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忠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江忠源(1812年—1854年),常孺岷樵湖南省新寧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武舉人。官至安徽巡撫兼軍門提督,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兼兵部侍郎。為湘軍名將,最先升至督撫一級。忠源弟三人,忠濬、忠濟、忠淑,族弟忠義、忠信、忠珀,皆從忠源起兵,為湘軍大將。

家世

[編輯]

江家據傳是書香世家,江忠源曾祖和祖父都是太學生、江父是歲貢生,(太學生和歲貢生只有生員(即秀才)的功名,只是在太學/國子監讀過書),所以他們家前三代,應是書香世家。道光七年(1827年)江忠源中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武舉人

生平

[編輯]

道光七年(1827年)江忠源中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再中武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瑤民雷再浩青蓮教名義在新寧崀山起義,江忠源組織團練鎮壓起義。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沅髮結合青蓮教餘黨引發動亂,新寧拔貢生劉長佑廩生劉坤一「速歸督辦團練,鄉兵不期而會者萬計」,並會合江忠源加以鎮壓。同年江忠源升署浙江秀水縣(今屬嘉興市知縣,政績卓著,為巡撫吳文鎔賞識。清咸豐元年(1851年),奉命赴欽差大臣賽尚阿廣西軍營。旋回鄉募勇500赴桂,號楚勇,為湘軍之雛形。翌年兵力增至上千。5月,在全州以北的蓑衣渡阻擊太平軍,大獲全勝,太平天國的南王馮雲山中炮死。楚勇奪取了太平軍的船隻輜重,打破了太平軍沿湘江北攻長沙的計劃。8月,尾追太平軍入湖南,援長沙,營壘駐紮在城東南天心閣下。咸豐三年(1853年),時任湖廣總督張亮基奏報清廷,江忠源被調任為湖北按察使。因先後撲滅通城崇陽嘉魚蒲圻等地的農民起義,清廷視其「忠勇可恃」,奉命幫辦江南大營軍務。5月,太平軍西征。6月,太平軍將攻南昌,江忠源應江西巡撫張芾之請,率部先期入城助守,堅守90多天乃解圍。因此,清廷加封江忠源二品頂戴。9月,以太平軍從南昌撤圍西上,急赴湖北田家鎮(今武穴西北)增防,被太平軍擊敗,退至武漢,江忠源上疏自劾,被降四級留任。10月,太平軍攻陷安徽省會安慶,清廷任命江忠源為安徽巡撫軍門提督,並授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兵部侍郎。12月率部入守廬州,陷入太平軍的重圍。咸豐三年十二月(1854年)因兵單糧乏,援兵不至,兼之廬州知府胡元煒暗中作內應,咸豐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854年1月14日)太平軍由水西門突入,攻破廬州。

江忠源見大勢已去,提刀自刎不成,都司馬良勛背着江忠源疾走,江忠源咬馬良勛的耳朵,馬良勛吃痛,放江忠源下地,江忠源敗走至水關橋,投古潭自殺,時年42歲,同死者還有布政使劉裕珍、知府陳源兗、同知鄒漢勛胡子雍、副將松安、都司馬良勛、戴文瀾[1]。死後,清廷追授為總督,忠烈。予騎都尉雲騎尉世職,入祀昭忠祠同治時加封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湖南、江西並建專祠,湖北省城與羅澤南合祀三忠祠。咸豐六年五月壬午[2],因江母陳太夫人出家財助戰,皇帝特旨授予江忠源父母三代一品封典[3]。著作大部散失,有《江忠烈公遺集》傳世。


