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忠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忠源(1812年—1854年),常孺岷樵湖南省新宁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武举人。官至安徽巡抚兼军门提督,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兼兵部侍郎。为湘军名将,最先升至督抚一级。忠源弟三人,忠濬、忠济、忠淑,族弟忠义、忠信、忠珀,皆从忠源起兵,为湘军大将。

家世

[编辑]

江家据传是书香世家,江忠源曾祖和祖父都是太学生、江父是岁贡生,(太学生和岁贡生只有生员(即秀才)的功名,只是在太学/国子监读过书),所以他们家前三代,应是书香世家。道光七年(1827年)江忠源中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武举人

生平

[编辑]

道光七年(1827年)江忠源中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再中武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瑶民雷再浩青莲教名义在新宁崀山起义,江忠源组织团练镇压起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沅发结合青莲教余党引发动乱,新宁拔贡生刘长佑廪生刘坤一“速归督办团练,乡兵不期而会者万计”,并会合江忠源加以镇压。同年江忠源升署浙江秀水县(今属嘉兴市知县,政绩卓著,为巡抚吴文镕赏识。清咸丰元年(1851年),奉命赴钦差大臣赛尚阿广西军营。旋回乡募勇500赴桂,号楚勇,为湘军之雏形。翌年兵力增至上千。5月,在全州以北的蓑衣渡阻击太平军,大获全胜,太平天国的南王冯云山中炮死。楚勇夺取了太平军的船只辎重,打破了太平军沿湘江北攻长沙的计划。8月,尾追太平军入湖南,援长沙,营垒驻扎在城东南天心阁下。咸丰三年(1853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亮基奏报清廷,江忠源被调任为湖北按察使。因先后扑灭通城崇阳嘉鱼蒲圻等地的农民起义,清廷视其“忠勇可恃”,奉命帮办江南大营军务。5月,太平军西征。6月,太平军将攻南昌,江忠源应江西巡抚张芾之请,率部先期入城助守,坚守90多天乃解围。因此,清廷加封江忠源二品顶戴。9月,以太平军从南昌撤围西上,急赴湖北田家镇(今武穴西北)增防,被太平军击败,退至武汉,江忠源上疏自劾,被降四级留任。10月,太平军攻陷安徽省会安庆,清廷任命江忠源为安徽巡抚军门提督,并授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兵部侍郎。12月率部入守庐州,陷入太平军的重围。咸丰三年十二月(1854年)因兵单粮乏,援兵不至,兼之庐州知府胡元炜暗中作内应,咸丰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854年1月14日)太平军由水西门突入,攻破庐州。

江忠源见大势已去,提刀自刎不成,都司马良勋背着江忠源疾走,江忠源咬马良勋的耳朵,马良勋吃痛,放江忠源下地,江忠源败走至水关桥,投古潭自杀,时年42岁,同死者还有布政使刘裕珍、知府陈源兖、同知邹汉勋胡子雍、副将松安、都司马良勋、戴文澜[1]。死后,清廷追授为总督,忠烈。予骑都尉云骑尉世职,入祀昭忠祠同治时加封三等轻车都尉世职,湖南、江西并建专祠,湖北省城与罗泽南合祀三忠祠。咸丰六年五月壬午[2],因江母陈太夫人出家财助战,皇帝特旨授予江忠源父母三代一品封典[3]。著作大部散失,有《江忠烈公遗集》传世。


成就

[编辑]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江忠源组织团练镇压在湖南新宁崀山起事的青莲教叛乱,为日后湘军的组建,打下基础,以事实证明组建民团,是一种可以与太平军抗衡的武装形式,在清政府正规武装全面崩溃之下,民团成为清政府最后的救命稻草。咸丰元年(1851年),大学士赛尚阿督师剿粤匪,江忠源在邵阳新宁组建的五百名楚勇出湘赴桂林 [4],是清代第一支出省剿匪的私人武装 [5]
  • 咸丰二年五月,江忠源在蓑衣渡成功狙杀了南王冯云山,由于冯云山乃太平天国早期诸王中,其智谋器度,政治智慧,均为太平天国第一人 [6],冯一死,等于切断了太平天国政治成长空间,政治水平无法提升,权力平衡又崩溃,使得洪秀全杨秀清之间的矛盾缺少调停转圜,遂引爆之后的天京事变

江家七兄弟

[编辑]

江忠源家兄弟七人在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先后效死疆场,建功立业,堪称“阖家英雄,满门忠烈”。

