号要回日本修理两个月。[来源请求]
1938年再出击安徽蚌埠及河南新乡各一次,但在出击山东时遇上日军战斗机,伤亡惨重后把其馀未受损的A-16移交成都飞行士校作飞行训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