成就

[編輯]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江忠源組織團練鎮壓在湖南新寧崀山起事的青蓮教叛亂,為日後湘軍的組建,打下基礎,以事實證明組建民團,是一種可以與太平軍抗衡的武裝形式,在清政府正規武裝全面崩潰之下,民團成為清政府最後的救命稻草。咸豐元年(1851年),大學士賽尚阿督師剿粵匪,江忠源在邵陽新寧組建的五百名楚勇出湘赴桂林 [4],是清代第一支出省剿匪的私人武裝 [5]
  • 咸豐二年五月,江忠源在蓑衣渡成功狙殺了南王馮雲山,由於馮雲山乃太平天國早期諸王中,其智謀器度,政治智慧,均為太平天國第一人 [6],馮一死,等於切斷了太平天國政治成長空間,政治水平無法提升,權力平衡又崩潰,使得洪秀全楊秀清之間的矛盾缺少調停轉圜,遂引爆之後的天京事變

江家七兄弟

[編輯]

江忠源家兄弟七人在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先後效死疆場,建功立業,堪稱「闔家英雄,滿門忠烈」。

  • 江忠源(1812年-1854年),排行老大。早年即中舉,太平天國起義後,已有鎮壓農民起義經驗的江忠源組建的新寧勇、楚勇就是老湘軍,也被稱為湘軍鼻祖,江忠源率領楚勇初戰太平軍就取得大捷,在廣西蓑衣渡重創太平軍,還炸死南王馮雲山。接着戰長沙,守南昌,再戰廬州,到處迎擊太平軍,而且整個清軍中,只有他所率楚勇能挫敗太平軍。可惜,他被胡以晃率太平軍精銳圍困安徽廬州,廬州城破後,江忠源身受七處創傷,最後投入水塘自殺,時年42歲。江生前已是安徽巡撫,也是整個湘軍系統中最早出任巡撫銜者。死後,清追贈他為總督、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賜諡忠烈,入祀昭忠祠
  • 江忠濬(1815年-1874年),江忠源之弟,早年隨大哥江忠源征戰,忠源被困廬州時,他回老家再招募勇士一千,前往救援,但沒能救下江忠源,1859年,石達開率主力攻打湖南寶慶(今邵陽),江忠濬率軍保衛武岡、新寧一線,使得太平軍攻打三月卻無法取勝。同治元年(1862年),江忠濬受任安徽布政使。時太平天國反轉衰敗,忠濬也由治軍轉向施政,1864年,太平天國的覆滅,後在廣西布政使任上和巡撫不和,被解職歸鄉,1874年病逝,享年59歲。他是江家七兄弟中最長命的,也是唯一善終的人。
  • 江忠濟(1820—1856),江忠源之弟,早年隨大哥江忠源征戰,忠源死後,忠濟繼續率領一部楚勇征戰。1855至1856年年間,西征太平軍韋俊占據武昌,胡林翼反攻不下,石達開為解武昌之圍,轉兵攻打湖北通城、崇陽,意圖進入江西,忠濟受令率軍救援通城,忠濟先勝後敗,被太平軍包圍,血戰了三日,全軍戰死。時江忠濟年僅36歲,贈按察使銜,予騎都尉世職,諡壯節。
  • 江忠淑,生卒年不詳,字幼陶,為江忠源之四弟。早年也隨大哥江忠源征戰,不久戰死。
  • 江忠義(1830-1863),字味根,為江忠源的堂弟。1852年,太平軍圍攻長沙,江忠義跟着江忠源的「楚勇」前去救援。江忠源戰死廬州後,楚勇一大主力由江忠義統率,繼續和太平軍抗衡。1855年,江忠義協同提督和春攻打廬州,為江忠源報仇,他請為先鋒,猛攻得勝門,戰鬥中左目中彈 ,血珠迸出。1857年,忠義負責湖南境內防務。1859年,石達開西征進入湖南,江忠義與之纏鬥,直到把石達開趕入四川。1864年,忠義率軍在江西大敗太平天國堵王黃文金,後又救援安徽青陽。但因忠義連年征戰身患重病。1864年,江忠義重病難愈,去南昌就醫途中吳城病死,年僅31歲,清依總督例賜恤,贈尚書銜,諡誠恪。光緒十一年(1885),加贈太子少保。
  • 江忠信((1837-1856),字誠甫,為江忠義之胞兄,也是江忠源的堂弟。15歲就跟着江忠源前往廣西抵抗太平軍,歷蓑衣渡之戰。江忠源困守廬州時,忠信摸進廬州城送信。1856年,隨清將秦定三攻打桐城,連破太平軍16座營壘,太平軍出城決戰,江忠信一馬當先,衝向敵陣,遭太平軍火炮擊穿左腋陣亡,年僅20歲。贈雲騎尉世職,諡忠節,附祀忠源專祠。
  • 江忠珀(1839?-1868),江忠源堂弟,早年從軍,積功至記名提督。1868年,率軍進剿貴州苗民起義,攻克鎮遠、府衛二城,隨後在戰鬥中中炮身亡,諡武愍。