  • 江忠源(1812年-1854年),排行老大。早年即中举,太平天国起义后,已有镇压农民起义经验的江忠源组建的新宁勇、楚勇就是老湘军,也被称为湘军鼻祖,江忠源率领楚勇初战太平军就取得大捷,在广西蓑衣渡重创太平军,还炸死南王冯云山。接着战长沙,守南昌,再战庐州,到处迎击太平军,而且整个清军中,只有他所率楚勇能挫败太平军。可惜,他被胡以晃率太平军精锐围困安徽庐州,庐州城破后,江忠源身受七处创伤,最后投入水塘自杀,时年42岁。江生前已是安徽巡抚,也是整个湘军系统中最早出任巡抚衔者。死后,清追赠他为总督、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赐谥忠烈,入祀昭忠祠
  • 江忠濬(1815年-1874年),江忠源之弟,早年随大哥江忠源征战,忠源被困庐州时,他回老家再招募勇士一千,前往救援,但没能救下江忠源,1859年,石达开率主力攻打湖南宝庆(今邵阳),江忠濬率军保卫武冈、新宁一线,使得太平军攻打三月却无法取胜。同治元年(1862年),江忠濬受任安徽布政使。时太平天国反转衰败,忠濬也由治军转向施政,1864年,太平天国的覆灭,后在广西布政使任上和巡抚不和,被解职归乡,1874年病逝,享年59岁。他是江家七兄弟中最长命的,也是唯一善终的人。
  • 江忠济(1820—1856),江忠源之弟,早年随大哥江忠源征战,忠源死后,忠济继续率领一部楚勇征战。1855至1856年年间,西征太平军韦俊占据武昌,胡林翼反攻不下,石达开为解武昌之围,转兵攻打湖北通城、崇阳,意图进入江西,忠济受令率军救援通城,忠济先胜后败,被太平军包围,血战了三日,全军战死。时江忠济年仅36岁,赠按察使衔,予骑都尉世职,谥壮节。
  • 江忠淑,生卒年不详,字幼陶,为江忠源之四弟。早年也随大哥江忠源征战,不久战死。
  • 江忠义(1830-1863),字味根,为江忠源的堂弟。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江忠义跟着江忠源的“楚勇”前去救援。江忠源战死庐州后,楚勇一大主力由江忠义统率,继续和太平军抗衡。1855年,江忠义协同提督和春攻打庐州,为江忠源报仇,他请为先锋,猛攻得胜门,战斗中左目中弹 ,血珠迸出。1857年,忠义负责湖南境内防务。1859年,石达开西征进入湖南,江忠义与之缠斗,直到把石达开赶入四川。1864年,忠义率军在江西大败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后又救援安徽青阳。但因忠义连年征战身患重病。1864年,江忠义重病难愈,去南昌就医途中吴城病死,年仅31岁,清依总督例赐恤,赠尚书衔,谥诚恪。光绪十一年(1885),加赠太子少保。
  • 江忠信((1837-1856),字诚甫,为江忠义之胞兄,也是江忠源的堂弟。15岁就跟着江忠源前往广西抵抗太平军,历蓑衣渡之战。江忠源困守庐州时,忠信摸进庐州城送信。1856年,随清将秦定三攻打桐城,连破太平军16座营垒,太平军出城决战,江忠信一马当先,冲向敌阵,遭太平军火炮击穿左腋阵亡,年仅20岁。赠云骑尉世职,谥忠节,附祀忠源专祠。
  • 江忠珀(1839?-1868),江忠源堂弟,早年从军,积功至记名提督。1868年,率军进剿贵州苗民起义,攻克镇远、府卫二城,随后在战斗中中炮身亡,谥武愍。

逸事

[编辑]
  • 江忠源15岁便考上了秀才,但他更喜欢舞枪弄刀,天天跟拳师教头混在一起,25岁时中了武举人,是少有的文武全才。但其生性刚直豪爽,有大志,不拘小节,吃喝嫖赌多有涉入,赴京后,没考中进士。于是在京城一边吃喝嫖赌,一边广交好友,老乡曾国藩就是其一。有关“包送灵柩江岷樵,包做挽联曾涤生”,即江忠源包送灵柩,曾国藩包做挽联之说 [7][8],可见江对于在京师贫病而死的朋友,有情有义,出钱出力,置办棺椁送归故乡。
  • 江“长身鹤立,手垂至膝。与人不立崖岸而行以义断,见定守坚,无游移两可,自少受庭训,好读经世书,不屑屑章句,为文善持议论,务以理胜,无所依傍,自成一家言”[9]
  • 曾国藩第一次见江忠源,就说“吾生平未见如此人,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10][11]

注释

[编辑]
  1. ^ 佚名《咸同将相琐闻》之“江忠源战死庐州”条
  2. ^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九》(咸丰六年五月)○壬午......○以故安徽巡抚江忠源母陈氏毁家助军。予江忠源父母三代一品封典。○予湖南阵亡道员江忠济、千总徐以祥祭葬世职。附祀安徽巡抚江忠源专祠。 
  3. ^ 《清史稿·江忠源传》
  4. ^ 《清史稿》“咸丰元年,大学士赛尚阿督师剿粤匪,调赴军前,副都统乌兰泰深倚重,事必咨而行。忠源招旧所练乡兵五百人,使弟忠濬率以往,号“楚勇”。贼氛方炽,官兵莫撄其锋。忠源勇始至,偪贼而垒。贼轻其少,且新集,急犯之。坚壁不出,逼近始驰突,斩级数百,一军皆惊。累功赐花翎,擢同知直隶州。”
  5. ^ 《清史稿》“湖南募勇出境剿匪,自江忠源使。”
  6. ^ 史学家罗尔纲先生所言:“对政治、军事、典章制度,以至天文、历法无不精通。他尤善于观察当前形势,进行了解和研究,随机应变,从而把那些死的知识变为活的东西,来给革命服务。群众对他的惊人功绩,叹为:如此奇才,向非天生,何以至此。”
  7. ^ 民国时期张翰仪所辑《湘雅摭残》作“曾涤生包办挽联,江岷樵包运灵柩”。
  8. ^ 唐浩明先生所著《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则作“包送灵柩江岷樵,包做挽联曾涤生”
  9. ^ 光绪《新宁县志》
  10. ^ 《清史稿》“公车入京,初谒曾国籓,国籓曰:“吾生平未见如此人,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
  11. ^ 《凌宵一士随笔》卷四《湘军名将江忠源》

参考

[编辑]
官衔
前任:
李嘉瑞
安徽巡抚
1853年-1854年
继任:
福济