逸事

[編輯]
  • 江忠源15歲便考上了秀才,但他更喜歡舞槍弄刀,天天跟拳師教頭混在一起,25歲時中了武舉人,是少有的文武全才。但其生性剛直豪爽,有大志,不拘小節,吃喝嫖賭多有涉入,赴京後,沒考中進士。於是在京城一邊吃喝嫖賭,一邊廣交好友,老鄉曾國藩就是其一。有關「包送靈柩江岷樵,包做輓聯曾滌生」,即江忠源包送靈柩,曾國藩包做輓聯之說 [7][8],可見江對於在京師貧病而死的朋友,有情有義,出錢出力,置辦棺槨送歸故鄉。
  • 江「長身鶴立,手垂至膝。與人不立崖岸而行以義斷,見定守堅,無游移兩可,自少受庭訓,好讀經世書,不屑屑章句,為文善持議論,務以理勝,無所依傍,自成一家言」[9]
  • 曾國藩第一次見江忠源,就說「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10][11]

注釋

[編輯]
  1. ^ 佚名《咸同將相瑣聞》之「江忠源戰死廬州」條
  2. ^ 清實錄·文宗實錄·卷之一百九十九》(咸豐六年五月)○壬午......○以故安徽巡撫江忠源母陳氏毀家助軍。予江忠源父母三代一品封典。○予湖南陣亡道員江忠濟、千總徐以祥祭葬世職。附祀安徽巡撫江忠源專祠。 
  3. ^ 《清史稿·江忠源傳》
  4. ^ 《清史稿》「咸豐元年,大學士賽尚阿督師剿粵匪,調赴軍前,副都統烏蘭泰深倚重,事必諮而行。忠源招舊所練鄉兵五百人,使弟忠濬率以往,號「楚勇」。賊氛方熾,官兵莫攖其鋒。忠源勇始至,偪賊而壘。賊輕其少,且新集,急犯之。堅壁不出,逼近始馳突,斬級數百,一軍皆驚。累功賜花翎,擢同知直隸州。」
  5. ^ 《清史稿》「湖南募勇出境剿匪,自江忠源使。」
  6. ^ 史學家羅爾綱先生所言:「對政治、軍事、典章制度,以至天文、曆法無不精通。他尤善於觀察當前形勢,進行了解和研究,隨機應變,從而把那些死的知識變為活的東西,來給革命服務。群眾對他的驚人功績,嘆為:如此奇才,向非天生,何以至此。」
  7. ^ 民國時期張翰儀所輯《湘雅摭殘》作「曾滌生包辦輓聯,江岷樵包運靈柩」。
  8. ^ 唐浩明先生所著《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則作「包送靈柩江岷樵,包做輓聯曾滌生」
  9. ^ 光緒《新寧縣誌》
  10. ^ 《清史稿》「公車入京,初謁曾國籓,國籓曰:「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
  11. ^ 《凌宵一士隨筆》卷四《湘軍名將江忠源》

參考

[編輯]
官銜
前任:
李嘉瑞
安徽巡撫
1853年-1854年
繼任:
福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